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良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分析
1
作者 邬枭楠 孟森 +1 位作者 伊力塔 徐鹏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6-32,共17页
使用NDVI、改良绿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较优改良指标进行基于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期为山区县域森林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泰顺县2016—2020年5期Landsat_8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及连续清查... 使用NDVI、改良绿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较优改良指标进行基于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期为山区县域森林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泰顺县2016—2020年5期Landsat_8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及连续清查样地数据进行数据耦合,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评价森林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森林质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地类,探究泰顺县森林质量变化内在因素。结果如下:(1)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改良绿度指标能更好反映山区森林质量变化情况。(2)泰顺县的城市发展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高级种群的阔叶林生物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先锋树种的针叶林在逐年增加。(3)2016—2020年,泰顺县改良RSEI指数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16—2020年降低0.045,降幅5.17%。(4)2016—2020年各年度间,恶化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1.6%、2.76%、7.89%、6.43%,呈现上升趋势,改善面积比例分别为10.03%、9.55%、4.08%、9.68%,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整体下降趋势,恶化面积上升的趋势显著,改善能力趋于减弱。(5)泰顺县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乔木林受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影响而产生的植被破坏,次要因素是非林地、特灌林、竹林的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生态衰减,其面积比例达到2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遥感指数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 被引量:2
2
作者 WEI Xi YANG Dazhi +2 位作者 CAI Xiangwen SHAO Ya TANG Xiangling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608,共17页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systems and analyz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cological changes.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was calculated for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1991,2001,2011,and 2021.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Furthermore,geographic detector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The results verified that:1)From 1991 to 2021,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The area with good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increased by 19.69%(3406.57 km^(2)),while the area with fair and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proportion decreased by 10.76%(1860.36 km^(2)).2)Spatiall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exhibited a pattern of low qual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high quality in the periphery.Specifically,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zed the Guilin urban area,Pingle County,and Lingchuan County.3)From 1991 to 2021,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ijiang River Basin.Areas with high-high agglomeration were predominantly forests and grasslands,indicating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whereas areas with low-low agglomeration were dominated by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indicating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4)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exer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basin,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factors had the great influence.This study aimed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related to ecology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 Google Earth Engine Lijiang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克立 吕伟才 汤连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河流域MRSEI先降后升,其中2000—2010年缓慢下降,2012—2022年逐渐升高。②MRSEI变化趋势的显著水平较低,显著降低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北部,显著升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③重标极差(R/S)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变化以反持久性为主,58.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恶化,31.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改善,平均持续时长为4.2年。④未来趋势变化的莫兰指数为0.828,说明未来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态。⑤地表温度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干度、湿度影响力次之,高程、风速、降雨量、蒸发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聚类分析 地理探测器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和HLM模型的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姜悦 侯现慧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8-1231,共14页
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陕西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多层次线性模型(HLM)探索分析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的占总... 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陕西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多层次线性模型(HLM)探索分析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的占总面积89%,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区域集中于陕西省中部和北部。(2)在社会-生态系统中,自然地理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互动关系导致二者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呈现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特征。(3)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陕西省不但需要继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而且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多层次线性模型(HLM)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的锡林郭勒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熊金婷 张绍良 +4 位作者 侯湖平 冯启航 梁洁 图木 李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又增加的趋势;生态质量差和较差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占比29%~37%,生态质量良和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占比18%~27%,生态质量较差及以下的区域面积占比仍然大于生态质量较好及以上的区域;2)2001—2021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面积占比达8.96%,整体变好比率略大于变差比率;3)NDVI是主要生态响应因子,7个影响因子的平均Q值大小依次为绿度(NDVI)>干度(NDBSI)>湿度(WET)>盐度(SI_T)>热度(LST)。研究表明,IRSEI能够低成本,快速准确地监测区域生态质量,更好地监测矿业城市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为区域合理制定修复决策、有序开展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主成分分析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SEI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攀枝花南部为例
6
作者 李泽虹 吴青松 +1 位作者 李茜 周学铖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8,共13页
矿业活动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频现。为深层次、多样化评价矿业活动区生态环境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它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数,更好地... 矿业活动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频现。为深层次、多样化评价矿业活动区生态环境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它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引入生物多样性指数,更好地描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以攀枝花南部地区为例,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了2000—2022年的IRSEI值,基于转移路径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开展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趋势,生态质量优良和较差的区域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而中等生态质量区域面积减少。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聚集性,高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山区,低度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两岸和城镇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干度指数(NDBS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BI),而热度指数(LST)的影响较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归因于植被覆盖度提高和生物多样性增加,而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主要受到矿业开发、石漠化和城市扩张影响。本文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物多样性 攀枝花 生态环境质量 矿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的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归因及分区研究
7
作者 罗清 张靖 +2 位作者 鲍雅静 李政海 许银龙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目的]揭示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基于此构建生态管理分区框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2000至2022年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分析辽河流域... [目的]揭示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基于此构建生态管理分区框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2000至2022年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分析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其关键驱动因子,并结合RSEI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构建多维度的生态分区框架,完成辽河流域生态管理分区。[结果]①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改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中部差、东西优”的空间分布格局。②降水是RSEI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次为土地利用、温度、高程和坡度。③基于分区结果,全流域可划分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优化区、生态监测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重点治理区,生态核心保护区集中于流域东部,生态重点治理区则位于流域中部。[结论]2000—2022年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降水和土地利用是其主要驱动因子,未来需加强对生态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生态重点治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管理分区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SEI的汾河流域生态评价与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何洋 赵喜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9,43,共9页
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并标准化NDVI、Wet、LST、NDBSI、BCSI、PM2.5,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上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SRSEI),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与地理探测器对汾河流域... 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并标准化NDVI、Wet、LST、NDBSI、BCSI、PM2.5,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上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SRSEI),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与地理探测器对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与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大于67%,且以林地为主要土地类型的山地的SRSEI>0.6,以不透水面和农田为主要土地类型的盆地的SRSEI<0.4。(2)2000-2020年汾河流域SRSEI从0.447 9增加到0.559 3;流域92.29%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改善趋势;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太原、临汾、运城盆地,其中40.24%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具有持续性。(3)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驱动力而言:BCSI、NDVI、NDBSI、LST是驱动力最大的4个因素,且LST∩BCSI、Wet∩BCSI可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以SRSEI模型评价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行;21 a间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变好;盆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治理政策应在保持山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侧重于盆地生态治理,应以提高植被覆盖、治理与修复盐碱地、提高土壤湿度与减低地表温度为主要生态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谷歌地球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模型的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驱动因子分析
9
作者 张萍 庞咏 +5 位作者 陈庆松 杨坤 邹祖建 侯云花 王彩琼 冯思齐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53,共11页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了解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对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1990年、1995年、2001年、2008年、2015年和2022年的La...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了解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对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1990年、1995年、2001年、2008年、2015年和2022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生态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对滇西北高山峡谷区1990—2022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①1990—2022年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5年达到最低值0.450,随后持续上升,由1995年的0.450增加至2022年的0.604;②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优和良好的面积占比增加了22.03%,差和较差的占比减少了14.49%,主要以改善为主,改善区域占比高达62.42%,生态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农耕区、城镇建设区、金沙江沿岸、低海拔植被稀疏区以及鹤庆县坝子的边坡地区,生态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植被茂盛且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山地区域;③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驱动因子,高程(X1)∩土地利用(X6)具有最强交互作用,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④黏土区生态质量以差和较差为主,岩浆岩区生态恶化趋势明显,沉积岩区生态质量显著改善,变质岩与杂岩区则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青藏高原IRSEI指数数据集
10
作者 温春晖 龙腾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81-93,共13页
青藏高原是生物多样性和水循环的生态屏障,其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科学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有助于为科学认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信息。本研... 青藏高原是生物多样性和水循环的生态屏障,其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科学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有助于为科学认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基于多个MODIS数据集,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湿度、干度四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生产了2000-2022年青藏高原500 m空间分辨率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数据集。在原遥感生态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长时序分析问题进行了改进,具有更好的时序可比性,能更好地适用于地区长时序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对数据集进行了水体掩膜和雪掩膜来去除水体和雪的影响,利用土地利用数据集对IRSEI空间分布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RSEI数据分布与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可以为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管理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质量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RSEI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新民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井利 余鹏程 +2 位作者 蔡福 刘慧楠 高天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2017年、2020年新民市RSEI的均值分别为0.397、0.348、0.506,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4—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域,面积占比由62.5%降至33.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和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面积占比呈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21.3%先下降到18.4%后上升到37.0%。4个因子中绿度和湿度对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正面作用,其中湿度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干度和热度起到负面作用,其中干度的负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Landsat8 OLI_TRIS 遥感生态指数(rsei) 主成分分析 新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的山东省不同土地覆盖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林 梁勇 +1 位作者 张雅芹 李云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目的]厘清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山东省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状况及其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认清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后期制定切实可靠的保护战略和制度至关重要。[方法]基于1991—2021年的综合指标——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 [目的]厘清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山东省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状况及其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认清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后期制定切实可靠的保护战略和制度至关重要。[方法]基于1991—2021年的综合指标——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并辅以Sen趋势法、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其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究。[结果](1)1991—2000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为下降趋势,变化较为稳定;2001—2010年RSEI总体呈增加趋势,以稳定变化趋势为主;2011—2021年RSEI变化大部分区域呈稳定状态,林地和耕地区域RSEI为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为减小趋势。(2)RSEI未来一段时期内以增加趋势为主,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过去31 a相反。(3)1990—2000年、2001—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山东省RSEI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最大,2011—2021年RSEI空间分布变化受到湿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且土地利用与其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RSEI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山东省不同时段、不同生态环境质量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方式和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差异。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为维护人-生态环境平衡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和RSEI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序动态评估 被引量:12
13
作者 辛会超 郭玮 王贺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探究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可持续协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基于MODIS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辅以多种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及其4大... 探究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地区可持续协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基于MODIS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辅以多种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及其4大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RSEI均值由2001年的0.512增至2020年的0.575,增幅达12.30%,多年均值为0.499,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西北优、东南差”的空间格局,35.87%的区域变好,以变好1个等级为主。3)各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均得到了改善,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中部核心功能区的改善最为显著,改善区域占比分别为49.66%、45.79%。4)各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自然因素中的降水以及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和土地利用为主导因素。总的来说,京津冀地区2001-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向好,但未来仍需加强人工干预,持续扩大生态优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谷歌地球引擎 时空变化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改进模型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创 聂平静 +5 位作者 黄凤寸 樊东 向莉 曾剑 陈方伟 胡庚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对丘陵地区生态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构建适用于高植被区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并探索生态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兼顾发展与生态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针对植被指数(NDVI)在植被茂密区的饱和性缺... [目的]为了更好地对丘陵地区生态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构建适用于高植被区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并探索生态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兼顾发展与生态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针对植被指数(NDVI)在植被茂密区的饱和性缺陷,借助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MRSEI)量化了桃江县2000—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时序变化,并利用最优化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植被覆盖度、降水、气温、土地利用、海拔、人口密度等6个影响因子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与遥感生态指数相比,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能够避免高植被覆盖区NDVI饱和性缺陷问题,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桃江县生态环境。(2)研究区2000—2021年5期的MRSEI均值分别为0.77,0.84,0.83,0.75和0.79,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良好,具有转好—转差—转好的变化特征。(3)从生态环境质量成因分析来看,土地利用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交互式探测中,土地利用和海拔交互作用最强。[结论]改进的RSEI模型能对高植被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桃江县2000—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且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Mrsei) GEE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我国西部矿区生态质量监测——以彬长矿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顽强 李悠 +4 位作者 郑俊良 蔺小虎 相里海龙 惠伯辰 李文欣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66,共8页
我国西部矿区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脆弱区,探讨西部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对于矿区自然环境保护与有序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彬长矿区为例,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遥感... 我国西部矿区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脆弱区,探讨西部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对于矿区自然环境保护与有序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彬长矿区为例,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在深入剖析该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和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区LUCC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①2017—2022年矿区LUCC结构上出现明显的转移特征,形成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新LUCC格局,并伴随着林地大范围转出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情况,转移量约191.04 km^(2)。②5 a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由0.54降至0.47,研究发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绿度和干度指标因子影响。③2017—2022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2%,分析结果可为西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遥感 GIS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间河南省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奥勇 汪雅 +3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张亦恒 李雪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生态环境质量是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定量地对其进行长时序动态监测与分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生态环境质量是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定量地对其进行长时序动态监测与分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作为评价指标,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探究河南省郑州市2001—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驱动因子影响程度。研究表明:①2001—2020年间郑州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生态环境指数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平原低、西南山地丘陵高。除2010年受高温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面积大幅增加外,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以不变和轻微改善为主。②2001—2020年间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占比56.34%,下降趋势区域占比42.26%。结合Hurst指数,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趋势区域未来变化以持续性特征为主,西南部生态环境质量上升趋势区域未来变化以反持续性特征为主。③驱动力分析表明,2001—20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和人口密度是影响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子,其解释力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因素。高程和年均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影响力逐渐增强。研究可为郑州市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Sen+Mann-Kendall HURST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的近10年雅康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17
作者 刘家民 唐书培 +4 位作者 张豇浜 车玲 阳帆 狄海波 刘冬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54-60,68,共8页
研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协调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采用中值合成法提取2013-2022年雅康高速公路两侧1 km的Landsat8... 研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协调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采用中值合成法提取2013-2022年雅康高速公路两侧1 km的Landsat8 OLI/TRIS遥感影像,获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评价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结合转移矩阵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时空变化,探索了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雅康高速公路的遥感生态指数值在波动中上升,改善面积11266.98 hm^(2);建设期(2014—2018年)遥感生态指数下降,退化面积12023.03 hm^(2);运营期(2019—2022年)明显提升,改善面积20959.86 hm^(2)。受人类活动范围和工程施工特点的影响,研究区域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梯度效应。建设期低海拔区域(≤1900m)生态环境质量降低最明显,应加强该区域的监管和采取更高强度的人工修复措施;运营期海拔高于2100 m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良好及以上,这些区域可采用更多的基于自然修复的措施来稳固生态环境质量。该研究可为雅康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四川雅康高速公路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金堆矿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遥感分析
18
作者 李凤霞 张睿 +2 位作者 张怡雯 冯晓刚 胡墨清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为了更全面分析秦岭金堆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提出了一种把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cover change,LUCC)相结合的用于评价矿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方法。首先,对矿区进行土地利用... 为了更全面分析秦岭金堆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提出了一种把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cover change,LUCC)相结合的用于评价矿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方法。首先,对矿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然后,反演矿区的绿度(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湿度(WET)、干度(normalized differential building-soil index,NDBSI)、热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最后,把RSEI与LUCC相结合,对秦岭金堆矿2013—2023年的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金堆矿2013—2023年,绿度指标呈上升趋势,热度指标呈下降趋势;金堆矿2013年、2018年、2023年RSEI分别为0.574、0.621和0.65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把RSEI和LUCC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出矿区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内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时空演化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赣江流域的生态修复时空特征遥感评估
19
作者 王炎 肖海平 张欣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5,82,共7页
近年来赣江上游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2016年以来赣州持续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因此开展修复前后生态质量遥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Landsat影像,将归一化水色... 近年来赣江上游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2016年以来赣州持续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因此开展修复前后生态质量遥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Landsat影像,将归一化水色指数(MNFUI)和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融合,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运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分析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与RSEI相比,MRSEI包含了更丰富的监测区水色状况信息,并缓解了植被指数过饱和问题,更适用于水域面积繁多的赣江上游流域;②2012—2022年研究区MRSEI均值为0.79、0.71、0.72、0.74、0.75、0.77,整体变化特征呈现先锐减后平缓抬升的趋势,与2016年启动的流域生态修复高度协调,验证了生态修复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③赣江上游流域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源头,而“低-低”集聚区则与赣南城市建成区域高度重合。研究结果可以为赣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时空趋势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地区自然资源及生态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20
作者 张静 胡晓佳 +3 位作者 王威 陈东磊 黄旭红 杨俊泉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为探究农牧交错地区自然资源要素的本底条件以及生态状况的动态分布情况,该文以张北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完成了研究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评价,同时... 为探究农牧交错地区自然资源要素的本底条件以及生态状况的动态分布情况,该文以张北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完成了研究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评价,同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分别计算了2019—2022年年均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要素和生态分布状况划分了6个生态功能区。结果发现:研究区自然资源优势度以及RSEI空间上呈现出自环南部低山区向西北丘陵区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区自然资源优势度处于中等优势度状态,RSEI均超过0.52,整体情况相对比较良好;自然资源优势度评价结果与RSEI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呈现出空间上的正相关,验证了自然资源本底要素对于生态状况的重要性。该文提出的生态功能区划可为张北地区的规划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层次分析法 自然资源优势度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