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格局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伟 张国明 李兆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73-4183,共11页
利用植被分类数据、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基于CASA生态系统模型,估算了东亚地区(10~70°N,70~170°E)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1982~1999年研究区总NPP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08833... 利用植被分类数据、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基于CASA生态系统模型,估算了东亚地区(10~70°N,70~170°E)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1982~1999年研究区总NPP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08833PgC。18a间NPP平均值为14.24 PgC,约占全球总NPP的22.6%~23.9%。研究区NPP年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达2.98PgC,全年中NPP积累主要发生在4~10月份,该时段内NPP总量占全年总量的86.81%。春、夏、秋、冬四季NPP平均总量分别为:2.31、8.16、2.79、1.10 PgC,分别占全年NPP平均总量的16.20%、57.27%、19.58%、7.73%。将NPP年平均值分成3个范围:低值区(7.82~300gC·m^-2)、中值区(301~700 gC·m^-2)、高值区(〉700gC·m^-2),分别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东亚地区 时空格局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中伟 沈家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59-68,共10页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东亚生产网络格局虽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还处于价值链...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东亚生产网络格局虽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美国主导TPP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从外部需求、区域合作和贸易标准等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正视和关注TPP发展动态,完善东亚生产网络格局,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积极应对TPP可能带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P 东亚生产网络 价值链 中日韩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 被引量:2
3
作者 耿楠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7期80-86,共7页
金融危机向东亚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传统理论对当前的传导机制,尤其进出口贸易波动在各经济体间不均等甚至差异较大的现象未能给出充分的解释。将垂直专业化作为联系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引入传导模型,为其提供了新的角... 金融危机向东亚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传统理论对当前的传导机制,尤其进出口贸易波动在各经济体间不均等甚至差异较大的现象未能给出充分的解释。将垂直专业化作为联系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引入传导模型,为其提供了新的角度。从模型的推论以及金融危机以来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得出:东亚生产网络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其它区域更高,因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其贸易波动更为显著;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子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更为典型,导致电子产品贸易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东亚生产网络 垂直专业化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节点删除法的候鸟栖息地重要性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旭源 罗泽 阎保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9-41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删除法的候鸟栖息地重要性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栖息地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和候鸟停留时间的加权和,将栖息地按照重要性排序,最后利用黄海渤海区域的卫星遥测GPS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前10个最重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删除法的候鸟栖息地重要性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栖息地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和候鸟停留时间的加权和,将栖息地按照重要性排序,最后利用黄海渤海区域的卫星遥测GPS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前10个最重要的栖息地中,有9个均位于IUCN所列出的区域中,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用在对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性分析中,分析结果可以为制定候鸟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尔霍夫矩阵树理论 栖息地重要性 网络分析 聚类分析 栖息地网络 黄海/渤海区域 东亚—澳大利亚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特性——以国家与地区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扬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50-60,共11页
本文首先对有关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社科文献进行回顾和批判,再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假设性框架,以供论证海外华商网络、国内结构及东亚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长历史周期观察东亚地区的演变过程,本文发现海外... 本文首先对有关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社科文献进行回顾和批判,再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假设性框架,以供论证海外华商网络、国内结构及东亚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长历史周期观察东亚地区的演变过程,本文发现海外华商网络是基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地区组合,形成具有东亚地区特性的"社会-市场"联系。最后,本文论述海外华商网络在不同的国内"政治-社会"结构下的变化,以及对东亚地区的重新建构。换言之,海外华商网络被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力量所塑造时,也重新塑造了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商业网络 生产要素 国内结构 东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