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学时 耿忠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广西宁明县亭亮下二叠统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分布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蚀作用,同时在空间... 广西宁明县亭亮下二叠统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分布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蚀作用,同时在空间上还与礁顶部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密切相关。论文深入探讨了礁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埋藏-构造发展史、有机质演化史及成岩孔隙演化史三者的配置关系和成藏机理。另据地震和电法资料,在盆地东北部几十条地震测线上反映出的透镜状“礁”异常体达31个,其中较典型的有11个。这些“礁”异常体与电法剖面圈定的9个“礁”异常体均分布于同一地区并相互重叠,表明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地面露头礁的分布与可能存在的隐伏“礁”均处于同一个岩相古地理部位上,展示了该盆地上英至太安一带有可能存在一个以茅口组为主的台地边缘型隐伏礁发育带。盆地北部的礁古油藏及广泛分布的长达150 km的油气显示带,提示我们要十分注重研究地下隐伏礁的分布及含油气性,它有可能是十万大山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油藏 储集层特征 成藏机理 隐伏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剖析及其地下隐伏礁的分布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学时 耿忠霞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1期21-27,共7页
广西宁明亭亮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亭亮生物礁为大新(崇左)台地边缘发展起来的大型堤礁。礁的主要造架生物为海绵、水螅、苔藓虫及藻类等,其沉积组合具礁基、礁核、礁盖、礁间滩及礁前等亚相。... 广西宁明亭亮茅口组生物礁古油藏为十万大山盆地已暴露破坏的礁古油藏之一。亭亮生物礁为大新(崇左)台地边缘发展起来的大型堤礁。礁的主要造架生物为海绵、水螅、苔藓虫及藻类等,其沉积组合具礁基、礁核、礁盖、礁间滩及礁前等亚相。该古油藏的含沥青储层主要位于礁体的上部和顶部,含沥青礁灰岩厚达98m 以上。礁储层次生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蚀作用,同时在空间上还与礁顶部古风化壳和不整合面密切相关。烃源岩以下二叠统为主,油源丰富,上覆巨厚的中—下三叠统泥页岩为区域性盖层,为油气聚集和古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和场所。据地震和电法资料,在盆地东北部几十条地震测线上反映出的透镜状“礁”异常体达31个,其中较典型的有11个。这些“礁”异常体与电法剖面圈定的9个“礁”异常体均分布于同一地区并相互重叠,表明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地面露头礁与可能存在的隐伏“礁”均处于同一岩相古地理部位上,展示了该盆地在上英至太安一带可能存在一个以茅口组为主的台地边缘型隐伏礁发育带。盆地北部的礁古油藏及广泛分布的长达150km 的油气显示带提示我们要注重研究地下隐伏礁的分布及含油气性,它们有可能是十万大山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藏 油气藏 生物礁 隐伏礁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宁明亭亮——下二叠统古油藏储层三史演化与成藏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学时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亭亮生物礁古油藏为一发育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已遭破坏的大型生物礁古油藏。探讨了该礁储层的成因、三史(埋藏—构造史、有机质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关系及成藏机理。礁原生孔隙普遍发育,但由于成岩期多世代方解石的胶结、充填和埋藏压实... 亭亮生物礁古油藏为一发育于早二叠世茅口期已遭破坏的大型生物礁古油藏。探讨了该礁储层的成因、三史(埋藏—构造史、有机质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关系及成藏机理。礁原生孔隙普遍发育,但由于成岩期多世代方解石的胶结、充填和埋藏压实作用而破坏殆尽,其最终礁储层和有效孔隙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深埋有机溶蚀作用及礁顶部存在的不整合面和古风化壳岩溶带。同时紧邻生物礁南部的生油坳陷提供的丰富油源和地下有机酸性流体多期次地运移至礁储集体并在礁古岩溶带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埋有机溶蚀作用,为油气储集有效孔隙带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提供了适时有效的条件和场所。结合礁顶部覆盖有连片分布的巨厚的三叠系泥质岩作区域盖层,礁油气藏即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纪 生物礁 油气藏 古油藏 储集层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国威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8期32-37,共6页
南海是我国生物礁最发育的海区 ,在地质历史上 ,中新世已发现生物礁有百余个 ,第四纪生物礁有 1 1 8个。生物礁类型有塔礁、补丁礁、块礁、台地边缘礁、环礁。其中中新世发育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礁很多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场所 ,如曾母盆... 南海是我国生物礁最发育的海区 ,在地质历史上 ,中新世已发现生物礁有百余个 ,第四纪生物礁有 1 1 8个。生物礁类型有塔礁、补丁礁、块礁、台地边缘礁、环礁。其中中新世发育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礁很多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场所 ,如曾母盆地的L礁油藏、珠江口盆地的流花 1 1 1礁油藏。进一步研究南海生物礁形成的特征与成藏的条件 ,为今后南海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生物礁 油气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礁气藏储量及其控制范围早期预测
5
作者 徐春春 游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通过试井基本理论方程的推导,提出了利用试油阶段的压力恢复资料早期预测礁气藏储量及控制范围的方法并得以检验。
关键词 二叠系 生物礁 气藏 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腹区长兴礁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心如 刘效曾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11-119,T002,共10页
川东地腹区长兴组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泥晶化、填积、胶结、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其中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起控制作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类等是很好的盖层,因此,礁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成岩圈闭型气藏。对北部、东部... 川东地腹区长兴组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泥晶化、填积、胶结、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其中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起控制作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类等是很好的盖层,因此,礁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成岩圈闭型气藏。对北部、东部的“干死型”和南部、西部的“淹死型”生物礁成岩序列也有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岩 成岩作用 孔隙 演化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沙隆起台地生物礁、滩油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探讨 被引量:35
7
作者 刘军 施和生 +1 位作者 杜家元 高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滩油藏的勘探,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勘探实践证实,惠州凹陷烃源岩、断至凹陷深部的断裂、珠海组优质砂岩、明确的构造脊、良好的生物礁礁滩储层和上覆的厚层海相泥岩,共同构成了东沙隆... 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滩油藏的勘探,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勘探实践证实,惠州凹陷烃源岩、断至凹陷深部的断裂、珠海组优质砂岩、明确的构造脊、良好的生物礁礁滩储层和上覆的厚层海相泥岩,共同构成了东沙隆起地区油气长距离运移成藏的特殊地质条件。随着近年来高精度3D地震资料的进一步覆盖和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确定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建立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沉积、演化模式,确定有利的生物礁、滩圈闭,是该地区生物礁、滩油藏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隆起 碳酸盐岩台地 生物礁 滩油藏 有利区带 圈闭 勘探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