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被引量:2
1
作者 MA Qian WU Weiwei +2 位作者 LIU Yexin LIANG Zhou KOU Lingzh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This paper employs system dynamics to explore how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ffect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 This paper employs system dynamics to explore how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ffect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has positive impact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Moreover, the leading synergy processes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ages are different.This paper deepen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achiev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lso provides useful guidance for firms to implemen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ystem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inion on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from precision medicine
2
作者 Michael SPEDDING James BARRETT Ying ZHA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9-785,共7页
Since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d the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from a national strategy perspective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precision medicine has rapidly become a world-wide hotspot and drawn global atte... Since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d the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from a national strategy perspective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precision medicine has rapidly become a world-wide hotspot and drawn global atten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Precision medicine aims at applying genetic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 diseases to guide his or h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inion on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from precision medic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杜鹏 王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 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从理论逻辑、实践指向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其推动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性,阐明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在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一困境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赋能新生产、新服务和新业态,实现银发经济的转型升级。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的阻碍,不仅需要从生产要素上强化技术研发突破、加强养老金融支持、培育新质劳动力、充分发掘老龄数据,推动传统银发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从生产关系上创新经济与科技体制,实现银发经济从技术、产业到制度体系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银发经济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夏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和坚实基础,但低空经济仍面临着低空空域资源有限性、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低空智能设施高成本和低空经济行业标准化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优势与困境之间找到平衡,多方联动实现资源共用,科技创新保障先进技术安全底线;锚定目标实现降本增效;政策引领赋能持续发展,以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及机制共识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飞 高红 +4 位作者 李国红 姚军 朱辉 范先群 何振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研究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临床转化、人才培养等多重使命。通信专家及主笔专家组联...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研究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临床转化、人才培养等多重使命。通信专家及主笔专家组联合参与编写专家组的相关专家团队综合分析我国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并邀请全国知名医院管理领域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后,提出高质量发展下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模式及路径共识,旨在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工作,以期为国家及各省(区、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研究型医院 共识 科技创新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评价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张博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7,共11页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 本文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中国各区域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逐渐扩大,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区域间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密度较小,但联通性和稳定性较好;净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净受益板块对其余三个板块的虹吸效应较强,但板块间、板块内成员的互动关系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持续改善。上述结论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克印 王璇 王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7,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与生态3个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牵引效应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带动作用,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体育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结构效应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形成新优势,通过乘数效应提升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和质量。提出创新路径:培育发展动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产业布局,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体育企业积极主动性;释放人才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劳动者技能升级;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瑞华 余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现代新型企业为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挥核心功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名望 慈芳慧 王志远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变量和稳健性检... 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在作用机制方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有助于体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③针对异质性分析,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较低、经营环境较好的区域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更加显著。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对于塑造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小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9,共9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动能,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需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既有研究虽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新属性与制造业升级的关联,但在理论框架构建和实践路径探索方面缺乏系统性。本...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动能,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需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既有研究虽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新属性与制造业升级的关联,但在理论框架构建和实践路径探索方面缺乏系统性。本研究从社会、要素、技术和产业四维逻辑切入,阐明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指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政府政策支持效果欠佳、基础要素支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产业结构存在转型短板等多重因素影响,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夯实技术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可 朱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93,共20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市场机制方面的理论思考,探讨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在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情景及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路径举措,以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养邑 马婷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只有立足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最大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能。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创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在优势;加速人才培养,蓄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本;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教育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科结构 产教融合 教育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的EVI模式
15
作者 马鸣图 路洪洲 +6 位作者 赵岩 冯毅 王光耀 李波 袁国 缪心雷 蒙菁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48,共20页
详细论述了在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供应商早期介入(EVI)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在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EVI活动及其特点、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在数字车... 详细论述了在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供应商早期介入(EVI)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在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EVI活动及其特点、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在数字车身平台及其钢材解决方案方面的新近成果,以及有关企业在推广EVI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论述了EVI模式在新开发车型中推广应用新型材料时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企业推广应用EVI模式应具有的条件;最后阐明了EVI模式对“双碳”战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模式 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 标杆车 概念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葛亮 李朋 +3 位作者 王飞 钱浩 卓勇 廖聪冲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3,共12页
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可燃易爆的特性,一般情况下泄漏时难以被及时察觉,严重威胁了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加臭剂加注技术通过赋予天然气警示性气味成为保障输配安全的核心环节。为此,系统梳理了城市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发展现状,聚... 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可燃易爆的特性,一般情况下泄漏时难以被及时察觉,严重威胁了燃气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加臭剂加注技术通过赋予天然气警示性气味成为保障输配安全的核心环节。为此,系统梳理了城市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发展现状,聚焦分析了新兴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的原理、特征和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未来天然气加臭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由于加注方式落后的缘故,燃气加臭易发生末端浓度不达标的情况;②在现有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方式基础上,新型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通过优化加臭剂加注方式确保了加臭剂与燃气容易混合;③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型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可确保天然气加臭效果达标。结论认为:①未来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将朝着精准、自动化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并与自动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②相关企业应综合权衡技术特点,选择适宜方案;科研机构应加强研发和前瞻布局,推动天然气加臭剂加注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确保城市燃气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加臭剂加注技术 常规加臭技术 新型加臭技术 现状及展望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17
作者 吴鹏 吴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实质性建设刚刚起步,统筹机制、治理体系、评估机制、创新生态还不完善。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结合欧美国家实验室成功建设经验,从政府、主体、评估、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出建设建议:强...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实质性建设刚刚起步,统筹机制、治理体系、评估机制、创新生态还不完善。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结合欧美国家实验室成功建设经验,从政府、主体、评估、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出建设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分类建设和多元投入,建立权威高效的决策指挥和协调执行系统;优化治理模式,通过立法明确举办者、管理者的权利义务,赋予实验室充分自主权;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基于战略管理和大数据的评估监测系统;深化辐射带动,打造跨界科技创新联合体和高效科技创新生态,构筑国家实验室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实验室 战略科技力量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
18
作者 杨善林 张强 康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7,共16页
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端装备研发呈现出系统复杂、价值主体多、跨生命周期协同要求高等特征。本文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体系,从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高端手术机器人... 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端装备研发呈现出系统复杂、价值主体多、跨生命周期协同要求高等特征。本文聚焦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共创生态与智能协同技术体系,从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高端手术机器人及其系统的研发场景分析出发,剖析了高端装备研发过程的价值链结构以及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在价值创造、运行机制、调控方式与协同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的演化特征;阐述了基于价值共创的自组织管理激励、基于价值分配的自适应运行调控、面向协同研发的数据模型互操作等围绕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共创的三大类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分析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网络融合、智能感知与场景建模、生成式人工智能决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平台等四项关键智能协同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强化平台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数据模型互操作标准制定等发展建议。相关研究内容可为高端装备研发价值链的协同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转型提供系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高端装备研发 价值链共创 智能协同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探索
19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注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服务质量与效率、创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生态 高质量发展 农业数字化 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气候技术知识产权共享的联合研发机制
20
作者 马忠法 李明威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6,共10页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国际气候技术转让的进展并不充分,且面临知识产权困境,如知识产权制度对气候技术转让的影响尚不明确,不同国家阵营间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形成谈判僵局。困境形成的原因是:知识产权和气候技术自身特性引起的问...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国际气候技术转让的进展并不充分,且面临知识产权困境,如知识产权制度对气候技术转让的影响尚不明确,不同国家阵营间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形成谈判僵局。困境形成的原因是:知识产权和气候技术自身特性引起的问题复杂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技术发展阶段的冲突;各国家阵营间的竞争与博弈;内部私人团体利益外化为发达国家对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的维护,该体系重知识产权保护而轻技术转让。为解决困境,应对方案至少需要3个要素,即气候技术的供求信息、技术研发者的转让激励和技术需求者的能力建设。因此,应从合作创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气候技术转让过程,由对抗走向合作,构建知识产权共享的联合研发机制。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活动中,以技术管理计划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共享制度有利于气候技术转让,而更广泛的多边技术共享方案必将有效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技术 知识产权共享 联合研发 技术转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