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条播育秧机插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承翰 王晶卿 +7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怀燕 陈佳峰 王亚梁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 【目的】精准条播育秧可提升机插秧苗素质与群体均匀度。本研究旨在阐明杂交稻条播育秧秧苗素质与机插产量间的关系,为构建高产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条播规格(D1:16条,D2:18条,D3:20条)和3个每穴播种粒数(S1:3粒,S2:4粒,S3:5粒)处理。播种规格为每个秧盘横向播种40次,纵向播种次数与播种条数相对应。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1)每穴播种粒数和播种条数越少,秧苗素质越高;秧苗素质提高有利于增加移栽后秧苗第2、第3叶位分蘖的发生比例和单株分蘖力;每穴播种粒数越高,群体成穗率越低。(2)每穴播种粒数相同条件下,降低播种条数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每穴播种粒数越多,群体收获指数越低。(3)减少每穴播种粒数,增加了每穗粒数,并对籽粒的结实率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减少播种条数能有效提高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4)降低播种条数可以使产量增加,D_(1)的平均产量较D_(2)、D_(3)分别提升5.0%、10.8%;每穴播种粒数为4粒时,群体产量较高,S_(2)的平均产量较S_(1)、S_(3)的分别提升6.0%、7.1%。(5)单株产量与秧苗充实度的相关性最高,秧苗充实度每提升1 mg/cm,单株产量提高13.94 g。【结论】壮秧能够提高机插秧苗低位分蘖的比例,秧苗充实度可作为判断秧苗素质的重要指标,降低播种量是促进壮秧的最有效措施。在相同基本苗下,机插壮秧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机插秧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河道淤泥开发机插水稻秧苗营养土及其应用效果
2
作者 谢昶琰 金雨濛 +6 位作者 张苗 董青君 李青 纪力 钟平 陈川 章安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的育秧营养土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与潜在生态风险,及其对水稻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探究该营养土在水稻机插秧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淤泥与有机物料混配制作育秧营养土能有效降低淤泥的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含量。配制的6种育秧营养土中,镉、铬、铅、砷、汞元素的总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限量,污染等级为安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为轻微风险。配制的各营养土相比,T2处理下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优,两季试验的株高均显著(P<0.05)高于纯稻田土,增幅在25.80%~57.49%,其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也均显著高于纯稻田土,符合机插壮秧标准和作业质量要求,表现出良好的适机性。综上,利用河道清淤淤泥开发机插秧苗营养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适宜的添加比例下,其育秧效果甚至优于稻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淤泥 水稻 机插秧 营养土 秧苗素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钵毯苗机插质量及产量形成对钵深的响应
3
作者 唐承翰 陈惠哲 +7 位作者 怀燕 孙良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徐逸文 王亚梁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目的】钵毯苗能有效聚拢根系,降低水稻机插损伤,明确钵深对杂交稻钵毯苗机插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研发适宜的杂交稻钵毯苗秧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普通平盘(CK,平盘,钵深为0 cm)作为对照,设置... 【目的】钵毯苗能有效聚拢根系,降低水稻机插损伤,明确钵深对杂交稻钵毯苗机插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研发适宜的杂交稻钵毯苗秧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普通平盘(CK,平盘,钵深为0 cm)作为对照,设置4个不同钵深类型的钵毯苗处理:T_(1)(钵毯盘,钵深为0.4 cm,钵体体积为1.6 cm^(3)、T_(2)(钵毯盘,钵深为0.8 cm,钵体体积为3.2 cm^(3))、T_(3)(钵毯盘,钵深为1.2 cm,钵体体积为4.8cm^(3))、T_(4)(钵毯盘,钵深为1.6 cm,钵体体积为6.4 cm^(3))。所有处理采用的秧盘大小一致(长度×宽度×高度=58cm×28 cm×2.8 cm),横向播种14次,纵向播种29次,每穴播种3粒种子,播种量为30.94 g/盘。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成毯性、秧苗素质、机插质量、机插根系损伤、移栽后秧苗的生理指标以及群体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1)钵深增加,降低了机插取秧对根系的损伤,提高机插后秧苗的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钵深1.6 cm的秧苗成毯性差,机插后群体漏秧率高、均匀度低。2)钵深增大,群体分蘖多,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钵深越大,群体依靠更多的有效穗数促进产量提升,T_(1)、T_(2)、T_(3)、T_(4)的产量较CK分别提高2.37%、2.93%、4.03%、7.60%。【结论】增加钵毯盘的钵深能降低机插对水稻秧苗根系的损伤,使群体以更多有效穗数获得高产,但钵深过大的秧苗成毯困难、机插质量差,大钵体稀播育秧的钵深不宜大于1.2 cm。实际生产中,建议在确保秧苗成毯的前提下,增加钵毯盘的钵深,以促进杂交稻钵毯苗机插高产群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钵毯苗 机插质量 根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智能化无人化育插秧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夏宇欣 凌宇飞 +8 位作者 冯源 顾元坤 朱海滨 许方甫 李光彦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胡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6,共6页
我国传统水稻育插秧方式存在人力与物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与无人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人力与物力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水稻智... 我国传统水稻育插秧方式存在人力与物力消耗大、作业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与无人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人力与物力投入,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水稻智能化无人化育插秧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在育插秧环节,借助智能化育秧流水线与关键育秧农艺技术,以及无人驾驶插秧机结合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等技术,可实现智能化育秧与全程无人化插秧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施肥喷药作业中,运用无人机进行作业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然而,目前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在精确度、实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持续优化改进,以更好地推动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智能化 无人化 播种 育秧 机插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平 纪力 +1 位作者 孙春梅 邵文奇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探明常规育苗、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3种方式对水稻育苗及大田生长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相同播量下3种方式所育秧苗素质差异及对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成苗率在71.7%-75.0%,其中漂浮育... 为探明常规育苗、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3种方式对水稻育苗及大田生长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相同播量下3种方式所育秧苗素质差异及对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成苗率在71.7%-75.0%,其中漂浮育苗最高,三者的地上部性状无显著差异,但常规育苗根系数量及长度较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分别增加21.4%、16.1%和3.3%、9.8%;漂浮育苗的空穴率和伤秧率分别为0.39%、0.78%,栽插质量最优;漂浮育苗分蘖高峰期分蘖数较托盘育苗和常规育苗分别增加9.8%和24.0%,但单株生物量积累有所降低;漂浮育秧最终成穗数较托盘育苗、常规育苗增加7.2%和8.1%,但每穗实粒数降低4.9%、4.6%,在最终产量上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3种育苗方式都可育出健壮秧苗,并且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表现良好,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托盘育苗 漂浮育苗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应伟杰 王亚梁 +4 位作者 朱德峰 怀燕 张玉屏 向镜 陈惠哲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比较了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同水稻机插秧方式、机插播种育秧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传统杂交稻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提出杂交稻精准播种机插技术,并展望了水稻绿色机插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育秧 精准播种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插秧机栽插深度对华南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覃元钰 徐强辉 +4 位作者 林阿典 梁开明 郑章荣 黄继川 傅友强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35-40,共6页
早返青、早分蘖是华南籼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水稻机械栽插深浅显著影响返青和分蘖,对移栽期水稻早生快发具有重要影响。以华南优质籼稻南晶香占为材料,设置3个钵苗插秧机栽插深度,分别为T_(1)处理1 cm、T_(2)处理3 cm和T_(3)处理4cm... 早返青、早分蘖是华南籼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水稻机械栽插深浅显著影响返青和分蘖,对移栽期水稻早生快发具有重要影响。以华南优质籼稻南晶香占为材料,设置3个钵苗插秧机栽插深度,分别为T_(1)处理1 cm、T_(2)处理3 cm和T_(3)处理4cm,研究其对水稻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稻谷产量在不同栽插深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栽插深度增大,平均茎蘖数减少;栽插深度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长度会有影响,但对水稻总株高不存在显著影响;各时期T_(1)处理的生物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稻谷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总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水稻深插秧减少了水稻的分蘖,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减少了总颖花数和库容量,从而降低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钵体苗 机插秧 栽插深度 稻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优质粳稻品种在寿光地区的种植鉴定
8
作者 王志炜 王一 +5 位作者 刘宏元 朱文银 刘伟 徐建第 王沙沙 陈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潍坊市寿光市进行7个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津原U99表现早熟、优质、丰产性较好,适于寿光试验区作优质米种植。圣稻22、圣香1826丰产性好、米质优良、中感稻瘟病,... 在潍坊市寿光市进行7个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津原U99表现早熟、优质、丰产性较好,适于寿光试验区作优质米种植。圣稻22、圣香1826丰产性好、米质优良、中感稻瘟病,应加强稻瘟病的防治。津原U99、润农303、润农11表现抗稻瘟病,津原985高感稻瘟病,圣稻2620感稻瘟病。该试验为当地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 机械插秧 种植鉴定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秋员 李猛 +3 位作者 卫云飞 季新 刘娟 王付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阐明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稻返青活棵期多... 为阐明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其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提出机插稻返青活棵-分蘖期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供试品种,在返青活棵-分蘖期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增施氮肥(T1)、水稻返青活棵期多次水分灌排与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2)、水稻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不排水且分蘖期不增施氮肥(T3)),对比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返青活棵-分蘖期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影响显著。相较于T2处理,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分别提高8.2%~9.5%和13.3%~13.7%,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7.0%~8.8%和12.8%~15.2%(p<0.05)。相较于T1处理,T3处理水稻拔节期茎蘖数降低11.4%~11.9%,茎蘖成穗率显著提高11.3%~12.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8.2%~9.3%和6.3%~8.6%,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T1和T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T1和T3处理在氮素积累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3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较T1分别显著增加20.1%~22.2%和22.7%~23.0%(p<0.05)。综上所述,在分蘖期不增施氮肥的基础上,通过返青活棵期减少灌水和不排水的方式可以实现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农学利用率 回收利用率 氮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赖嘉俊 韩孟红 +5 位作者 梁开明 徐强辉 林阿典 郑章荣 黄继川 傅友强 《农业工程》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钵体苗机插能缩短水稻缓苗时间,促进早生快发,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和稻谷产量。然而,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群体指标和稻谷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杂交籼稻品种泰丰优208和常规籼稻品种南晶... 钵体苗机插能缩短水稻缓苗时间,促进早生快发,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和稻谷产量。然而,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群体指标和稻谷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杂交籼稻品种泰丰优208和常规籼稻品种南晶香占为材料,设置4种穴距处理(A_(1)处理穴距12.4 cm、A_(2)处理穴距14.5 cm、A_(3)处理穴距17.9 cm和A_(4)处理穴距20.7 cm),研究钵体苗不同栽插穴距处理对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穴距的缩小,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户传统穴距17.9 cm(A_(3)处理)相比,A_(1)处理在分蘖中期、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的分蘖数分别增加36.2%~38.7%、 37.3%~42.4%和21.5%~36.9%;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0.8%~55.9%、16.4%~41.0%和37.7%~53.1%;生物量分别增加32.0%~38.6%、20.1%~34.2%和37.1%~59.0%。分蘖中期到幼穗分化始期和幼穗分化始期到抽穗期的光合势分别增加17.9%~49.2%和28.1%~49.2%。稻谷产量与抽穗期分蘖数、幼穗分化始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分蘖中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光合势、成熟期生物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华南双季稻区,钵体苗机插适当增加栽插密度能提高水稻前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保持后期群体指标优势,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稻 钵体苗 机插秧 栽插密度 穴距 稻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永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55-156,159,共3页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 《“十四五”湖南省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势在必行。概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侧深施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秧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青 王阳峰 +6 位作者 韩丹 杨飞 李博宇 周子凡 张晓林 朱庭强 李小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7-39,43,共4页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为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秧盘用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本试验设4个播量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秧...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为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单位面积秧盘用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本试验设4个播量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130 g/盘和150 g/盘处理秧苗素质较好,株高较高,分蘖成穗率较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可有效节约秧盘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播 短秧龄 机插秧 秧苗素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对不同杂交晚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羽清 卢依灵 +2 位作者 王清清 许剑锋 汤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02-1306,共5页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主要是由于钵苗秧苗素质好,干物质积累多,机插发棵早,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只减少了垩白度。深入研究钵苗机插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钵苗机插的优质单季晚稻品种,达到优质、稳产、节本的目的,为钵苗机插的推广提供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晚稻 品种 产量构成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叠盘方式育秧对机栽水稻秧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郎学渊 吴珍芳 +3 位作者 程楚 陈正中 王运 邵美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57-60,共4页
该试验以浙江省建德市为试验地点,选用当地推广的嘉丰优2号杂交中籼稻品种,利用杭州丰筑XL-21型智能温湿度控制装备,比较不同温湿度组合下叠盘育秧与常规育秧的秧苗特性及机插水稻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叠盘35℃/90%处理培育的秧苗综合性... 该试验以浙江省建德市为试验地点,选用当地推广的嘉丰优2号杂交中籼稻品种,利用杭州丰筑XL-21型智能温湿度控制装备,比较不同温湿度组合下叠盘育秧与常规育秧的秧苗特性及机插水稻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叠盘35℃/90%处理培育的秧苗综合性状表现最佳,成苗率达96.1%,较常规育秧对照高12.8个百分点,苗高、叶龄、根系活力等指标亦明显改善,秧苗缺苗率、漏插率和浮苗率分别降至3.6%、1.1%和1.6%,较常规育秧显著降低,最高产量9412.5 kg·hm^(-2),较常规育秧增产15.1%。综合分析认为,温度35℃、相对湿度90%是建德市嘉丰优2号水稻叠盘育秧的最佳温湿度条件,叠盘育秧的增产优势基本随温湿度条件改善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盘育秧 温湿度 秧苗素质 机栽水稻 产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毯苗机插方式下不同常规粳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
15
作者 孙文 杜阳 +1 位作者 高燕群 马小锋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75-76,96,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昆山市机插的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和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方法]在毯苗机插方式下,从生育期、产量、抗性与品鉴品质4个方面,对5个常规粳稻品种综合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武运粳30号生育期适宜、分蘖性状良好、产量潜力... [目的]筛选出适宜昆山市机插的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和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方法]在毯苗机插方式下,从生育期、产量、抗性与品鉴品质4个方面,对5个常规粳稻品种综合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武运粳30号生育期适宜、分蘖性状良好、产量潜力高、抗倒伏和抗病能力较强,加之品鉴品质相对较好,可作为优质高产品种在昆山市大面积示范推广;常农粳12号相关性状较之略逊色,亦可作为优质高产品种搭配种植;南粳3908和南粳46稻米具有优质的外观、良好的口感,且有一定的香味,可作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进行稻米产业化开发。[结论]该研究为优化昆山当地水稻的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毯苗机插 常规粳稻 综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李志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60-161,164,共3页
以永州市为例,着重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育秧插秧 高产栽培技术 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 被引量:63
17
作者 李泽华 马旭 +4 位作者 谢俊锋 陈国锐 郑志雄 谭永炘 黄益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7,共11页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以上、毯状秧盘在45 g/盘以上、窄行秧盘在36 g/盘以上,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稻田间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机”进行精密播种,采用常规田间育秧管理育成的秧苗成毯效果能满足机插的要求;不同秧盘类型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种不同秧盘育秧方式中,以钵盘培育的秧苗素质最好,整齐性也最好,钵毯秧苗次之,毯状秧苗与窄行秧苗相差不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较大,不同播种量之间,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都达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下降,表现为叶龄减少,苗高变矮,苗茎宽变细,根长变短,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和百株根质量都变轻;而秧盘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不显著;从栽插质量和满足栽插的农艺要求角度看,对杂交稻天优998而言,钵毯和毯状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65~80 g/盘,窄行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52~64 g/盘,钵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41~50 g/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试验 机械插秧 杂交稻 秧盘 播种量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机插超级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旭毅 池忠志 +2 位作者 姜心禄 郑家国 郭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4-1550,共7页
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播期和育秧盘类型等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播期下超级稻长龄秧在播种后30~42d,发根力虽有降低,但群体数量减少缓慢,根冠比、茎基宽度、单... 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播期和育秧盘类型等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播期下超级稻长龄秧在播种后30~42d,发根力虽有降低,但群体数量减少缓慢,根冠比、茎基宽度、单位苗高干重等指标均有所增加;而播种后42~54d,群体数量急剧减少,根冠比和单位苗高干重下降,发根力进一步降低。(2)推迟播期有利于提高苗床秧苗数量,但根冠比、单位苗高干重以及发根力等指标并无明显的提高甚至有所降低。(3)播种量为431.03~554.19gm-2时有利于兼顾长龄秧群体数量和个体素质。(4)当秧龄超过一定时期(播种后40d左右)后穴盘育秧的效果更佳,无论进一步延长秧龄还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均减缓秧苗素质和群体数量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旱育方式下机插稻长龄秧的培育播期选择在4月15日左右,播种量选择431.03~554.19gm-2,秧龄在42d左右,秧盘选择塑料硬穴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长龄秧 农艺措施 秧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滕飞 陈惠哲 +4 位作者 朱德峰 蔡雪青 向镜 徐一成 张正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著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但其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秧苗细弱,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同时其秧苗整齐度较差,小苗弱苗比例增多。不同品种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中浙优1号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素质下降较快,小苗比例迅速提高,甬优12播种量弹性则相对较大。甬优12在播种量达到50 g/盘时可实现秧苗成毯,秧苗生长整齐,大苗比例高,秧苗个体素质也较优,但其秧盘地上部生长稀疏,叶面积指数较小,而中浙优1号播种量为50 g/盘时,秧苗成毯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均较优,秧苗生长整齐、紧密。综合各指标结果考虑,甬优12和中浙优1号最适播种量分别为65 g/盘及50 g/盘。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插秧 秧盘育秧 播种量 秧苗成毯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 被引量:84
20
作者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157,共6页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间,除百株干质量为显著性差异外,株高、茎粗、根数、根长、根活力、丙二醛及质量高比均为极显著差异;无纺布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小,为6.48kg/m2,双膜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大,为18.70kg/m2。依据GB/T6243-86评价栽插质量,报纸旱育秧较好,其次为无底旱育秧。播种量为277.78g/m2时,伤秧率、勾秧率和漏插率较低;播种量为416.67g/m2时,漂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较低。因此,水稻机插长龄秧苗应选择报纸旱育秧或无底旱育秧,且播种量在277.78~416.67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插秧 育秧方式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