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ard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彦 杨中艺 袁剑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ard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与发芽试验,分别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红毛草的资源分配情况和4年内红毛草的种子寿命与萌发情况。结果显示:①盆栽试验中,低... 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对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ard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与发芽试验,分别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下红毛草的资源分配情况和4年内红毛草的种子寿命与萌发情况。结果显示:①盆栽试验中,低密度种植红毛草的单株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生物量与根冠比高于高密度种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花的生物量在相对低密度下低于高密度的量,差异显著(p<0.05);②高密度种植红毛草的RE(Reproductive effort)值大于低密度种植的RE值,而且差异显著(p<0.05),显示红毛草在生长胁迫下分配更多的资源到繁殖器官中;③发芽试验中,红毛草种子在高温胁迫下(45℃)发芽率显著下降(p<0.05),但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30.2%),显示了红毛草对高温的适应能力;④红毛草种子的发芽率在贮藏两年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但在贮藏的第四年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11.1%),说明红毛草有较长的种子寿命;⑤红毛草种子发芽迅速,在发芽的第1天就开始萌动,发芽的高峰期出现在发芽的第2-3天。以上繁殖特性均与红毛草能够成为先锋植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草 繁殖效力 繁殖策略 根冠比 种子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草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娜 王桔红 +2 位作者 陈文 陈学林 陈晓芸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与部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中共检测到37种微生物,包括28种细菌、4种放线菌、4种真菌和1种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含量最高。6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高,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均有分布;27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也均有分布;4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仅分布在个别入侵区。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加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且它们在重度入侵区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较非入侵区增高11.34%、19.60%和13.95%;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逐渐升高。随着红毛草入侵程度的加剧,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逐渐升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与非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9.27%,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分别升高73.71%、68.60%、15.09%和32.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64、0.868、0.836和0.889;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蔗糖酶活性和p H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868和0.832。研究结果显示:红毛草能够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条件更利于红毛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草 入侵程度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指标 磷脂脂肪酸( PLFAs)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