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在不同基因型稻米中的富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义芳 周卫东 +2 位作者 刘爱平 陈刚 孙国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对21种不同基因型水稻颖壳内、外表面以及糙米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和米中部P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21种不同基因型稻米不同部位Pb含量的变化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颖壳内表面>糊粉...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对21种不同基因型水稻颖壳内、外表面以及糙米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和米中部P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21种不同基因型稻米不同部位Pb含量的变化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颖壳内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糙米表面>颖壳外表面>米中部;不同基因型稻米之间对Pb的富集量存在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稻米的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之间Pb含量的差异上;不同基因型水稻米中部Pb含量与颖壳内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糙米表面、颖壳外表面之间、水稻糊粉层Pb含量与颖壳内表面、近糊粉层、糙米表面、颖壳外表面、米中部之间以及颖壳内表面Pb含量与颖壳外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糙米表面、米中部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基因型稻米中部Pb的富集量均通过颖壳和糊粉层调控,即存在相同的调控机制;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同基因型稻米不同部位之间对Pb富集的相互调控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基因型间的这种差异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富集 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