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新水稻 Dwarf18 基因强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雷 袁守江 +4 位作者 尹亮 赵金凤 万国峰 张文会 李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6-1424,共9页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了s2-9和s1-146a两个矮秆突变体,其植株矮小,成熟期株高分别为日本晴的26.3%和19.2%;苗期叶片较宽,叶色深绿;穗型仍为散穗但穗长变短,粒型未发生改变。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这2个矮秆突变体与GA的... 通过EMS诱变日本晴获得了s2-9和s1-146a两个矮秆突变体,其植株矮小,成熟期株高分别为日本晴的26.3%和19.2%;苗期叶片较宽,叶色深绿;穗型仍为散穗但穗长变短,粒型未发生改变。对水稻胚乳的α-淀粉酶诱导实验表明,这2个矮秆突变体与GA的信号传导途径无关,外源活性GA3对水稻幼苗株高的促进实验显示它们应与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Dular分别杂交构建了F2群体,精细定位表明这2个突变体的表型与水稻Dwarf18(D18)基因紧密连锁。序列分析发现这2个矮秆突变体的D18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在s2-9突变体中D18基因的内含子3'拼接点发生单碱基突变,s1-146a中D18基因编码区的单碱基突变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的出现。RT-PCR结果显示,在s1-146a中D18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但在s2-9中未检测到D18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dwarf18 赤霉素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突变体dtl1的分离鉴定及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帆涛 方军 +5 位作者 孙昌辉 李润宝 罗向东 谢建坤 邓晓建 储成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秆性状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无关。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dtl1与籼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突变基因DTL1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2个SSR标记RM25923和RM6673之间约70.4 kb区域内,并与InDel标记Z10-29共分离,在该区域预测有13个候选基因,但未见调控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报道,因此,认为DTL1基因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 油菜素内酯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脆突变体dwf1的特性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国超 桑贤春 +7 位作者 马娇 朱小燕 任德勇 郭爽 蒋钰东 杨正林 凌英华 何光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dwf1突变体 矮秆 脆秆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水稻D2基因等位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雁玲 尹亮 +6 位作者 赵金凤 孙伟 赵庆雷 袁守江 朱文银 郭宝太 李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
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筛选到2个矮秆突变体s1-46和s1-96。突变体株高分别为野生型的44.7%和55.9%,且叶片直立,穗粒数减少,籽粒变短。暗处理时,野生型的中胚轴伸长,但突变体的不伸长,说明突变性状与油菜素内酯(BR)相关。外源活性B... 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筛选到2个矮秆突变体s1-46和s1-96。突变体株高分别为野生型的44.7%和55.9%,且叶片直立,穗粒数减少,籽粒变短。暗处理时,野生型的中胚轴伸长,但突变体的不伸长,说明突变性状与油菜素内酯(BR)相关。外源活性BR处理后,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叶夹角均变大,根长均变短,表明突变基因与BR的生物合成相关。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与籼稻品种Dular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40.9kb范围内。测序表明,该基因与参与BR生物合成的D2基因等位,其中s1-46第305位的氨基酸由脯氨酸突变成亮氨酸,而s1-96第370位的甘氨酸突变成谷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油菜素内酯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兰 骆卫峰 +6 位作者 程治军 谭俊杰 衡月芹 李真 陈良碧 王海洋 王久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4-849,共6页
新的水稻矮秆基因的发掘,对深入研究植物株高的调控途径及株型育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报道了从日本特早熟粳稻品种Kitaake的组织培养后代获得的一个矮秆突变体dm,该突变体植株细小,紧凑,机械强度降低,结实率下降,子粒变窄,千粒重... 新的水稻矮秆基因的发掘,对深入研究植物株高的调控途径及株型育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报道了从日本特早熟粳稻品种Kitaake的组织培养后代获得的一个矮秆突变体dm,该突变体植株细小,紧凑,机械强度降低,结实率下降,子粒变窄,千粒重降低等。利用分离群体中的矮秆株,最终将目标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末端InDel标记EL-72和L-1之间,物理距离为16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无已报道的水稻矮秆基因,该基因可能是一个尚未被克隆的新的株高决定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