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异性范围法(RVA)的河流生态流量估算 被引量:51
1
作者 舒畅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郑超磊 张守红 邱建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155,共5页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依赖于河流水流的天然动态变化特征,即河流水文情势。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AV)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是否得到维护。将RVA法的思路扩展到生态流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简便、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使用均值与RVA阈值差计算了生态流量值,为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中泥曲河的生态流量估算,得到引水坝址仁达处年可调径流量为6.44亿m3,与其他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另提出了可支配系数反映河流流量可调用状况。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计划从泥曲调水8亿m3·a-1,从RVA法的理念来看,该方案对仁达至朱巴河段的生态系统将构成威胁,需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变异性范围法(rva) 生态流量 南水北调 泥曲 可支配系数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A/RVA法的修水流域上游大型水库影响下的枯水变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昌春 王腊春 +2 位作者 张余庆 李艳萍 姚鑫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2,26,共6页
根据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对江西修水流域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启用日期差异进行组合,定量计算、分析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修水流域上游枯水流量的时序变异特征,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导致的水文变异程度,揭示了对河流生态... 根据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对江西修水流域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启用日期差异进行组合,定量计算、分析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修水流域上游枯水流量的时序变异特征,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导致的水文变异程度,揭示了对河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低流量范围内多个枯水情势高改变度的存在,为水库生态调度与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 IHA/rva 水文变异 修水流域 大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A-RVA法金沙江下游生态水文情势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文献 陈鼎新 +1 位作者 李越 游进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162,共8页
为了定量评价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河流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选取金沙江下游屏山水文站(1956—2012年)逐日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 为了定量评价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河流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选取金沙江下游屏山水文站(1956—2012年)逐日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了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河段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屏山站年均流量总体呈现微弱增长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1997年,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尤其是水电开发对长江上游水文影响加剧;(2)金沙江下游屏山站的整体水文改变度为51%左右,属于中度改变,其中流量下降率和逆转次数受影响最为明显;(3)水电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江上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导致了长江上游鱼类数量减少。研究成果能够为长江上游河流生态保护以及开展水库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水文情势 变动范围法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A的渭河中下游生态环境需水及其满足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晓超 粟晓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0-224,共5页
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健康的关键在于满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变动范围法(RVA)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RVA阈值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渭河中下游林家村、咸阳和华县三个断面,得出三个断面的生... 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健康的关键在于满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变动范围法(RVA)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RVA阈值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渭河中下游林家村、咸阳和华县三个断面,得出三个断面的生态环境需水分别为5.295亿m3、11.274亿m3和23.908亿m3。与三个断面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通过分析三个断面不同时期的生态需水满足度,得出三个断面的生态需水满足度最小值出现时间集中于汛期的5月、6月、8月和9月。因而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应注意汛期的生态环境需水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 变动范围法(rva) 生态需水满足度 渭河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A法的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保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河流生态水文变化的指标体系(Indicator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为基础,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流量谱系,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进行基于长系列历史流量资料的河流生态需水量估算,并以山西省5... 以河流生态水文变化的指标体系(Indicator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为基础,立足整体河流水文情势的流量谱系,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进行基于长系列历史流量资料的河流生态需水量估算,并以山西省5条较大河流的生态敏感断面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估算的结果是合理的,可为河流生态需水量的估算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A法 rva 河流生态需水量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VA阈值区间集成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连洲 白涛 黄强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174,共7页
在对河道生态需水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化范围法和多种水文学法计算成果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下包线法,建立了考虑径流资料精度的评价体系。结合一致性审查、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和评价,构建了考虑径流非一... 在对河道生态需水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化范围法和多种水文学法计算成果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方法——下包线法,建立了考虑径流资料精度的评价体系。结合一致性审查、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和评价,构建了考虑径流非一致性的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框架,并应用于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结果表明:河道内生态需水过程具有波动性、季节性、时效性和区间性;在生态需水阈值区间内,下包线法同时满足维护河道生态和保证兴利效益的目的,可在较高生态需水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生态需水总量;下包线法和Tennant法中Tennant-好、Tennant-差所得生态需水过程分别为引汉济渭工程理想、适宜和最低生态需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生态需水 变化范围法 生态需水阈值区间 下包线法 径流非一致性 引汉济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南水北调区域极端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7
作者 张金萍 段德润 +2 位作者 李杜白 李学淳 苏少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南水北调工程会引起所涉区域极端气候发生变化,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对调水工程运行也存在影响。研究以196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采用变化范围法(RVA)与集对分析法(SPA)对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的改变... 南水北调工程会引起所涉区域极端气候发生变化,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对调水工程运行也存在影响。研究以196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体系,采用变化范围法(RVA)与集对分析法(SPA)对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的改变程度进行量化计算,揭示了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区域极端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影响下,1960—2020年南水北调影响区极端气象要素指标综合改变度总体为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中线地区极端气候改变度显著大于东线,而两线水源区变化程度低于输水区和受水区;调水前后对比分析表明,工程调水对中线的影响大于东线,且受水区极端气象要素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对极端气象要素分析发现,极端蒸发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极端气温受调水工程影响变化较大,极端降水受外界扰动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象要素 变化范围法 集对分析法 综合改变度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8
作者 曹艳敏 王崇宇 +3 位作者 黎小东 裴烜铭 杨怡 冯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1,共9页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 为评价三峡水库运行过程对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及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荆江三口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康家岗和管家铺1988-2020年逐日流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流量历时曲线(FDC)计算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指标,并计算整体水文变异度D 0,以此评价荆江三口生态径流和水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运行后,荆江三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松滋口占比持续提升,藕池口、太平口占比持续下降;全年和汛期流量藕池口和太平口下降趋势显著;枯水期,松滋口流量增至三峡水库运行前的2.5倍。②康家岗站平均断流天数比三峡水库运行前增加30.88 d,呈增加趋势,弥陀寺减少21.62 d,呈减少趋势。③三峡水库运行后FDC曲线整体下降,尤其上部下降明显,高流量量级和次数大幅度降低;除松滋口的新江口站FDC低流量区域超过三峡水库运行前,其他站高流量和低流量无法完全覆盖三峡水库运行前高、低流量出现区域。④由于藕池口汇入洞庭湖流量中康家岗占比持续减少,管家铺占比持续增长,2003-2020年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持续发生生态赤字和生态剩余。⑤三峡水库蓄水试运行(2003-2008年)和三峡水库试运行后(2009-2020年)松滋口的新江口站改变度分别达到66.68%和72.46%,为高度改变,其余控制站为中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导致荆江三口部分地区长期出现生态赤字或生态剩余,不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建议流域管理者加强对同一口不同分支分流比的监控,并开展相应生态影响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剩余 生态赤字 变动范围法(rva) 水文改变度 三峡水库运行 荆江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筑坝导致的水文变异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涛 陈永勤 +3 位作者 陈喜 杨红卫 陈晓宏 江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 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包XmdvTool来评价复杂环境下东江中上游流域(1952-2002)水文变异以克服常规RVA方法的限制,在分离了气候变化对水文变异影响后,结合RVA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由于筑坝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河流水文变异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1952-2002间由筑坝导致的最显著的东江中上游流域水文变异是最小3d流量,低流量持续时间、1月平均流量和7月平均流量等3个IHA因子;(2)在河源和岭下两站水文变异9个IHA因子相关图中,1月和2月平均流量,1月平均流量和最小90d流量相关图中各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线性回归趋势,表明上述因子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3)东江中上游综合水文变异强度南大至小分别为:河源、龙川和岭下.运用高维水文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结合RVA方法可有效用于天然河流水文变异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对于东江河流生态环境管理、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流域水文变异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变异评价 rva IHA 复杂环境 筑坝影响 气候变化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蔡文君 殷峻暹 王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在不同的丰枯水期,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分布沿河流流向逐渐减弱。总体来说,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径流影响属于中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 水文改变指标 水文情势 影响程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记伟 解建仓 +2 位作者 杨柳 黄银兵 张晓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7-234,共8页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将39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2种条件,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VA)评价水文改变指标(IHA),即月平均流量、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高低流量频率及历时、流量变化率及频率等指标特征,量化河流受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结果】由于西安城市向东部扩展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灞河下游水文条件受到人工干扰。在IHA的5类指标中,除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变化不大外,另外4类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河流水文情势整体改变度为63.98%。【结论】灞河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中度改变,其有利影响占主导地位,但今后应结合下游水文变化及生态影响进行河流规划和治理开发,同时调整已建、新建工程运行方式,合理调度水资源,维护河流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灞河 水文情势 生态影响 IHA 变异性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汉江子午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紫妍 刘登峰 +1 位作者 黄强 张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汉江支流的子午河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两大水源之一,为了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健康,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下泄流量必须满足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流量过程的要求。采用两河口水文站的流量观测资料,运用变化范围法(RVA)、... 汉江支流的子午河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两大水源之一,为了维持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健康,子午河上的三河口水库下泄流量必须满足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流量过程的要求。采用两河口水文站的流量观测资料,运用变化范围法(RVA)、Q90法、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分析计算子午河年内生态流量过程,研究该河道维持多种生态环境目标所需要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RVA法和Q90法计算得到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6 344.3、11 574.0万m^3;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获得的保证率(60%、70%、80%、90%)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7 262.6、38 170.5、30 316.0、22 799.5万m^3。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中,60%保证率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最大,可以达到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Q90法获得的年生态需水量最小,对应最低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计算得到的生态流量过程线可为水库调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生态需水量 变化范围法(rva) Q90法 多年日流量资料排频法 生态流量过程线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库运行模式对黄河兰州站生态水文特征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于茜 黄强 张洪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755,共9页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对黄河上游兰州站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人类活动影响前和刘家峡单库运行、龙刘两库联合运行的RVA评价结果,深入剖析了兰州断面生态水文特征的改变情况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得知人类活动影响后较...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对黄河上游兰州站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人类活动影响前和刘家峡单库运行、龙刘两库联合运行的RVA评价结果,深入剖析了兰州断面生态水文特征的改变情况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得知人类活动影响后较影响前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异强烈,单库运行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72.64%,联合调度阶段的整体改变度为78.90%,均属于高度改变。不同水库组成运行模式对黄河兰州断面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差异较大,龙刘两库联合运行后汛期流量的急减和高低流量逆转次数的剧增,将对黄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极大地危害水生物种的繁殖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a IHA指标 生态水文特征 整体改变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滩水库工程对红水河天峨站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立华 赖河涛 叶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02,共9页
由于水文情势中的径流过程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必要研究龙滩水库建坝前后径流过程的变化。依据建库前后天峨站1980年~2003年和2007年~2015年两个系列逐日径流实测数据,以IHA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可变范围(RVA)法通过分... 由于水文情势中的径流过程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必要研究龙滩水库建坝前后径流过程的变化。依据建库前后天峨站1980年~2003年和2007年~2015年两个系列逐日径流实测数据,以IHA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可变范围(RVA)法通过分析32个水文改变指标,评估了龙滩水库建设与运行之后下游水文情势特征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红水河天峨站水文情势综合改变度为70.49%,属于高度改变。水库修建后对逐月径流量、年极端流量及其出现时间、流量频次和延时、流量改变率和频度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对建坝带来的流域水文情势改变情况的分析,为流域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水库生态调度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径流分析 可变范围法(rva) 龙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坝对浑河上游水文情势和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玉兰 孙健 +1 位作者 项莹雪 马甜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0-2027,共8页
以浑河流域抚顺至沈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化指标/变动范围法(IHA/RVA)定量评估了闸坝对浑河沈抚段水文情势的影响,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SI)分析了水文情势改变所引起的研究区域内河流生态变化。结果表明:闸坝的建立没有达到预... 以浑河流域抚顺至沈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化指标/变动范围法(IHA/RVA)定量评估了闸坝对浑河沈抚段水文情势的影响,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SI)分析了水文情势改变所引起的研究区域内河流生态变化。结果表明:闸坝的建立没有达到预期削峰补枯的效果,在受到建立闸坝的影响后两水文站多数水文情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对该河流生态产生了不利影响,抚顺(二)站和沈阳(三)站水文情势整体改变度分别为41. 72%和35. 50%,均呈现中度改变;建立闸坝后两水文站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抚顺(二)站受其上游建立闸坝影响较为严重,SI平均值由自然状况下的1. 768降到0. 392,闸坝运行后仅恢复到0. 501。研究表明,浑河流域抚顺至沈阳段河流水文情势受人为建立闸坝影响发生了中度改变,并对河流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未来针对该河流治理和水量调控的研究中应考虑水文情势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河流管理者和研究者应注意适度开发河流及合理调控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文情势指标(IHA) 变动范围(rva)法 水文改变度 生物多样性指数(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的河流生态需水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柳 解建仓 +2 位作者 张建龙 朱记伟 赵月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选取了水生生物保护、河流输沙、河流自净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生态目标,进行多目标下的河流生态需水阈值研究,结合变异性范围法(RVA)进行比较验证。以西安市灞河为实例进行分析,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健康的角度出发,确定... 选取了水生生物保护、河流输沙、河流自净作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生态目标,进行多目标下的河流生态需水阈值研究,结合变异性范围法(RVA)进行比较验证。以西安市灞河为实例进行分析,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健康的角度出发,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阈值为1.43×108m3,占灞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4.9×108m3的29.2%,RVA法计算结果为1.49×108m3,占灞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的30.41%,与计算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生态需水阈值 TENNANT法 变异性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河川径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舒羽 赵广举 +3 位作者 穆兴民 田鹏 高鹏 孙文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河川径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原因,为该区域水土保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渭河支流散渡河与无定河支流大理河为研究区,利用甘谷站和绥德站1965-2018年的气象水文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河川径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原因,为该区域水土保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渭河支流散渡河与无定河支流大理河为研究区,利用甘谷站和绥德站1965-2018年的气象水文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散渡河和大理河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采用改进的RVA法分析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不同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结果]两条河流的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并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突变。采用改进的变异性范围(RVA)法计算散渡河和大理河的径流综合改变度分别属高度改变(90.12%)和中度改变(60.66%),32个水文变化指标中,流量变化改变率指标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以梯田措施为主的散渡河月中值流量和年最小流量均大幅减小,年最小流量发生时间明显延迟且低流量脉冲历时增加。以坝库工程为主的大理河月中值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年最小1 d和3 d流量增加且低流量脉冲次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河川径流 水文变化指标 rva 水土保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运行下拉萨河干流水文情势变异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草 黄梦迪 +1 位作者 胡国华 曾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62-69,79,共9页
梯级水电站不同的调度模式对河流水文情势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定量分析拉萨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不同调度模式对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综合评价了旁多、唐加和拉萨3个水文站32项水文情势指标的... 梯级水电站不同的调度模式对河流水文情势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定量分析拉萨河干流梯级水电站不同调度模式对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综合评价了旁多、唐加和拉萨3个水文站32项水文情势指标的改变度及综合改变度。结果表明:常规调度模式下,3站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轻度改变,综合改变度分别为0.17、0.21和0.20;电力调度模式下,3站的综合改变度分别为0.50、0.54和0.48,属于中度改变。采用多系列贡献率分割法,研究了天然径流量变化、河道外引水退水以及梯级电站调度运行3因素对月均径流改变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常规调度模式下,3因素对拉萨水文站月均流量改变度的贡献率分别为0.81、0.02和0.17,主导因素为天然径流量变化;电力调度模式下,3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0.56、0.06和0.38,梯级电站调度运行因素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电力调度下梯级电站调度运行对拉萨水文站月均流量改变度的贡献率比常规调度提高了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电站 水文情势 IHA-rva 综合改变度 贡献率 拉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