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52个春玉米品种对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漆学伟 邸宁 +5 位作者 梁玉勇 洪霖 贾志新 王旭明 王甦 程正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 【目的】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主要害虫的抗性水平,对选用抗虫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首先通过种群动态调查确定江西省春玉米主要害虫种类,随后通过蚜量比值和茎秆蛀孔数筛选江西省52个推广春玉米品种中的玉米抗虫品种,最后通过果穗产量和危害率调查得到适合江西省种植的玉米抗虫品种。【结果】调查发现劳氏黏虫(Mythimna loreyi)、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江西省南昌市春玉米主要害虫,其中玉米蚜和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相对较大。通过蚜量比值得出52个推广品种中有高抗蚜虫品种17个,抗蚜品种5个,中抗品种5个,敏感品种6个,高感品种17个;通过茎秆蛀孔数得出有高抗亚洲玉米螟品种12个,抗亚洲玉米螟品种有14个,中抗品种12个,敏感品种5个,高感品种9个。部分推广玉米品种抗蚜性较差时,其抗螟性则较强,而当抗螟性较差时,则其抗蚜性抗蚜性较强,但京科968、双甜726、万鲜甜6188既高抗蚜虫又高抗亚洲玉米螟;52个推广玉米品种10株产量为0.90~4.24 kg,产量最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万鲜甜6188、百沐达、维甜999、美玉爽甜糯502、京科968,推广玉米品种中大部分果穗为害率较高,除尚满帝、桂甜糯108、泰坦、百沐达、桂糯530,其余品种果穗为害率都在50%以上。【结论】江西省52个推广的玉米品种对害虫具有不同程度抗性,其在自然感虫状态下的产量也差异较大,结合抗虫性和产量指标得出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既具有较强的抗蚜性、抗螟性,同时自然感虫状态下产量较高,推荐江西省春玉米种植万鲜甜6188和京科968。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系也可为玉米抗虫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抗虫性 种群动态 玉米蚜 亚洲玉米螟 产量 为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梅兰 韦琪琳 +4 位作者 莫丹妮 潘珍美 黄周锐 杨慧辉 宋书巧 《植物医学》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为了明确黄斑盘瓢虫(Lemniasaucia)和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sexmaculata)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的捕食作用和控害潜力,在室内条件下分别评估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和自身... 为了明确黄斑盘瓢虫(Lemniasaucia)和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sexmaculata)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的捕食作用和控害潜力,在室内条件下分别评估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达到256.4头和277.8头.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玉米蚜的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捕食者在限定的空间内存在干扰作用,当瓢蚜比不变时,随着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平均捕食率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此外,瓢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影响,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捕食玉米蚜的竞争参数分别为0.8145和0.8319.黄斑盘瓢虫和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成虫具有较强的控害潜力,研究结果为玉米蚜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盘瓢虫 六斑月瓢虫 玉米蚜 捕食作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扶桑绵粉蚧对六斑月瓢虫生长繁殖和捕食偏好的影响
3
作者 韦琪琳 潘晴瑜 +4 位作者 覃香苗 蒙心怡 王淑培 宋书巧 陈梅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6-1523,共8页
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 Fabricius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可捕食多种农林害虫。为了明确取食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六斑月瓢虫的影响,本研究以取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作... 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 Fabricius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可捕食多种农林害虫。为了明确取食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六斑月瓢虫的影响,本研究以取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作为对照,探讨六斑月瓢虫连续2个世代取食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捕食偏好的情况。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取食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显著延长,F_(1)和F_(2)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5.43 d和14.38 d。饲喂扶桑绵粉蚧的六斑月瓢虫体重显著增加,F_(1)和F_(2)代的体重分别为8.59 mg和8.95 mg。取食扶桑绵粉蚧对六斑月瓢虫的总存活率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F_(1)和F_(2)代总存活率分别为58.33%和62.92%,产卵量分别为503.94粒和597.80粒。六斑月瓢虫取食扶桑绵粉蚧的F_(1)、F_(2)代瓢虫组及食蚜组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玉米蚜表现出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六斑月瓢虫2代内能够较好地适应扶桑绵粉蚧,可将该粉蚧列入六斑月瓢虫的生物防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扶桑绵粉蚧 玉米蚜 生长繁殖 捕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曼 郭线茹 +2 位作者 李为争 罗梅浩 闫凤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707-4714,共8页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为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从而为抗性品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组建了玉米蚜实验种群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特定时间生...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为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从而为抗性品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组建了玉米蚜实验种群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玉米蚜1龄若虫在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和良玉88上的发育历期长于供试的4个自交系87-1、濮改340-1-1、旱21和齐319,其中良玉88和先玉335与4个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成蚜寿命和世代历期在4个自交系上较长;4个供试玉米品种上各虫龄的存活率显著小于4个自交系;成蚜产蚜量在各品种(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取食齐319品系时最大,平均产蚜量64.4头,其次是濮改340-1-1,为56.53头,以取食浚单20时最小,只有19.93头。生命表参数表明,玉米蚜在供试的玉米品种(系)上均能繁殖,但与4个玉米自交系相比,玉米蚜在4个玉米品种上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减小或显著减小,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则延长,说明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玉米 特定时间生命表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系)田间抗蚜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远 赵曼 +3 位作者 郭线茹 席章营 罗梅浩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采用蚜情指数法,初步鉴定了河南省4个主栽玉米品种和7个自交系的田间抗蚜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抗蚜性存在差异,4个主栽品种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和先玉335对玉米蚜的抗性级别均在"中抗"以上,其中浚单20和郑单958的... 采用蚜情指数法,初步鉴定了河南省4个主栽玉米品种和7个自交系的田间抗蚜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抗蚜性存在差异,4个主栽品种浚单20、郑单958、良玉88和先玉335对玉米蚜的抗性级别均在"中抗"以上,其中浚单20和郑单958的抗性最强,达"高抗"水平,其次是良玉88;7个自交系中昌7和昌7-2的抗蚜性最强,达"抗虫"或"高抗"水平,齐319的抗性最弱,为"高感"水平.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抽雄期至灌浆期的蚜情指数代表玉米全生育期蚜情指数的抗蚜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在驻马店和郑州两地的鉴定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玉米 品种 抗性 蚜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闫占峰 张聪 +2 位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的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玉米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为196... 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的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幼虫和成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玉米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为196.85头。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玉米蚜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玉米蚜田间消长与其主要生化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怡 赵曼 +3 位作者 田体伟 郭线茹 李为争 闫凤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369,共6页
为明确玉米蚜发生数量与玉米主要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系统调查了玉米田玉米蚜种群数量的自然消长动态,分析了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蚜的种群消长动态随玉米品种(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抗蚜... 为明确玉米蚜发生数量与玉米主要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系统调查了玉米田玉米蚜种群数量的自然消长动态,分析了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蚜的种群消长动态随玉米品种(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系)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玉米雄穗抽出之前,玉米蚜的种群密度较低;进入抽雄期后,发生量逐渐上升,至雄穗完全抽出时达到第一个发生高峰;进入吐丝期后,玉米蚜从雄穗转移至雌穗为害,至雌穗灌浆期达到第二个发生高峰;此后随着玉米雌穗的逐渐成熟及植株老化等,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供试玉米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灌浆期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单宁含量与4个生育期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单宁是抗性玉米品种的抗蚜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 抗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被引量:25
8
作者 丁伟 王进军 +1 位作者 赵志模 陈贵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重庆市郊区 1998年至 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 4种 ,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 5月中下旬和 6月下旬两个高峰 ;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 对重庆市郊区 1998年至 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 4种 ,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 5月中下旬和 6月下旬两个高峰 ;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 /X对聚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 ,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 ,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数量消长 空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雪 吕晓坤 +3 位作者 何力 孙跃先 陈国华 李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8-601,共4页
采用蚜情指数法对24个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和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感蚜发现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是:云瑞7号、YR88号、YR220号、保c09-6、靖丰3号、德玉15号、监0... 采用蚜情指数法对24个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和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感蚜发现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是:云瑞7号、YR88号、YR220号、保c09-6、靖丰3号、德玉15号、监09-40,LL11Q447,LL11Q388;抗虫及中抗品种有7个,分别是:YR6号、YR7号、YR8号、YR47号、YR99号、云优105、保玉13号;感虫品种有2个,分别是:YR68号、LL11Q523;高感品种有6个,分别是:海禾2号、保玉9号、靖丰6号、德玉14号、农大68号、LL11Q266。室内接虫发现高抗品种YR 220号(平均蚜量221.111 1头/株)与高感品种德玉14号(平均蚜量902.777 8头/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抗性级别的品种上的平均着蚜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蚜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蚜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永宏 仵均祥 刘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9-62,共4页
5种恒温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规律。在 1 0~ 2 5℃时 ,随温度的升高 ,若蚜的发育速率加快 ,发育历期缩短 ;无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3.0 3℃ ,有效积温为 1 2 .80日度 ,有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4 .32℃ ,... 5种恒温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规律。在 1 0~ 2 5℃时 ,随温度的升高 ,若蚜的发育速率加快 ,发育历期缩短 ;无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3.0 3℃ ,有效积温为 1 2 .80日度 ,有翅蚜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4 .32℃ ,有效积温为 1 35 ,33日度 ;在 1 5~ 30℃时 ,若蚜存活率为 6 2 .8%~ 84 .9% ,1 0℃和35℃时 ,若蚜存活率下降到 1 3.6 %和 36 .3% ;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不同温度下繁殖能力不同 ,2 5℃时繁殖能力最强 ,每雌平均产仔量无翅蚜为 38.5头 ,有翅蚜为 35 .1头。2 5℃为玉米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禾谷类作物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蚜的发生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永宏 仵均祥 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25-28,共4页
 对玉米蚜发生动态的室外自然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蚜在陕西关中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莠子草、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及马唐草等。其在10月中、下旬迁入麦田,以无翅成蚜在小麦根际地下越冬。7月上旬迁入玉米田...  对玉米蚜发生动态的室外自然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蚜在陕西关中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莠子草、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及马唐草等。其在10月中、下旬迁入麦田,以无翅成蚜在小麦根际地下越冬。7月上旬迁入玉米田,发生高峰在玉米抽雄期和雌穗成熟前期,与寄主营养良好的生育期一致。有翅蚜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7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下旬散粉结束雄穗逐渐干枯期和9月中、下旬玉米营养和气候条件恶化时。抽雄以前在玉米植株的分布由基部到心叶逐渐增多;玉米抽雄以后,由雄穗逐渐向下部移动。玉米蚜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动态因植株的营养状况及气温变化而不同,一般主要分布于植株较幼嫩和隐蔽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发生动态 寄主 种群分析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蚜瘿蚊捕食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清彩 翟一凡 +4 位作者 陈浩 尹园园 孙猛 于毅 郑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食蚜瘿蚊幼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搜寻和控害潜能及饥饿胁迫对其捕食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食蚜瘿蚊...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食蚜瘿蚊幼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搜寻和控害潜能及饥饿胁迫对其捕食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食蚜瘿蚊各龄期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3龄幼虫饥饿24 h后的捕食速度;各龄幼虫饥饿12 h后的爬行能力;各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及3龄幼虫不同饥饿程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总共19.21头;2和3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较快,田间觅食能力较强。不同饥饿程度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其捕食量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综上所述,食蚜瘿蚊2龄末3龄初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和耐饥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蚜瘿蚊 玉米蚜 捕食能力 耐饥饿能力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占峰 袁志华 +2 位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幼虫及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密度及猎物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模拟后的各干扰反应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幼虫及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密度及猎物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模拟后的各干扰反应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很好的捕食控制作用,应注意保护玉米田间龟纹瓢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玉米蚜 捕食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捕食不同猎物的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唐良德 李飞 +1 位作者 吴建辉 任顺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反映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玉米蚜和豆蚜的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21、217.39、303.03头和60.98、151.52、153.85头。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以取食豆蚜和玉米蚜的搜寻效应大于烟粉虱。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为豆蚜>玉米蚜>烟粉虱,且雌成虫大于雄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烟粉虱 豆蚜 玉米蚜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世泽 花保祯 许向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7,94,共4页
测定了龟纹瓢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为87.3头,雄... 测定了龟纹瓢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为87.3头,雄成虫为93.4头。龟纹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模拟后的各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玉米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蚜-龟纹瓢虫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从双 李姝 +2 位作者 王甦 张帆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3,共7页
载体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BPS)通过建立自然天敌的自我维持机制以持续控制田间及保护地害虫。本研究分别以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替代猎物和载体植物,构建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 载体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BPS)通过建立自然天敌的自我维持机制以持续控制田间及保护地害虫。本研究分别以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替代猎物和载体植物,构建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载体植物系统防控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该载体植物系统中各因子的组合,并对该系统繁殖的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和目标害虫桃蚜的取食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龟纹瓢虫成虫获得量最大的组合是小麦播种后第四天接蚜720头,待蚜虫扩繁5天后,投入龟纹瓢虫初孵幼虫30头。取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载体植物扩繁的龟纹瓢虫对靶标害虫桃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植物 龟纹瓢虫 玉米蚜 桃蚜 正交试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玉米3种害虫的毒力及种子处理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超 张勇 +3 位作者 马冲 吴翠霞 张田田 宋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75,293,共6页
为评价4种杀虫剂在玉米田防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应用前景,采用浸苗法测定了其对3种害虫的毒力,并通过种子处理筛选对3种害虫田间防效较高的药剂。结果表明... 为评价4种杀虫剂在玉米田防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应用前景,采用浸苗法测定了其对3种害虫的毒力,并通过种子处理筛选对3种害虫田间防效较高的药剂。结果表明,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对灰飞虱、禾蓟马和玉米蚜具有较高毒力,LC50分别为0.14~1.10、4.24~31.01 mg/L和0.80~7.49 mg/L,氟啶虫酰胺的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的LC50分别为84.55、222.72 mg/L和44.81 mg/L。采用种子处理的方式施药后,各药剂处理组玉米出苗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安全性较高;播种后30 d,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灰飞虱、禾蓟马的防效均在75%以上,播种后40 d,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灰飞虱防效最高,其次为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8%呋虫胺悬浮种衣剂和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播种后50 d(玉米抽雄期)调查,20%氟啶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蚜防治效果可达92.1%,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防治效果略低,但均在70%以上,能有效防治玉米蚜的为害。综上,氟啶虫酰胺、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虫啉均适合用于防治玉米田灰飞虱、禾蓟马和玉米蚜3种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禾蓟马 玉米蚜 毒力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永宏 仵均祥 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8,共4页
应用不同的聚集指标对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成聚集分布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聚块性指标 M/X 的值 ,描述了玉米蚜种群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 ,表明玉米蚜聚集强度有明显的规律 ,呈现高—低—... 应用不同的聚集指标对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成聚集分布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聚块性指标 M/X 的值 ,描述了玉米蚜种群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 ,表明玉米蚜聚集强度有明显的规律 ,呈现高—低—高的趋势。综合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种群 空间动态 聚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季香云 包杨滨 +1 位作者 蒋杰贤 万年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浸叶和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辣椒、马钱子、蔓陀罗和烟碱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LC50分别为0.0260、0.1590、0.24620、.3260 mg/mL,其中辣椒和马钱子提取物以体积比8∶2为最... 采用浸叶和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辣椒、马钱子、蔓陀罗和烟碱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LC50分别为0.0260、0.1590、0.24620、.3260 mg/mL,其中辣椒和马钱子提取物以体积比8∶2为最佳配比组合,共毒系数为149.8。对复合植物提取液进行了初步的田间试验,药后7 d最佳防治效果为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马钱子 玉米蚜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辛肇军 郑效虎 +2 位作者 陈梅 武强 李照会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出E=0.2814P-0.3911,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eddington模型拟合后获得:E=0.2753/(0.7703+0.2297P),表明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呈双曲面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玉米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