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high-and ultrahigh-strength Steel-Fiber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targets 被引量:7
1
作者 Qiang-qiang Xiao Zheng-xiang Huang +3 位作者 Xudong Zu Xin Jia Qi-feng Zhu Wei C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17-224,共8页
Experiments on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high and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fiber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 targe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penetration depth and crater ... Experiments on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high and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fiber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 targets we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penetration depth and crater diameter with concrete strengt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normal strength concrete(NSC).The crater diameter of RPC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SC penetrated by the shaped charge.The jet particles are strongly disturbed and hardly reach the crater bottom because they pass through the narrow channel formed by jet penetration into the RPC.The effects of radial drift velocity and gap effects of jet particles for a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RFC target are discussed.Moreover,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penetration of shaped charge into RPC target.As the concrete strength increases,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creases and the entrance crater diameter decreases.Given the drift velocity and narrow crater channel,the low-velocity jet particles can hardly reach the crater bottom to increase the penetration depth.Moreover,the narrow channel has a stronger interference to the jet particles with increasing concrete strength;hence,the gap effects must be considered.The drift velocity and gap effects,which are the same as penetration resistance,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aped charge penetration into ultrahigh-strength concrete,The crater profiles are calculated through a theoretical model,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D CHARGE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target PENETRATION RADIAL DRIFT velocity Gap eff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健 高永超 +1 位作者 王欣 刘国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115,共9页
为了研究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低强度剪力墙和2面MRPC局部置换不同位置的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3面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 为了研究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1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低强度剪力墙和2面MRPC局部置换不同位置的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3面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经MRPC材料局部置换后,墙体承载能力增强,峰值荷载可提高43.58%;MRPC局部置换剪力墙的不同位置对墙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有较大影响,置换两边时墙体延性更好,且达到峰值荷载后墙体刚度退化缓慢,墙体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极限位移时累积耗能是置换中间墙体的1.8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 局部置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外包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仁巍 庄一舟 +1 位作者 曾武华 李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外包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受力性能,以RPC厚度和长细比为参数,对6根构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探讨该类组合柱的破坏模式、受力机理、套箍效应和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外层RPC可为内...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外包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受力性能,以RPC厚度和长细比为参数,对6根构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探讨该类组合柱的破坏模式、受力机理、套箍效应和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外层RPC可为内部方钢管混凝土柱提供较强的约束力,在受力后期套箍效应凸显。随着RPC厚度的增加,组合柱的承载力逐渐提高;随着组合柱长细比的增大,虽然其弹性刚度和承载力逐渐降低,但延性改善。采用ABAQUS软件建立RPC外包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分析RPC强度、RPC厚度、钢管强度等级、含钢率、内部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等参数对组合柱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可得方钢管混凝土柱发挥系数的变化幅值为0.78~1.01。在试验研究、有限元参数分析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借鉴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提出了RPC外包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和长柱的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值与已有数据样本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方钢管混凝土柱 轴压试验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中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蓓 王彦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70,177,共5页
矿物掺合料作为一种重要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为研究矿物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影响,以及应用的可行性,将矿物掺合料复配到C120 RPC中,研究对RPC的性能影响规律及得到最佳胶凝材料体系。结果表明:(1)最小基本需水量、标准稠度... 矿物掺合料作为一种重要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为研究矿物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影响,以及应用的可行性,将矿物掺合料复配到C120 RPC中,研究对RPC的性能影响规律及得到最佳胶凝材料体系。结果表明:(1)最小基本需水量、标准稠度需水量试验得到矿物掺合料最佳掺量,水泥∶超细矿粉∶硅灰∶粉煤灰=0.7∶0.1∶0.1∶0.1。(2)超细矿粉对RPC 3 d、7 d强度影响明显,分别最大提高6 MPa、13.5 MPa;硅灰对RPC 28 d强度影响明显,最大提高2.2 MPa;粉煤灰对RPC扩展度影响明显,最大提高71 mm。(3)研究确定RPC中四元胶凝体系,即水泥∶超细矿粉∶硅灰∶粉煤灰=0.7∶0.1∶0.1∶0.1,RPC坍落度370 mm,扩展度615 mm,28 d抗压强度128.47 MPa,抗硫酸盐侵蚀等级KS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扩展度 抗压强度 抗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5
作者 于建兵 徐志强 +2 位作者 夏煜锋 管东芝 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滞回曲线各阶段曲线刚度值,并拟合得到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级加载、卸载刚度与加载位移角的关系,进而根据滞回规则建立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所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连接节点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为弹塑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RPC组合桥面板弯拉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邵旭东 张哲 +1 位作者 刘梦麟 曹君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3,共7页
正交异性钢桥面一直面临疲劳开裂和铺装损坏的严重问题.为了改善桥面板受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交异性钢板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桥面结构体系.通过纵向足尺节段实验和横向受弯实验,表明新型组合桥面体系的抗弯拉强度远大于... 正交异性钢桥面一直面临疲劳开裂和铺装损坏的严重问题.为了改善桥面板受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交异性钢板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桥面结构体系.通过纵向足尺节段实验和横向受弯实验,表明新型组合桥面体系的抗弯拉强度远大于设计荷载下的拉应力,而重量与传统铺装持平.横向受弯实验结果证明,截面配筋率和截面有效高度对组合桥面结构抗弯拉强度影响很大,截面配筋率提高一倍和两倍,RPC的抗弯拉强度分别提高15%和40%.同样,截面有效高度增大20%,不同截面配筋率下RPC的抗弯拉强度提高30%~50%.因此,提高截面配筋率或截面有效高度能大幅降低组合桥面结构开裂破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桥面板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组合桥面结构 抗弯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材料对RPC强度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峰 黄政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4,共6页
就我国国情下不同性能的原材料对 RPC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试验观察到要配制高强度的 RPC混凝土 ,宜优先采用 62 5号水泥、剔除了粗骨料的石英砂、经浓硫酸表面处理后的硅灰、32 5目石英粉以及 DSF-2型减水剂 .此外 ,还可掺入 1... 就我国国情下不同性能的原材料对 RPC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试验观察到要配制高强度的 RPC混凝土 ,宜优先采用 62 5号水泥、剔除了粗骨料的石英砂、经浓硫酸表面处理后的硅灰、32 5目石英粉以及 DSF-2型减水剂 .此外 ,还可掺入 1 3mm长的钢纤维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材料 rpc混凝土 强度 625号水泥 石英砂 硅灰 石英粉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组合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单波 刘志 +1 位作者 肖岩 胡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6,共9页
配有高强螺旋箍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预制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一种新型组合结构——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CFRT).对9个不同箍筋间距的CFRT,3个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和3个RPC空管开展轴向抗压试验,研究RPC管与内部混凝土之间的组合效应,... 配有高强螺旋箍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预制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一种新型组合结构——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CFRT).对9个不同箍筋间距的CFRT,3个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和3个RPC空管开展轴向抗压试验,研究RPC管与内部混凝土之间的组合效应,以及箍筋间距对CFRT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荷载峰值下,组合柱中的RPC管没有出现明显的剥落现象,构件截面较为完整;CFRT柱的承载力显著高于对应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和RPC空管两者单独的承载力之和,在承载力上实现了超叠加;CFRT中配置的箍筋间距越小,组合柱的抗压性能越好;基于Mander模型和相应的简化,对CFRT的组合效应进行了分析,RPC管对组合柱的轴向承载力贡献在0.22~0.26之间,且随箍筋间距的增大而有提高的趋势,并提出了CFRT轴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约束 高强箍筋 轴向受压 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退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海艳 郑文忠 罗百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2,49,共7页
为摸清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高温爆裂情况及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退化规律,对300个70.7 mm×70.7 mm×70.7 mm的RPC立方体试件和120个40 mm×40 mm×160 mm的RPC棱柱体试件进行高温试验与高温后抗压试验,考察纤维种... 为摸清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高温爆裂情况及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退化规律,对300个70.7 mm×70.7 mm×70.7 mm的RPC立方体试件和120个40 mm×40 mm×160 mm的RPC棱柱体试件进行高温试验与高温后抗压试验,考察纤维种类、纤维掺量、温度、尺寸效应等因素对RPC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受压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钢纤维体积率为2%或单掺聚丙烯纤维体积率为0.3%时可以有效防止RPC发生爆裂;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RPC高温后立方体抗压强度并改善其受压破坏特征,聚丙烯纤维对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高温后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经历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高温 立方体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RPC薄层组合铺装体系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嘉 冯啸天 +1 位作者 邵旭东 辜杰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了综合解决钢桥面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损坏两大棘手问题,本文提出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桥面组合结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柔性铺装,组合铺装体系中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变、竖向位移降幅分别为54.8... 为了综合解决钢桥面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损坏两大棘手问题,本文提出薄层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桥面组合结构.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柔性铺装,组合铺装体系中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变、竖向位移降幅分别为54.8%,78.9%和39.1%;组合铺装体系结合面抗剪试验及钢桥面-RPC悬臂梁抗拉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60℃)不利条件下,RPC与沥青磨耗层界面抗剪强度为1.3MPa;RPC与钢板抗剪栓钉承载力为66.75kN;在拉应力幅值7.5~14.5MPa条件下,钢桥面-RPC悬臂梁承受200万次疲劳荷载没有出现裂缝.研究结果显示,薄层组合桥面铺装体系,有效降低了铺装体系应力应变幅值以及局部竖向变形,且铺装层各结合面抗剪强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 桥面铺装 活性粉末混凝土 组合结构 力学计算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箱梁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自若 阎贵平 唐国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6-19,51,共5页
笔者对为青藏线设计的 32m铁路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单箱单室箱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对其剪力滞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且分析了不同工况对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具有一定的剪力滞效应 ,剪力滞系数... 笔者对为青藏线设计的 32m铁路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单箱单室箱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对其剪力滞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且分析了不同工况对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具有一定的剪力滞效应 ,剪力滞系数在 1.0~ 1.1之间。笔者得到的结果可以为今后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这对于加速箱梁剪力滞理论的深入研究 ,为大跨、新型桥梁结构的性能评价提供正确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滞效应 箱梁 大跨 青藏线 桥梁结构 剪力滞系数 有限元分析 活性粉末混凝土 预应力 r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RPC箱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卿维 胡曙光 +2 位作者 杜任远 陈宝春 丁庆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21,共7页
预应力箱梁是现有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以预应力RPC箱梁受弯性能为主要研究目的,应用ANSYS通用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对RPC梁受弯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开裂、极限荷载等受力行为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 预应力箱梁是现有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以预应力RPC箱梁受弯性能为主要研究目的,应用ANSYS通用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对RPC梁受弯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开裂、极限荷载等受力行为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应用有限元方法、以混凝土强度为参数的分析表明,RPC梁的初裂荷载、钢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比普通混凝土梁可分别提高34.1%、34.3%和35.1%。对RPC箱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开展了分析。现行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算法中截面塑性影响系数r值不能准确反映RPC的材性,计算结果比试验值偏大较多,不宜采用;提出了预应力RPC箱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多根RPC梁试验结果的比值为0.91~0.96,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可供预应力RPC梁设计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 箱梁 预应力 有限元 开裂弯矩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何峰 黄政宇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4,共4页
实验对比研究了标准养护、热水养护 ( 90℃ )和高温养护 ( 2 0 0℃ )三种养护制度以及热养护后的静置室内( 2 0℃ )和浸入水中 ( 2 0℃ )两种处理对RPC混凝土和不掺或单掺硅灰或石英粉掺合料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养护有利于... 实验对比研究了标准养护、热水养护 ( 90℃ )和高温养护 ( 2 0 0℃ )三种养护制度以及热养护后的静置室内( 2 0℃ )和浸入水中 ( 2 0℃ )两种处理对RPC混凝土和不掺或单掺硅灰或石英粉掺合料的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养护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获得高强、超高强混凝土 ;然而 ,混凝土热养护后静置室内或浸入水中 ,观察到强度有倒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护制度 rpc混凝土 强度 高强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红彬 鞠杨 +4 位作者 孙华飞 刘金慧 田开培 王里 葛志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3-1588,共6页
为能定量表征温度作用下RPC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压汞测孔法对高温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内部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孔隙体积、阈值孔径、最可几孔径等孔隙特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计算分析了毛细... 为能定量表征温度作用下RPC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压汞测孔法对高温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内部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孔隙体积、阈值孔径、最可几孔径等孔隙特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计算分析了毛细孔和过渡孔等有效孔径区间内RPC的体积分形维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温度影响下,RPC内部孔隙结构表现出劣化特征,孔隙率、孔隙体积等特征参数明显增大;RPC内部的损伤过程可以采用分形方法去描述,150℃时,RPC初步呈现分形效应,在毛细孔和过渡孔的孔径范围内RPC的体积分形维数整体表现出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高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混杂纤维RP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文忠 李海艳 王英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8-395,共8页
对120个经20~900℃作用后、尺寸为70.7mm×70.7mm×228.0mm的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纤维掺量和经历温度对混杂纤维RPC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 对120个经20~900℃作用后、尺寸为70.7mm×70.7mm×228.0mm的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纤维掺量和经历温度对混杂纤维RPC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受压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高温作用后,钢纤维掺量为1%(体积分数)的混杂纤维RPC抗压强度最低,而钢纤维掺量为2%,聚丙烯纤维掺量不同的混杂纤维RPC抗压强度差别不大;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经历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弹性模量下降速度比抗压强度快;经历温度为600℃时,峰值应变达到最大值,且峰值点前应变迅速增大,峰值点后呈线性减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用五次多项式和有理分式表达的混杂纤维RPC应力-应变曲线方程.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相比,混杂纤维RPC具有更优越的抗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高温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制度对RPC强度与干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锡玲 张胜 谢友均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从试验结果出发,分析标准养护、90℃蒸汽养护及100℃热水养护3种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养护(90℃蒸汽养护及100℃热水养护)的RPC强度和干缩性能较标准养护的好。并综合预养期及恒温温度两方面试验分析... 从试验结果出发,分析标准养护、90℃蒸汽养护及100℃热水养护3种养护制度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养护(90℃蒸汽养护及100℃热水养护)的RPC强度和干缩性能较标准养护的好。并综合预养期及恒温温度两方面试验分析表明90℃蒸养的试件强度和干缩性能均优于60℃蒸养的,其最佳预养期是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强度 干缩 养护制度 热养温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筋率对高强钢筋RPC简支梁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霞 唐婷 +1 位作者 彭金成 金凌志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1-837,共7页
为了研究纵筋率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3根纵筋率不同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试验,分析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研究纵筋率对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 为了研究纵筋率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3根纵筋率不同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试验,分析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研究纵筋率对斜向开裂荷载、斜裂缝宽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运用桁架—拱模型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试验值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公式计算值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与纵筋率之间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提高,纵筋率由4.43%提高到6.39%和8.04%时,极限荷载提高了18.6%和19.3%;纵筋率对开裂荷载的影响较小,纵筋处裂缝宽度明显减小;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抗剪承载力与试验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活性粉末混凝土 纵筋率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和RPC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3
18
作者 方志 杨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1,共8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详细介绍了FRP和RPC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基于FRP和RPC的优异性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详细介绍了FRP和RPC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基于FRP和RPC的优异性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而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塑料(FRP)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RPC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誉飞 林东 +2 位作者 西晓林 殷素红 文梓芸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用少量聚合物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和未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浸水和浸泡盐酸和硫酸盐溶液的试验,测定其抗折和抗压强度的损失率。结果表明,RPC材料虽然强度也可以较高,但耐水性比不上普通水泥砂浆... 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用少量聚合物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和未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浸水和浸泡盐酸和硫酸盐溶液的试验,测定其抗折和抗压强度的损失率。结果表明,RPC材料虽然强度也可以较高,但耐水性比不上普通水泥砂浆;经过聚合物改性的RPC,可以明显改善其耐水性能;在耐酸腐蚀方面,经与未经聚合物改性的RPC材料都比普通水泥砂浆优良,聚合物改性的RPC材料更为优异,其90d泡盐酸的强度损失率仅为8%左右;对于10%Na2SO4溶液浸泡的RPC及聚合物改性的RPC材料,其抗折强度先升高后降低,聚合物改性RPC材料的耐硫酸盐腐蚀能力得到改善。最后本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图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以解释其抗侵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 耐水性 耐酸性 耐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何峰 杨军平 马淑芬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为了解硅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硅灰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增强机理。通过试验分析,讨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硅灰掺量变化对混凝土密度、相对密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硅灰的微填充效应有利于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密度... 为了解硅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硅灰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增强机理。通过试验分析,讨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硅灰掺量变化对混凝土密度、相对密度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硅灰的微填充效应有利于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密度和相对密度,而火山灰效应有利于提高其强度.当硅灰掺量约为水泥掺量的25%~35%时,可获得性能较好的RPC200.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大幅度损害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超细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替代硅灰的量不宜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硅灰 火山灰效应 微填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