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厥宝 叶祥明 +2 位作者 程瑞动 朱根应 杨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观察r CBF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治疗后2周时HAMD低于药物组(P<0.05),而治疗后4周、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r CBF较药物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明确,可能与改善卒中后脑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电针 脑局部血流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洁 许英路 +3 位作者 翟勇 张人玲 张顺英 孙素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 F 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 锝m 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 ECD)脑血... 目的 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观察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例正常人的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 F 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 锝m 双半胱氨酸乙酯(99Tcm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81%、95.71%,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45%(P<0.01)、92.86%(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较脑血流灌注显像更灵敏,故可用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周围组织脑血流变化CT灌注成像与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剑 高建华 +1 位作者 高培毅 李小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与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0 只,随机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GE 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 目的 探讨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与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0 只,随机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GE 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大鼠脑TTC染色和HE 染色进行比较。结果 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低灌注梯度依色阶变化表现为多层彩色环绕带,呈“靶样”改变;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呈波动性改变,血肿周围rCBF和rCBV在注血后1 h降至最低,其后逐渐回升。TTC染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HE 染色可见血肿周围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结论 大鼠脑注血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显著降低可引发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CT灌注成像可在活体下显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慧英 郑晓风 +4 位作者 杨淑贞 甄伟兰 杨明宇 梅飞来 陈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和逻辑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1)两组在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MoCA评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结构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共完成19例(对照组12例,病例组7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别为8.91(-2.48~15.87)与-6.21(-10.39~5.42)]及左侧额叶UR[分别为11.62(2.93~16.87)与1.04(-10.17~3.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CD屏气试验完成26例(对照组与病例组各13例),病例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13±5);右侧(21±7)]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0.66±0.26);右侧(1.0±0.4)]与对照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24±11);右侧(30±9)]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1.21±0.57);右侧(1.5±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运动反应性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ECT探索抑郁症局部脑血流变化规律 被引量:7
5
作者 胡孝朋 鹿麒麟 +5 位作者 金珏 于璟 杜雪梅 张延军 刘岩岩 唐一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认知与基础状态下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规律。方法选取9例确定为抑郁症患者和9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为对照组,利用隔日显像法,分别对两组被试在认知和基础状态下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利用Statis...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认知与基础状态下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规律。方法选取9例确定为抑郁症患者和9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为对照组,利用隔日显像法,分别对两组被试在认知和基础状态下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利用StatisticalParametricMapping(SPM2)软件分析。结果认知相对于基础状态:①正常被试额上回、前额右侧和BA(Brodmannarea)6脑血流显著升高;颞叶、颞上回区血流降低。②抑郁症患者右扣带回和尾状核左侧脑血流显著升高;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后回血流显著降低。结论两组被试在基础和认知状态下的SPECT脑激活,在抑郁症治疗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流 统计参数图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培毅 林燕 张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13名正常成人、5名临床疑有脑缺血患者和 2名临床初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动态CT脑血流测量。结果 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 5 9.3~ 96 .8ml·min-1·10 0 g-1,平均 ... 目的 探讨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13名正常成人、5名临床疑有脑缺血患者和 2名临床初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动态CT脑血流测量。结果 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 5 9.3~ 96 .8ml·min-1·10 0 g-1,平均 76 .2ml·min-1·10 0 g-1;正常脑白质血流灌注量为 2 7.1~ 43.1ml·min-1·10 0 g-1,平均 33.9ml·min-1·10 0 g-1。 5例临床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中 ,4例发现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下降 ,1例见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增加。 2例临床初诊继发性帕金森病中 ,1例见左侧壳核血流灌注量下降 ,1例双侧脑血流灌注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可以显示正常脑组织以及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局部血流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5
7
作者 邱维加 白雪 +2 位作者 何卓凯 罗敏 梁桂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 探讨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 15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 5~ 2 0h。常规CT检查后立即行CT灌注检查 ,所有图像传送到独立工作站进行处理 ,并用CTPerfusion软... 目的 探讨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 15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 5~ 2 0h。常规CT检查后立即行CT灌注检查 ,所有图像传送到独立工作站进行处理 ,并用CT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下列参数图像 :脑血容量 ,脑血流量 ,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 ,造影剂达到峰值时间。结果 4/ 15例患者 (发病时间均大于 12h)CT平扫图像能隐约或能较明确地显示出脑梗死灶 ,CT灌注扫描的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 ;6/ 15例患者 (发病时间均小于 12h)平扫未发现脑梗死灶 ,但灌注CT检查均显示了参数图像的异常改变 ;5 / 15例患者平扫和灌注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脑梗死灶。结论 脑CT灌注成像是一个新型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手段 ,能较好地评价脑的灌注状态 ,可理想地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局部血流 脑缺血 缺血性脑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与抑郁症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幼辉 李峥 +2 位作者 刘保平 郭慧荣 陆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抑郁症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39例强迫症患者、36例抑郁症患者和39名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对局部脑... 目的探讨强迫症、抑郁症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39例强迫症患者、36例抑郁症患者和39名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强迫症组两侧前额叶、前颞叶rCBF高于正常组(P<0.01);抑郁症组两侧前额叶、枕叶、扣带回及右前颞叶、右顶叶rCBF低于正常组(P<0.05);在两侧前额叶、前颞叶、顶叶、枕叶及右后额叶、扣带回,强迫症组rCBF高于抑郁症组(P<0.05)。结论强迫症组的前额叶及前颞叶呈高灌注改变,抑郁症组脑血流普遍低灌注,SPECT技术可望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抑郁症 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局部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局部组织血流量变化的CT灌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锟 张新庆 +3 位作者 张智敏 尹晓亮 张春青 王雅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及其远隔区域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治疗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颅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及其远隔区域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治疗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颅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blood volume,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正常侧对应参照点进行比较。结果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血肿边缘区rCBF、rCBV显著低于血肿外层区,血肿边缘区MTT较血肿外层区明显延长(P<0.05),血肿边缘区及外层区rCBF、rCBV、MTT较相应镜像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显著降低,CT灌注成像可显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局部脑血流 乙酰唑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令斌 杨志寅 安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技术检查25例急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6例,中型组9例,发病后1-5d、13-19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围额顶叶、小脑中心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SSEP各波潜伏时。结果两组患者行第1、2次SPECT检查时,血肿区病变侧放射性计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第1、2次检查时两组患者病变侧血肿区放射性计数均低于周边区(P〈0.01)。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变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40、N60潜伏时度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均较相应的对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较轻型组相应波的潜伏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而且血肿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右明显桶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局部血流 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能力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脑血流显像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桂莲 李觉慧 +5 位作者 刘璟洁 卜宁 张茹 吴海琴 王学良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血流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障碍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65例最后一次发作在72 h内的TIA患者的认知能力状况,同时用SPECT观察患者TIA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 目的探讨脑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血流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障碍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65例最后一次发作在72 h内的TIA患者的认知能力状况,同时用SPECT观察患者TIA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脑SPECT显像特点,比较不同程度低灌注组的TIA发作次数、认知能力及发作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析TIA患者脑SPECT、TIA发作次数与患者认知能力的关系。结果①所有患者的脑SPECT灌注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域,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低灌注各为21、26、18例,且脑SPECT灌注显像低灌注区范围越大,TIA发作次数越多(rs=0.751,P<0.01),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rs=0.470,P<0.01);②TIA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脑SPECT灌注显像呈负相关(rs=-0.308,P<0.05)。结论TIA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程度与TIA发作次数及患者脑血流状况相关;SPECT可作为评价TIA患者认知能力的良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德环 莫耀溥 +5 位作者 佘立群 殷青云 李含秋 朱旭生 焦晓风 纪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99Tcm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同时测定各区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 8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2 2例未经治疗精...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99Tcm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同时测定各区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 8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2 2例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减低发生率为 82 % (18/ 2 2 )。精神分裂症组右额叶、右顶叶、右颞叶及扣带回放射性摄取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共有 16处放射性减低区 ,治疗后仅有 8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局部血流 断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薇薇 薛蓉 程焱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脑血流灌注的早期表现,分析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减低与认知受损领域的关系。方法将入组患者按照认知受损程度分为:认知正常组、非痴呆血...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脑血流灌注的早期表现,分析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减低与认知受损领域的关系。方法将入组患者按照认知受损程度分为:认知正常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组及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不同区域rCBF的差异,及各区域rCBF与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流灌注显像与形态学显像的差异;分析rCBF与各认知受损领域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左侧颞叶、左丘脑、左侧海马局部脑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F=8.232、6.237、6.136;P=0.002、0.006、0.000)。左侧颞叶、丘脑及海马rCBF与MoC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11、0.023、0.029)且为正性相关(r=0.421、0.355、0.323)。SPECT检查下出现rCBF减低的平均区域数多于头部磁共振检查下出现梗死灶的平均区域数,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左侧顶叶rCBF与计算力相关,且呈正相关性(Beta=0.445,P=0.020);右侧海马、右侧颞叶与时间地点定向力相关,且为正相关(Beta=0.626、0.740;P=0.035、0.023)。结论 SPECT检查下显示rCBF的变化为VCI是以颞叶、海马、丘脑低血流代谢为主要表现提供了病理生理学依据。SPECT检查下显示rCBF的变化有早于脑组织结构检查下形态结构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单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HMPAO SPECT rCBF断层影像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中允 薛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21-23,共3页
应用SPECT及^(99m)Tc-HMPAO对健康志愿者和常见神经疾患病人进行了断层显像,利用ROC分析法,制定了适合于图像分析的诊断标准,并对该标准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99mTc-HMPAO 局部脑血流 断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标准 ROC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脑灌注的研究
16
作者 汤红 李彬 +3 位作者 张冀先 李彪 罗邦国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62-63,100,共3页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改变和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通过半定量分析 ,对 2 3例银屑病患者及 1 1例健康对照者脑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以Zung’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 目的了解银屑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改变和有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通过半定量分析 ,对 2 3例银屑病患者及 1 1例健康对照者脑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以Zung’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请患者自评 ,并对有关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银屑病患者存在脑特定部位的异常低灌注 ,阳性率达 82 .6 1 % ,阳性部位依次为颞叶、枕叶、顶叶、额叶。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的患者 ,其脑局部血流低灌注更加明显。 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脑局部血流障碍 ,其特定部位的低灌注与其情感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局部脑血流 发射型计算机 情感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ECT评估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治疗策略
17
作者 王慧晓 白如林 +3 位作者 黄承光 卢亦成 张光霁 尚玉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对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脑AVM病例同时行SPECT与DSA检查 ,两者对照研究。 2 .对脑AVM...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对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脑AVM病例同时行SPECT与DSA检查 ,两者对照研究。 2 .对脑AVM病例治疗前后作SPECT对比研究。结果 :16例脑AVM中 ,SPECT检查阳性诊断率 10 0 % ,与DSA比较 :(1)病灶显示范围明显比DSA显示大。 (2 )发现大部分脑AVM病灶旁局部脑血流灌注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低灌注区 (盗流区 )治疗后rCBF改善。(3)及时发现 2例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结论 :SPECT对脑AVM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客观标准。并对后续治疗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脑血流灌注 正常灌流压突破 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痴呆综合症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18
作者 吴秋莲 吴春云 徐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9-831,共3页
目的 :观察无痴呆综合症的艾滋病 (AIDS)患者局部脑血流 (rCBF)的变化。方法 :对 4例无痴呆综合症的男性AIDS患者 (IV期 )进行了99mTc -双半胱乙脂 (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并定量测定rCBF。 1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作正常对照。... 目的 :观察无痴呆综合症的艾滋病 (AIDS)患者局部脑血流 (rCBF)的变化。方法 :对 4例无痴呆综合症的男性AIDS患者 (IV期 )进行了99mTc -双半胱乙脂 (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并定量测定rCBF。 1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4例无痴呆综合症的AIDS患者双侧额、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无痴呆综合症的AIDS患者存在脑皮层和皮层下rCBF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局部脑血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脑显像对犬椎动脉狭窄早期局部脑供血变化的观察
19
作者 程光华 吴克芳 +1 位作者 戴云海 罗芙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运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99Tcm-ECD)脑显像(CBFPI)观察急性犬椎动脉狭窄早期局部脑供血变化。方法:24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中度狭窄组(B)、重度狭窄组(C)、闭塞组(D)4组,每组各6只。A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B、C、D组手术... 目的:运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99Tcm-ECD)脑显像(CBFPI)观察急性犬椎动脉狭窄早期局部脑供血变化。方法:24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中度狭窄组(B)、重度狭窄组(C)、闭塞组(D)4组,每组各6只。A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B、C、D组手术结扎右侧椎动脉,结扎程度分别为狭窄范围50%~69%、70%~99%及100%。结扎后0.5~1 h静脉注射显像剂,1 h后行SPECT断层显像。结果:CBFPI检测椎动脉狭窄早期脑供血改变灵敏度,目测分析法:B、C、D 3组灵敏度分别为33.3%、83.3%、100%,总体灵敏度为72.2%;半定量分析法:3组灵敏度分别为50%、100%、100%,总体灵敏度为83.3%。CBFPI半定量结果:各部位感兴趣区(ROI)放射性比值,与A组比较:D组明显降低,C组除小脑外均明显降低,B组无明显变化。B、C、D组两两比较,右颞叶均有差别,左颞叶B-C、B-D组比较有差别,枕叶仅B、D组比较有差别,而小脑则无差别。结论:狭窄程度不同受累范围不同:颞叶最易受累,其次为枕叶,小脑则不易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 ^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 脑血流灌注显像 椎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俊颖 王文清 +3 位作者 刘长江 刘艳伟 李艳双 薛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灌注半定量分析应用缺血灶放射性计数(L)与对侧相应脑组织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L/N)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缺血脑组织的rCBF灌注变化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L/N为(0.54±0.25)〔95%可信区间(0.45,0.68)〕,治疗后L/N为(0.98±0.52)〔95%可信区间(0.87,1.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WS从治疗前的(17.44±10.85)提高到(10.57±6.91)(P<0.01)。缺血灶的rCBF灌注改善情况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情况一致。结论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显示缺血灶rCBF灌注的变化可有效评价CIMT对偏瘫患者下肢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强制性运动疗法 局部脑血流灌注 步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