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1
作者 李春梅 沈文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40,共14页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多时段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及其随时间演变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多时段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及其随时间演变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在2011~2020年呈“M”型波动上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污染排放严重致使效率仍未达到有效状态,成熟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效率的损失主体;②“十二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为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双元驱动型和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多元驱动型,“十三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3条路径分别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双元驱动型、对外开放引领型和产业转型+城市化升级双元驱动型;③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路径呈现出从依赖少数路径向多条路径并行推进的变化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型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始终都是构成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的核心条件,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仅在“十三五”时期开始成为新的核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发展 动态演变 SBM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采区高产能露天煤矿工作线布置及发展方式优化
2
作者 赵景昌 王瀚澍 +2 位作者 侯鹏 白润才 任仕豪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62,共18页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原煤产量规模等的影响,建立了以年剥离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作线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确定了经济合理工作线长度为1620~2315 m。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矿现有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和设备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了当工作线年平均推进度控制在400~515.25 m时,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生产能力的工作线长度为1820 m。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设计工作线形态,提出了3种满足工作线长度要求与年推进度限制的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方案,构建了基于各方案平均生产剥采比、剥离加权平均运距、原煤加权平均运距、剥离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原煤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和平均最大推进度等6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赋权法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方案二与理想解贴近度最高,能够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采区变窄条件下以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35 Mt/a的原煤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窄采区 高产能 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 蒙特卡洛方法 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3
作者 刘爽 陈伏龙 +2 位作者 姜波 高源 王统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统内在规律的集对分析法与偏联系数法建立切实适用于本区域的可持续评价模型,对新疆喀什地区2010—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诊断该区域发展态势,识别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新疆喀什地区各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一,其中,2010—2013年与201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较好,区域内水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利用,2014—2016年、2018—2019年区域内政策规划基本合理,水资源综合可持续能力一般;集对分析法对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影响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较为脆弱的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生活用水量与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DPSIR模型 集对分析法 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状、挑战和展望
4
作者 王雷 袁野 王国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3-2682,共40页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总结了设计模式的检测对象和特征类型,给出了设计模式检测评估指标.然后,总结了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有的分类方法,引出了分类方法.根据设计模式检测技术发展的时间线从非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设计模式检测这3类方法出发探讨了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当前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早期的非机器学习方法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再到现代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检测 研究综述 机器学习 预训练语言模型 软件逆向工程 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地区差异及障碍因子研究
5
作者 王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差异,以及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探索其制... 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差异,以及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探索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地区在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以及生活保障维度发展更好,上游地区在环境友好维度发展更好;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逐步减小。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子不断变动,各维度障碍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活保障>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依据指标层结果,制约流域内各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有七项,分别是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农机效率水平、化肥使用强度、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医疗保障。基于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农机效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熵值法 障碍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飞行时间的复杂裂缝系统数值试井方法
6
作者 杜雅雯 罗万静 +2 位作者 滕柏路 李佳 韩家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为精确描述水力压裂后复杂裂缝系统的压力动态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扩散飞行时间(diffusive time of flight,DTOF)的快速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将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EDFM)与波前快速推进法(fast marching me... 为精确描述水力压裂后复杂裂缝系统的压力动态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扩散飞行时间(diffusive time of flight,DTOF)的快速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将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EDFM)与波前快速推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FMM)相结合,建立以一维扩散飞行时间为空间坐标的渗流控制方程,并以此分析复杂裂缝系统试井曲线特征.研究表明,天然裂缝对非稳态渗流有较大影响,在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组合下,试井曲线表现出多种不同特征流动段的组合:仅考虑天然裂缝时,双对数曲线表现为井筒储集阶段、径向流阶段、过渡阶段和边界流阶段;考虑单一人工裂缝时,双对数曲线表现为井筒储集阶段、双线性流阶段、径向流阶段和边界流阶段;随着人工裂缝条数增加,储层的连通性得到较大改善,双对数曲线则表现为井筒储集阶段、线性流阶段和边界流阶段.本研究构建的数值模型在现场实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为复杂裂缝系统试井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扩散飞行时间 波前快速推进法 数值试井 裂缝性储层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试井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
7
作者 董泽华 蒋建民 +2 位作者 李朝江 何清 马国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8-1218,共11页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 为解决传统低代码平台无法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的缺陷,保证生成用户界面过程中的一致性、正确性、完整性,提出一种基于UML模型的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方法。将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作为系统需求,结合形式化方法,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算法。为保证系统需求与用户界面之间的一致性,满足高可信软件的要求,提出一致性分析与检测方法。不同于传统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拖、拉、拽操作方式,只需要建立软件系统领域概念模型和用例模型,即可全自动生成用户界面。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模型 用户界面 形式化方法 低代码开发平台 模型驱动工程 一致性 高可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强烈发育区域建筑场地综合勘察技术探讨
8
作者 王伟奇 李建平 +2 位作者 连长江 甘建龙 李超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153,共13页
本文依托广州典型灰岩场地的高层建筑群项目,基于钻探、管波物探成果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场地岩溶可视化。该综合勘察方法分为详细勘察、超前钻勘察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3个阶段。(1)详细勘察阶段查明场地极不稳定、岩溶强发育和易... 本文依托广州典型灰岩场地的高层建筑群项目,基于钻探、管波物探成果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场地岩溶可视化。该综合勘察方法分为详细勘察、超前钻勘察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3个阶段。(1)详细勘察阶段查明场地极不稳定、岩溶强发育和易塌陷;(2)钻探结合管波物探法进一步查明桩基础处岩溶发育情况;(3)根据钻探、管波得出的地层信息应用EVS分析软件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对比验证表明该三维地质模型准确率超过80%。基于“钻探点、管波物探和三维地质”的综合勘察方法形成了“点、面、场地”的勘察模型。结果表明此综合勘察方法和勘察模型可以准确、直观地揭示岩溶发育情况,为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及后期运维提供可靠指导,并为城市岩溶区勘察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岩溶强发育 极不稳定场地 管波探测法 三维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网发展综合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机制
9
作者 侯爰冰 张东 +1 位作者 聂龑 许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以甘肃-陕西、甘肃-宁夏、甘肃-青海3个典型的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域为研究单元,评价区域水网发展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水网同经济、粮食、资源、生态4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2015-2021年区域水网发展综合效益均高于省(区)水网,说... 以甘肃-陕西、甘肃-宁夏、甘肃-青海3个典型的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域为研究单元,评价区域水网发展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水网同经济、粮食、资源、生态4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2015-2021年区域水网发展综合效益均高于省(区)水网,说明区域水网的构建能够协同区域间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产力布局;而且,区域水网同经济、粮食、资源系统均可达到良好协调的状态。以经济-粮食系统作为“驱动力”、区域水网作为“载体”、资源-生态系统作为“产物”构建出区域水网的耦合协调机制,发现各区域均呈现经济-粮食系统对区域水网发展的驱动不足,区域水网发展对资源-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驱动效应较好的特征。因此,未来要持续支持区域水网的协同发展,协调区域水网与经济粮食系统的耦合作用,提升区域水网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区域水网 熵权法 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网发展综合效益评价 耦合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10
作者 张丽婷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2022年新疆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评价9年间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探讨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2022年新疆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评价9年间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探讨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1)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度不稳定;(2)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协调水平呈现初级协调趋势;(3)新疆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对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新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发展农业旅游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创新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让科技带动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旅游业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融合发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
11
作者 杨瑛娟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较为严峻。文中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商洛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尽管商洛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均... 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较为严峻。文中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商洛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尽管商洛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均有显著进展,但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于乡村振兴,表现出地区差异与不均衡现象。各县区在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柞水县。耦合协调度显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制约了乡村振兴,亟需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以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与整体提升。提出了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及构建区域联动机制等多项建议,以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 熵值法 耦合发展模型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与突破方向 被引量:22
12
作者 桑树勋 李瑞明 +10 位作者 刘世奇 周效志 韦波 韩思杰 郑司建 皇凡生 刘统 王月江 杨曙光 秦大鹏 周梓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3-585,共23页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预测探测技术、加速滚动开发与快速增储上产策略、地质适配性开发技术、煤层气与煤炭、油气协同开发技术5个关键技术领域,系统梳理了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可能突破方向。研究表明:新疆煤储层具有多-厚煤层普遍、低阶煤发育、急倾斜煤层多见、煤体变形与构造控制显著、水文条件和露头条件复杂,和三“低”(含气量低、甲烷体积分数低、含气饱和度低)五“高”(高含气强度、高孔隙度、高地应力变化、高储层压力变化、高渗透率变化)的含气性及物性等煤层气地质独特性;煤层气成因与富集模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或生物-热复合成因及其相应富集模式,生物成因气藏或生物成因气贡献普遍;煤层气分布赋存规律呈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显著差异性;创新形成基于“两”分开(浅部与深部,低阶煤与中高阶煤)“两”结合(地质评价与工程评价,多元数据)的科学评价与基于“机器学习+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准选区技术是第1个突破方向。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发育区域主要为盆内坳陷的凸起、盆内隆起的凹陷、盆缘斜坡,高产井位多为构造高点,发育层位为割理裂隙发育的原生结构煤层或孔裂隙发育的煤系砂砾岩储层;基于“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地层新方法”和“地质甜点+工程甜点新理念”的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预测探测技术是第2个突破方向。低风险、短周期、高效率、多批次工程部署是加速滚动开发的基本原则;中浅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优选新区块布井建井、对老区块煤层气井进行增产改造;深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大型盆地缓坡深部和盆内凸起“甜点”区优先部署开发;科学加速滚动开发与高效快速增储上产的工程部署方法与技术策略是第3个突破方向。在井网井型差异性优化部署、低储层伤害钻井固井、高可靠性录井测井试井、多井型高效分段压裂、低套压-控压排采管控等工程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发展构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地质适配性技术体系是第4个突破方向。开展先采气后采煤、煤层气与煤共采、煤层气与原位富油煤共采,推动中浅部煤层气与煤炭协同勘探开发;开展煤系叠合型气藏开发、煤层气与煤系气共探共采、煤系全油气系统勘探开发,推动深部煤层气与油气协同勘探开发,已有关注和探索;煤层气与煤、油气共探共采是第5个突破方向。成果试图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工程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独特性 成因与成藏模式 工程部署方法 地质适配性技术 协同勘探开发 新疆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4 位作者 林璐霜 李中轩 赵荣钦 尹义星 丁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6,共7页
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了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VA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甘肃、山西两省,四川、山东、... 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了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VAR模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甘肃、山西两省,四川、山东、河南、陕西、青海五省,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分别处于较低、中等、较高水平;2)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四省(区),青海、甘肃两省,河南、四川、山东三省分别处于较低、中等、较高水平;3)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高质量发展 SBM模型 熵值法 VAR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员学锋 安健吉 +2 位作者 杨悦 马超群 王晓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空间上相对孤立,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旨在为山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差异开展典型村域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乡村振兴潜... 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空间上相对孤立,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旨在为山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差异开展典型村域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乡村振兴潜力,结合相关性与障碍度模型,辨识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结果表明:①各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综合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低地形梯度、中低地形梯度、高地形梯度、中高地形梯度,地形梯度与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综合潜力及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成显著负相关关系;②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秦巴山区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整体上呈减小趋势,资源禀赋潜力先减小后增大;③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各维度潜力大小及其障碍因子皆存在明显差异。为优化山区乡村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议低地形梯度村庄重点防止人口、耕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中低地形梯度村庄优化基层组织、提升引领能力,中高梯度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高地形梯度村庄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形梯度 发展路径 熵权法 地形位指数 相关性 障碍度模型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扬 罗仲禹 徐新扬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在全球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冷链产品进出口量剧增,为冷链物流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研究区域间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考虑营商环境和地理因素,构建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云模型对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进... 在全球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冷链产品进出口量剧增,为冷链物流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研究区域间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考虑营商环境和地理因素,构建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云模型对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71%的省份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地理环境方面存在发展差异,其中进出口总额、冷藏车数、国际联系强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空间上,沿海省份国际冷链物流发展水平高于内陆省份,北部地区呈现“一核一副,周边聚集”的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呈带状分布,西北地区呈现“中部低,两端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冷链物流 发展评价 熵权法 云模型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甘畅 胡鸣镝 刘美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借助PVAR模型探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较大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倒“N”型波动交替演化特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度失调转为期末的基本协调状态,且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呈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短期内二者的交互效应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Kernel密度估计法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洪涛 王斯彤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91,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技术水平的提升源于创新。为集合创新人才和资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2019年10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民营经济是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技术水平的提升源于创新。为集合创新人才和资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2019年10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民营经济是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独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而合作创新能有效降低研发创新中的风险和成本,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成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15—2022年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知识吸收能力在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试验区设立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市场竞争程度、经济开放程度在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与科技人才培养,开展合作创新;要充分发挥试验区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要综合市场竞争和经济开放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民营企业 合作创新 倾向得分匹配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土壤离散元接触模型优化与现场铲削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喜凤 胡泽 +1 位作者 郑立文 王永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5,共9页
为解决现有离散元接触模型对滩涂土壤特性表征准确性差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的API二次开发功能,以Hertz-Mindlin接触模型为基础,通过增加塑性、粘附特征并更改切向滑动摩擦力,得到优化后的高湿黏弹塑性(moist elasto-pla... 为解决现有离散元接触模型对滩涂土壤特性表征准确性差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的API二次开发功能,以Hertz-Mindlin接触模型为基础,通过增加塑性、粘附特征并更改切向滑动摩擦力,得到优化后的高湿黏弹塑性(moist elasto-plastic adhesion,MEPA)模型。通过模拟活塞拔出试验,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标定指标的显著参数,完成接触模型参数标定。搭建了铲削试验平台进行现场铲削试验,对比分析了MEPA模型、JKR模型、EEPA模型以及Bonding模型的土壤特性表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铲削阻力方面,MEPA模型较JKR模型、EEPA模型和Bonding模型的仿真精度分别提升约65.957%、74.206%和59.326%;相较于现场试验结果,MEPA模型的堆积厚度与侧边距相对误差分别为5.598%和6.362%,两者均保持在10%以内,能够较好地模拟滩涂土壤,对滩涂工作装置的工况模拟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试验 离散元法 EDEM二次开发 铲削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世森 鲁宁 +1 位作者 许平 李文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2,共7页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 目的建立健康志愿者、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手术前后股骨-骨盆-腰椎模型,研究弧形髋臼截骨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4名DDH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在Geomagic中采用偏移命令划分皮质骨与松质骨,在SolidWorks中添加腰椎软骨、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等软骨,在ANASYS中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步态为慢走中的单腿支撑中期相。分析对比DDH患者手术前后腰椎生物力学变化,将患者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数据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建立了4组患者和1组健康志愿者股骨-骨盆-腰椎模型,模型在各工况下结果均在所参考的文献范围内,证明模型有效。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远小于患者术前的状态,患者术后腰椎、股骨颈、纤维环与髓核所受应力与健康志愿者相近。结论弧形髋臼截骨术在治疗DDH后会显著降低腰椎、椎间盘所受应力,纤维环与髓核受力也更加均匀,说明弧形髋臼截骨术会将患者调整到健康状态。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DDH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弧形髋臼截骨术 股骨-骨盆-腰椎模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郭书娟 许亚东 黄进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了农业综合实力,通过评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4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了农业综合实力,通过评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4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2007—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及河南省下辖18个地市2019—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3年的平均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该指数反映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河南省不同地市可划分为Ⅰ区(现代农业区)、Ⅱ区(传统农业区)和Ⅲ区(都市农业发展区)3个区域类型。河南省各地市应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综合评价 熵权法 TOPSIS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