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8
1
作者 史学丽 丁一汇 刘一鸣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49-254,共6页
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第二代区域气候模式( NCAR/RegCM2)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其中的陆面过程、积云对流、辐射传输和边界层等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发展了一个有多种方案选择的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分别利用原区域气候... 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第二代区域气候模式( NCAR/RegCM2)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其中的陆面过程、积云对流、辐射传输和边界层等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发展了一个有多种方案选择的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分别利用原区域气候模式和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对 1994年和 1998年夏季的异常季风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案模拟的 1994年夏季的雨带位置与实际位置非常一致,而原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雨带都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与观测的差别较大。从环流场的模拟比较也可以看出,新方案模拟的 1994年和 1998年夏季环流形势都比原方案的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参数化方案 模拟 雨带 中国东部 夏季 气候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区域气候季节变化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轶佳 钟中 闵锦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Kuo-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基于FC80假设的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东亚气候分别进行年尺度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春、夏季转换时期,两者模拟的降水形势差别较大,对江淮、中南和华南...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Kuo-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基于FC80假设的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东亚气候分别进行年尺度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春、夏季转换时期,两者模拟的降水形势差别较大,对江淮、中南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模拟差别最为明显。对流层上层模式变量和模式大气质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不敏感,而对流层中、下层模式变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比较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8天时间尺度的天气系统模拟差别比较大。在积云对流比较活跃的夏季,不同参数化方案会导致模式大气出现不同的系统性偏差。由于模式在陡峭地形处动力过程计算方案存在缺陷,在高原与盆地的交界处,模式误差会产生明显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小波分解 系统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统计低云方案及其在大气环流模式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戴福山 宇如聪 +1 位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文中利用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和湍流垂直扩散系数对湍流二阶距进行参数化 ,将一个统计云方案与一阶湍流闭合方案进行耦合。基于数值试验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以及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条件下 ,对该方案云量模拟能力的分... 文中利用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和湍流垂直扩散系数对湍流二阶距进行参数化 ,将一个统计云方案与一阶湍流闭合方案进行耦合。基于数值试验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以及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条件下 ,对该方案云量模拟能力的分析 ,发现该统计云方案对其采用的参数及湍流耗散特征时间尺度敏感。基于该数值模拟分析 ,修改了该统计云方案 ,并结合其他边界层积云参数化方案 ,给出了一个基于统计的低云参数化方案。将其初步应用于NCARCCM 3后发现 :该方案可以显著增强CCM 3对副热带低云的模拟能力 ,可以合理地模拟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冷海域低云量大值中心 ,显示出该方案对于改进大气环流模式低云参数化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式 湍流 统计云方案 低云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5v3多种物理过程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汤剑平 苏炳凯 赵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4-769,共16页
 考虑区域气候模式中诸物理过程的多种参数化方案的相互影响,对MM5v3模式中3个物理过程设计了16组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用1997和1998年6~8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了东亚的区域气候模拟.经检验、分析和比较各组合方案在东亚区域...  考虑区域气候模式中诸物理过程的多种参数化方案的相互影响,对MM5v3模式中3个物理过程设计了16组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用1997和1998年6~8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作了东亚的区域气候模拟.经检验、分析和比较各组合方案在东亚区域的模拟能力,发现MM5v3模式能适合对东亚地区的区域气候模拟;当用MM5V3作东亚区域气候模拟时,Kain_Fritsch积云参数化方案、OSULSM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CCM2辐射参数化方案的组合更为合理.这些结果对于发展适合我国的新一代区域气候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参数化方案 组合优选 东亚区域 气候模拟 MM5v3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云辐射过程 被引量:9
5
作者 汪方 丁一汇 徐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6-727,共12页
利用NCC/IAP T63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20 a积分,详细分析了模式对云量及其辐射影响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云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但同ISCCP卫星观测资料及ERA再分析资料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表现为模拟的云量偏小,尤其是... 利用NCC/IAP T63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20 a积分,详细分析了模式对云量及其辐射影响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云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但同ISCCP卫星观测资料及ERA再分析资料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表现为模拟的云量偏小,尤其是海洋上部分地区出现了异常的低值区。通过对云量方案的改进,明显改善了两大洋东岸、夏半球副热带到中纬度海洋上空低云的模拟。但模式对热带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地区云量的模拟仍然存在明显的偏差,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该地区强对流云模拟能力差,造成该地区高云模拟存在较大的误差。对辐射及其云辐射强迫的分析表明,模式对长波及其云辐射强迫的模拟要明显好于短波。短波辐射模拟的偏差主要是由于短波云辐射强迫模拟过小、耦合模式对积雪和海冰模拟较差、以及未考虑气溶胶的影响等原因共同引起的;而长波辐射模拟的差距主要是云量以及下垫面温度模拟不足造成的。相应于云量方案的改进,两大洋东岸、夏半球副热带到中纬度海洋上辐射(尤其是短波辐射)的模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也明显改进了这些地区的净辐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辐射 海气耦合模式 云量 净辐射模拟 地气系统 气候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中云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云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42-348,共7页
首先统计并分析了模式区域内夏季平均的云量分布状况,然后在一有限区域模式中,引进了云-辐射计算模式。比较了3种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了大气相对湿度、垂直运动速度的本模式的云量参数化方案,并简要分析了模... 首先统计并分析了模式区域内夏季平均的云量分布状况,然后在一有限区域模式中,引进了云-辐射计算模式。比较了3种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考虑了大气相对湿度、垂直运动速度的本模式的云量参数化方案,并简要分析了模式引入不同方案后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式的方案模拟的云量分布及气候要素场都与实况最接近,说明这一机制反映了云在气候系统中的反馈作用。不同的区域模式宜用不同的云量参数化方案。云量增加导致日平均地表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量 参数化方案 区域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面模式Noah-MP的不同参数化方案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叶丹 张述文 +2 位作者 王飞洋 毛伏平 杨茜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针对陆面模式Noah-MP对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9年8月地表热通量模拟值偏差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物理过程和模拟试验来探究偏差的来源,并确定合适的参数化方案:采用Chen97方案计算感热输送系数可以改善感热通量的模... 针对陆面模式Noah-MP对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9年8月地表热通量模拟值偏差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物理过程和模拟试验来探究偏差的来源,并确定合适的参数化方案:采用Chen97方案计算感热输送系数可以改善感热通量的模拟;采用Jarvis气孔阻抗方案能增大植被蒸腾,改进模式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同时也使热通量在感热和潜热间的分配比例合理;采用LP92方案可减小土壤蒸发阻抗并有利于土壤蒸发,使得模式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变好。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表明:同时采用2组或3组新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可以进一步减小模拟的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均方根误差,但是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模拟效果并没有同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Noah-MP 半干旱区 参数化方案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GCM耦合的积雪模型的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菽芬 金继明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300,共8页
文中描述一个一维的积雪分层模型,目的是要刻划雪盖随季节的变化,与其下冻土变动模型一起,构成完整的雪盖模型。为了保持一定精度,并能用于大气环模式(GCM)研究,模型对积雪内部热量及质量输送过程的描述精细程度及计算时分层... 文中描述一个一维的积雪分层模型,目的是要刻划雪盖随季节的变化,与其下冻土变动模型一起,构成完整的雪盖模型。为了保持一定精度,并能用于大气环模式(GCM)研究,模型对积雪内部热量及质量输送过程的描述精细程度及计算时分层多少均有所考虑。模型中,改用内能代替温度作为预报量,克服了相变时直接预报温度时造成的计算误差,有效地预报了相变过程。对于积雪密度的变化,考虑了雪花形态的破坏而引起的密度变化及由于压实过程而引起的密度变化。并对各分层自重产生压实过程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在模型中对雪盖的光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及水流流动特性参数化方案设计也进行了分析。本简化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精细积雪模型的比较,具有几乎同等的精度,与俄罗斯的Yer-shov站实测数据相比,吻合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分层模型 相变过程 参数化方案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模式中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概述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校辰 刘奇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2,共10页
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的谱形等物理性质对云的微物理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云模式中常用到的一些气溶胶物理过程的体积水、分档等参数化方案,并评述了这些参数化方案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设计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时需... 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的谱形等物理性质对云的微物理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云模式中常用到的一些气溶胶物理过程的体积水、分档等参数化方案,并评述了这些参数化方案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设计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时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议在设计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模式时,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式 气溶胶 云凝结核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拟中Betts-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翟国庆 高坤 潘劲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0-344,共15页
利用NCARRegCM2气候模式 ,对Betts 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影响参考态的几个关键性参数 :稳定度参数α、云底和冻结层参考态的饱和气压Δp 和对流调整时间τ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分析这些参数的不同取值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及意义 ,并... 利用NCARRegCM2气候模式 ,对Betts 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影响参考态的几个关键性参数 :稳定度参数α、云底和冻结层参考态的饱和气压Δp 和对流调整时间τ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分析这些参数的不同取值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及意义 ,并由此提出适合我国东部地区汛期区域气候模拟的Betts Miller对流参数化方案中较优的关键性参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ts-Mmer对流参数化方案 区域气候模拟 洪涝 气候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微物理过程的广西沿海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智协飞 董甫 +2 位作者 张玲 吉璐莹 朱寿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9,共13页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暖区暴雨的降水带,对暖区降水带模拟最好的参数化方案是WSM6方案,其次是Lin方案;模拟效果较差的参数化方案为CAM5.1与NSSL 2-mon方案。选取模拟结果较好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不同参数化方案得到的动力学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特征相关变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模拟降水的差异。在单方案模拟的基础上,开展多方案集成试验,发现多方案集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产生更稳定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暖区暴雨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一次雷暴云电过程及其对初始云滴数浓度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亚 银燕 +3 位作者 肖辉 赵鹏国 吴建成 吴奕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47,共15页
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重庆地区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起电参数化方案下,电荷开始分离时和雷暴云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水成物粒子的... 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重庆地区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起电参数化方案下,电荷开始分离时和雷暴云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水成物粒子的分布、所带电荷密度以及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雷暴云的电荷结构从起电到放电都呈现偶极性特征,而在Takahashi参数化方案下,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则由反偶极性发展成正偶极性。为研究CCN(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对雷暴云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两组敏感性试验,随着云滴初始数浓度增加,雷暴云的电荷结构没有发生极性翻转,但雷暴云中电荷量增加,电荷分布区域变大,有利于闪电发生。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当云滴初始数浓度大于2 000 cm-3时,电荷量变小。通过分析微物理量场和微物理过程发现,随着云滴初始数浓度增加,冰相粒子质量混合比增加,在Saunders起电参数化方案下,当云滴初始数浓度大于2 000 cm-3时,霰粒子质量混合比减小。验证了CCN的变化能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从而影响雷暴云的电荷分布以及闪电的发生,尤其是冰相物质的变化显著影响了雷暴云的起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模式 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 电荷结构 云滴初始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EMS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熊喆 符淙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7-394,共8页
利用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RIEMS选择Kuo-anthes(KA)和Grell(GCC)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1991年5~8月敏感性试验,重点考察了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中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 利用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RIEMS选择Kuo-anthes(KA)和Grell(GCC)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1991年5~8月敏感性试验,重点考察了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中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对于200hPa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来说,采用GCC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较采用KA对流参数化方案,RIEMS模式模拟的结果更加接近观测;2)不管模式采用哪种参数化方案,RIEMS模式都能模拟出850hPa上的水汽输送和流场,但模式模拟的水汽输送都比观测强;3)不管是采用GCC方案还是KA方案RIEMS模式基本上能够模拟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但对于长江以南地区,模式模拟的温度较观测偏低,对长江以北地区模式模拟的温度偏高。而采用GCC方案模式模拟的温度更加接近观测,并且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差在-1.65~1.5℃;4)对于降水来说,采用GCC方案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雨带季节性移动,但模拟的雨带较观测的偏北,大约为1~2纬度。尽管GCC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RIEMS模式中模拟中国地区降水更加接近观测,但由于积云对流参数化在不同水平分辨率下影响模式模拟的效果,因此对利用RIEMS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应考虑不同水平分辨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 积云对流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13L31全球模式的云和对流参数化方案改进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起英 李泽椿 +3 位作者 管成功 佟华 王雨 Peter Bechtold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40,共14页
针对中国业务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对中雨量级以上的降水预报空报比较明显的问题,文中对此模式预报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T213模式预报的总降水分布主要是由可分辨尺度降水决定的,且在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可分辨尺度的降水即超... 针对中国业务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对中雨量级以上的降水预报空报比较明显的问题,文中对此模式预报的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T213模式预报的总降水分布主要是由可分辨尺度降水决定的,且在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地区,可分辨尺度的降水即超过或达到了观测的总降水,表明降水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可分辨尺度降水偏多的可能原因有:土壤湿度初始化、云变量的初始化和直接产生降水的云与对流参数化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前两者是目前国际上的难点,文中针对第3个方面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相应的改进。包括在对流方案之前增加一次云方案的调用;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闭合由"动力型"改为对流有效位能调整闭合;更复杂的对流触发机制;改进冰沉降和降水通量计算。改进的主要目的是使对流参数化方案更活跃,从而减少格点尺度对流的发生。采用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2005年夏季的连续滚动同化预报试验,并与中国区域400个标准站的降水观测和GPCP的全球降水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无论是对中国区域还是全球夏季平均的降水分布预报都好于业务,但四川省和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偏多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区域的降水统计检验还表明,除小雨外,其他量级在大部分时效上降水的TS评分增加,预报偏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13全球模式 云和对流参数化方案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海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迪 裴源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80,共5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和对比分析了不同分辨率、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下海河流域1998年夏季气象要素场。结果表明采用20 km水平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分布精度比50 km显著提高;Anthes-Kuo方案较Grell_FC80方案更好。20 km水平分辨率...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和对比分析了不同分辨率、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下海河流域1998年夏季气象要素场。结果表明采用20 km水平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分布精度比50 km显著提高;Anthes-Kuo方案较Grell_FC80方案更好。20 km水平分辨率的Anthes-Kuo方案模拟的雨区分布、降雨强度和雨带走向与实况拟合较好;该组合方案下的温度场、站点插值结果分析表明,RegCM3对温度随地形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刻画较好,该参数组合方案可为海河流域气候变化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Grell_FC80方案 Anthes-Kuo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RF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华南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57
16
作者 朱格利 林万涛 曹艳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中的8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2010年5月6~7日华南一次暴雨事件,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模拟效果总体较好。WSM3方案对小到... 本文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中的8种不同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2010年5月6~7日华南一次暴雨事件,探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不同量级降水模拟效果总体较好。WSM3方案对小到大雨和大暴雨的模拟效果最好,对暴雨的模拟最差;WDM5方案对暴雨模拟效果最好。结合TS评分和误差分析结果,整体效果最好的是WSM5方案,最差的是Lin方案。对于同一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不同分辨率的降水模拟结果差异不大,但同一分辨率的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降水结果差异较大,这说明云微物理过程比模式分辨率对暴雨模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华南 暴雨 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江淮暴雨的模拟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应龙 谭言科 王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737,共11页
采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1,分别引入Grell-AS、Grell-FC、Kuo和MIT-Emanuel 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5~7月江淮地区暴雨进行模拟试验。从各月降水量的模拟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江淮暴雨的强度,尤其... 采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1,分别引入Grell-AS、Grell-FC、Kuo和MIT-Emanuel 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1年5~7月江淮地区暴雨进行模拟试验。从各月降水量的模拟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江淮暴雨的强度,尤其是对7月降水的强度和位置的模拟与观测非常接近;Grell—FC方案能较好地反映7月江淮暴雨的强度和位置,但对华南地区降水模拟一直显著偏强;Kuo方案能模拟大尺度降水的情况,但对强对流性降水模拟偏弱;MIT-Emanuel方案较好地反映了5月降水的空间形势,但各月降水的模拟都比观测强。从各区月平均降水的对比发现,Grell-AS和Kuo方案的模拟要优于Grell-FC和MIT-Emanuel方案。从降水的南北变动来看,Grell-AS方案较好地刻画了江淮地区雨带的强度和南北变动。高低空环流形势和整层水汽通量的分析表明,造成MIT-Emanuel方案降水模拟偏强的主要原因与水汽输送偏强有关。对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其结果表明,物理过程集合方法能有效地减小物理过程参数化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对流参数化方案 暴雨 模式物理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气候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心河 熊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85,共17页
使用NCEP-FNL全球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场,利用该模式中7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进行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3月1日的模拟积分试验,重点考察模式在水平分辨率为10 km下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气象要素模... 使用NCEP-FNL全球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场,利用该模式中7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进行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3月1日的模拟积分试验,重点考察模式在水平分辨率为10 km下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气象要素模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采用7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年、雨季总降水量、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及大气的垂直结构。2)对于不同区域来说,采用各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模式都能模拟出候降水及候平均温度随时间演变,模式候降水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20~0.85之间,而候平均温度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对于整个新疆地区来说,采用各方案模式模拟的低层偏干偏冷,大气层结较稳定导致降水较观测偏少,而其中天山地区模式模拟的低层较观测偏湿偏暖,大气层结偏向不稳定导致降水偏多。3)采用新的Grell和Kain-Fritsch(newEta)方案模式模拟的效果综合来看较好。因此利用WRF模式开展新疆地区数值模拟研究时应该考虑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WRF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陆面方案对珠三角春季晴天边界层特征模拟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邹振操 邓院昌 邓治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选用WRF中尺度模式下5种陆面参数化方案(Noah、SLAB、RUC、Pleim-Xiu和SSi B),并结合目前最新陆地覆盖产品Globcover2009,对珠三角地区春季天气个例(2014年04月27日14:00至29日14:00)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模拟试验,同时选取研究区域内1... 选用WRF中尺度模式下5种陆面参数化方案(Noah、SLAB、RUC、Pleim-Xiu和SSi B),并结合目前最新陆地覆盖产品Globcover2009,对珠三角地区春季天气个例(2014年04月27日14:00至29日14:00)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模拟试验,同时选取研究区域内18个地面气象站及1个探空站同期实测资料与10 m风速、2 m气温、风温廓线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相比采用USGS土地利用数据,Globcover2009与当前实际地表类型分布情况更相符,通过更新下垫面资料能够有效提高近地面风速和温度的模拟精度;2各陆面方案均基本能够模拟出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受沿海低平地形影响,各陆面方案下风速被高估的现象均比较明显,而气温则被不同程度低估。其中,SLAB方案模拟10m风速效果最佳,Noah方案模拟2 m温度效果略优,SSi B方案整体模拟效果偏差;3 Noah、SLAB、RUC和Pleim-Xiu方案模拟风温廓线走势基本一致且符合实况,而SSi B方案得到的边界层结构特征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近地面垂直层设置过于稀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陆面参数化方案 大气边界层 Globcover2009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