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选址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奕成
耿华峥
+3 位作者
罗锦璐
沈阳
熊亚玲
成玉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6,共11页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观视角梳理巴渝衙署选址的自然人文环境背景,分析其受风水学说与山地观念、礼法规范与权力象征、防御思维与时局意识的三大因素影响,归纳了巴渝地区衙署观照山水下适应性落位、礼教规制下在地化因循、因战事需要防御式转变的选址智慧,总结出其选址经历因应外界条件与主动参与城市形塑的“地文”系统组织过程规律.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的选址研究还提示着其遗存保护或遗址复建工作应形成统筹古城形态与山水风景资源的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地区
衙署
选址
整体环境观视角
风景园林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书源
杨晓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混淆、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近代
东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艳军
张婧
王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源环境水平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对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具有由"正响应"向"负响应"转变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区域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出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这说明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开发规模加速扩展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1995-2008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是引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正向促进"向"负向胁迫"转化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区域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规模扩张
资源环境演变
响应指数
响应度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尺度依存关系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继红
焦裕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7,共8页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波能量谱可以清晰识别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尺度结构,在西南—东北、南—北样带上,主要特征为50~70、70~160 km,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西南—东北方向上的变异性强于南—北方向;小波相干图谱能够直观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随空间尺度、空间位置变化的依赖关系,在小尺度上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大尺度上气候因子为主要因素。对于西南—东北方向上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海拔是其主控因子,其中降水是其空间分异的首要影响因子;在南—北方向上,气温、海拔、降水量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主控因子,其中气温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
环境因子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史视域下晚清至民国时期三江并流区的交通、环境与文化
5
作者
曹津永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7,共10页
跨越山高谷深、江河并行的三江并流区的交通是当地居民们长久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最为典型的代表。综合利用近代西方人考察的英文文献资料、方志、档案及田野考察口述资料对区域交通图景的重构表明,三江并流区特定的溜索、独木舟等交通...
跨越山高谷深、江河并行的三江并流区的交通是当地居民们长久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最为典型的代表。综合利用近代西方人考察的英文文献资料、方志、档案及田野考察口述资料对区域交通图景的重构表明,三江并流区特定的溜索、独木舟等交通方式与该区域内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洪水阻江的环境条件紧密关联,集中于春夏之交和秋季的交通模式又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是紧密关联、互动嵌合的。环境史视阈下边疆民族地区区域交通研究首先要充分关注到区域的生命、生计和生活,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交通置于人及其文化体系和环境中进行“融合式”研究。三江并流区域交通与环境、文化的研究也为藏彝走廊乃至西南滇藏地区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值得思考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至民国
三江并流区
环境史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探论
被引量:
4
6
作者
滕海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尝试构建“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首先应明确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分期。综合环境变迁与人类历史演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初步将东北区域环境史划分为七个阶段。东北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体系应依照环境史的几个维度进行...
尝试构建“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首先应明确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分期。综合环境变迁与人类历史演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初步将东北区域环境史划分为七个阶段。东北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体系应依照环境史的几个维度进行构建,此外尤其注意作为北方民族活跃之地和边疆的特别之处,着重研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应以“尽全时空”为目标,在生态语境中以环境史范式开展研究,同时思考宏观的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史学成果,做好区域环境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跨学科的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域环境史
生态语境
民族环境史
边疆环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选址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奕成
耿华峥
罗锦璐
沈阳
熊亚玲
成玉宁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6,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20QNYS76)
重庆市城市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城管科字2018第23号)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WU-KT220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838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M671306).
文摘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观视角梳理巴渝衙署选址的自然人文环境背景,分析其受风水学说与山地观念、礼法规范与权力象征、防御思维与时局意识的三大因素影响,归纳了巴渝地区衙署观照山水下适应性落位、礼教规制下在地化因循、因战事需要防御式转变的选址智慧,总结出其选址经历因应外界条件与主动参与城市形塑的“地文”系统组织过程规律.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的选址研究还提示着其遗存保护或遗址复建工作应形成统筹古城形态与山水风景资源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
巴渝地区
衙署
选址
整体环境观视角
风景园林历史
Keywords
Bayu region
government
of
fices in feudal
china
site selection
overall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landscape
history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书源
杨晓军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文摘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混淆、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
区域史
近代
东北史
Keywords
regional
history
modem times
history
of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艳军
张婧
王颖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0109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源环境水平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对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具有由"正响应"向"负响应"转变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区域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出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这说明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开发规模加速扩展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1995-2008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是引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正向促进"向"负向胁迫"转化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区域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开发规模扩张
资源环境演变
响应指数
响应度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Keywords
regional
development scale expans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sponse index
response degree
influence factors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尺度依存关系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继红
焦裕欣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7,共8页
文摘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波能量谱可以清晰识别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尺度结构,在西南—东北、南—北样带上,主要特征为50~70、70~160 km,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西南—东北方向上的变异性强于南—北方向;小波相干图谱能够直观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随空间尺度、空间位置变化的依赖关系,在小尺度上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大尺度上气候因子为主要因素。对于西南—东北方向上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海拔是其主控因子,其中降水是其空间分异的首要影响因子;在南—北方向上,气温、海拔、降水量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主控因子,其中气温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区域生态
环境因子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东北地区
Keywords
regional
ecology
environmental
factors
NDVI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史视域下晚清至民国时期三江并流区的交通、环境与文化
5
作者
曹津永
机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13&ZD080)。
文摘
跨越山高谷深、江河并行的三江并流区的交通是当地居民们长久适应自然并利用自然最为典型的代表。综合利用近代西方人考察的英文文献资料、方志、档案及田野考察口述资料对区域交通图景的重构表明,三江并流区特定的溜索、独木舟等交通方式与该区域内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洪水阻江的环境条件紧密关联,集中于春夏之交和秋季的交通模式又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是紧密关联、互动嵌合的。环境史视阈下边疆民族地区区域交通研究首先要充分关注到区域的生命、生计和生活,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交通置于人及其文化体系和环境中进行“融合式”研究。三江并流区域交通与环境、文化的研究也为藏彝走廊乃至西南滇藏地区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值得思考的视角和方向。
关键词
晚清至民国
三江并流区
环境史
交通
Keywords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
environmental
history
transportation
分类号
X2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探论
被引量:
4
6
作者
滕海键
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区域环境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编号:18ZDA174)。
文摘
尝试构建“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首先应明确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分期。综合环境变迁与人类历史演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可初步将东北区域环境史划分为七个阶段。东北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体系应依照环境史的几个维度进行构建,此外尤其注意作为北方民族活跃之地和边疆的特别之处,着重研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应以“尽全时空”为目标,在生态语境中以环境史范式开展研究,同时思考宏观的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史学成果,做好区域环境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跨学科的总体研究。
关键词
东北区域环境史
生态语境
民族环境史
边疆环境史
Keywords
reg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northeast china
Ecological Context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Frontier
environmental
history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选址研究
李奕成
耿华峥
罗锦璐
沈阳
熊亚玲
成玉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
李书源
杨晓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
刘艳军
张婧
王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尺度依存关系
李继红
焦裕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环境史视域下晚清至民国时期三江并流区的交通、环境与文化
曹津永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探论
滕海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