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karst hilly areas in Guiyang region,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方 刘丛强 +1 位作者 赵杨 李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16-1222,共7页
The quality change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karst hilly areas in Guiyang region of China impacted by the urban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ions in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the karst h... The quality change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karst hilly areas in Guiyang region of China impacted by the urban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ions in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the karst hilly area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HCO3^-, SO4^2-, Ca^2+ and Mg^2+, and the concentrations scopes of NO3^-, Cl^-, K^+ and Na^+ of the groundwater in agricultural,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areas are 4.5-9.6, 2.8-7.1, 3.9-6.3 and 2.5-4.9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orest areas,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Pb and Cd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industrial area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ollowed by thos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agricultural are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 SO4^2- , As, Pb and Cd of the groundwater in the industrial areas and those of NO3^- , SO4^2-, As and Cd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reach grade Ⅲ of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a (GB/T 14848-93),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NO3^- in the groundwater from the industrial areas exceeds grade V. Wit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NO3^- is the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n karst hilly areas, followed by SO4^2-, As, Pb and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hilly areas shallow groundwater URBANIZATION heavy metals Guiy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春江 马晨 +1 位作者 李瑾 王小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水稻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开展技术前沿与态势分析,剖析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差距,提出不同环节下国内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态势,以期为推动水稻全程全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补齐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短板、建设现代农业强国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研究表明:1)2022年国内丘陵山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0.8%,并且在不同的环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研发与应用起步较晚、基础不牢、产品的综合性能不高,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地的轻量、高效、高稳定性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相对匮乏,发动机高功率低排放设计制造技术、刀具抗损降耗优化设计技术、车架轻量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攻克;3)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是未来国内丘陵山地水稻生产作业装备发展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水稻机械化 关键技术 主要挑战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火棘生物量模型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陈俊华 刘一丁 +4 位作者 蒋川东 刘威君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102,共10页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样地,以全收获法收集了32株火棘标准株的干、根、枝、果等器官的生物量,以植株体积V作为估测模型的自变量,在Origin 2018软件中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火棘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并分析了C、N、P含量,C/N、C/P、N/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火棘各器官生物量以枝和根的占比较高,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34.53%和33.64%。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66.36%,明显高于地下部分。2)株高(H)、地径(D)、冠幅面积(CA)、D2H、植株体积(V)与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其中植株体积(V)最高,适合选取作为回归方程的自变量。3)除火棘的果以外,各器官及全株最优生物量模型是幂函数,其中干、地上部分、全株的R^(2)分别为0.907、0.875和0.858。火棘果的拟合效果不太理想,最优模型为二次多项式,R^(2)为0.554。4)各器官及整株N、P、C 3种元素的平均含量较低;干对N和P的利用效率最高,枝对N的利用效率最低,果对P的利用效率最低。干、枝、根的生长受P的限制,而果的生长受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火棘 生物量模型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4YZ-4型丘陵山地玉米联合收获机设计
4
作者 赵竹 王忠楠 +2 位作者 李树鹏 苏振华 辛明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76,共7页
为提高丘陵山地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解决传统玉米收获机整机重心位置偏高、籽粒损失率高、苞叶剥净率低、结构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设计一种4YZ-4型自走式丘陵山地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TRIZ理论,针对整机稳定性和通过性对车架高度要求不同... 为提高丘陵山地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解决传统玉米收获机整机重心位置偏高、籽粒损失率高、苞叶剥净率低、结构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设计一种4YZ-4型自走式丘陵山地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TRIZ理论,针对整机稳定性和通过性对车架高度要求不同造成的物理矛盾,设计前后骨架错落式的车架结构,并应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车架进行静应力分析,确保车架所受应力在合理范围内;建立果穗提升排杂的“物—场”模型与分析,采取吸吹结合式排杂机构,排除进入剥皮机构前的秸秆和杂叶;设计可调式剥皮机构,提高剥皮机构适应性;设计反向旋转籽粒回收机构,以利于籽粒与苞叶充分分离,确保籽粒回收。试验表明,4YZ-4型丘陵山地玉米联合收获样机在较优参数组合下作业时,籽粒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分别为0.18%和1.74%,苞叶剥净率达98.17%,茎秆切段长度合格率为97.31%,能够有效完成丘陵山地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具备良好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丘陵山地 前后骨架错落式车架 反向旋转籽粒回收 TRIZ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InSAR技术的滑坡易发性动态评价
5
作者 陈志波 李鼎兴 +2 位作者 陈澄 黄卫 唐雪峰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东南山地丘陵区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质环境导致滑坡灾害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的特点。而现有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多考虑静态的评价因子,无法反映东南山地丘陵区滑坡的动态特征。因此,需结合动态因子提高评价结果的时效性。文中以东南... 东南山地丘陵区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地质环境导致滑坡灾害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的特点。而现有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多考虑静态的评价因子,无法反映东南山地丘陵区滑坡的动态特征。因此,需结合动态因子提高评价结果的时效性。文中以东南山地丘陵区的大田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表起伏度、地层岩性、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年均降雨量6个评价因子,通过信息量(information value,IV)模型与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建模并进行合理性检验与精度检验。利用SBAS-InSAR技术反演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结合滑坡易发性区划结果构建动态评价矩阵实现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最大(0.851),可用此方法进行东南山地丘陵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在已知的滑坡中,13处滑坡稳定性较差,83处滑坡稳定性一般,150处滑坡较为稳定。通过绘制稳定性较差滑坡的时间序列形变曲线发现,东南山地丘陵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季节性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东南山地丘陵区 INSAR 易发性评价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山区油菜分段收获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6
作者 连潇 王建吉 敬志臣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33-37,共5页
结合黄土丘陵山区地形坡度大、土质黏性大及地块分散等特征,系统分析了该地区油菜分段收获的瓶颈,即传统割晒机坡地作业效率低导致侧翻风险高;油菜品种茎秆剪切抗力强致割刀参数失配及落粒损失显著;山区地块分散使智能化成本高;漏捡与... 结合黄土丘陵山区地形坡度大、土质黏性大及地块分散等特征,系统分析了该地区油菜分段收获的瓶颈,即传统割晒机坡地作业效率低导致侧翻风险高;油菜品种茎秆剪切抗力强致割刀参数失配及落粒损失显著;山区地块分散使智能化成本高;漏捡与破碎高的问题。提出可采用开发折叠式割台以提升坡地通过性,基于茎秆力学数据动态调节割刀参数以降低损失,集成北斗与低成本传感器优化路径规划以控制漏捡与破碎等方案。依据黄土丘陵山区情况,指出应推进轻量化模块化设计以适配地貌、构建参数匹配库整合农户经验以推广农机共享模式、通过“地理约束(地形适应性分析)—机械优化(割晒机与脱粒机技术改进)—应用验证(田间试验与效果评估)”全链论证,为该区域油菜机械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分段收获 割晒机 捡拾脱粒机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履带式甘蔗收获机横向调平系统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李尚平 韦雨彤 +3 位作者 任泓宇 李凯华 程建华 宋家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385,共12页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沿等高线种植特点及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丘陵地区2°~10°进行收割作业时易发生侧翻的问题,根据相似性原理搭建了比例1∶4的试验平台,基于单片机及传感器控制检测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履带式甘蔗收获机的横向调...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沿等高线种植特点及履带式甘蔗收获机在丘陵地区2°~10°进行收割作业时易发生侧翻的问题,根据相似性原理搭建了比例1∶4的试验平台,基于单片机及传感器控制检测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履带式甘蔗收获机的横向调平系统。本文结合履带式甘蔗收获机横向宽度小、重心高等特点,提出了单侧(及双侧)调平控制策略。系统通过液压驱动单侧液压缸同步伸缩,实现车身自适应调平,提高甘蔗收获机抗倾翻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载重条件下均能高效调平,车身调平具有可靠性;在静态试验中,试验平台横向调平时间为1.22 s,倾角误差在±1内°,满足丘陵地区的需求;横向临界倾翻试验表明,未调平前的临界倾翻角为24.32°,调平后的临界倾翻角为29.20°,横向调平角度最大10°,有效提高了机器的抗倾翻性。最后结合实时频谱分析,检测频率分布和振动幅值的变化,分析不同状态频谱波形图,为复杂环境下收获机的动态行为建模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为倾翻预警信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甘蔗收获机 侧翻 单侧调平 调平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生态林改造技术初探
8
作者 韩新生 董立国 +1 位作者 许浩 翟红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 低效林一般指林分生物量和林地综合效益低于相同立地和林分类型平均水平的林地。在综述低效林的内涵、辨识、分类、成因及其改造原则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典型黄土丘陵区低效林的现状,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过稀化、过密化、限制化和老龄化低效林的具体技术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低效林改造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低效林改造 人工生态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履带式掘耕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帅 任宁 +2 位作者 郑航 俞国红 陈志东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区茶园土壤耕作环节面临耕作机械设备不足、设备爬坡性能差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茶园履带式掘耕机,以爬坡性能为设计目标,开展底盘主要结构参数设计,通过动力学仿真技术进行掘耕机横坡、纵坡行走能力分析。... 针对丘陵山区茶园土壤耕作环节面临耕作机械设备不足、设备爬坡性能差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茶园履带式掘耕机,以爬坡性能为设计目标,开展底盘主要结构参数设计,通过动力学仿真技术进行掘耕机横坡、纵坡行走能力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履带式掘耕机横坡最大行驶坡度为22°,纵坡最大行驶坡度为31°。探究掘耕机耕作质量,以理论分析耕作运动轨迹为基础,通过动力学开展耕作前进速度优选,获取掘耕机的最佳耕作前进速度为400~450 mm·s^(-1)。为进一步验证参数合理性和仿真结果可靠性,开展纵坡爬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掘耕机在纵坡上最大爬坡角度为32°,与理论爬坡角度误差为3.22%,从而验证了理论计算和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掘耕机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够充分满足丘陵地区上山爬坡需求,为茶园中耕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茶园 掘耕机 爬坡 底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提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超兵 甘淑 +1 位作者 袁希平 尚华胜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丘陵山地区域耕地细小狭窄、结构复杂且边界模糊,使得耕地信息难以迅速、准确地获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信息提取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2替换原有的Xception模型作为DeepLabv3+模型主... 丘陵山地区域耕地细小狭窄、结构复杂且边界模糊,使得耕地信息难以迅速、准确地获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级联改进DexiNed和DeepLabv3+网络的坡耕地信息提取模型。首先,采用MobileNetv2替换原有的Xception模型作为DeepLabv3+模型主干网络,并提出一种联系较为紧密的低层次信息提取方法,将较低层次信息和较高层次信息初步融合来作为原低层次信息的输入;其次,将原DeepLabv3+模型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的空洞率值优化为空洞率值分别为2,4,8,16的空洞卷积操作;最后,采用级联边缘检测技术实现耕地地块边缘和语义特征的互联互通。该文以GF-2影像为数据源,云南禄丰恐龙谷为试验区进行耕地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模型架构和算法,能更准确地识别耕地区域,提取结果与真实耕地标注的图像更为接近,漏提和误提区域减少,整体精度和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信息提取 边缘检测 DeepLabv3+ 丘陵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柑橘果树冠层结构信息的自适应喷药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宗平 李光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229,共15页
针对丘陵山地柑橘果园研制了一种基于柑橘果树冠层结构信息的自适应喷药系统。通过车载超声波传感器自动对靶和对果树冠层结构信息的实时检测,调节喷杆到果树的距离以及喷杆高度;根据柑橘果树冠层结构尺寸信息采用不同的喷药策略,自动... 针对丘陵山地柑橘果园研制了一种基于柑橘果树冠层结构信息的自适应喷药系统。通过车载超声波传感器自动对靶和对果树冠层结构信息的实时检测,调节喷杆到果树的距离以及喷杆高度;根据柑橘果树冠层结构尺寸信息采用不同的喷药策略,自动调节风送速度和药液管路压力,使药液穿透柑橘果树冠层内部,并将药液送至冠层中心。同时对密植与稀疏果园实施连续作业或间歇作业,配合风送系统,使喷药效果均匀,减少药液浪费。试验结果表明:喷药机水平与竖直方向自动对靶的最大误差率分别为1.696%与4.573%,冠层结构检测的拟合圆柱半径与冠层实际半径的最大误差率为12.379%,穿透冠层距离与冠层半径的最大误差率为5.225%。对喷药决策设置了高风速权重与高出口压力权重2种工作模式,2种工作模式下雾滴覆盖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2%与3.38%,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丘陵山地果园精准喷药作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喷药机 自动对靶 冠层检测 变量喷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淑平 郝付平 韩科立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集成了应用导航定位、智能分析、远程调度运维及专家决策系统等技术,通过分布式远程数据采集与通信,建立了实时处理的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库,基于远程无线通信、物联网及云平台,开发了丘...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集成了应用导航定位、智能分析、远程调度运维及专家决策系统等技术,通过分布式远程数据采集与通信,建立了实时处理的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库,基于远程无线通信、物联网及云平台,开发了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图形和数值相结合的实时状态监控,提高了丘陵山区旱作农业适度规模生产机械化作业装备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丘陵山区 机械化 信息化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CC多情景模拟下黄土沟壑区流域径流响应规律及其适应性规划对策——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泽鑫 罗俊杰 +2 位作者 张文正 高静 赵旭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0-1101,共12页
黄土沟壑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和PLUS模型,从景观格局的宏观视角,设置了流域上中下游极端土地利用、沟谷川地缓冲区土地... 黄土沟壑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和PLUS模型,从景观格局的宏观视角,设置了流域上中下游极端土地利用、沟谷川地缓冲区土地利用与未来不同形态生态用地共3类70个LUCC情景,模拟多情景下流域径流响应,并提出适应性空间规划对策。研究发现,上游区域以林地作为土地利用主要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土涵养能力。相比之下,下游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汇流作用影响较小。河道沿线缓冲区的宽度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明显具有尺度特征,其中河道沿线400m和900m范围,是重要的尺度范围。此外,生态用地分布形态对径流控制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线性分布模式年径流量较低,控制效果较好。基于此,提出“流域空间-河谷空间-生态基础设施”三个尺度层级的流域雨洪安全格局构建对策,旨在塑造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为黄土沟壑区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景观生态规划 水土保持 SWAT模型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坡度对生态沟渠磷消纳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14
作者 吴陈晨 徐轩 +2 位作者 段婧婧 陈小锋 薛利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3-2042,共10页
为探究丘陵坡度对生态沟渠磷消纳效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模拟沟渠实验与野外原位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不同坡度条件下生态沟渠的磷去除机制与效率。模拟实验设置0°与6°两种坡度及常规沟渠与生态沟渠两种类型,监测了24 h内... 为探究丘陵坡度对生态沟渠磷消纳效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模拟沟渠实验与野外原位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不同坡度条件下生态沟渠的磷去除机制与效率。模拟实验设置0°与6°两种坡度及常规沟渠与生态沟渠两种类型,监测了24 h内上覆水中不同磷组分[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颗粒态磷(PP)]浓度及实验前后底泥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在两种坡度下对TP、DTP、PP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沟渠;与0°相比,6°坡度使生态沟渠的TP去除率降低了15.34%,表明坡度增加对磷的去除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沟渠系统主要通过促进底泥中活性磷(如NaOH-P)的累积来实现对水体中磷的消纳。南京汤山野外沟渠实验(坡度约7°、种植金钱蒲、铺设火山石)验证了丘陵生态沟渠的实际效能,该50 m长的生态沟渠对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18.06%,去除负荷为29.81 g·d^(-1)。研究表明,坡度是影响丘陵生态沟渠磷消纳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优化沟渠结构设计、基质选择与植被配置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其在丘陵地区农业面源磷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沿程消纳 生态沟渠 丘陵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丘陵地区马铃薯种薯农机宜地化发展的重点与途径
15
作者 李永成 文国宏 +3 位作者 黄华 李继平 岳云 杜宏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9-326,共8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产业链条长,马铃薯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转移,西北、西南丘陵地区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产业链条长,马铃薯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转移,西北、西南丘陵地区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区域。然而,受特殊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等多种因素约束,该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对马铃薯种薯繁育、供应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分析甘肃中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在马铃薯种薯产销全程劳动替代效果显著、农机具配套难度大、农机宜地化推进慢的应用现状,以及马铃薯种薯农机作业的宜地性、使用的适用性、种薯繁育的机械化需求特点,提出从协作创新适度超前研发宜地配套农机,重点突破精工制造模块化宜地农机具,政策扶持模式创新推进宜地农机应用三方面加快推进甘肃中部丘陵地区马铃薯种薯农机宜地化进程,以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地化 农机装备 马铃薯 丘陵山区 种薯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的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卫韦 张富贵 +2 位作者 徐曌成 陈伟 宋通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9-155,共7页
针对贵州丘陵山区非熟性集中辣椒(分批成熟辣椒)需要多次周期采摘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适合于非熟性集中辣椒采摘的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介绍了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 针对贵州丘陵山区非熟性集中辣椒(分批成熟辣椒)需要多次周期采摘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了一款适合于非熟性集中辣椒采摘的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介绍了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对加工出来的采收车样机进行了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小型智能辣椒采收车能够实现对非熟性集中辣椒的采摘,达到减工降本、减轻劳动力的目的,有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后续辣椒采摘机器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非熟性集中辣椒 智能采收车 结构设计 减工降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油菜捡拾收获机双风道清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17
作者 孙晓晓 宗望远 +1 位作者 马丽娜 万星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2-82,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区油菜捡拾收获机清选系统存在脱出物堵塞、籽粒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双风道清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刮板输送器、加速辊、正压风机、旋风分离筒及负压风机等组成。基于清选过程脱出物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 针对丘陵山区油菜捡拾收获机清选系统存在脱出物堵塞、籽粒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双风道清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刮板输送器、加速辊、正压风机、旋风分离筒及负压风机等组成。基于清选过程脱出物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到影响该装置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加速辊转速、正压风机气流方向角及正压风机转速。采用Fluent-EDEM气固耦合技术仿真模拟油菜脱出物清选过程,探究清选过程脱出物各组分的运动轨迹,验证清选装置作业性能。以加速辊转速、正压风机气流方向角及正压风机转速为影响因素,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在自制清选装置台架上开展正交试验,通过综合分析法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加速辊转速1100 r/min,正压风机气流方向角20°,正压风机转速1400 r/min,双风道清选装置籽粒含杂率为2.35%,籽粒损失率为2.75%。以最优参数进行田间试验,双风道清选装置籽粒含杂率为3.05%,籽粒损失率为3.47%,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油菜清选装置的改进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清选装置 油菜捡拾收获机 双风道 CFD-DEM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蔬菜种床精细整备机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吴瑜 张磊 +3 位作者 邵伟兴 宋树民 刘汶树 庞有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0-98,共9页
为满足丘陵山区蔬菜种床整备表细底粗、上虚下实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高低速双输出变速箱,实现低速深旋、高速浅旋,并设计集成了开沟、起垄、碎土和平整功能的种床精细整备机,实现一体化作业,解决丘陵山区蔬菜种床整备机缺乏的问题。... 为满足丘陵山区蔬菜种床整备表细底粗、上虚下实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高低速双输出变速箱,实现低速深旋、高速浅旋,并设计集成了开沟、起垄、碎土和平整功能的种床精细整备机,实现一体化作业,解决丘陵山区蔬菜种床整备机缺乏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垄型主要技术参数和旋转工作部件位置关系:深旋工作部件与浅旋工作部件中心高差为137 mm,水平距离为420 mm;变速箱齿轮传动比i深、i浅分别为1.93、1.20;深旋工作部件旋耕刀采用双螺旋排列,同一安装平面内呈135°布置两把旋耕刀,共布置16对;浅旋工作部件碎土刀采用中央变速箱为中心对称布置,左右各安装两组刀盘,刀盘上布置3对碎土刀。田间试验表明:蔬菜种床整备机作业速度在0.4~0.7 m/s时,起垄性能指标满足农艺要求;最佳作业速度为0.7 m/s,起垄碎土率、垄面平整度、垄顶宽、沟底至垄顶高、垄距、垄顶宽合格率、沟底至垄顶高合格率、垄距合格率和功率消耗分别为81.61%、12.2 mm、703.7 mm、208.3 mm、1246.4 mm、82.96%、83.74%、83.35%和22.46 kW。提出的高低速双输出种床整备技术,可为今后种床整备机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精细整备机 一体化作业 高速浅旋 双输出变速箱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夹持的双行青菜头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张磊 宋树民 +2 位作者 吴瑜 邵伟兴 庞有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8-234,共7页
为解决丘陵山区青菜头机械化收获“无好机用”的难题,融合农机农艺模式,设计了一款柔性夹持的双行青菜头。该收获机采用履带底盘作为行走装置,在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夹紧青菜头的同时,利用正切式高速往复割刀切断根部,旋转切叶刀切除叶和叶... 为解决丘陵山区青菜头机械化收获“无好机用”的难题,融合农机农艺模式,设计了一款柔性夹持的双行青菜头。该收获机采用履带底盘作为行走装置,在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夹紧青菜头的同时,利用正切式高速往复割刀切断根部,旋转切叶刀切除叶和叶柄,再利用提升输送机构完成青菜头的输送和收集。为了降低青菜头夹持输送时的挤压损伤,对柔性夹持输送机构压缩弹簧刚度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提升输送机构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青菜头抛出运动轨迹,从而优化其角度和速度,以减小跌落损伤;设计可调节式旋转切叶刀,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青菜头,降低收获含杂率;并对夹持输送机构电机功率、往复割刀机构动力输入转速、旋转切叶刀结构参数等进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田间试验测定青菜头收获机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039 hm 2/h、含杂率为9.5%、损失率为5%、叶片去除率为85%,结果表明各性能指标满足青菜头机械化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青菜头 收获机 夹持输送 往复割刀 旋转切叶 提升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质地的南平市建阳区耕地土壤有机碳预测
20
作者 叶晴 许业辉 +2 位作者 李慧川 马丹 张黎明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9,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地耕地土壤有机碳预测精度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构建土壤质地的混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以2008年979个土壤样点数据、2007—2010年30 m的Landsat 5 TM影像、12.5 m的数字高... 针对丘陵山地耕地土壤有机碳预测精度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构建土壤质地的混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数字土壤制图方法。以2008年979个土壤样点数据、2007—2010年30 m的Landsat 5 TM影像、12.5 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1 km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提取遥感因子、地形因子和气象因子,然后分别构建基于土壤质地类型的RF模型和基于土壤质地分类概率的混合RF模型,对比分析单时相与多时相的全局RF模型精度,并进一步对比分析混合RF与全局RF预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精度,最后筛选最佳模型预测南平市建阳区耕地SOC含量。结果表明:引入多时相合成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后,整体上SOC预测精度比单时相更高;与全局RF相比,基于土壤质地分类概率的混合RF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R^(2)提升53.57%,RMSE下降11.20%;SOC总体上呈现西部高而中东部低的空间特征,在边界区域较为平滑和连续。证明引入多时相的Landsat5 TM影像和基于土壤质地分类概率的混合RF模型可有效提高丘陵山地耕地SOC的制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质地 混合随机森林模型 多时相遥感 丘陵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