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级综合的RTL综合对象及方法的研究
1
作者 袁媛 谢巍 刘明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从处理对象、任务以及实现方案等方面对不同层次上的 RTL综合及高级综合作全面比较 ,以此说明 RTL综合的对象与方法 ,同时针对这两个层次的综合实现方案 ,说明两者间可相互借鉴的技术 .最后给出了 RTL综合与高级综合的实验结果 .
关键词 专用集成电路 rtl综合 高级综合 rtl描述 算法级行为描述 数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距误差分级的室内TOA定位算法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沁 何杰 +2 位作者 张前雄 刘冰峰 于彦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51-2856,共6页
在室内TOA(time of arrival)定位中,严重的多径和非视距现象造成测距误差较大。如何降低测距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是室内精确定位系统的重要挑战。首先介绍了基于RSSI的室内TOA测距误差分级模型(RSSI based indoor TOA ranging errormod... 在室内TOA(time of arrival)定位中,严重的多径和非视距现象造成测距误差较大。如何降低测距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是室内精确定位系统的重要挑战。首先介绍了基于RSSI的室内TOA测距误差分级模型(RSSI based indoor TOA ranging errormodel,RITEM),该模型根据测距过程的RSSI值大小,将测距误差划分为4个等级,且各个等级的误差区间和对应的RSSI值区间可以通过现场测试获得。将RITEM应用到定位算法中,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分级的室内TOA定位算法(ranging error classi-fication based indoor TOA localization algorithm,REC)。算法根据TOA测距过程中的RSSI值和RITEM实时估计测距误差级别和误差范围,利用极大似然法求得定位区域中标签最大概率位置作为定位结果。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在实际室内环境中,REC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且平均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均方差和90%定位误差、最大定位误差等性能明显好于LS、CN-TOAG、Nano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 定位算法 室内定位系统 实时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月 邵志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0-1081,共12页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 基于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使用震前约6a和15a的地震目录定量检验了2014年景谷MS6.6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研究时段近6a的分析结果显示:自2013年初在震中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空间异常分布在22.5°~24.5°N,99°~102°E内,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变大再变小;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RTL面积分——I(RTL)从2013年8月开始上升,达到峰值点后回落,峰值点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个月。研究时段近15a时,研究区内发生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前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景谷地震前,先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后于震前1a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分布在22.5°~25°N,99.5°~101.5°E范围内,I(RTL)峰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个月。这说明即使发震位置相距较近且震级相当的地震,震前的地震活动变化也会明显不同。对于景谷MS6.6,不同研究时段检测到的结果虽有不同,但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分布和参数I(RTL)出现峰值的时间较一致,所以探索RTL空间分布和参数I(RTL)与发震位置和时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 rtl面积分 景谷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算法的区域地震活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月 吕晓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9,328,共12页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本文以汶川M_S8.0、于田M_S7.3、芦山M_S7.0、鲁甸M_S6.5及景谷M_S6.6地震为例,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提出的物理参数区域-时间-长度的面积分I_(RTL)探索区域地... 基于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本文以汶川M_S8.0、于田M_S7.3、芦山M_S7.0、鲁甸M_S6.5及景谷M_S6.6地震为例,对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提出的物理参数区域-时间-长度的面积分I_(RTL)探索区域地震活动水平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次M_S≥7.0强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2次M_S>6.0地震前均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这些地震活动平静和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附近潜在发震断裂带及周边,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随时间由小到大再到小.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平静主体区的I_(RTL)曲线在震前1—3年从零值下降至低谷后回升,低谷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为9—18个月;鲁甸M_S6.5和景谷M_S6.6地震前,I_(RTL)曲线分别在震前1年和1.8年由低值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回落,峰值点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个月和9个月.本文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平静的I_(RTL)低谷点和地震活动增强的I_(RTL)峰值点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 rtl面积分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及其在华北中强地震中短期前兆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蒋海昆 侯海峰 +1 位作者 周焕鹏 周翠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region time lengthalgorithm) ,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 ,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 .华北 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 时间 长度算法”(region time lengthalgorithm) ,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 ,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 .华北 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 :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 ,大多呈现从 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 ;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 ,一般从 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 ,无明显转折 ,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 .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 ,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 ;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 .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 ,Ⅱ类异常 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 0 .6及 0 .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 0 .7及 0 .4左右 .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 rtl算法 震中距函数 地震前兆 时间函数 破裂尺度函数 地震活动水平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估地震前兆可信度的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7-64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前兆信息的抽取、各类非地震干扰的识别、前兆与地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前兆的随机检验等一系列手段来评估前兆信息的真伪,提高地震前兆信息的显著性和可信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对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前兆信息的抽取、各类非地震干扰的识别、前兆与地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前兆的随机检验等一系列手段来评估前兆信息的真伪,提高地震前兆信息的显著性和可信度.该方法及思路也可为其他非地震前兆的可信度评估所借鉴.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目录以及能定量描述地震活动的时、空、强信息演化特征的RTL(Region_Time_Length)方法对2 0 0 0年10月6日在日本鸟取县西部发生的7 3级地震前周围地区近2 6年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可能的地震活动前兆信息,并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该前兆进行了评估,证实了上述前兆的显著性和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 地震 地震活动 可信度 rtl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式客流分配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壮志 唐孝飞 胡思继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根据出行者的出行方式特征构建了描述出行者实际行为的混合模式出行网络 ,并设计了基于混合模式客流分配的城市轨道线路设计模型 。
关键词 客流分配 线路设计模型 混合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出行网络 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的估计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根据地震前震源及周围地区出现的空区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估计"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特征距离和特征时间)的方法,并介绍了2006年一些学者提出的用相关系数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发生在中... 根据地震前震源及周围地区出现的空区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估计"区域-时间-长度"算法中特征参数(特征距离和特征时间)的方法,并介绍了2006年一些学者提出的用相关系数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4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物理意义、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4次中强震的应用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特征距离 特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它主要是以表征地震活动增强的“上升型”异常为主,占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平静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计量芯片数字系统研究与设计
10
作者 尹汝泼 李烨 袁世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4期22-24,共3页
从Full-chip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和提炼高精度计量芯片设计基本准则,研究相关的数字系统核心算法,优化RTL数字设计架构,使芯片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为设计符合智能电表新标准的计量芯片提供重要参考。通过仿真、FPGA验证... 从Full-chip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和提炼高精度计量芯片设计基本准则,研究相关的数字系统核心算法,优化RTL数字设计架构,使芯片不仅具有高精度,而且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为设计符合智能电表新标准的计量芯片提供重要参考。通过仿真、FPGA验证,表明芯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款芯片已成功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表 数字计量单元 核心算法 rtl时钟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