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secreted immunoglobulin D on the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hrough immunoglobulin D receptor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9-30,共2页
Aim Immunoglobulin D (IgD) is a surface immunoglobulin that is expressed as either membrane IgD(mIgD) or secreted IgD (sIgD).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sIgD is often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 Aim Immunoglobulin D (IgD) is a surface immunoglobulin that is expressed as either membrane IgD(mIgD) or secreted IgD (sIgD).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sIgD is often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possible roles of sIgD on the fun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re still unclear and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level of immunoglobulin D (IgD) and the effects of it by binding its receptor (IgDR)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54 RA patients and 42 healthy controls. The levels of sIgD, human 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 and (sRANKL),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CCP), 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determined in ser- um samples by ELISA. Rheumatoid factor (RF)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nephelometry. Erythrocytes sedimen- tation rate (ESR) was tested by Westergren method. IgDR and mIgD were detect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fter PBMCs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uman IgD. PBMCs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by CCK-8,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were assessed by inflammation antibody array, T-/B- cell subsets and IgDR expression were tes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sIgD, mIgD and IgDR were detected in R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g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RANKL, rheumatoid factor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RA patients. Strikingly, IgD could enhance the prolifer- ation of PBMCs and induce IL-lα, IL-1β, TNF-α, IL-6 and production from PBMCs. Moreover, the percentage of activated T cell subsets ( CD4 + CD69 + , CD4 + CD154 + ) and activated B cell subsets ( CD19 + CD23 + , CD19 + CD21 + , CD19 + IgD + and CD19- CD138 + ) were increased by IgD. The percentage of unactivated T cell subset (CD4 + CD62L + ) and immature B cell subset ( CD19 + IgM + IgD- ) were decreased by IgD in PBMCs. Further- more, the expressions of IgDR on T and B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reatment with IgD. Conclusion IgD enhanced the activation of PBMCs through stimulation of IgDR,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RA pathogenesis. IgD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novel immuno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OGLOBULIN D IMMUNOGLOBULIN D RECEPtOR t cellS B cellS PB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4-siRNA调控T细胞亚群缓解CIA小鼠的疾病进展
2
作者 芦彦蓉 赵凯 庞春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的小干扰RNA(siRNA)载体病毒和感染PAD4-siRNA病毒的小鼠脾细胞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治疗效果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7只小鼠。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 目的探讨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PAD4)的小干扰RNA(siRNA)载体病毒和感染PAD4-siRNA病毒的小鼠脾细胞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治疗效果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7只小鼠。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小鼠构建CIA模型,模型组小鼠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1组的小鼠注射PAD4-siRNA病毒载体;治疗2组的小鼠注射含有PAD4-siRNA病毒载体的小鼠脾细胞,每周1次,共8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脾脏中滤泡辅助T(Tfh)细胞、滤泡调节T(Tfr)细胞、1型辅助T(Th1)细胞和CD4^(+)IL-10^(+)T细胞的变化;观察CIA小鼠关节和软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脏Tfh和Th1细胞的比例增加(P<0.05),Tfr和CD4^(+)IL-10^(+)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Tfh和Th1细胞在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比例下降(P<0.05),Tfr和CD4^(+)IL-10^(+)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小鼠关节面光滑,模型组小鼠关节有炎性细胞浸润、关节面粗糙、软骨受损的现象;PAD4-siRNA作用后,治疗1组CIA小鼠后爪的关节炎细胞浸润减少、软骨破坏程度降低;治疗2组CIA小鼠前爪和后爪的炎细胞浸润现象有所减轻,软骨损伤程度也得到了缓解。结论抑制PAD4基因的表达后,CIA小鼠脾脏Tfh和Th1细胞的相对数量下降,小鼠后爪的关节和软骨损伤得到缓解;注射感染PAD4-siRNA病毒的小鼠脾细胞,可缓解CIA小鼠前爪的病理变化。PAD4-siRNA可以通过调控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对CIA小鼠发挥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肽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 小干扰RNA 1型辅助t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 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T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刁朝玥 钱心玉 +3 位作者 陈宁 陈乾 高洁 赵东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8,共7页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 T细胞抑制性受体(IR)参与构成T细胞和各免疫细胞间的共抑制信号通路,传递免疫抑制信号进而限制T细胞活化、增殖等免疫效应。共抑制信号的异常可能破坏机体的外周免疫耐受,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亢进。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机体存在以T细胞为中心的免疫紊乱。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IR的异常表达和分布充分参与了T细胞亚群的失衡和病理性免疫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靶向T细胞IR及其配体,增强它们介导的共抑制信号通路,已被研究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耐受,但其在RA中的临床应用潜力仍有待探索。本文就T细胞表达的IR参与RA免疫病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了靶向这类受体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抑制性受体 共抑制信号通路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调节IL-10/STAT3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4
作者 杨蓉 孙振琴 +1 位作者 谢文娟 杨文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4-1089,1095,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调节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DEX低剂量组(DEX-L组,5μg/kg)、DEX中剂量组(DEX-M组,10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调节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DEX低剂量组(DEX-L组,5μg/kg)、DEX中剂量组(DEX-M组,10μg/kg)、DEX高剂量组(DEX-H组,20μg/kg)、氨甲蝶呤组(MTX组,0.33 mg/kg)、AS101组(IL-10抑制剂,1.5 mg/kg)、DEX-H^(+)AS101组(20μg/kg+1.5 mg/kg),每组18只。除NC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构建RA模型。第2次免疫24 h后开始给药处理,给药1次/d,持续3周。检测大鼠足肿胀率、关节指数的变化;HE染色检测脾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脾脏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百分比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脾脏组织中IL-10、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脾脏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足肿胀率、关节指数、TNF-α、IL-1β水平、CD3^(+)CD4^(+)T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Th17/Treg升高,CD3^(+)CD8^(+)T细胞百分比、Treg、IL-10、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DEX-L组、DEX-M组、DEX-H组、MTX组大鼠脾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足肿胀率、关节指数、TNF-α、IL-1β水平、CD3^(+)CD4^(+)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Th17/Treg降低,CD3^(+)CD8^(+)T细胞百分比、Treg、IL-10、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AS101组大鼠脾脏组织病理损伤加剧,足肿胀率、关节指数、TNF-α、IL-1β水平、CD3^(+)CD4^(+)T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Th17/Treg升高,CD3^(+)CD8^(+)T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IL-10、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AS101减弱了高剂量DEX对RA大鼠T细胞亚群比例平衡的促进作用。结论:DEX可能通过激活IL-10/STAT3通路促进RA大鼠T细胞亚群比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会娜 赵静 +3 位作者 赵祥格 白自然 李霞 王冠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525,共7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分析乳酸对RA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活化、分泌细胞因子能力以及对CD4+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分析乳酸对RA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活化、分泌细胞因子能力以及对CD4+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连续收治的RA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与RA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healthy control,HC)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外周血,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乳酸含量,并分析其与RA患者疾病评分的相关性。用乳酸刺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病例组RA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活化水平、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RA患者(n=66)的血清乳酸水平[(5.13±1.01)mmol/L vs.(1.72±0.91)mmol/L,P<0.001]明显高于HC(n=60),且与RA患者DAS28(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评分有相关性(r=0.273,P=0.029),乳酸浓度>5 mmol/L较浓度≤5 mmol/L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197.50(26.03,783.00)IU/mL vs.29.30(0.00,102.60)IU/mL,P<0.01]和CRP[37.40(11.30,72.60)mg/L vs.5.83(2.36,12.45)mg/L,P<0.001]的表达均升高,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42.00(19.00,77.00)mm/h vs.25.00(12.50,45.50)mm/h,P>0.05]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ed,CCP)抗体[82.35(17.70,137.00)RU/mL vs.68.60(25.95,119.70)RU/mL,P>0.05]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HC相比,乳酸处理组的RA患者CD4+T细胞表面PD-1(46.15%±8.54%vs.41.67%±9.98%,P<0.001)、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25.77%±8.60%vs.18.65%±7.94%,P<0.01)和CD25(25.89%±5.80%vs.22.25%±4.59%,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乳酸处理组的RA患者CD4+T细胞中Th17(4.62%±1.74%vs.2.93%±1.92%,P<0.05)、外周辅助性T(peripheral helper T,Tph)细胞(28.02%±6.28%vs.20.32%±5.82%,P<0.01)的比例升高;乳酸处理组的RA患者CD4+T细胞中IL-21(5.73%±1.59%vs.4.75%±1.71%,P<0.05)的表达上调。结论:RA患者血清乳酸水平升高,促进了RA患者CD4+T细胞活化和分泌IL-21,以及上调了RA患者Th17、Tph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乳酸 CD4+t细胞 外周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ystem Xc-/GSH/GPX4铁死亡通路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灿 马武开 +3 位作者 陈昌明 安阳 蒋总 黄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胱氨酸/谷氨酸逆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通路中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纳入RA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0例,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将细胞分为健康对照、RA、铁死亡抑制剂、铁死亡诱导剂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 2+相对荧光强度、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阳性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GPX4蛋白与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升高,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PBMC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抑制剂组PBMC内Fe 2+浓度和ROS水平降低,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Nrf2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IL-6的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RA组比较,铁死亡诱导剂组PBMC内ROS水平升高,SLC7A11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GPX4蛋白的表达升高,PBMC上清液中TNF-α、IL-1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铁死亡诱导剂组比较,RA患者PBMC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RA患者PBMC中存在铁死亡,抑制或诱导RA患者PBMC铁死亡,将抑制或促进炎性因子分泌。抑制RA患者PBMC铁死亡可能有助于治疗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铁死亡 System Xc-/GSH/GPX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eoniflorin-6'-O-benzene sulfonate, a novel compound, protects against autoimmune arthritis by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and bone damage
7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2-22,共1页
Aim Paeoniflorin (Pae) is the principal bioactive component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 (TGP),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eoniflorin-6'-O-benzene sulfonate (code: ... Aim Paeoniflorin (Pae) is the principal bioactive component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 (TGP),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eoniflorin-6'-O-benzene sulfonate (code: CP-25) , a novel compound that is a newly ester derivatives of Pae, was evaluated in rats with adjuvant-induced ar- thritis (AA) to study its potential anti-arthritic activity. Methods AA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n treated with CP-25 (25, 50, 100 mg· kg^-1) and methotrexate (0. 5 mg · kg^-1), from day 16 to day 32 after immunization. Arthritis severity was evaluated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 tion. The cells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CK-8 assay. Activities of IL-1β, IL-6, IL-17, IL-10, TGF-β1, TNF-oL, IIANKL and OPG were assessed by ELISA. The subsets of CD4 +T cells were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P-25 treatment effectively reduced clinical severity scores and blinded histopathological scores compared with AA groups. CP-25-treated rats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 IL-6, IL-17, and TNF-α) , coupl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0 and TGF-β1 in serum and macro- phages of AA rats. The flow cytometry analyses of CD4 +T cells dramatically demonstrated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CP-25 on abnormal immune dysfunction. Apart from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reatment with CP-25 inhibited the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 (FLS) activation and function. Furthermore, CP-25 treatment of AA rats restored the balance between RANKL and OPG in favor of its anti-osteoclastic effects. Conclusions Data presen- ted here demonstrate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CP-25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gression of rat AA, with reductions both in arthritic inflammation and bone damag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P-25 in AA highlight an attribute that is potential as an ideal new anti-arthri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with human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paeoniflorin-6'-O-benzene SULFONAtE t cell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 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牛倩 黄卓春 +2 位作者 蔡蓓 王兰兰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69,272,共4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Foxp3+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平衡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Foxp3+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平衡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结果: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Foxp3+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疾病活动性的增加,Th17细胞表达增高(P<0.05);而Foxp3+CD4+CD25+Treg细胞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紊乱以CD4+T细胞的增加为主,Th17细胞比率的增加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比率的降低所致的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并与疾病活动相关 被引量:32
9
作者 姚血明 曹跃朋 +6 位作者 马武开 侯雷 钟琴 黄颖 唐芳 徐晖 梁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对数量,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RA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Treg占外周血CD4+细胞百...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对数量,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RA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Treg占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比较其在R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间的差异,分析其表达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明显增加、Treg数量明显减少。RA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数量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分值及CRP呈正相关;RA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数量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疼痛VAS、DAS28分值、ESR及CRP等病情活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增加,Treg减少,以Th17占优势,Th17细胞数量增加与RA病情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焦志军 尤海燕 +3 位作者 陈蕾 汪毅 阴晴 邵启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6-938,943,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及稳定期RA患者,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的方法,分别在蛋白质和 mRNA水平检测FoxP3表达,并...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及稳定期RA患者,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的方法,分别在蛋白质和 mRNA水平检测FoxP3表达,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细胞明显低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5)。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相一致。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这群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调节性t细胞 FOXP3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仝岩 任伟宏 +2 位作者 赵航 孙蕾 赵志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Th2、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 RA的CD3+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多,活动期RA组Treg比率高于缓解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RA组Th2细胞减少,RA中Th1,Th17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reg和Th1、Th2、Th17细胞与RA的活动性指标(ESR,CRP和PLT)均无关联。结论 CD4+T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可能与RA疾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tREG CD64 CD4^+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依那西普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婷婷 朱平 +1 位作者 李晓燕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对Th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活动期中重度RA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组、MTX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离PBMC...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对Th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活动期中重度RA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组、MTX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离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同步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量、IL-17+Th17细胞的量及平均荧光强度、Th1/Th2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vs(23.2±1.7)%,P<0.05;(36.78±2.6)%vs(2.35±0.9)%及(26.61±2.6)vs(11.4±1.2),P<0.01;(12.8±1.6)vs(8.60±1.9),P<0.01];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12周后,RA患者的病情改善,IFN-γ+Th1细胞、Th1/Th2比值、IL-17+Th17细胞的量及平均荧光强度、培养上清中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均大于MTX治疗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的量与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消长呈正相关(P<0.05,r=0.38和P<0.05,r=0.42)。结论:IL-17+Th17细胞、IFN-γ+Th1细胞及Th1/Th2比值的增高可能参与活动期RA的发病机制,依那西普治疗可改善RA病情并下调Th1和Th17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流式细胞术 依那西普 tH亚群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氏蠲痹汤加减方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细胞cAMP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霞 杜欢 +4 位作者 吴亚兰 程卉 曹健 孟庆威 郭梦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程氏蠲痹汤加减方(CJBD)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T淋巴细胞中的环腺苷酸(c AMP)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A组、CJBD组和雷公藤多苷片(TGT)组。用吹风冷水和Freund完全佐剂制备... 目的探讨程氏蠲痹汤加减方(CJBD)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T淋巴细胞中的环腺苷酸(c AMP)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A组、CJBD组和雷公藤多苷片(TGT)组。用吹风冷水和Freund完全佐剂制备大鼠风寒湿痹AA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对应药品,持续7 d。各组大鼠经眼眶取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T淋巴细胞,应用c AM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c AMP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细胞中的CD4^+和CD8^+T细胞数,计算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JBD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c AM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GT组的c AM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JBD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结论 CJBD可降低AA大鼠T淋巴细胞c AMP的水平和CD4^+/CD8^+T细胞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氏蠲痹汤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cAMP CD4^+/CD8^+t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及PD-1分子在SLE和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倩 黄卓春 +2 位作者 蔡蓓 王兰兰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SLE和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两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D-1表达异常在SLE和RA患者细胞免疫失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25high Tre... 目的:分析SLE和RA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两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D-1表达异常在SLE和RA患者细胞免疫失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25high Treg和CD4+ CD25low T细胞的比率以及PD-1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和RA患者组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的比率均明显降低(P<0.05);两疾病组间相比,SLE组CD4+ CD25high Treg的比率更低(P<0.05)。RA患者组CD4+ CD25high Treg表面PD-1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和SLE组(P<0.05),而SLE组该指标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 CD25low T细胞以及该群细胞上PD-1的表达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生成不足导致其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能力减弱是SLE和RA患者的共同特征;PD-1表达降低可能是RA患者CD4+ CD25high Treg免疫调节紊乱的重要机制,而在SLE患者PD-1分子并不是影响免疫稳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萍 毕黎琦 栗占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0,374,共4页
目的:研究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RA治疗组(n=25)、RA未治疗组(n=25)及健康对照组(n=30)外周血Foxp... 目的:研究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RA治疗组(n=25)、RA未治疗组(n=25)及健康对照组(n=30)外周血Foxp3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研究其与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抗环瓜氨酸(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结果:RA患者的Foxp3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未治疗组Foxp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RA治疗组(P<0.01)。RA患者Foxp3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抗CCP抗体及ES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与CRP及R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患者存在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降低,这种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异常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和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FOXP3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中的消长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丽娜 王聪华 +3 位作者 朱平 樊春梅 王彦宏 李小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外周血及滑液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差别,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CD4+CD25highT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免疫抑制和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选取未经过缓解...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外周血及滑液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差别,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CD4+CD25highT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免疫抑制和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选取未经过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11例,经DMARDs治疗病情缓解的RA患者12例,和DMARDs治疗后效果不佳的RA患者9例,以及正常对照8例,检测他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并研究CD4+CD25highT细胞百分率与抗环瓜氨酸(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对其中部分患者的血液和关节滑液同时进行分析。结果RA未经治疗组和治疗效果不佳组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是5.24%和6.4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后病情缓解组(分别是17.17%和11.79%,P<0.01)。RA患者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抗CCP抗体(58.0Ru/mL),ESR(38.8mm/h)及CRP(2.73μg/L)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14.4Iu/mL)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4)。正常对照组的CD4+CD25highT细胞百分率与抗CCP抗体(均<5.0Ru/mL),ESR(4.67mm/h),CRP(0.15μg/L)及RF(1.37)无明显相关性(P>0.1)。RA患者关节滑液中CD4+CD25highT百分率明显低于强直性脊柱炎(ankilosing spondylitis,AS)关节积液患者(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未经缓解病情治疗和治疗后效果不佳者的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相对减少,且与病情活动程度负相关,这可能是RA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程不同阶段T细胞亚群及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晓静 徐澍 +4 位作者 贾晓益 魏芳 杨雪枝 常艳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 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rheumatoid 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用20只♂Lewi... 目的 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rheumatoid arthritis,AA)病程不同阶段的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探讨病程不同的阶段AA大鼠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局部组织和全身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用20只♂Lewis大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AA模型,造模后d7、d10、d13、d16、d19、d22进行全身评分和关节炎指数评分,计算关节肿胀数。造模后d14(炎症初期)、d22(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初期和炎症高峰期脾脏总T细胞(CD3^+CD4^+)、记忆T细胞(CD4^+CD44^+)、未致敏T细胞(CD4^+CD62L^+)的细胞亚群和Th17(CD4^+IL17^+)细胞亚群比例。d22取心、肝、脾、肺、肾、踝关节、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光镜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鼠免疫后10d出现继发侧足爪红肿,炎症初期(d10~d14)和炎症高峰期(d19~d22)AA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踝关节病理见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出现等,且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的病理也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炎症初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都无明显变化、炎症高峰期AA大鼠脾脏总T细胞、记忆T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Th17细胞亚群比例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都明显升高。结论 AA大鼠的T细胞亚群在炎症初期和高峰期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在大鼠AA不仅有关节局部的病理表现,且全身主要脏器组织均有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th17 病理学 t细胞亚群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I-Ig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细胞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常艳 秦琼 +4 位作者 吴育晶 贾晓益 孙晓静 徐澍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5-940,共6页
目的:研究TACI受体融合蛋白( TACI-Ig)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关节炎的调节作用,探讨其调控T细胞反应的部分机制。方法 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模型。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TACI-Ig(0.7... 目的:研究TACI受体融合蛋白( TACI-Ig)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关节炎的调节作用,探讨其调控T细胞反应的部分机制。方法 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模型。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TACI-Ig(0.7、2.1、6.3 mg/kg,皮下注射,第16-34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2.8 mg/kg,皮下注射,第16-34天)和甲氨蝶呤(MTX)(0.5 mg/kg,灌胃,第16-34天),阴性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IgG)-Fc(6.3 mg/kg,皮下注射,第16-34天)。 X线摄片观察四肢关节破坏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和滑膜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脾脏总 CD4^+ T 细胞( CD3^+CD4^+)、活化CD4^+T细胞( CD4^+CD25^+)、未致敏CD4^+T细胞(CD4^+CD62L^+)和记忆 CD4^+ T 细胞( CD4^+ CD44^+)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跨膜激活剂和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 TACI)、B细胞成熟抗原( BCMA)和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 BAFF-R )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TACI-Ig (6.3 mg/kg)明显减轻 AA 大鼠关节软组织肿胀;TACI-Ig (0.7、2.1、6.3 mg/kg)降低外周血和滑膜组织IL-17含量,升高总CD4^+T细胞、活化CD4^+T细胞、记忆 CD4^+T细胞和未致敏CD4^+T细胞比例,下调AA大鼠滑膜组织中TACI和BCMA蛋白表达,上调BAFF-R蛋白表达。结论 TACI-Ig调节免疫性关节炎大鼠异常的T细胞反应,改善关节损伤,发挥其免疫调控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ACI、BCMA和BAFF-R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I—Ig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t细胞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宗雪梅 林茜茜 +4 位作者 陈悦兰 王鑫铭 魏伟 严尚学 常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探讨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M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滑膜组织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例健康对照(HC)个体和25例确诊为RA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 目的探讨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M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滑膜组织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例健康对照(HC)个体和25例确诊为RA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对RA组和HC组PBMC中KMO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RA患者PBMC中KMO基因表达水平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A组和HC组滑膜组织及FLS中KMO的表达情况。结果(1)RA组PBMC中KMO基因和蛋白表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RA组PBMC中KMO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血沉、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r_(s)=0.417,P=0.038;r=0.545,P=0.005;r_(s)=0.433,P=0.031),与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无相关性。(3)RA组滑膜组织中KMO表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滑膜组织FLS中KMO表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A患者PBMC、滑膜组织及FLS中KMO表达增加,且KMO基因表达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KMO可能促进RA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 犬尿氨酸 3-羟基犬尿氨酸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滑膜组织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类风湿关节炎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茹冰 高佩芳 +1 位作者 赵智明 蔡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及致病过程密切相关,是RA原发致病靶抗原。文中通过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RA患者外周血CCP抗原特异性... 目的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及致病过程密切相关,是RA原发致病靶抗原。文中通过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RA患者外周血CCP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cell,AST)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PNS治疗RA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4组处理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 CCP组、RA甲氨喋呤(MTX)对照组及RA PNS组。各组细胞体外培养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及IL-4水平。结果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CCP组分泌的INF-γ升高(P<0.05),IL-4降低(P<0.05),INF-γ/IL-4升高(P<0.01)。经PNS作用后,与RA CCP组相比,INF-γ有所下降(P<0.05),IL-4升高(P<0.05)。结论 PNS可抑制RA患者外周血CCP-AST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NF-γ,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状态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能在治疗RA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三七总皂苷 环瓜氨酸肽 t细胞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