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霍丽霞 张静静 +5 位作者 郭芳君 刘师洋 贺颖 曹珍 张凯锋 高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共7页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推进新一代空间载荷活动机构研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空间领域广泛应用的流体润滑材料的种类及结构特性,综述了各类型空间流体润滑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升方法与应用现状等,对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空间活动机构的研发与润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材料 全氟聚醚 多烷基取代环戊烷 硅烃 离子液体 凝胶润滑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性能评价
2
作者 王勇 黄世瑞 +5 位作者 张晶 张立峰 李晨 余文沁 李贺 王太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 为研究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氧化铝陶瓷的加工性能,提出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实验方法。采用干式、浇注式和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3种不同冷却条件对氧化铝陶瓷进行磨削实验,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及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削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下的磨削力最小,浇注式次之,干式最大;干式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为40μm,而采用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最大凹坑长度减少至10μm,且能观察到连续的塑性断裂。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改善氧化铝陶瓷磨削性能、提高表面加工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流体 微量润滑 氧化铝陶瓷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混合纳米流体协同微量润滑对车削Inconel 718的影响
3
作者 裴宏杰 张晨阳 +1 位作者 霍宇航 郭二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皮秒激光技术在陶瓷刀片的前/后刀面加工出微坑/微槽织构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制备了MoS_(2)、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测定了其黏度和表面张力。对纳米流体和微织构的协同影响润湿性进行了测试。进行了切削速度、前刀面微织构、后刀面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种类的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切削实验,评价指标为切削力、三维表面粗糙度和切屑变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小切削力和切屑变形方面,MoS_(2)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的协同作用最优;在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微织构刀具 纳米流体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纳米流体微量润滑车削钛合金实验研究
4
作者 郑金滔 马浩然 +1 位作者 王进 刘国梁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3-752,759,共11页
将超声振动切削加工技术与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技术相结合,开展了不同振动方向和切削速度下的钛合金超声辅助纳米流体微量润滑车削实验,分析了金刚石、石墨烯和金刚石/石墨烯复合纳米流体与超声振动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润滑... 将超声振动切削加工技术与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技术相结合,开展了不同振动方向和切削速度下的钛合金超声辅助纳米流体微量润滑车削实验,分析了金刚石、石墨烯和金刚石/石墨烯复合纳米流体与超声振动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润滑方式下,施加不同方向的超声振动均可减小主切削力并增大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但切深方向的超声振动可能增大表面粗糙度;超声振动切削中,石墨烯纳米片可以产生层间剪切效应并增强换热,具有减小切削力、减小表面粗糙度和增大残余压应力的效果;金刚石纳米粒子在高速和进给方向振动条件下可以产生划擦抛光效应,显著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Ra最大减幅达50%;金刚石/石墨烯复合纳米流体性能均衡,在速度-切深方向椭圆超声辅助低速切削、速度-切深方向椭圆超声辅助高速切削以及速度-进给方向椭圆超声辅助切削三种方式下较棕榈油润滑均能减小主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主切削力和Ra最大减幅均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钛合金 车削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钨钢的加工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黄世瑞 +3 位作者 张晶 田赛 任康安 王太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钨钢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钨钢具有硬度高、难加工等特点,导致磨削时工件表面质量差。为解决这一现状,对钨钢进行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试验,采用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浇注式和干式3种不同条件对钨钢进行磨... 钨钢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钨钢具有硬度高、难加工等特点,导致磨削时工件表面质量差。为解决这一现状,对钨钢进行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试验,采用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浇注式和干式3种不同条件对钨钢进行磨削试验,提出了一种正多边形磨削轨迹的组合试验方法,比较磨削速度、进给速度、磨削深度对磨削力、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磨削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纳米流体微量润滑下的磨削力最小,浇注式次之,干式最大。在磨削速度v=15 m/s时,与干式和浇注式相比,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条件下的法向磨削力Fn分别降低约25.13%和4.52%,切向磨削力Ft分别降低约28.97%和9.92%,石墨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改善钨钢磨削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钢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对微量润滑车削304不锈钢的影响
6
作者 裴宏杰 王飞 +1 位作者 朱思伟 张晨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为了揭示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少层石墨烯为载体,纳米铜作为负载金属粒子,在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上,分别采用分子水平混合和机械混合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在确定的石墨烯/铜比例及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条件下,进行了... 为了揭示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机理,以少层石墨烯为载体,纳米铜作为负载金属粒子,在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上,分别采用分子水平混合和机械混合方法制备了石墨烯/铜混合纳米流体。在确定的石墨烯/铜比例及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条件下,进行了微量润滑切削AISI 304不锈钢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合适的分子水平混合纳米流体协同润滑作用优于机械混合纳米流体,MQL加工时可降低切削温度,提高表面质量,减小刀具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纳米流体 石墨烯 纳米铜 微量润滑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冥律模型的脂润滑关节轴承润滑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保民 黄贵林 +2 位作者 耿珊 陈欣 杜雪兵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共6页
针对低速脂润滑GE45ES关节轴承工作过程中润滑脂流动特性问题,基于幂律模型和Reynolds方程,建立关节轴承腔内润滑脂流动数值分析模型并求解,分析不同转速、流变指数及填脂量等条件下关节轴承的润滑脂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内圈转速较低时... 针对低速脂润滑GE45ES关节轴承工作过程中润滑脂流动特性问题,基于幂律模型和Reynolds方程,建立关节轴承腔内润滑脂流动数值分析模型并求解,分析不同转速、流变指数及填脂量等条件下关节轴承的润滑脂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内圈转速较低时,润滑脂在内圈堆积,外圈得不到充分润滑;随内圈转速提高,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脂由内圈转移至外圈,使得轴承内外圈润滑脂分布更均匀;轴承腔内填脂量增加会使内外圈润滑脂量增加,但不会显著改变润滑脂的整体分布;增加内圈转速和填脂量有利于提升轴承润滑性能,其中填脂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润滑脂流变指数的增加可提高轴承承载能力,但同时会增大轴承表面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冥律流体 润滑性能 润滑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润滑性能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柏秀芳 董兰 +2 位作者 宋宇翔 胡树国 李长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4,共6页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体比纯SiO_(2)铣削力降低,接触角减小,工件微观形貌好。不同配比的混合纳米粒子展现出了不同的润滑效果。当Al_(2)O_(3)的配比小于SiO_(2)时,Al_(2)O_(3)纳米粒子未完全包覆住SiO_(2),润滑效果较差。随着Al_(2)O_(3)比例增加,切削力和接触角都显著减小,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当Al_(2)O_(3)和SiO_(2)的质量比为3∶1时,得到的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最小,工件表面质量最好。由此可见,Al_(2)O_(3)的含量影响了混合纳米流体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微量润滑 混合纳米流体 润滑性能 Al_(2)O_(3)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润滑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盛锐 刘纪新 +5 位作者 颜旭 王广 董兰 张全昌 宋学磊 李长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共12页
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被视为一种能够改善浇注式和干切削技术缺陷的绿色可持续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微量润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首先,分析了微量润滑及其系统以及在车削、铣削、磨削、... 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被视为一种能够改善浇注式和干切削技术缺陷的绿色可持续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微量润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首先,分析了微量润滑及其系统以及在车削、铣削、磨削、钻削加工中的性能表现,微量润滑在铣削SKD 61钢时,刀具侧面磨损能减少60%。其次,阐述了微量润滑的进展及分类,并详细分析了纳米流体微量润滑(nanofluid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NMQL)、低温微量润滑(cryogenic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CMQL)、多场赋能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磨削钛合金时,纳米流体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相对于微量润滑,磨削温度降低了40%。在机械加工中,微量润滑提升了冷却润滑效果,降低了成本和切削液用量,并改善了表面粗糙度、切削力和刀具磨损等方面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机械加工 车削 磨削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 低温微量润滑 多场赋能微量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润滑用压力敏感量子点传感器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剑楠 闫柯 +1 位作者 陈学杭 洪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流体润滑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润滑接触区各点局部压力的测量对研究机械润滑状态、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化学和光致发光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对压力的敏感性使其应用于流体润滑领域监测压力成为可能.为... 流体润滑广泛存在于工程领域,润滑接触区各点局部压力的测量对研究机械润滑状态、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化学和光致发光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对压力的敏感性使其应用于流体润滑领域监测压力成为可能.为此,本文中总结了研究常用的压力敏感量子点材料以及常用的制备方法,介绍了量子点的压力依赖性原理,并分别从原位压力试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两方面对量子点压力依赖性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从工程应用角度对量子点的应用潜力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 压力测量 量子点 传感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摩擦学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宇 王德祥 +1 位作者 郭峰 栗心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6,共12页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离子液)作为纳米流体基液,以氧化铝和铜纳米颗粒分别作为高硬度类和低硬度类球形纳米颗粒的代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球形纳米颗粒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界面减摩抗磨的摩擦学机理,并进一步揭示了纳米流体在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润滑成膜的摩擦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镍基合金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加工中,砂轮磨粒/工件磨削界面形成了边界润滑膜。由于铜纳米颗粒硬度远低于砂轮磨粒及镍基合金工件,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压缩、剪切、铺展和分离等一系列摩擦学行为,并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这层固体膜通过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来减小切向磨削力,相较于微量润滑工况可使切向磨削力减小4.6%。由于氧化铝纳米颗粒硬度高于镍基合金工件,故在磨削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本的球形纳米结构,会在磨粒/工件界面出现滑移、滚动和抛光三种摩擦学行为,抛光划痕可增大离子液体的浸润面积,并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类滚珠”的滚动行为可将磨粒工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使切向磨削力较微量润滑工况减小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球形纳米颗粒 摩擦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色荧光法的乳化液流体动压润滑界面影响机理研究
12
作者 吕春风 韩素立 +3 位作者 刘玉健 郭峰 邵晶 薛子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2-1672,共11页
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结合双色荧光法,研究流体动压润滑中不同表界面对乳化液成膜机理的影响.通过对钢块表面涂覆AF (Anti Finger Print)和FAS (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进行疏水疏油处理,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乳化液流体动压... 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结合双色荧光法,研究流体动压润滑中不同表界面对乳化液成膜机理的影响.通过对钢块表面涂覆AF (Anti Finger Print)和FAS (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进行疏水疏油处理,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乳化液流体动压油膜厚度,结果显示乳化液的油膜厚度受到固/液界面润湿性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充分供油条件下,AF表面的油膜厚度最高,其次是Steel表面,而FAS表面的油膜厚度最低.运用双色荧光法观察到乳化液的油水两相在竞争吸附行为中存在差异,在固体表面,油相分子优先黏附于固体表面形成有效油膜.乳化液与不同表面接触时,在AF表界面分离油相与界面所需克服的黏附功最大,Steel表面次之,FAS表面最小,与油膜厚度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乳化液 双色荧光法 光干涉法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的织构表面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春霞 杨晓楠 +1 位作者 常永祥 马文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346,354,共5页
为探究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的耐磨性,基于平均雷诺方程建立圆形和椭圆形织构化关节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迭代求解,得到织构化关节在计算区域内的压力... 为探究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的耐磨性,基于平均雷诺方程建立圆形和椭圆形织构化关节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迭代求解,得到织构化关节在计算区域内的压力分布以及表面摩擦系数。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制备面覆率和深度一定表面织构,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人体行走环境,在牛血清润滑状态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具备一定参数的织构阵列的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人工髋关节假体表面能够达到一定的减摩效果;长轴竖向排布θ=0°椭圆形微凹坑织构减摩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表面织构 钛合金 摩擦磨损 流体动压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体动压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的磁场分析
14
作者 张鹏高 魏龙 +1 位作者 冯秀 冯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4,共7页
为研究磁流体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磁场特性,运用Ansoft Maxwell数值模拟磁流体膜和密封环组成的密封系统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析磁流体膜厚和电流强度对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磁流体膜的磁感应强度和电... 为研究磁流体润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磁场特性,运用Ansoft Maxwell数值模拟磁流体膜和密封环组成的密封系统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析磁流体膜厚和电流强度对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磁流体膜的磁感应强度和电流强度的关系式。结果表明:磁感线在密封系统中形成了完整的“O”形回路,磁流体膜中的磁场强度最大,磁感线在磁流体膜中分布均匀,且垂直穿过磁流体膜;当电流强度恒定时,磁流体膜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沿厚度方向可视为常数;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磁流体膜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动压润滑 机械密封 磁场分析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uO磁流体的制备和边界润滑性能
15
作者 何彦 王优强 +3 位作者 莫君 赵涛 朱玉玲 李梦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9,共7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Fe_(3)O_(4)和纳米Fe_(3)O_(4)@CuO粒子。采用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不同粒子含量的PAO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Fe_(3)O_(4)和纳米Fe_(3)O_(4)@CuO粒子。采用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不同粒子含量的PAO3磁流体。利用磁流体对外加磁场的响应特性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磁流体分散性进行了表征。采用摩擦副为12CrNi4A和Si_(3)N_(4)的UMT-3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磁流体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估。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含纳米Fe_(3)O_(4)粒子的PAO3基磁流体的润滑效果比较差。而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PAO3基Fe_(3)O_(4)@CuO粒子磁流体润滑时的摩擦系数相比于PAO3油润滑降低了29.6%,磨痕宽度降低了49.6%。从磨痕表面分析来看,这得益于CuO的摩擦烧结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了有效的摩擦膜并修复磨损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 纳米粒子 流体 减摩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灰减摩剂对流体动压润滑减摩性能影响机制
16
作者 尤越 马建冬 王维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有机无灰减摩剂能减低流体动压润滑摩擦因数,对提升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单油酸甘油酯、油酸、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司盘80作为有机无灰减摩剂,以质量分数5%与PAO 5基础油进行调和,制备4种不同润滑油样,采用流体动压润... 有机无灰减摩剂能减低流体动压润滑摩擦因数,对提升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单油酸甘油酯、油酸、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司盘80作为有机无灰减摩剂,以质量分数5%与PAO 5基础油进行调和,制备4种不同润滑油样,采用流体动压润滑试验机对比其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灰减摩剂在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中均具有一定减摩效果,在流体动压润滑下减摩效果更明显。其中,含质量分数5%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的油样具有最佳的减摩作用,其在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可使基础油的摩擦因数降低19.6%。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有机无灰减摩剂在摩擦表面产生滑移现象,减少了分子间碳链的相互缠绕,进而降低流体动压润滑下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灰减摩剂 流体动压润滑 摩擦因数 边界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化对柱塞泵滑鞘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流体仿真分析
17
作者 潘龙 谭泽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表面织构化是一种微观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在柱塞泵滑鞘-斜盘摩擦副中建立销盘往复理论模型,在斜盘表面制备不同深度的三角形、圆形和V形的表面微织构;在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借助CFD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织构化表面进行流体润... 表面织构化是一种微观改变材料表面性能的技术。在柱塞泵滑鞘-斜盘摩擦副中建立销盘往复理论模型,在斜盘表面制备不同深度的三角形、圆形和V形的表面微织构;在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借助CFD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形状的织构化表面进行流体润滑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流体流动的真实情况,对模拟仿真分析的压力云图、流线轨迹图、速度力量图等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形状、不同深度单元织构对流体动压润滑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单元织构凹坑区域有明显的楔效应。当润滑介质流入发散楔时负压效应产生;润滑介质流入收敛楔时则会产生正压效应,起到良好的动压润滑效果。另外,织构的引入对提高往复摩擦副承载能力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化 柱塞泵 滑鞘副 流体润滑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对TC4钛合金钻削性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赵通 刘孟楠 +3 位作者 郭便 雷辰阳 刘观 马曙杰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6期12-18,共7页
微量润滑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加工技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是对微量润滑的一种增效技术。结合国内外对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的研究现状,研究Al_(2)O_(3)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对TC4钛合金钻削性能的影响,以切削温度、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为钻削... 微量润滑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加工技术,纳米流体微量润滑是对微量润滑的一种增效技术。结合国内外对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的研究现状,研究Al_(2)O_(3)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对TC4钛合金钻削性能的影响,以切削温度、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为钻削加工性能表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Al_(2)O_(3)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由于其高导热率,可以有效降低切削区的温度;滚动、抛光和修补效果可以显著提高钻削加工孔的质量,减少刀具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随着Al_(2)O_(3)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更明显。其中3%浓度的Al_(2)O_(3)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的钻削加工性能最佳,较干式钻削的切削最高温度降低了50.7%;表面粗糙度Ra、Rq、Rz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2.9%、55.7%和32.4%;后刀面的磨损带宽度VB值降低了41.5%;刀具表面月牙洼磨损、粘结磨损和微崩刃现象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量润滑 纳米流体 钻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逆分析法研究受磁偶极子影响的Ree-Eyring纳米流体流动多相催化作用
19
作者 Seemab BASHIR Muhammad RAMZAN +1 位作者 Seifedine KADRY C Ahamed SALEE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324-2339,共16页
Ree-Eyring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具有屈服应力和剪切稀化的特点,比如乳剂、浆体和聚合物溶液。根据Ree-Eyring流体的特性,通过考虑不均匀的产热/吸收效应和黏性耗散效应,以及分析传热现象来研究磁偶极子作用下表面拉伸纳米流体的流动... Ree-Eyring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具有屈服应力和剪切稀化的特点,比如乳剂、浆体和聚合物溶液。根据Ree-Eyring流体的特性,通过考虑不均匀的产热/吸收效应和黏性耗散效应,以及分析传热现象来研究磁偶极子作用下表面拉伸纳米流体的流动行为。所建立模型考虑了对流条件下边界表面的熵产生,将偏微分方程组(PDEs)充分变换转换为耦合常微分方程组(ODEs),采用MATLAB bvp4c法进行数值计算,并以图表形式显示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随着Brinkman数的变化,不可逆性产生率激增。此外,当热泳参数最小化时,边界附近的温度降低,而在远离边界处温度上升。表面催化参数减弱了溶质的分布,模型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eyring纳米流体 磁偶极子 多相催化 熵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汤勇 唐恒 +3 位作者 万珍平 袁伟 陆龙生 李宗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共11页
表面织构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微观结构的技术,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流体润滑条件下的表面织构优化设... 表面织构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微观结构的技术,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流体润滑条件下的表面织构优化设计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文中在分析当前表面织构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表面织构的形态特征及作用机制,讨论了表面织构形状和方向、表面织构分布、表面织构参数、表面粗糙度、速度和载荷等因素对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表面织构流体润滑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前表面织构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流体动压润滑 摩擦 空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