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笔与兵略之间:商鞅军事形象的历史生成逻辑 |
张倩茹
蒋重跃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周平王东迁的时与地再探 |
王红亮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计算人文视域下的《史记》三家注引书知识标注与计量分析初探 |
齐月
刘雏菲
李文祺
孟凯
王东波
刘浏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4
|
《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刍议 |
张新科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5
|
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史记》“太史公曰”的独立价值 |
杨玲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6
|
《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 |
张海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7
|
汉初异地群巫参与朝廷祭祀的政治文化意蕴——《史记》相关篇目的对读 |
李炳海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8
|
试析《史记·酷吏列传》的讽刺艺术 |
张学成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9
|
《史记》叙事的都邑意识 |
侯文学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0
|
“发愤著书”对《史记》写作宗旨的升华 |
李建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1
|
从《史记》“志怪笔法”透视司马迁的情感因素 |
赵明正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
12
|
牛运震史体建构的理想品格与价值 |
黄卓颖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3
|
拓展历史编纂学研究之方法论思考 |
陈其泰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4
|
《史记》写人艺术新探——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人 |
赵明正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
15
|
论《庄子》之“奇”对司马迁“爱奇”的沾溉 |
王晓鹃
王长顺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6
|
《史记》述墨新论 |
徐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7
|
《史记》与《淮南子》 |
陈桐生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18
|
“文本流动”与“赋家建构”——以西汉辞赋八家为例试论汉初文人赋学地位之升降 |
孙少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9
|
从历史散文的嬗变看《史记》的四栖形态 |
赵明正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
20
|
体例精当 匠心运用——中国历史编纂学优良传统之一 |
陈其泰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