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PA辅助增强荧光偏振的沙门氏菌检测
1
作者 薛鹏鹏 陈伟 +2 位作者 徐建国 涂佳 屈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置换反应,进而启动DNA扩增过程。为提高检测灵敏度,系统采用两项关键设计:在引物5'端修饰6-羧基荧光素(6-FAM)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核酸外切酶Ⅰ(ExoⅠ)选择性水解未结合的引物。[结果]在RPA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6-FAM标记的DNA复合物的旋转自由度受到限制,导致荧光偏振信号显著增强。经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可达11 CFU/mL,且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结论]该方法可高效检测沙门氏菌,其模块化设计原理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引物修饰 荧光偏振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菌的RPA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蒲姝旸 张瑾逸 +4 位作者 暴晓阳 孟青青 田茜 蔡璐璐 赵文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9,282,共9页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侵染梨、苹果、山楂、海棠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引起梨火疫病。该病自1780年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对我国的果树生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严格植物检疫是全...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侵染梨、苹果、山楂、海棠等多种蔷薇科植物引起梨火疫病。该病自1780年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对我国的果树生产也构成一定的威胁。严格植物检疫是全球防控梨火疫病菌扩散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植物检疫部门主要从实验室分离鉴定、分子检测和田间症状识别及快速检测方面开展工作。本研究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和E.amylovora 16S-23S ITS区间的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RPA和侧流层析试纸条RPA两种检测方法。经测试,在39℃条件下,这两种检测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分别能在20 min和10 min内完成扩增。实时荧光RPA对E.amylovora菌株DNA的检测阈值为1.38×10^(-2)ng/μL;侧流层析试纸条RPA对E.amylovora菌悬液和DNA的检测阈值分别为10^(4)cfu/mL和1.38×10^(-3)ng/μL。侧流层析试纸条RPA体系因反应快速、读取结果方便、不需要复杂仪器操作可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实时荧光型rpa 侧流层析试纸条型r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陈炜 梁齐章 +7 位作者 张佳雪 焦文龙 林永强 刘荣昌 傅秋玲 傅光华 朱婷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建立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为基层提供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手段。【方法】以N-MDPV的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使用EXO荧光探针特定结合VP3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的... 【目的】建立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为基层提供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手段。【方法】以N-MDPV的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使用EXO荧光探针特定结合VP3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的RPA扩增引物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从而建立一种荧光RPA恒温检测N-MDPV的方法,确定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时间和温度,分析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收集的病料进行核酸检测,并与传统PCR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荧光RPA恒温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温度为39℃,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灵敏性高,最低核酸检测限度可达10 fg·μL^(−1);对新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对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type 3,DAdV-3)、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核酸均未有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PA快检方法、传统PCR方法以及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对收集的38份鸭组织病料核酸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36.8%(14/38)、36.8%(14/38)和31.6%(12/38);RPA检测后呈阳性的样品经PCR方法检测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检测均呈现阳性,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缺乏相应检测设备的基层进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 rpa恒温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尼卡谷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8
4
作者 樊晓旭 哈登楚日亚 +7 位作者 王英丽 王姣 刘春菊 迟田英 赵永刚 张志诚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8期81-86,共6页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在40℃、10 min内检测的最低浓度为28拷贝/μL;与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通过3次重复试验检测2.8×10~6~2.8×10~1拷贝/μL的6个稀释度样品,在荧光强度达1500 mV所需时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44%~14.95%。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为猪群出现水疱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及时采取适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尼卡谷病毒 实时 荧光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熊炜 陈鸿军 +3 位作者 魏晓锋 王艳 胡建华 黄忠荣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92-95,99,共5页
针对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LCMV实时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RPA)检测方法。该检测... 针对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LCMV实时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RP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LCMV同步检测的其他鼠病毒均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与RT-PCR一样的高敏感性;通过对LCMV感染鼠组织样本和LCMV阴性鼠血清样本的检测,证实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的核酸检测方法相比,该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在核酸上样20min内即可判读结果,可满足啮齿类动物LCMV快速检疫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啮齿类动物 实时荧光rp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3
6
作者 哈登楚日亚 樊晓旭 +6 位作者 赵永刚 王淑娟 张志诚 戈胜强 李林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70-3277,共8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了3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20 min内即可检测10个拷贝的DNA分子,且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5.5×106至5.5×100拷贝/μL共7个稀释度样品在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异系数范围在0.38%~28.30%。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可用于ASFV的定性检测,为中国ASF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灵敏性 特异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实时荧光PCR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立兵 李睿文 +4 位作者 陈志敏 王金凤 孙晓霞 袁万哲 王建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8-272,共5页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产气荚膜梭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产气荚膜梭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仅对产气荚膜梭菌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细菌均无扩增;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3 pg/μL。在人工污染模拟样品的检测中,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102 CFU/mL;实时荧光RPA需要3~13 min即可实现对所有阳性样品的检测,而实时荧光PCR则需要24~46 min(Ct值为17.45~33.65)。实时荧光RPA方法在检测时间、操作方便性和仪器便携性方面,明显优于实时荧光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操作方便,为实验设备装备较差的基层检测实验室和疫情突发现场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plc基因 实时荧光聚合酶重组酶扩增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日热巴尔通体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田耘 陈琦 +4 位作者 蔡雨豪 王蒙 王春艳 张浩然 袁聪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五日热巴尔通体(B.quintana)病原通过人虱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导致间歇性发热,头痛及杆菌样血管瘤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以五日热巴尔通体gltA为靶标基因,建立重组聚合酶快速扩增方法(RPA)。通过与Bartonella henselae,Bartonella tribocor... 五日热巴尔通体(B.quintana)病原通过人虱的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导致间歇性发热,头痛及杆菌样血管瘤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以五日热巴尔通体gltA为靶标基因,建立重组聚合酶快速扩增方法(RPA)。通过与Bartonella henselae,Bartonella tribocorum,Bartonella vinsonii,Bartonella washoensis及Bartonella grahamii等不同菌种进行对比检测,证实本研究建立的RPA检1测方法仅特异性识别五日热巴尔通体,无种间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敏感性为10 copies/μL,与实时荧光PCR检测敏感性相同。因此,本研究建立的五日热巴尔通体RPA检测方法具备高特异性及敏感性的特点,对五日热巴尔通体菌的检测及疾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日热巴尔通体 重组聚合酶扩增 特异性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犬冠状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熊炜 蔡一村 +5 位作者 王楷宬 张强 黄保续 田桢干 林颖峥 李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33,37,I0003,I0004,共6页
为提升口岸进出境犬猫科动物检疫工作效率,针对犬冠状病毒(CC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CCV实时荧光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real-time RPA)。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犬病毒和同属的冠状病毒均未... 为提升口岸进出境犬猫科动物检疫工作效率,针对犬冠状病毒(CC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CCV实时荧光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real-time RPA)。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犬病毒和同属的冠状病毒均未出现交叉反应;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RT-PCR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CCV感染犬的临床组织样本、体表样本及不同时期和地区分离样本的检测,证实该实时荧光RPA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现有的核酸检测方法相比,该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在核酸上样20 min内即可判读结果,可满足犬猫科动物CCV快速检疫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冠状病毒 实时荧光rp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RT-RPA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及其1类整合酶基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辉 梁奕 +3 位作者 俞圣韬 叶仲杜 蒋晗 朱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1-668,共8页
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为技术基础,建立了一种能单管同时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及其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重组酶聚合酶扩增(duplex 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 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为技术基础,建立了一种能单管同时快速鉴定沙门氏菌及其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重组酶聚合酶扩增(duplex real-tim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T-RPA)方法。该方法以沙门氏菌特异毒力基因fimY和细菌耐药相关1类整合酶基因intI1为靶标序列,设计特异性RPA引物与exo探针,建立双重RT-RPA方法。结果显示,在fimY引物终浓度320 nmol·L^(-1),intI1引物终浓度400 nmol·L^(-1),fimY探针终浓度60 nmol·L^(-1),intI1探针终浓度100 nmol·L^(-1),反应温度37℃,反应20 min时,双重RT-RPA扩增效率最高,且特异性好。灵敏度试验显示,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为1.29×10~1 CFU·mL^(-1),intI1检测灵敏度为1.60×10~1 CFU·mL^(-1)。实际样品检测试验中,前期从生猪养殖场、屠宰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筛选到61株沙门氏菌(2株携带intI1基因)、555株大肠埃希菌(均携带intI1基因),用建立的双重RT-RPA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检测,可以同时鉴定出沙门氏菌及intI1基因。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检测时间20 min)等优点,为快速鉴定携带耐药相关整合酶基因intI1的沙门氏菌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方法,可为耐药有害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荧光定量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快速检测 沙门氏菌 1类整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实时荧光RT-RP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启龙 傅彩霞 +6 位作者 张玮 高晓龙 王林 程敏姮 郑雪莹 刘海莹 周德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3,共5页
为建立犬瘟热病毒(CDV)临床快速检测方法,针对CDV保守N基因依据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引物设计原理进行RPA引物探针设计,通过反应条件优化、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CDV实时荧光RT-RP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反应... 为建立犬瘟热病毒(CDV)临床快速检测方法,针对CDV保守N基因依据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引物设计原理进行RPA引物探针设计,通过反应条件优化、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了CDV实时荧光RT-RP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反应体系中M-MLV反转录酶最适浓度为4 U/μL,所建CDV实时荧光RT-RPA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最低可检测到5.68×102 copies/μL,高于国标RT-PCR(GB/T 27532-2011)检测方法。建立的CDV实时荧光RT-RP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20 min内判定结果,可用于临床犬瘟热快速诊断,对犬瘟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实时荧光 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鲡疱疹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A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曦 杨金先 葛均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建立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AngHV的ORF 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温度,确定反应时间,并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 为建立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AngHV的ORF 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温度,确定反应时间,并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9℃,反应时间为20 min;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价显示,RAA检测AngHV的最低检测量为1×10^(2)copies/μL,可特异性地检测AngHV,与美洲鳗鲡腺瘤病毒(American eel adomavirus,AEAdoV)、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均无交叉反应;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2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与qPCR方法的检出率一致,均为92%,高于普通PCR的检出率(76%)。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鳗鲡疱疹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AA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准确,可用于AngH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实时荧光RA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翁兴墉 邹林涛 +3 位作者 周璇 唐红花 何军 邓仲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聚合酶编码区(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温度、荧光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ERA实时荧光法最佳反应体系,再对其敏感性、特... 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聚合酶编码区(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温度、荧光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ERA实时荧光法最佳反应体系,再对其敏感性、特异性、抗干扰能力、临床样本检出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ERA实时荧光法在42℃、20 min内可完成对乙肝病毒的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02 copies/μL;除乙肝病毒外,其他4种病毒(甲肝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未产生荧光扩增曲线,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为标准,ERA实时荧光法检测58份乙肝病毒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7.37%、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为0.96。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特异、低成本的乙肝病毒早期检测方法,满足乙肝病毒快速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乙肝病毒 ERA实时荧光法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食品中鸭肉成分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欣 何玮玲 黄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2-96,共5页
以鸭肉细胞核中基因序列(IL-2)为目标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设计并构建扩增内标,针对内标设计TaqMan探针,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用于检测食品中鸭肉成分的添加有扩增内标的的荧光PCR方法... 以鸭肉细胞核中基因序列(IL-2)为目标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设计并构建扩增内标,针对内标设计TaqMan探针,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用于检测食品中鸭肉成分的添加有扩增内标的的荧光PCR方法。通过扩增曲线和Ct值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检测限和灵敏度。结果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所建立的方法能够检测出0.5ng的鸭组分DNA,灵敏度可达0.1%。应用该方法对市售38份样本进行抽样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基因 扩增内标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鸭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芳 喻勇新 +3 位作者 李晨虹 陈文隽 凌岚馨 周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91-297,共7页
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RPA-lateral flow dipstick,RPA-LFD)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的方法。对比大西洋鳕鱼和常用来冒充鳕鱼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 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RPA-lateral flow dipstick,RPA-LFD)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的方法。对比大西洋鳕鱼和常用来冒充鳕鱼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大西洋鳕鱼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针对大西洋鳕鱼的RPA-LFD检测方法。该实验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并评估其特异性,优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现场检测条件,并对20份市售“大西洋鳕鱼”及常见的冒充鳕鱼的鱼类制品进行现场检测,评估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在44℃、14 min条件下的检测效果最好。在现场开展快速检测,效果良好,20份鳕鱼制品检测结果经过基因测序证实和产品真实成分一致。该研究建立的大西洋鳕鱼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反应耗时短、操作简便、结果可视,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前景,为大西洋鳕鱼制品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为水产品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鳕鱼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 真伪 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 现场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单增李斯特菌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纪顺师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5-1091,1099,共8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4种核酸检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探索特异、灵敏、高效,且适用于肉类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比...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4种核酸检测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探索特异、灵敏、高效,且适用于肉类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比较文献报道的以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基因lmo0733作为靶标的4种核酸检测方法,评价这4种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速率方面的差异,并应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模拟样本和猪肉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传统PCR、Real-time PCR、LAMP和MCDA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其中MCDA方法检测下限为10 fg/反应,且能在30 min内完成对样本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和检出速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诊断方法;MCDA方法对于模拟样本和实际样本的检测效率优于其它3种核酸检测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能够提高样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MCDA方法作为一种特异、灵敏和高效的核酸检测方法,可用于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时的快速筛查,并能提高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时荧光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 多交叉置换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海洋 应婉琴 +3 位作者 何军 吕芷贤 谢小平 邓仲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4-270,共7页
利用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针对肺炎支原体P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ERA实时荧光法... 利用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针对肺炎支原体P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ERA实时荧光法在25-40℃均具有扩增能力,在35℃条件下对肺炎支原体的扩增效果最好,20 min内可完成扩增;该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检出限为10^(3) copies/μL;并对其他6种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均无扩增曲线产生,有较好的特异性;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为标准,ERA实时荧光法对34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的诊断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8.89%。本研究构建的ERA实时荧光法可以快速简单、灵敏和特异地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仙台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丽萍 熊炜 +1 位作者 高诚 魏晓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97,121,共5页
目的国标标准规定清洁级和SPF级小鼠必须排除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为了提升效率,简化操作步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分子检测方法——实时荧光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RPA)用于检测SeV。方法针对SeV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保... 目的国标标准规定清洁级和SPF级小鼠必须排除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为了提升效率,简化操作步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分子检测方法——实时荧光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RPA)用于检测SeV。方法针对SeV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及探针并建立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将该检测方法和团标PCR方法进行优势比较。结果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小鼠肝炎病毒等六种病原微生物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均可,并能够在25 min内完成,远远快于PCR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eV实时荧光RPA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直观且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重组酶等温扩增 仙台病毒 快速可视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20
作者 康浩然 黄雨薇 +7 位作者 宋程 高鹏 张永宁 周磊 盖新娜 韩军 郭鑫 杨汉春 《中国兽医杂志》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PS)的病原,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难以满足临床上即时检测(POCT)的实际需求。本试验针对Mhp细胞膜表面脂蛋白基...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PS)的病原,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难以满足临床上即时检测(POCT)的实际需求。本试验针对Mhp细胞膜表面脂蛋白基因p46,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性的引物筛选设计了exo探针及其对应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AA)技术引物对,建立了Mhp实时荧光(real-time)RAA快速检测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并使用该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比检测临床样本。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猪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猪格拉瑟氏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Mhp real-time RAA及其可视化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8和29 copies/μL(95%置信区间),敏感性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0%,重复性好;对108份猪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及其可视化方法与Mhp qPCR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8.15%和99.07%。本试验所建立Mhp real-time RAA方法可以通过便捷式蓝光仪器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更适用于资源匮乏的诊断实验室和基层现场,为MPS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猪肺炎支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