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b^(3+)/Eu^(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荧光粉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
1
作者 方芳 刘海晟 +3 位作者 陈喆昊 李本春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 近红外激发多色可见光上转换荧光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红色上转换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Yb^(3+)共掺Gd_(3)Zn_(2)GaGe_(2)O_(12)(缩写为GZGGO∶Eu^(3+),Yb^(3+))荧光粉,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Rietveld结构精修、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EDS)对合成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与尺寸、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我们成功制得了纯相荧光粉样品。该样品在近红外980 nm激光器作用下可产生一系列可见上转换发光谱,其光色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呈现从浅绿色到橙色、橙红色和红色的可视性变化,光谱强度在35%Eu^(3+)和20%Yb^(3+)共掺杂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激光功率变化、荧光寿命和温度变化可知GZGGO∶Eu^(3+),Yb^(3+)体系上转换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荧光热稳定性。Eu^(3+)/Yb^(3+)共掺体系上转换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在高效红光上转换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的可视化光色调控也将为多色荧光防伪应用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Eu^(3+) Yb^(3+) 上转换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TiO_(2)∶Sm^(3+)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洛美沙星
2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1926,共9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iO_(2)∶Sm^(3+)纳米纤维,结合原位水热法,在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合成Bi/TiO_(2)∶Sm^(3+)复合纤维。利用XRD和XPS表征样品的物相和组成,利用SEM和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Sm^(3)+进入TiO_(2)晶格,占据Ti^(4+)的位置,造成TiO_(2)晶格膨胀,引起晶格畸变。稀土掺杂引入的晶格缺陷能够提高TiO_(2)的费米能级,增加表面能量壁垒,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在表面的复合概率降低;金属Bi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结合稀土元素丰富的能级结构和4f电子跃迁特性,对TiO_(2)进行双重修饰改性,进一步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光照5 h,Bi/TiO_(2)∶Sm^(3+)复合纤维对洛美沙星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7.37%,分别是Sm^(3+)∶TiO_(2)和Bi/TiO_(2)的1.7和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O_(2)∶Sm^(3+)复合纤维 洛美沙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稀土离子掺杂 可见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稳定CaGdAlO_(4)∶Er^(3+)/Yb^(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及其温度传感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强 杨健 +4 位作者 王帅 郑基源 赵炎 周恒为 刘玉学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5,共7页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μm。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在500~700 nm发射谱由两个发射带组成,528和550 nm处两个较强的绿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跃迁,663 nm处较弱的红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4)F_(9/2)→^(4)I_(15/2)能级跃迁。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大组分为CaGdAlO_(4)∶Er_(0.010),Yb_(0.10)。300~573 K变温发射谱表明,基于荧光强度比FIR_(528/550)参数,温度传感绝对灵敏度S_(A)从44.4×10^(-4) K^(-1)(@300 K)先增大到52.0×10^(-4) K^(-1)(@445 K)随后减小到49.0×10^(-4) K^(-1)(@573 K)。相对灵敏度S_(R)则从0.95×10^(-2) K^(-1)(@300 K)单调减小到0.27×10^(-2) K^(-1)(@573 K)。冷热循环实验表明该材料的热重复性优于98%。结果表明,CaGdAlO_(4)∶Er_(0.010),Yb_(0.10)荧光粉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荧光粉 Er^(3+)/Yb^(3+)共掺 上转换 荧光强度比 温度传感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激光激发下Er^(3+)和Yb^(3+)共掺杂氟氧玻璃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0
4
作者 程丽红 曹望和 夏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 ,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 5 8.5 2 %PbF2 34.4 3%GeO2 3%Al2 O3 0 .0 5 %Er2 O3 4 %Yb2 O3 ,其中GeO2 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 ,PbF2 和Al2 O3 为调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 ,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 5 8.5 2 %PbF2 34.4 3%GeO2 3%Al2 O3 0 .0 5 %Er2 O3 4 %Yb2 O3 ,其中GeO2 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 ,PbF2 和Al2 O3 为调整剂 ,以共掺杂Er3 + 和Yb3 + 离子为上转换研究的对象。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 980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 ,观察到很强的 6 5 8nm的红光和 5 4 8,5 2 6nm的绿光 ,而且红光的发射强度远远强于绿光。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强度关系曲线的拟合 ,表明此材料的绿光发射和红光发射都为双光子过程。研究了激发光的工作电流与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离子Er^3+和Yb^3+ 氟氧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硼酸盐玻璃中Ce^(3+)的光谱性质和荧光衰减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晓君 林海 +1 位作者 黄立辉 刘行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45-647,共3页
合成Ce3+ 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测试了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紫外光激发下,玻璃中的Ce3+ 发射强的蓝紫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果表明,Ce3+ 在这种稀土硼酸盐玻璃中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发光中心。C... 合成Ce3+ 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测试了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紫外光激发下,玻璃中的Ce3+ 发射强的蓝紫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果表明,Ce3+ 在这种稀土硼酸盐玻璃中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发光中心。Ce3+ 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对Ce3+ 荧光玻璃本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硼酸盐玻璃 光谱 荧光寿命 钸离子 光学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LAN玻璃中Pr^(3+)掺杂离子~3P_0和~1D_2能级的发光特性和寿命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海贵 戴振文 +1 位作者 孙志伟 孙桂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ZBLAN氟锆酸盐玻璃中Pr3+掺杂离子 3P0 和 1D2 能级的寿命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光谱学研究。首先测量了两种掺杂浓度 (质量分数分别为 1×10-3, 5×10-3 )的Pr3+∶ZBLAN玻璃的吸收光谱,然后运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 对ZBLAN氟锆酸盐玻璃中Pr3+掺杂离子 3P0 和 1D2 能级的寿命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光谱学研究。首先测量了两种掺杂浓度 (质量分数分别为 1×10-3, 5×10-3 )的Pr3+∶ZBLAN玻璃的吸收光谱,然后运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 3P0 和 1D2 能级在激光单光子共振激发下的荧光发射谱和能级寿命。将不同荧光发射谱带的强度和文献报道的Judd Ofelt理论计算辐射跃迁几率数值做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文献中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浓度猝灭效应,在相同的激发条件下,掺杂浓度为 1×10-3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大于 5×10-3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但是从我们的测量结果看,掺杂浓度对 3P0 和 1D2 的能级寿命值无显著影响。掺杂浓度为 1×10-3时,Pr3+离子 3P0 和 1D2 能级的寿命值分别为 46, 322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3+:ZBLAN玻璃 稀土金属离子 荧光光谱 能级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LAN玻璃中Nd^(3+),Tm^(3+),Yb^(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志萍 杜海燕 +1 位作者 孙家跃 王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9-149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d,Tm和Yb掺杂的ZBLAN玻璃上转换材料。Tm3+,Yb3+的摩尔浓度分别固定为0.01%,0.3%,Nd3+摩尔浓度变化范围为0.1%~2%。在室温下,测试了样品在300~1 000nm间的吸收光谱。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d,Tm和Yb掺杂的ZBLAN玻璃上转换材料。Tm3+,Yb3+的摩尔浓度分别固定为0.01%,0.3%,Nd3+摩尔浓度变化范围为0.1%~2%。在室温下,测试了样品在300~1 000nm间的吸收光谱。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光谱。实验发现,样品在798 nm红外光激发下发出了较强的多波段(红,蓝和绿)的可见光。由上转换可见光各波段的发射谱线,给出了能级跃迁机制。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Nd3+的2H7/2到基态4I9/2的跃迁,红光来源于Nd3+的2H11/2到基态4I9/2的跃迁。研究发现,在Nd3+,Tm3+,Yb3+∶ZBLAN玻璃样品中存在激发态吸收,能量转移和交叉弛豫等上转换过程。其发光机理是Nd3+,Tm3+和Yb3+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根据Nd3+摩尔浓度不同其上转换发光强度不同,分析了掺入稀土的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影响。当Nd3+浓度为1.5%(摩尔分数)时上转换发光最强,大于1.5%后发光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d3+ Tm3+ YB3+ ZBLAN玻璃 稀土离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离子浓度对掺Er^(3+)碲酸盐玻璃的Judd-Ofelt理论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刚 戴世勋 +3 位作者 于春雷 张军杰 胡丽丽 姜中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3-407,共5页
制备了四种不同铒离子掺杂浓度的碲酸盐玻璃,通过测定吸收光谱计算了吸收谱线的振子强度,根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不同浓度下Er3+离子发光光谱的强度参数Ωi(i=2,4,6),计算了自发辐射电偶和磁偶跃迁概率、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参数,... 制备了四种不同铒离子掺杂浓度的碲酸盐玻璃,通过测定吸收光谱计算了吸收谱线的振子强度,根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不同浓度下Er3+离子发光光谱的强度参数Ωi(i=2,4,6),计算了自发辐射电偶和磁偶跃迁概率、辐射寿命、荧光分支比等参数,讨论了Er3+离子浓度变化对以上这些参数的影响。测试了Er3+4I13/2→4I15/2跃迁对应的荧光光谱和Er3+4I13/2能级荧光寿命。最后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玻璃中Er3+4I13/2→4I15/2跃迁对应的受激发射截面大小。结果表明振子强度基本上随Er3+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Er3+离子浓度的增加,自发辐射跃迁概率A基本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荧光分支比β却只有很小的变化;Er3+4I13/2→4I15/2的发射截面随Er3+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很小,有效线宽都在5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离子 JUDD-OFELT理论 光谱性质 碲酸盐玻璃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和Tb^(3+)离子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君 林海 +1 位作者 黄立辉 刘行仁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9-51,共3页
合成 Dy3+ , Tb3+ 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 测试基质玻璃的透过率光谱及 Dy3+ , Tb3+单掺和双掺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观察并分析该体系中 Dy3+ 敏化 Tb3+
关键词 稀土硼酸盐玻璃 镝离子 铽离子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彤昭 朱茂华 夏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根据Pr3+ /Yb3+ 共掺碲酸盐玻璃在 980nm附近的吸收谱及 1.3 1μm处的发射谱 ,研究了玻璃样品光谱特性随稀土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Yb3+ 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1.3 1μm处的发光随着Pr3+ 离子浓度的增加 ,其强度先增后减 ,... 根据Pr3+ /Yb3+ 共掺碲酸盐玻璃在 980nm附近的吸收谱及 1.3 1μm处的发射谱 ,研究了玻璃样品光谱特性随稀土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在Yb3+ 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1.3 1μm处的发光随着Pr3+ 离子浓度的增加 ,其强度先增后减 ,并在浓度为 0 .15mol%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根据Ju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 发光特性 稀土离子浓度 吸收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1
作者 吴迎冰 莫尊理 +1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89-2190,共2页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F-IR和TG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网络结构。
关键词 纳米线 聚苯胺 蒙脱土 稀土离子(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对0.6Ca_(0.6)La_(0.267)TiO_3-0.4Ca(Mg_(1/3)Nb_(2/3))O_3陶瓷微观组织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越 杨薇 +3 位作者 任帅 雷沛沅 杨扬 傅仁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6-1202,共7页
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的0.6Ca0.6La0.267Ti O3-0.4Ca(Mg1/3Nb2/3)O3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了La3+、Nd3+、Sm3+、Ce4+掺杂对0.6CLT-0.4CMN体系微观组织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在0.6CLT-0.4CMN体系优... 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的0.6Ca0.6La0.267Ti O3-0.4Ca(Mg1/3Nb2/3)O3微波介质陶瓷,研究了La3+、Nd3+、Sm3+、Ce4+掺杂对0.6CLT-0.4CMN体系微观组织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在0.6CLT-0.4CMN体系优良介电性能基础上有积极的改善效果,不同程度稀土离子掺杂对该体系的晶粒尺寸、气孔率等微观组织结构也有不同的影响。La3+、Nd3+、Sm3+、Ce4+掺杂会完全固溶到0.6CLT-0.4CMN陶瓷相中,并没有改变陶瓷主晶相,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晶面衍射峰偏移。适量掺杂Ln3+可以有效促进0.6CLT-0.4CMN陶瓷的致密化,提高0.6CLT-0.4CMN体系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La3+、Nd3+、Sm3+、Ce4+掺杂可以有效提高Q×f值,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谐振频率温度系数。其中,掺杂0.75mol%Nd3+的0.6CLT-0.4CMN体系微波介电性能最佳(εr=66.7,Q×f=13037 GHz,τf=22.59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6Ca0.6La0.267Ti O3-0.4Ca(Mg1/3Nb2/3)O3 介电性能 微观结构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矿浮选中Ce^(3+)对磷灰石的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介良 曹钊 +2 位作者 王建英 张雪峰 雷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纯矿物浮选、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研究了稀土矿浮选时矿浆中Ce^(3+)对磷灰石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Ce^(3+)在碱性条件下对磷灰石具有活化作用,其活化机理为:Ce^(3+)吸附提高了磷灰石表面的正电性,增强了... 通过纯矿物浮选、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研究了稀土矿浮选时矿浆中Ce^(3+)对磷灰石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Ce^(3+)在碱性条件下对磷灰石具有活化作用,其活化机理为:Ce^(3+)吸附提高了磷灰石表面的正电性,增强了磷灰石表面与阴离子羟肟酸捕收剂的静电吸附作用,且在磷灰石表面形成Ca-Ce(OH)2/Ce(OH)+活性位点。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无Ce^(3+)活化时,辛基羟肟酸在磷灰石表面主要发生物理吸附,羟肟酸与Ca^(2+)结合能小,在磷灰石表面的化学吸附作用弱;被Ce^(3+)活化后,辛基羟肟酸与磷灰石表面吸附的Ce^(3+)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C(O)—Ce—O—N—,羟肟酸与Ce^(3+)结合能大,化学吸附作用强,加强了羟肟酸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活化磷灰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浮选 CE^3+ 磷灰石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矿浮选中Ce^(3+)对含钙脉石活化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磊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以辛基异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稀土时矿浆中Ce^(3+)对含钙脉石矿物萤石及方解石的活化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当辛基异羟肟酸浓度为2.0×10^(-4) mol/L、矿浆中Ce^(3+)...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以辛基异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稀土时矿浆中Ce^(3+)对含钙脉石矿物萤石及方解石的活化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当辛基异羟肟酸浓度为2.0×10^(-4) mol/L、矿浆中Ce^(3+)浓度小于1×10^(-4) mol/L时,pH值在6~10之间时,Ce^(3+)对含钙矿物萤石及方解石有活化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Ce^(3+)吸附在含钙矿物萤石及方解石表面形成了活性位点,可与羟肟酸根离子产生络合吸附,生成稳定的五元环络合物,增大了羟肟酸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活化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浮选 CE^3+ 活化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掺杂锗酸盐激光玻璃猝灭浓度的计算与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杰 欧阳莎 +2 位作者 姬瑶 段太宇 王伟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2-1041,共10页
稀土掺杂激光玻璃光纤是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增益介质,其中稀土离子掺杂浓度是决定激光玻璃增益特性的重要参数,如何快速有效地确定最佳掺杂浓度是稀土掺杂激光玻璃光纤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Er^(3+)掺杂锗酸盐激光玻璃为例,利用Er^(3... 稀土掺杂激光玻璃光纤是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增益介质,其中稀土离子掺杂浓度是决定激光玻璃增益特性的重要参数,如何快速有效地确定最佳掺杂浓度是稀土掺杂激光玻璃光纤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Er^(3+)掺杂锗酸盐激光玻璃为例,利用Er^(3+):^(4)I_(13/2)→^(4)I_(15/2)跃迁的自发辐射跃迁寿命和实测寿命,预测了锗酸盐激光玻璃的猝灭浓度。研究表明,在该玻璃体系中,理论预测与实际值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0.4%。对比唯象模型和有限扩散模型分别拟合多个样品发光强度和实测寿命确定猝灭浓度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仅需通过少量样品的测试参数即可确定激光玻璃猝灭浓度,简单快捷且计算误差小,对高增益激光玻璃与光纤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酸盐玻璃 稀土离子 Er^(3+) 猝灭浓度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生态毒性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睿 黄晓华 周青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324-327,332,共5页
稀土农用给中国农业带来丰厚回报,但稀土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中外科学家的关注。从分子生态毒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稀土离子对抗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表明抗氧化酶可用作稀土生态毒性的早期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从分... 稀土农用给中国农业带来丰厚回报,但稀土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中外科学家的关注。从分子生态毒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稀土离子对抗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表明抗氧化酶可用作稀土生态毒性的早期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稀土离子在抗氧化物酶的结合部位及对酶分子结构的作用机理,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参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生态毒性 抗氧化酶 生物标志物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Dy离子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粟 庞然 +3 位作者 姜丽宏 李达 李成宇 张洪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大面积表面温度测量技术在风洞测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更高表面温度的测量需求,亟待开展新型测温技术及温度传感材料的研发。基于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测量是一种新型测温技术。本文合成了一种温敏发光材料(Y... 大面积表面温度测量技术在风洞测温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更高表面温度的测量需求,亟待开展新型测温技术及温度传感材料的研发。基于稀土离子的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测量是一种新型测温技术。本文合成了一种温敏发光材料(YAG:Dy),研究了50~1000℃范围内稀土Dy^(3+)离子的一对热耦合能级(^(4)F_(9/2)→^(6)H_(15/2),^(4)I_(15/2)→^(6)H_(15/2))的跃迁发光强度比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基于该材料,本文开展了荧光强度比测温与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测量结果有很高的吻合度,证明该温敏发光材料(YAG:Dy)可用于50~10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Dy^(3+)离子 热耦合能级 荧光强度比 测温涂层 温度分布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稀土元素几个奇特的地球化学现象——以渭北中级煤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建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76-483,共8页
通过对渭北5号煤层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可溶有机质、灰分及REE的三价元素离子半径、能量系数、摩尔规定熵以及煤的Ro,Rmax/Rmin等重要参数的相关处理,推测REE在煤中矿物赋存形式可按三分法:LREE为被吸附于黏土的中性原子或+3价离子态,MREE... 通过对渭北5号煤层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可溶有机质、灰分及REE的三价元素离子半径、能量系数、摩尔规定熵以及煤的Ro,Rmax/Rmin等重要参数的相关处理,推测REE在煤中矿物赋存形式可按三分法:LREE为被吸附于黏土的中性原子或+3价离子态,MREE为硫化物或碳酸盐结合态,而HREE则为含Sc+3等矿物的类质同像;在氯仿沥青"A"抽提实验中,LREE可以有机配合物形式少量出现在各个族组分中,这一结论对了解镜质组煤化学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稀土元素对煤生烃的烃相对转化率的催化作用,温度为主导的煤变质作用、静压力对稀土元素的赋存形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受稀土元素+3价离子半径大小的控制。这些交互作用,有可能使LREE在不同矿物之间有互相迁移的趋势。这些认识,也从稀土元素与它们各自的能量系数、摩尔规定熵等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那里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3价离子半径 煤成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激活的可调谐激光晶体 被引量:2
19
作者 邬承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8,68,共8页
本文讨论稀土激活离子由5d→4f跃迁和stark谱线交迭形成的宽调谐激光的可能性。掺Tm^(3+)、HO^(3+)、Tb(9+)、Pr(3+),以及Er^(3+)或Dy^(3+)的晶体利用Stark谱线交迭机制有可能实现宽调谐激光。基质晶场的对称性对晶体的调谐特性具有重... 本文讨论稀土激活离子由5d→4f跃迁和stark谱线交迭形成的宽调谐激光的可能性。掺Tm^(3+)、HO^(3+)、Tb(9+)、Pr(3+),以及Er^(3+)或Dy^(3+)的晶体利用Stark谱线交迭机制有可能实现宽调谐激光。基质晶场的对称性对晶体的调谐特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产生Stark谱线交迭的可能激活离子和基质晶体条件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 激光晶体 稀土族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钨氧簇材料对水中重金属铬离子的荧光检测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振伟 陈西良 +1 位作者 胡晓冰 路长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03-309,共7页
本文利用Eu^(3+)离子嵌入钨氧簇材料(化合物1)优异的发光特性,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性能。利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化合物1对水中Cr^(3+)离子荧光检测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检出限等... 本文利用Eu^(3+)离子嵌入钨氧簇材料(化合物1)优异的发光特性,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性能。利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化合物1对水中Cr^(3+)离子荧光检测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检出限等指标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猝灭常数K_(q)为1.41×10^(8) L·mol^(−1)·s^(−1),远低于最大散射碰撞猝灭常数2.00×10^(10) L·mol^(−1)·s^(−1),显示出化合物1对重金属Cr^(3+)离子的快速灵敏的荧光猝灭响应。化合物1在同时含有不同阴、阳离子的待测液中的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其对水溶液中Cr^(3+)离子的荧光检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经计算获得化合物1对水溶液中Cr^(3+)离子的检出限LOD为4.21×10^(−7) mol/L,显示出化合物1对水环境中的Cr^(3+)离子具有很好的检出效果。本研究为水中重金属Cr^(3+)离子的荧光检测提供一种灵敏、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离子 荧光检测 钨氧簇材料 稀土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