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
1
作者 宫华 王智昕 +1 位作者 许可 张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4,共12页
针对地对空防御作战中武器与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多类型武器协同作战的复杂性,研究了动态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考虑防护效能与成本之间的冲突关系,以最大化资产生存概率和最小化武器消耗成本为目标,结合武器制导能力、软杀伤武器充能... 针对地对空防御作战中武器与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多类型武器协同作战的复杂性,研究了动态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考虑防护效能与成本之间的冲突关系,以最大化资产生存概率和最小化武器消耗成本为目标,结合武器制导能力、软杀伤武器充能特性、时间窗等关键约束,建立了多作战单元协同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优化模型。基于策略熵和随机噪声策略设计了改进的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对空防御 动态武器目标分配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策略熵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背包和无人机LiDAR数据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馨 岳彩荣 +4 位作者 罗洪斌 张澜钟 沈健 李佳 李初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林业调查中应用广泛,能够精确获取森林垂直结构信息。利用背包LiDAR结合实地调查样地,验证其替代实地调查的可行性;应用UAV-LiDAR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M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地上生物量... 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林业调查中应用广泛,能够精确获取森林垂直结构信息。利用背包LiDAR结合实地调查样地,验证其替代实地调查的可行性;应用UAV-LiDAR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M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人工干预下,应用背包LiDAR数据提取的单木参数与实测值高度相关,平均胸径的决定系数(R^(2))为0.98,均方根误差(R_(MSE))为0.35 cm;平均树高的R^(2)为0.96,R_(MSE)为0.63 m。(2)应用背包LiDAR构建的生物量样本,利用UAV-LiDAR建立的AGB估测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佳(R^(2)=0.75,R_(MSE)=23.58 t/hm^(2)),其次是支持向量机模型(R^(2)=0.63,R_(MSE)=30.49 t/hm^(2)),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表现最差(R^(2)=0.54,R_(MSE)=35.60 t/hm^(2))。因此,背包LiDAR获取的单木胸径及树高精度较高,可替代实测样地生物量,以扩大样本覆盖范围;应用背包LiDAR数据结合机载LiDAR,可实现较大尺度的森林生物量快速估测,为大范围森林生物量反演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包激光雷达 无人机激光雷达 森林地上生物量 多元逐步回归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灰度模型和随机灰度涨落场的无间隔棒输电线舞动检测
3
作者 刘军 李小雨 +3 位作者 刘华 董子昊 夏英杰 李金屏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2,共9页
输电线舞动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危害,目前主要通过检测间隔棒的摆动来判定舞动幅度。但对于没有间隔棒的输电线,尚无实用的检测方式。为此,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新颖的输电线舞动检测方法。首先,根据灰度随时间变化的统计信息进行背景建... 输电线舞动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危害,目前主要通过检测间隔棒的摆动来判定舞动幅度。但对于没有间隔棒的输电线,尚无实用的检测方式。为此,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新颖的输电线舞动检测方法。首先,根据灰度随时间变化的统计信息进行背景建模。其次,提出随机灰度涨落场以描述由相机内外部因素引起的随机灰度涨落现象,并结合3σ准则消除对背景差分的影响,实现输电线区域的准确分割。最后,对输电线的运动进行映射得到累积灰度模型,并计算其短时间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幅度,通过与输电线自身线宽对比设置阈值判定舞动。利用杆塔摄像头采集的现场数据验证算法,达到了95.5%的检测准确率、5.7%的误报率和2.0%的漏报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舞动 累积灰度模型 随机灰度涨落场 背景建模 3σ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输入时程随机数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淑婷 邓津 +2 位作者 蒲小武 张晓阳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比,初步解释了地震动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1)不同输入地震动随机数得到的峰值加速度整体呈正态分布。2)在满足反应谱变异系数均值加1倍标准差范围内时,每个概率水准取7组不同随机相位的基岩时程可基本满足要求。3)傅里叶谱主频段对应的反应谱幅值大小与地表峰值加速度基本呈正相关,可以解释峰值加速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随机数 峰值加速度 土层地震反应 傅里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高土石坝随机动力分析研究
5
作者 李思瀚 庞锐 +1 位作者 周扬 徐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30,共12页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的竖向变形以及坝坡稳定有显著影响。研究了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的高土石坝,综合评价了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高土石坝 直接概率积分法 动力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相位优化估计的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
6
作者 罗洪斌 朱泊东 +3 位作者 岳彩荣 杨文俊 龙飞 徐婉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1-307,共7页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估测森林结构参数中,数据受基线长度、信噪比、环境地形以及雷达波长的影响,尤其在复杂森林环境条件下,会导致观测到的复相干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反演结果。为解决此问题,首先探讨了体相干选择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距离地相位最远的相干性作为体相干。其次改进了地相位估计方法,采用戴明回归(DMR)和正交回归(OGR)2种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改进地相位的估计,并在DMR拟合方法中设置了不同的误差比(0.3和0.6)来比较地相位估计方法对RVoG三阶段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相位为参考逐像素选择体相干的反演结果相较于直接使用HV极化通道的复相干γ_(HV)为体相干的反演精度有明显提升,决定系数(R^(2))由0.349增加到0.383,均方误差由7.097 m^(2)降低到5.755 m^(2)。在体相干优化选择的基础上,采用了戴明回归和正交回归对地相位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表明基于最小二乘回归(LSR)地相位估计的RVoG三阶段反演精度最低,采用DMR和OGR进行相干线拟合的反演精度相较于LSR均有一定提升,所有反演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在0.440左右,均方误差(MSE)均降低了2 m^(2)左右。研究结果说明采用RVoG三阶段方法反演森林冠层高度时,在复相干存在误差的情况下,用传统最小二乘回归(LSR)估计地相位进行高度反演会对结果带来一定误差,通过其他相干直线拟合方法来克服复相干误差的影响能改善最终的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结果,以地相位为参考选择体相干的反演方法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高度 地相位估计 体相干选择 rvog三阶段反演 POL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天津市滨海地区地面沉降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耿芳 白苏娜 +6 位作者 齐文艳 于金山 毛华 张梅 席雪萍 高学飞 罗福贵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05,共9页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天津市滨海地区的地面沉降量空间分布,并评估了模型的性能和变量的重要性。基于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局部地区的地面沉...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天津市滨海地区的地面沉降量空间分布,并评估了模型的性能和变量的重要性。基于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局部地区的地面沉降量、含水层岩性、含水组水位差、水文地质参数等数据来训练和验证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地面沉降量(R^(2)=0.98,RMSE=0.52 mm);影响地面沉降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水位差,其次是含水层的岩性(砂-黏比值),最后是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上述结果与传统上太沙基原理基本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预测性。本研究采用了空间分布数据来训练随机森林模型;根据物理机制,选取了重要控制因素来开展分析;评估了控制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快速有效预测地面沉降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滨海地区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闫莉萍 刘晗钊 夏元清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1-1971,共21页
为实现全时全域“泛在连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而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下跨域协同系统进行多目标跟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在军民用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天空地一体化网络背景下多目标跟... 为实现全时全域“泛在连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而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下跨域协同系统进行多目标跟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在军民用领域都极具应用价值。本文详细阐述了天空地一体化网络背景下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天空地一体化跨域协同多目标跟踪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从基于视觉的多目标跟踪、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和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多目标跟踪三个方面概述了当前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在基于视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方面,介绍了单摄像头和多摄像头融合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对于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先介绍了单传感器多目标跟踪方法,以及在多种复杂场景下的改进,然后介绍了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在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目标跟踪方面,在对多传感器时空配准方法和有代表性的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最后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无论基于视觉的还是基于模型的多目标跟踪方法都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两种方法的结合值得深入研究;在面临复杂干扰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多目标跟踪由于能实现信息的互补,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此外,跨域协同系统,由于能利用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其多目标跟踪问题研究极具价值,不过其中通信安全问题和多目标跟踪模型轻量化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从事目标跟踪及空天地一体化协同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 视觉目标跟踪 随机有限集 多模型 多模态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特征的改进RANSAC地面分割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隋心 王思语 +4 位作者 罗力 陈志键 史政旭 张杰 郝玉婷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针对室外复杂场景下,轻量级和地面优化的激光雷达里程计与测图(LeGO-LOAM)算法由于地面分割不精确而导致算法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随机一致性采样(RANSAC)的多线程地面分割算法:相较于传统RANSAC算法,该算法舍弃从全部... 针对室外复杂场景下,轻量级和地面优化的激光雷达里程计与测图(LeGO-LOAM)算法由于地面分割不精确而导致算法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随机一致性采样(RANSAC)的多线程地面分割算法:相较于传统RANSAC算法,该算法舍弃从全部原始数据中随机选取种子点拟合地面模型的迭代方式,首先利用点云高程、曲率等点特征信息挑选出所有小于高程、曲率等阈值的种子点以构建种子点集合,并根据种子点集合中的种子点数量判断是否需要多线程处理;然后根据判断结果从种子点集合中选择种子点子集进行地面拟合;最后比较各地面模型所包含的点云数量以获得最优地面模型参数以及地面点云集;地面分割精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LeGO-LOAM算法的定位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复杂场景下所提出的地面分割算法分割效果更好,杂点更少;相较于原LeGO-LOAM算法,改进算法的定位误差降低至3.73 m,平面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级和地面优化的激光雷达里程计与测图(LeGO-LOAM) 随机一致性采样(RANSAC) 地面分割 室外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10
作者 徐斌 李思瀚 庞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2,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动力分析,研究坝体的动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近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区域的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为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土石坝 加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参数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向阳 杨小周 +1 位作者 赵银超 李伟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对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机器学习算法能实现森林AGB高精度估测,但超参数的设置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为了提升模型的构建效率和预测精度,研究通过构建超参数优... 【目的】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对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机器学习算法能实现森林AGB高精度估测,但超参数的设置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为了提升模型的构建效率和预测精度,研究通过构建超参数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森林AGB估测,并比较不同超参数下的模型误差变化。【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提取实测森林AGB数据,结合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遥感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和Boruta法分别进行遥感变量筛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森林AGB反演。此外,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高模型反演精度。【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在所有反演模型中实现了最佳的估测精度,模型决定系数达到了20.63,同时实现了最低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06 t/hm和23.03%。均方根误差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降低了22.2%和12.1%。2)超参数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估测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误差变化趋势,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能有效地降低模型估测误差。3)较高的森林AGB值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北部部分地区森林AGB值较小。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森林AGB反演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森林分布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反演效果较好。【结论】利用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结合Sentinel-2遥感影像能实现较好的森林AGB反演效果,能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哨兵二号 Boruta 随机森林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下连续梁桥随机振动与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政 唐光武 +2 位作者 高文军 陈国海 杨迪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4,共9页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文提出了基于直接概率积分法的连续梁桥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与地震易损性准确、通用分析的新框架。发展直接概率积分法,准确高效地计算连续梁桥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结合连续梁桥多种失效状态,根据动力可靠度的首次超越破坏准则,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连续梁桥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最后,展示了近断层随机地震动激励作用下四跨非线性连续梁桥算例结果,验证了直接概率积分法的准确性特点。比较了近断层脉冲型和无脉冲地震动对非线性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显著加剧了连续梁桥结构受到的地震破坏,增大了桥梁结构进入不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振动 地震易损性分析 直接概率积分法 速度脉冲 多种失效状态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约束随机场的基坑开挖变形概率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天瑞 陈珂 +1 位作者 谢平 陈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845-6853,共9页
为综合考虑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前期地质勘查所获取钻孔数据的确定性,提升基坑开挖变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提出基于约束随机场的基坑开挖变形概率评估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克里金(Kriging)理论和随机场理论,生成考虑地勘钻孔数据的约... 为综合考虑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前期地质勘查所获取钻孔数据的确定性,提升基坑开挖变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提出基于约束随机场的基坑开挖变形概率评估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克里金(Kriging)理论和随机场理论,生成考虑地勘钻孔数据的约束随机场,并结合数值分析和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建立基坑开挖的概率评估模型,分析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效应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与传统确定性分析和基于传统随机场的概率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约束随机场的概率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避免传统确定性分析低估风险以及传统随机场方法高估风险的问题,从而更合理地评估工程风险。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制定基坑开挖风险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约束随机场 概率分析 空间变异性 地表沉降 地连墙侧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茂林 何卫平 +2 位作者 刘聪宇 曹绪文 姚惠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研究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和最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Westergaard级数解仅适用低频激振力,声固耦合法对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均适用;在动水压力分布规律方面,刚性地基情况下与Westergaard附加质量法规律一致,弹性地基情况下与规范推荐的动水压力系数规律相似;在强震动随机性影响方面,人工波随机性带来的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16.1%~22.2%,天然波随机性带来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39.4%~49.8%,天然波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是人工波的2.0~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动水压力 声固耦合 强震动随机性 Westergaar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隧道开挖后地表及隧道变形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勤 阎龙 +2 位作者 张海莹 刘利骄 柳艳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239,253,共12页
天然土体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土体参数存在着内在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土体参数的分布情况,基于随机场理论,在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空间变异性的情况下,利用乔列斯基分解和随机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和隧道变形进... 天然土体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土体参数存在着内在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土体参数的分布情况,基于随机场理论,在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空间变异性的情况下,利用乔列斯基分解和随机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和隧道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簇的波动范围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相关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其竖直相关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更明显;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异系数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强于其相关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隧道变形值的分布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逐渐离散,其中内摩擦角变异系数对隧道变形值分布的影响更明显;不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空间变异性将偏小地预测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使设计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地表沉降曲线簇 随机场 空间变异性 相关距离 随机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2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陈柳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200,共15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地信息有关的台站水深和沉积层厚度。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震源类型、矩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对事件内残差进行分离,给出了研究区域的海底板缘模型单台标准差,可用于特定场点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文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可为考虑震源类型的海域区划和海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俯冲带板缘地震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探地雷达随机步进频信号旁瓣抑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雪 晋良念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7,共9页
针对MIMO探地雷达中随机步进频信号的距离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二阶锥优化问题的旁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随机步进频信号模型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回波信号的旁瓣特点将旁瓣抑制问题转化为以信号的峰值... 针对MIMO探地雷达中随机步进频信号的距离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二阶锥优化问题的旁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随机步进频信号模型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回波信号的旁瓣特点将旁瓣抑制问题转化为以信号的峰值旁瓣构建目标函数,以主峰损失、峰值旁瓣和积分旁瓣联合约束的二阶锥优化问题,最后使用内点法求解二阶锥规划问题,以此得到最优的旁瓣滤波器系数。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设计的失配滤波器能够在较低主峰损耗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峰值旁瓣电平和积分旁瓣电平,提高信号的主旁瓣比。该方法为MIMO探地雷达中的距离旁瓣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思路,有望在工程应用中提高探地雷达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探地雷达 随机步进频信号 距离旁瓣抑制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和多源遥感数据的五指山森林地上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璋 臧卓 王旭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评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研究区,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利用公开的Landsat 8影像和Sentinel-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RBF神...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评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研究区,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利用公开的Landsat 8影像和Sentinel-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5种拟合算法,构建五指山市森林地上碳储量快速估测模型。结果显示:1)通过遥感因子与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遥感因子与森林地上碳储量主要呈非线性关系,因而选用非线性的数据模型建模效果更理想;2)通过5种遥感估测模型精度的比较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的表现最佳,精度最高(R^(2)=0.639,RMSE=20.890);3)比较Landsat 8影像、Sentinel-2影像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模型精度,发现两者结合情况下的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说明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互补性;4)五指山市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部、南部、北部森林保护区碳密度大,中部、西部城区碳密度小,与遥感影像显示的植被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多种模型可以有效提升碳储量估测方法的精度,得到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估测方法,为海南岛热带雨林生态碳循环和碳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碳储量 GEE 随机森林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长周期地震动预测模型:以日本相模湾海域为例
19
作者 田浩 胡进军 +2 位作者 谭景阳 靳超越 刘名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01,共14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通过残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了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反应谱的影响,对比了海陆地震动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显著,水平向海域模型以及长周期(T≥1.0 s)竖向海域模型所预测反应谱大于陆域模型所预测的反应谱值,且水平向和长周期竖向模型的场地放大系数均大于1。该模型可为长周期海域地震动模型的建立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为长周期海域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长周期地震动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
20
作者 王宗凯 宋志强 刘云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308,共11页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度的非平稳特征,生成了一系列与反应谱拟合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动集合,以某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例,对其坝顶水平加速度及竖向永久变形等响应的均值及变化范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分布检验,揭示了覆盖层与坝体响应均值及变异性沿高程变化规律,并通过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展示了坝顶水平加速度概率密度沿时间的演化过程,同时对生成的55条非平稳随机地震动进行调幅,结合多条带分析法易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易损性分析,给出了以震陷率为破坏等级控制指标的坝体易损性曲线,为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深厚覆盖层 非平稳随机地震动 动力响应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