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Fe2O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Rhodococcus sp.PB-1高效去除水中苯胺和C(rⅥ)
1
作者 何凡 陈超琪 +3 位作者 王盼盼 张超 李心悦 陈兰洲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17,360,共8页
苯胺和Cr(Ⅵ)是印染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利用γ-Fe_(2)O_(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Rhodococcus sp.PB-1,制备磁性壳聚糖载菌微球(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Rhodococcus sp.PB-1,MCMR)... 苯胺和Cr(Ⅵ)是印染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利用γ-Fe_(2)O_(3)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Rhodococcus sp.PB-1,制备磁性壳聚糖载菌微球(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Rhodococcus sp.PB-1,MCMR),用于去除水中的苯胺和Cr(Ⅵ);采用SEM、XRD、FT-IR等方法表征MCMR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影响其去除复合污染的因素,并进行5次再利用实验考察其可重复利用性。结果发现:①Rhodococcus sp.PB-1被固定于MCMR内部;②MCMR固定的细菌生物量和MCMR的添加量显著影响其去除复合污染的效果;③提高初始Cr(Ⅵ)浓度会抑制MCMR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而提高初始苯胺浓度对其去除Cr(Ⅵ)没有显著影响;④首次使用时,0.19 g/mL MCMR能去除66.5%的苯胺(初始浓度为500 mg/L)和72.9%的Cr(Ⅵ)(初始浓度为20 mg/L);⑤再利用时,MCMR对复合污染的去除率比首次使用时更高。MCMR能高效去除水中的苯胺和Cr(Ⅵ),为印染废水的处置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微球 固定化 苯胺 Cr(Ⅵ) rhodococcus sp.P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Rhodococcus sp.Y9-1的脱氮性能及生物强化修复氨氮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梦雯 邢绍文 李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0,共8页
为实现氨氮超标地下水的快速高效修复,从华东某地下水氨氮超标的非正规工业固废填埋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Rhodococcus sp.Y9-1(CCTCC No:M20231297),该菌株在pH 8.0~9.0、温度20~37℃、碳氮比5~10、氨氮质量浓度25~1... 为实现氨氮超标地下水的快速高效修复,从华东某地下水氨氮超标的非正规工业固废填埋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Rhodococcus sp.Y9-1(CCTCC No:M20231297),该菌株在pH 8.0~9.0、温度20~37℃、碳氮比5~10、氨氮质量浓度25~100 mg/L、盐度1.9%的条件下,8 h内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4%~98%。结合脱氮特性和功能基因鉴定结果,推测该菌株异养硝化途径为NH_(4)^(+)—N→NH_(2)OH→NO,好氧反硝化途径为NO_(3)^(-)—N(→NO)→N_(2)。该菌株应用于氨氮超标模拟地下水时,158 h内地下水氨氮降低69.5%;补充柠檬酸钠作为碳源后,进一步将氨氮质量浓度降至0.67 mg/L,低于地下水Ⅳ类质量标准中的1.5 mg/L限值。与传统脱氮微生物相比,该菌株作为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具备将氨氮快速转化为氮气的潜力,可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在地下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 rhodococcus sp. 脱氮性能 生物强化 氨氮污染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对苯胺降解菌Rhodococcus sp.AN-P1苯胺胁迫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冰霜 王臣 +2 位作者 杨冲 刘庆华 谭周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85-91,共7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在苯胺胁迫环境下的响应机制,揭示Rhodococcus sp.AN-P1适应、降解苯胺内在分子机理,弥补苯胺降解菌在苯胺胁迫下耐受机制的空白,为进一步调控提高微生物降解苯胺能力提供良好的靶点,为其生物修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研究微生物在苯胺胁迫环境下的响应机制,揭示Rhodococcus sp.AN-P1适应、降解苯胺内在分子机理,弥补苯胺降解菌在苯胺胁迫下耐受机制的空白,为进一步调控提高微生物降解苯胺能力提供良好的靶点,为其生物修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纯化Rhodococcus sp.AN-P1在苯胺、柠檬酸条件下表达的蛋白质组,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对比NCBInr蛋白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点的详细信息。【结果】在以苯胺、柠檬酸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Rhodococcus sp.AN-P1分别表达了681、579个蛋白质点;选取21个显著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成功获得17个蛋白质点的相关信息,其分布于信号转导调节、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细胞防御、苯胺降解酶多个代谢系统,并发现大部分蛋白质分子质量在31000~58000之间,等电点位于4~7之间。【结论】Rhodococcus sp.AN-P1在苯胺胁迫环境中会通过响应信号传导系统感知外界胁迫、调节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系统抵抗苯胺的毒害影响、利用细胞防御系统进一步提高其存活能力、表达苯胺降解酶系统降解苯胺获得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从而达到适应并降解高浓度苯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组学 苯胺 胁迫响应 rhodococcus sp.AN-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