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袁永发 潘爱民 +1 位作者 马健 范晓韵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 依据2011—202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数字金融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通过激发居民创业、推动居民理财、促进居民就业,显著提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且对住房支付能力偏弱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程度大于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鉴于此,建议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因城施策,促进数字金融平衡发展;加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互动,协同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吗?——兼论收入房价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军 李佳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增长收敛,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第三,收入房价比能够调节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调节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仅在中部地区显著增强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且在提高收入房价比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 城市群协调发展 收入房价比 产业分工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基于2019~202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琪 李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895,共5页
目的: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生育水平,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人口结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19年~2023年31个省的宏观数据,采用房价收入比和基本养老保险覆... 目的: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生育水平,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人口结构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19年~2023年31个省的宏观数据,采用房价收入比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住房价格和养老保障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水平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作为生育成本的房价收入比(β=-0.201,P<0.001)和作为生育保障收益替代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β=-11.832,P<0.001)对人口出生率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双向固定效应后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与养老保障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会因城镇化率和养老金发放标准的不同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应当通过调控房价收入比、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正确婚恋观和家庭观引导以及均衡教育与医疗资源等措施,增大生育收益与成本之差,提高生育意愿和人口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成本与收益 房价收入比 基本养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房价分化之谜--收入不确定性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扶扬 赵娅瑄 刘建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2,共25页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房价分化 保障性住房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海猛 石培基 +2 位作者 潘竟虎 曹智 谢作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0-1287,共8页
从全国、省级、市级多个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中国1999~2012年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家尺度呈波动上... 从全国、省级、市级多个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中国1999~2012年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家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省级尺度先上升后分异,大中城市不断升高,且在2007~2011年省、市级尺度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表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空间邻近联动性明显增强;2房价收入弹性分析表明2003~2012年全国大约70%的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涨幅赶不上房价涨幅,部分城市泡沫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断下降;3全国和东部地区省份间的空间差异2003年之前为缩小趋势,之后逐渐增大,中西部省份间差异较小且基本处于缩小态势,市级房价收入比的差异要明显高于省级尺度的差异且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的变化存在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PIR) 住房问题 时空演变 尺度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6
作者 王洋 王德利 王少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57-1165,共9页
分别研究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住宅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根据供需理论和城市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初选因素,并根据半对数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分别研究2009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住宅均价和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根据供需理论和城市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初选因素,并根据半对数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空间集聚性分异(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与内陆城市之间)和行政等级性分异(省会与地级市之间)的双重格局;②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城市数量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购房难度较大的城市已超过一半;③住宅均价的总体分异趋势和空间异质性都强于房价收入比;④城市居民收入与财富水平和城市区位与行政等级特征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大核心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房价收入比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半变异函数 半对数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住房购买力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李爱华 成思危 李自然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7,43,共11页
房价收入比常被用来分析居民住房购买力.首先分析这一指标,并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购房融资方式出发建立了住房购买力模型,以2004年北京市的相关数据为例,对高、较高、中、较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购买力作了实证分析,并由家庭消费支... 房价收入比常被用来分析居民住房购买力.首先分析这一指标,并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购房融资方式出发建立了住房购买力模型,以2004年北京市的相关数据为例,对高、较高、中、较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购买力作了实证分析,并由家庭消费支出矩阵得出了各收入家庭可支付的住房价格及可支付时的房价收入比.实证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家庭在期房市场上购买力不足,最后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抵押贷款 中低收入家庭 住房购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收入比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和全国整体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谭峻 赵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70,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房价在怎样一个区间内表示市场是健康的。研究方法:金融部门对个人还款比例的限额与购房模型。研究结果:适合中国城镇普通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2.9—7.6。研究结论:全国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并未明显攀高,但北京... 研究目的:探讨房价在怎样一个区间内表示市场是健康的。研究方法:金融部门对个人还款比例的限额与购房模型。研究结果:适合中国城镇普通居民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2.9—7.6。研究结论:全国整体的房价收入比并未明显攀高,但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越了警戒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产经济 房价收入比 住房价格 收入水平 合理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房价上涨对城市扩张的驱动效应研究——来自69个大中城市门限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9
作者 邬思怡 张协奎 张练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7,共12页
我国房价正经历艰难的理性回归之路,城市扩张也正面临着转型。基于非线性视角,运用门限模型对69个大中城市房价与城市扩张的关系进行综合测度,分析不同房价收入比地区的房价波动对城市扩张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城... 我国房价正经历艰难的理性回归之路,城市扩张也正面临着转型。基于非线性视角,运用门限模型对69个大中城市房价与城市扩张的关系进行综合测度,分析不同房价收入比地区的房价波动对城市扩张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城市扩张的影响路径存在拐点,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城市整体扩张有显著促进作用,反之,其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城市土地扩张具有持续正向推动效应,而对城市人口扩张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即仅当房价处在低速增长阶段时,房价上涨才有利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在不同房价收入比城市,房价上涨对城市扩张的非线性影响路径和效果存在异质性。因而政府应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抓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实现城市的有序扩张,推动城市人口和土地的协调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房价 城市扩张 房价收入比 大中城市 城市人口 门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度与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解海 洪涛 靳玉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0,共8页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收入及以下各阶层住房支付能力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持续扩大;中国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各收入阶层与相应住房类型匹配性不完善,中低收入阶层城镇居民面临着较严重的住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住房可支付性指数 剩余收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压力指数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宏 金海燕 +1 位作者 向小林 马先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2,共9页
文章创设了住房压力指数,作为衡量购房者住房压力大小的指标,利用房价收入比界定了住房压力合理及不同压力程度的区间,并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国外中心城市的实际对住房压力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然后将住房压力指数、房价收入比和住房... 文章创设了住房压力指数,作为衡量购房者住房压力大小的指标,利用房价收入比界定了住房压力合理及不同压力程度的区间,并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国外中心城市的实际对住房压力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然后将住房压力指数、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综合比较,从而验证住房压力指数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2007年各大城市住房压力普遍过大,这显示整体上中国城市住房压力畸高,政府应尽快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减轻居民的住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压力指数 房价收入比 住房痛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袁磊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33,共2页
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小产权房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小产权房的种种弊端,提出分别对待分类处理,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加大住房改革力度等几种途径来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
关键词 小产权房弊端 房价收入比 解决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房价收入比”研究:起源、测量与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生华 戚文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0,共5页
从起源、测量、应用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外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演化于、并优于住房支出收入;房价收入比测量的多样性取决于房价和收入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房价收入比均衡模型的不同;房价收入比主要应用于住房... 从起源、测量、应用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外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演化于、并优于住房支出收入;房价收入比测量的多样性取决于房价和收入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房价收入比均衡模型的不同;房价收入比主要应用于住房支付能力和房地产泡沫研究。房价收入比计算的规范化、均衡模型的集成化以及实证的多角化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房地产泡沫 住房支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持久收入比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100,共6页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有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其中,北京最高,达到14.9;2城市越发达,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3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4相比于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收入假说 房价收入比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收入与住房负担能力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浩 陈立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1,共7页
基于河北省1995年~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住房负担能力逐年下降,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与收入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给定... 基于河北省1995年~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住房负担能力逐年下降,房价与住房负担能力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与收入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给定房价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对自身将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对住房负担能力有明显的负向影响;给定住房负担能力一个正的标准差冲击,对房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房价收入比没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措施稳定房价,加大力度抑制住房的投资需求,构建全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住房负担能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房价 房价收入比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购房能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燃 林春阳 +1 位作者 胡岷 周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2,共4页
本文考察我国普通城镇居民户的购房能力。与传统的房价收入比概念忽视未来收入增长相比,本文提出了"理论房价收入比",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居民户现有资产、未来可支配收入增长、利率和购房意愿等因素的模型,并对我国一、二线... 本文考察我国普通城镇居民户的购房能力。与传统的房价收入比概念忽视未来收入增长相比,本文提出了"理论房价收入比",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居民户现有资产、未来可支配收入增长、利率和购房意愿等因素的模型,并对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除深圳外,其它一线城市实际的房价收入比都要远远高于理论房价收入比,表明这些城市的居民户对当地普通住宅的支付能力很差。对二线城市的研究显示两种房价收入比差值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但总的来说,我国城镇住房价格居高,居民购房能力普遍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房价收入比 理论房价收入比 购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何时是可支付的:识别方法和政策选择——兼对房价收入比指标的评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立中 陈淑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164,共11页
住房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实践中,人们常常用房价收入比这一经验指标来判断住房市场的可支付性问题,并依此来制定相关政策。文章在对传统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住房价格成本标高程度—有效供给弹性... 住房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实践中,人们常常用房价收入比这一经验指标来判断住房市场的可支付性问题,并依此来制定相关政策。文章在对传统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住房价格成本标高程度—有效供给弹性两个新指标,作为政策选择的工具性方法,将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区分为四种类别的细分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研究发现:①传统的中位房价收入比指标在政策上存在误导性。一方面,传统的中住房价收入比指标高估了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住房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房价收入比指标掩盖了居民收入和住房价格之间的转移关系。②住房政策由针对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政策和针对市场失灵的市场调控政策构成。对于地区发展差异大的中国而言,我们认为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当根据细分市场价格成本标高程度和有效供给弹性不同,选择针对性更强瞄准效率更高的差异化住房保障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有效供给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1
18
作者 潘竟虎 杨亮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4-1281,共8页
利用位序-规模分析法、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4和2014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房价收入比空间分异显... 利用位序-规模分析法、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4和2014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房价收入比空间分异显著,2004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2014年则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态势。10 a间,房价收入比的重心向正南方向迁移;地级单元的房价收入比整体呈扩大趋势;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整体表现出下降的态势。房价收入比的自相关性在不断增加,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城市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房价收入比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ESDA-GIS 时空分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所得、隐性收入与中国房价合理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侃 杨斌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01,共8页
目前流行的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存在缺陷,它只考虑现期收入而未考虑持久所得,且将其运用于中国时忽视了隐性收入因素。通过设计一个新型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计算并进行国际比较,发现目前中国房价仍是合理的,中国人民的... 目前流行的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存在缺陷,它只考虑现期收入而未考虑持久所得,且将其运用于中国时忽视了隐性收入因素。通过设计一个新型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计算并进行国际比较,发现目前中国房价仍是合理的,中国人民的房价负担能力被低估。政府不应当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而是应当合理处置"土地财政"带来的巨额收入,并且通过政策优化使高价商品房更多地成为"廉租房",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成为无痛苦调节收入分配的渠道,实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 持久所得 隐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率对住宅商品房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慧 王林 黄利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容积率作为商品房项目开发的核心指标,对商品房的品质、开发商的盈利水平、购房者的购买行为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容积率对住宅商品房价格影响显著,根据从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容积率越高则商品... 容积率作为商品房项目开发的核心指标,对商品房的品质、开发商的盈利水平、购房者的购买行为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容积率对住宅商品房价格影响显著,根据从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容积率越高则商品房价格越低;实证研究建立了容积率和修正后的商品房价格之间的二次项拟合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容积率处于(0,3.54)区间时,所提假设成立,当容积率大于3.54时,所提假设被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率 商品房价格 房地产开发商 购房者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