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al network study of the nuclear ground-state spin distribution within a random interaction ensemble
1
作者 Deng Liu Alam Noor A +1 位作者 Zhen-Zhen Qin Yang Le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6-227,共12页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ground-state spin in a two-body random ensemble(TBRE)was studied using a general classification neural network(NN)model with two-body interaction matrix elements as input features and 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ground-state spin in a two-body random ensemble(TBRE)was studied using a general classification neural network(NN)model with two-body interaction matrix elements as input fea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state spins as labels or output predictions.The quantum many-body system problem exceeds the capability of our optimized NNs in terms of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ground-state spin of each sample within the TBRE.However,our NN model effectively captured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ound-state spin because it learned the empirical regularity of the ground-state spin distribution in TBRE,as discovered by physic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Two-body random ensemble Spin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ground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pproach to estimate tree height using PolInSAR data constructed by the Sentinel-1 dual-pol SAR data and RVoG model
2
作者 Yin Zhang Ding-Feng Duan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We estimate tree heights using 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InSAR)data constructed by the dual-polarization(dual-pol)SAR data and random volume over the ground(RVoG)model.Considering the Se... We estimate tree heights using 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InSAR)data constructed by the dual-polarization(dual-pol)SAR data and random volume over the ground(RVoG)model.Considering the Sentinel-1 SAR dual-pol(SVV,vertically transmitted and vertically received and SVH,vertically transmitted and horizontally received)configuration,one notes that S_(HH),the horizontally transmitted and horizontally received scattering element,is unavailable.The S_(HH)data we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SVH data,and polarimetric SAR(PolSAR)data were obtained.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first verified in simulation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It was next applied to construct PolInSAR data by a pair of dual-pol Sentinel-1A data at Duke Forest,North Carolina,USA.According to local observations and forest descriptions,the range of estimated tree heights was overall reasonable.Comparing the heights with the ICESat-2 tree heights at 23 sampling locations,relative errors of 5 points were within±30%.Errors of 8 points ranged from 30%to 40%,but errors of the remaining 10 points were>40%.The results should be encouraged as error reduction is possible.For instance,the construction of PolSAR data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using SVH,and a combination of SVH and SVV should be explored.Also,an ensemble of tree heights derived from multiple PolInSAR data can be considered since tree heights do not vary much with time frame in months or one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ed polarimetric SAR data Dual polarization Sentinel-1 SAR data 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AR random volume over the ground model Tree height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的放大效率研究
3
作者 李淑婷 邓津 +2 位作者 蒲小武 张晓阳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n-lever viscous damper)。首先,引入位移放大系数f_d和耗能系数f_E来评价CLVD的放大效率;其次,推导了f_d和f_E的理论表达式,阐述了中间柱位置、梁抗弯线刚度、杠杆放大系数、阻尼系数和层间位移等参数对CLVD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当中间柱位于跨度中部时CLVD的f_d和f_E最大;存在最优的杠杆放大系数和阻尼系数使得CLVD的f_E最大。最后,给出了在不同情形下CLVD的优化策略,将5种不同CLVD方案应用于9层框架的地震响应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有效增强CLVD的位移放大能力和耗能,同时对结构地震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 位移放大系数 耗能系数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修正Peck公式的暗挖隧道地表沉降预测
4
作者 蓝必冠 黄明锋 +2 位作者 杨浩 刘彬 周世均 《广州建筑》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为更加准确地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对传统Peck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覆跨比H/D和土层损失率μ条件下,地表沉降特性与合理单元数n的关系,提出了确定合... 本文为更加准确地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对传统Peck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覆跨比H/D和土层损失率μ条件下,地表沉降特性与合理单元数n的关系,提出了确定合理单元数n的方法。通过将修正Peck公式和传统Peck经验公式计算的地表沉降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Peck公式比传统Peck经验公式能较好地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成果为传统Peck公式扩大了适用范围,丰富了隧道施工中地下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PECK公式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沉降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土石坝加速度分布研究
5
作者 徐斌 李思瀚 庞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6-72,共7页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 近断层地震动较远场地震动具有频率高、速度快、能量更加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释放大量能量,对工程结构具有严重危害。规范提供的加速度分布系数不适用于高度超过150 m的大坝,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超过150 m的土石坝越来越多,规范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基于中国台湾集集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分别对高度为40 m、70 m、150 m和200 m的土石坝进行随机动力分析,研究坝体的动态分布系数。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低频速度脉冲使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谱有较宽的敏感段,易覆盖坝体自振周期,显著增加坝体的加速度。该研究通过总结近断层区域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规律,建议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区域的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为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土石坝的抗震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模拟 高土石坝 加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下连续梁桥随机振动与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政 唐光武 +2 位作者 高文军 陈国海 杨迪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4,共9页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 由于桥梁建设场地难免会靠近地震活动断层,为了评定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地震安全性水平以及提高抗震性能,亟待发展连续梁桥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的统一、准确方法。考虑到近断层地震动是典型的随机过程激励,本文提出了基于直接概率积分法的连续梁桥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与地震易损性准确、通用分析的新框架。发展直接概率积分法,准确高效地计算连续梁桥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结合连续梁桥多种失效状态,根据动力可靠度的首次超越破坏准则,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连续梁桥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最后,展示了近断层随机地震动激励作用下四跨非线性连续梁桥算例结果,验证了直接概率积分法的准确性特点。比较了近断层脉冲型和无脉冲地震动对非线性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显著加剧了连续梁桥结构受到的地震破坏,增大了桥梁结构进入不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近断层地震动 随机振动 地震易损性分析 直接概率积分法 速度脉冲 多种失效状态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茂林 何卫平 +2 位作者 刘聪宇 曹绪文 姚惠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研究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和最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Westergaard级数解仅适用低频激振力,声固耦合法对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均适用;在动水压力分布规律方面,刚性地基情况下与Westergaard附加质量法规律一致,弹性地基情况下与规范推荐的动水压力系数规律相似;在强震动随机性影响方面,人工波随机性带来的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16.1%~22.2%,天然波随机性带来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39.4%~49.8%,天然波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是人工波的2.0~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动水压力 声固耦合 强震动随机性 Westergaar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隧道开挖后地表及隧道变形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勤 阎龙 +2 位作者 张海莹 刘利骄 柳艳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239,253,共12页
天然土体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土体参数存在着内在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土体参数的分布情况,基于随机场理论,在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空间变异性的情况下,利用乔列斯基分解和随机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和隧道变形进... 天然土体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土体参数存在着内在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土体参数的分布情况,基于随机场理论,在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空间变异性的情况下,利用乔列斯基分解和随机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和隧道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簇的波动范围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相关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其竖直相关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更明显;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异系数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强于其相关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隧道变形值的分布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逐渐离散,其中内摩擦角变异系数对隧道变形值分布的影响更明显;不考虑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空间变异性将偏小地预测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使设计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地表沉降曲线簇 随机场 空间变异性 相关距离 随机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探地雷达随机步进频信号旁瓣抑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雪 晋良念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7,共9页
针对MIMO探地雷达中随机步进频信号的距离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二阶锥优化问题的旁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随机步进频信号模型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回波信号的旁瓣特点将旁瓣抑制问题转化为以信号的峰值... 针对MIMO探地雷达中随机步进频信号的距离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二阶锥优化问题的旁瓣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随机步进频信号模型对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回波信号的旁瓣特点将旁瓣抑制问题转化为以信号的峰值旁瓣构建目标函数,以主峰损失、峰值旁瓣和积分旁瓣联合约束的二阶锥优化问题,最后使用内点法求解二阶锥规划问题,以此得到最优的旁瓣滤波器系数。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设计的失配滤波器能够在较低主峰损耗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峰值旁瓣电平和积分旁瓣电平,提高信号的主旁瓣比。该方法为MIMO探地雷达中的距离旁瓣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思路,有望在工程应用中提高探地雷达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探地雷达 随机步进频信号 距离旁瓣抑制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长周期地震动预测模型:以日本相模湾海域为例
10
作者 田浩 胡进军 +2 位作者 谭景阳 靳超越 刘名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01,共14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通过残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了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反应谱的影响,对比了海陆地震动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显著,水平向海域模型以及长周期(T≥1.0 s)竖向海域模型所预测反应谱大于陆域模型所预测的反应谱值,且水平向和长周期竖向模型的场地放大系数均大于1。该模型可为长周期海域地震动模型的建立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为长周期海域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长周期地震动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
11
作者 王宗凯 宋志强 刘云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308,共11页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度的非平稳特征,生成了一系列与反应谱拟合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动集合,以某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例,对其坝顶水平加速度及竖向永久变形等响应的均值及变化范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分布检验,揭示了覆盖层与坝体响应均值及变异性沿高程变化规律,并通过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展示了坝顶水平加速度概率密度沿时间的演化过程,同时对生成的55条非平稳随机地震动进行调幅,结合多条带分析法易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易损性分析,给出了以震陷率为破坏等级控制指标的坝体易损性曲线,为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深厚覆盖层 非平稳随机地震动 动力响应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研究
12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2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陈柳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200,共15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地信息有关的台站水深和沉积层厚度。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震源类型、矩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对事件内残差进行分离,给出了研究区域的海底板缘模型单台标准差,可用于特定场点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文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可为考虑震源类型的海域区划和海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俯冲带板缘地震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烂泥山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安全分析
13
作者 杨云洲 《陕西水利》 2024年第8期15-17,共3页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一种水利工程的坝型设计,其核心部分是使用沥青混凝土作为心墙。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抗震安全性,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烂泥山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坝体材料空间变异性与随机地震动进行随机响应分析。实验...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一种水利工程的坝型设计,其核心部分是使用沥青混凝土作为心墙。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抗震安全性,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烂泥山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坝体材料空间变异性与随机地震动进行随机响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综合材料空间变异性和随机地震动两种随机因素的坝顶水平峰值加速度更大,分别为4.48 m/s^(2)、5.68 m/s^(2)。研究方法对烂泥山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安全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随机地震动 随机响应分析 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干涉SAR反演植被高度的改进三阶段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丽颖 李世强 +1 位作者 邓云凯 王宇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1期28-34,共7页
利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SAR,PolInSAR)数据反演森林参数问题为当前PolInSAR研究的热点问题。经典的森林参数反演算法是基于随机散射体模型(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RVoG)的阶段反演算法,该算法中直... 利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SAR,PolInSAR)数据反演森林参数问题为当前PolInSAR研究的热点问题。经典的森林参数反演算法是基于随机散射体模型(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RVoG)的阶段反演算法,该算法中直线拟合误差和体散射估计误差会严重影响反演精度。为了提高树高估计精度,该文使用整体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得到更精确的地表相位估计结果,并提出以Gamma函数为线性度量自适应地估计体散射去相干,得到了改进的PolInSAR三阶段反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 整体最小二乘法(TLS) 树高反演 随机散射体模型(rv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2
15
作者 范立础 王君杰 陈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 基于平稳随机地震动场理论 ,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 ,包括行波效应、相干损失和局部场地条件 ,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虚拟激励方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的响应量包括塔顶位移、塔底弯矩、辅助墩底弯矩等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与一致地震激励相比 ,地震动空间变化可以使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改变达 4 0 % ,仅考虑行波效应可以得到响应的偏于保守的估计值 ;局部土场地条件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 ,当各塔、墩处的土质条件差异较大时需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动 空间变化 随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函数法的地面微地震信号检测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玉海 尹成 +1 位作者 潘树林 胡永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3-637,538,共5页
油气井射孔作业引发的微地震事件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能量小,反射信号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噪声湮没,在进行微地震信号特征分析前必须对微地震记录进行压噪处理。由于微地震事件的特殊性,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难以检测微地震记录中的有... 油气井射孔作业引发的微地震事件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能量小,反射信号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噪声湮没,在进行微地震信号特征分析前必须对微地震记录进行压噪处理。由于微地震事件的特殊性,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难以检测微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号。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信号统计理论的互相关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相邻道地震信号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随机噪声的相关性差的特点,对微地震记录相邻道的数据进行相关性运算,达到压制噪声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微地震实际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不仅在衰减环境噪声方面效果良好,在检测地面接收的微地震信号方面也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采集 微地震 相关滤波 互相关函数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地震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德斌 林大超 +1 位作者 白春华 张奇 《工程爆破》 2001年第3期1-4,41,共5页
以Shinozuka Sato双指数调幅函数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爆炸地震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模型。根据爆炸地震的特点 ,建立了与爆炸形式、药量和场地条件相联系的包络函数基本参数关系。分析表明 ,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是地介质对爆炸作用的均... 以Shinozuka Sato双指数调幅函数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爆炸地震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模型。根据爆炸地震的特点 ,建立了与爆炸形式、药量和场地条件相联系的包络函数基本参数关系。分析表明 ,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是地介质对爆炸作用的均方根加速度响应的等价形式 ,可以用于模拟地震地面运动的时间历程。所提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加速度幅值的包络函数是一种更好的爆炸地震运动描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地震效应 随机振源 爆炸地震运动 加速度幅值 包络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基震陷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峻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某大型企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采用随机地震荷载输入动三轴进行了黄土震陷试验,探讨了该场地黄土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并对该场地地基未来可能发生的震陷灾害进行了评价,为工程地基抗震处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黄土地基 震陷 随机地震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砟与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对高速铁路地基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青松 成功 +1 位作者 雷晓燕 练松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53-159,共7页
将既有的车辆-有砟轨道-路基-层状地基耦合系统垂向振动解析模型进行修改,使模型适应于板式无砟轨道的状况。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线路情况,利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有砟与板式无砟两种轨道结构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得到地基表面垂向振... 将既有的车辆-有砟轨道-路基-层状地基耦合系统垂向振动解析模型进行修改,使模型适应于板式无砟轨道的状况。针对我国客运专线线路情况,利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有砟与板式无砟两种轨道结构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得到地基表面垂向振动加速度的振级、时程曲线和Z振级,动应力的功率谱与时程曲线;并讨论了轨道随机不平顺对地基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板式无砟轨道具有更好的隔振能力,板式无砟轨道情况下的地基振动加速度和动应力都明显小于有砟轨道的情况,其中Z振级减小约10~20 d B,且减小振动的主要频率分布在10~40 Hz的中频范围内;移动轴荷载对地基的低频振动贡献较大,而轨道随机不平顺主要对中高频振动产生作用,且板式无砟轨道情况下轨道随机不平顺对地基振动的影响远大于有砟轨道的情况,因此板式无砟轨道需更严格控制轨道的平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板式无砟轨道 轨道随机不平顺 地基振动 客运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沉降的随机有限元法和可靠度计算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志川 刘宁 余登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7,共6页
针对邓肯 张本构模型 ,首次推导了基于一阶Taylor展开的地基沉降随机有限元方程及其有关计算公式 ,并对地基沉降对模型中各参数的敏感性逐一进行了分析 ,同时考虑参数随机场的影响 ,对地基沉降进行了随机有限元分析 ,并基于随机有限元... 针对邓肯 张本构模型 ,首次推导了基于一阶Taylor展开的地基沉降随机有限元方程及其有关计算公式 ,并对地基沉降对模型中各参数的敏感性逐一进行了分析 ,同时考虑参数随机场的影响 ,对地基沉降进行了随机有限元分析 ,并基于随机有限元对地基点沉降和各点之间的差异沉降的可靠度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沉降 随机有限元 随机场 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