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于慧敏 赵金鑫 +4 位作者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5%时,高活度组D_(90)、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随着靶区每月缩小速度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动态剂量 靶体积 缩小速度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田春迎 李铤 +3 位作者 陈媛媛 刘玟妍 李睿尧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和卵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组53例,卵巢癌组83例,另取同期体检的5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并留取血清,采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ST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A125和H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卵巢癌的性能,计算截断值(Cut-off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以AUC值代表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采用Kendall法分析血清中ST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HE4、P5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卵巢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比较,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T2的AUC值为0.719 (95%CI:0.616~0.822), CA125的AUC值为0.868 (95%CI:0.794~0.942), HE4的AUC值为0.867 (95%CI:0.793~0.942), ST2+CA125+HE4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94 (95%CI:0.832~0.95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肿瘤最大直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水平与TNM分期、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CA125水平、HE4水平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ST2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CEA、CA199水平和P53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ST2、CA125和HE4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T2、CA125和HE4联合检测筛查卵巢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ST2与卵巢癌高TNM分期和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调控miR-125b-5p/STAT3途径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3
作者 王杏 朱慧明 +2 位作者 马欢 王超 张会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0,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125b-5p和STAT3表达有关。方法:TNF-α诱导建立HUVEC增殖模型,苦参碱作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125b-5p和STAT3表达有关。方法:TNF-α诱导建立HUVEC增殖模型,苦参碱作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STAT3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b-5p与STAT3的靶向关系。结果:苦参碱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增殖(P<0.05),降低PCNA、CyclinD1、MMP2、MMP9、STAT3表达(P<0.05),提高miR-125b-5p表达(P<0.05);miR-125b-5p过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PCNA、CyclinD1、MMP2、MMP9表达(P<0.05);miR-125b-5p在HUVEC中靶向负调控STAT3表达,抑制miR-125b-5p表达可逆转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D1、MMP2、MMP9、STAT3表达的影响。结论:苦参碱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增殖,与调控miR-125b-5p/STAT3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miR-125b-5p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的俄歇电子和氚的β射线细胞S值及DNA损伤模拟研究
4
作者 沈江燕 朱坤 +3 位作者 李清 张德颂 李君利 闫聪冲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6,共9页
氚的辐射生物效应一直是研究热点,特别是在福岛核电站排放核废水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氚极易进入人体并参与机体代谢活动,衰变放出的β射线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而靶向放射治疗则利用摄入的俄歇电子发射体能够进入癌细胞,并放出俄歇... 氚的辐射生物效应一直是研究热点,特别是在福岛核电站排放核废水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氚极易进入人体并参与机体代谢活动,衰变放出的β射线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而靶向放射治疗则利用摄入的俄歇电子发射体能够进入癌细胞,并放出俄歇电子造成DNA严重损伤这一特性,达到有效杀死癌细胞的目的。为探究β射线在微纳米尺度的辐射生物效应,本研究利用清华大学研发的纳剂量学程序NASIC模拟计算了^(125)I和氚在不同尺度细胞内的细胞S值以及造成的DNA双链断裂(DSB)产额,深入探讨了其DNA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方法和粒子截面的不同,细胞S值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尤其对于S(N←Cy),相对偏差可达26.35%。此外,相较于^(125)I或氚均匀分布在细胞核内,与DNA结合时造成的DSB产额显著增加:^(125)I结合到DNA时的DSB产额是均匀分布时的2倍;而氚结合到DNA中使得DSB产额从1.31×10^(-11)Gy^(-1)·Da^(-1)增加至1.46×10^(-11)Gy^(-1)·Da^(-1)。本研究深入探究了微纳米尺度下放射性核素的损伤作用效应,为精确医疗和环境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125)I 俄歇电子 氚β射线 细胞S值 DNA损伤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对CO_(2)饱和页岩气压裂液中N80钢和TP125 V钢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彭林彩 陈文 +4 位作者 王智 余华利 霍绍全 蒲铭凯 徐聪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目的 针对页岩气井下复杂的腐蚀环境,在饱和CO_(2)条件下模拟页岩气压裂液环境,探究不同Cl^(-)含量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的影响。方法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法及电化学法等分析质量浓度为5 000~30 000 mg/L的Cl^(-)对N80钢和TP125V... 目的 针对页岩气井下复杂的腐蚀环境,在饱和CO_(2)条件下模拟页岩气压裂液环境,探究不同Cl^(-)含量对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的影响。方法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法及电化学法等分析质量浓度为5 000~30 000 mg/L的Cl^(-)对N80钢和TP125V钢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着Cl^(-)质量浓度由5 000 mg/L增加到30 000 mg/L, N80钢的腐蚀速率由0.019 mm/a增至0.025 mm/a,TP125V钢的腐蚀速率由0.021 mm/a增至0.030 mm/a。从试片表面形貌分析,Cl^(-)质量浓度越大,试样表面腐蚀坑数量增多,坑径越大。电化学法测试表明,随着Cl^(-)质量浓度的增加,N80钢的极化电阻Rp逐渐减少,而腐蚀电流Icorr逐渐增加,也进一步说明腐蚀程度更加严重。结论 在CO_(2)饱和页岩气压裂液环境中,Cl^(-)含量的增加会促进N80钢和TP125V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腐蚀 页岩气 N80钢 TP125 V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及热暴露时间对DZ125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
6
作者 李奎 金向明 +5 位作者 冷坤 陈才临 赵宇 江龙刚 郝龙龙 杨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91-201,共11页
目的 镍基高温合金DZ125常用于复杂服役环境的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材料。喷丸强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本文旨在探索喷丸强化对DZ125合金的疲劳寿命影响。方法 使用S110铸钢丸对DZ125合金试样(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K_t=2.5)进行喷... 目的 镍基高温合金DZ125常用于复杂服役环境的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材料。喷丸强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本文旨在探索喷丸强化对DZ125合金的疲劳寿命影响。方法 使用S110铸钢丸对DZ125合金试样(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K_t=2.5)进行喷丸强化处理,同时考虑了热处理时间(100 h和200 h)对试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并对试样进行拉-拉疲劳试验。结果 常温下,DZ125合金的喷丸试样与非喷丸试样的疲劳寿命相比,表现为光滑试样的疲劳寿命差异不明显,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400%;高温下,表现为光滑试样的疲劳寿命大幅降低,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565%。喷丸强化引入的残余应力场,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表面残余应力逐渐降低。喷丸强化在光滑试样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493 MPa,随着热暴露时长增加至100 h和200 h,表面残余应力数值分别降低至-267 MPa和-248 MPa。结论 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DZ125合金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常温下疲劳寿命是未喷丸试样的4倍,高温下疲劳寿命是未喷丸的5.7倍。然而,对于光滑试样,喷丸在常温下的效果不明显,但在高温下会由于氧化损伤导致疲劳寿命降低。热处理虽然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喷丸试样的疲劳寿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DZ125合金 低周疲劳寿命 残余压应力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125粒子植入改善接受抗PD-1联合化疗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7
作者 闵科 蒋嘉萍 +5 位作者 王维民 王云帆 汤月华 陈红 姚强 金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评估接受I-125粒子植入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化疗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抗PD-1联合化疗治疗的Ⅳ期转移性... 目的评估接受I-125粒子植入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化疗的晚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抗PD-1联合化疗治疗的Ⅳ期转移性PDA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I-125粒子植入分为:I-125粒子植入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组(I-125 seed implantation+anti-PD-1 monoclonal antibody+chemotherapy group,IPC组),抗PD-1单克隆抗体和化疗组(anti-PD-1 monoclonal antibody+chemotherapy group,PC组)。随访时间为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结合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分析患者的预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初步分析不同治疗组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共纳入13名患者,其中IPC组5名,PC组8名。IPC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长于PC组。IPC组的治疗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CD4/CD8比值表明IPC患者的预后更好。与PC组患者相比,IPC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active regulatory T cells,aTreg)水平降低。结论治疗中植入I-125粒子可改善接受抗PD-1单克隆抗体+化疗的晚期PDAC患者的预后,且患者治疗后的循环aTreg细胞水平降低,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I-125粒子 免疫治疗 放疗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增强^(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
8
作者 王琛禹 吴治州 +2 位作者 刘丽 肖云华 黄学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9-550,共12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对^(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①利用iProX数据库和STRING12.0网站对^(125)I粒籽辐照前后肝癌蛋白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探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对^(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①利用iProX数据库和STRING12.0网站对^(125)I粒籽辐照前后肝癌蛋白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差异表达蛋白及相关功能联系,同时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tas,TCGA)数据库分析AKT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关系。②利用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Hep3B构建体外辐照模型,^(125)I组细胞接受起始表观活度0.8 mCi/粒籽的^(125)I放射性粒籽持续辐照约120 h累计辐射剂量8 Gy,对照组(NC组)正常培养120 h。③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诱导剂分别处理肝癌细胞系,构建CQ组和RAPA组。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AKT1肝癌细胞系,即AKT1组。将同样处理的肝癌细胞系持续^(125)I粒籽辐照120 h,获得CQ+^(125)I组、RAPA+^(125)I组、AKT1+^(125)I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p62、AKT1、p-AKT1的变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LC3表达;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以及凋亡率。结果①^(125)I粒籽辐照后,相较于NC组,^(125)I组的中p62表达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增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LC3绿色荧光点增多。与^(125)I组比较,CQ+^(125)I组p62表达增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1)。在细胞凋亡和克隆能力方面,CQ+^(125)I组凋亡率较^(125)I组降低(P<0.01),CQ+^(125)I组克隆形成数较^(125)I组增多(P<0.01),而RAPA+^(125)I组结果与之相反。②iProX数据库分析显示,AKT1在辐照组降低,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AKT1高表达预示肝癌患者较差预后(P<0.01)。③^(125)I粒籽辐照后,^(125)I组AKT1在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P<0.01)。过表达AKT1后,自噬水平降低(P<0.05),^(125)I粒籽辐照过表达AKT1的肝癌细胞可部分恢复自噬水平。相较于AKT1组,AKT1+^(125)I组的AKT1、p-AKT1、p62表达均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增高(P<0.05)。④关于细胞凋亡和克隆能力,AKT1+^(125)I组较^(125)I组凋亡率降低(P<0.05),AKT1+^(125)I组较AKT1组凋亡率升高(P<0.05)。HUH7细胞中AKT1+^(125)I组较^(125)I组克隆能力提高(P<0.05),在Hep3B细胞中AKT1+^(125)I组较^(125)I组克隆能力提高(P<0.05),AKT1组较NC组克隆能力增高(P<0.05)。结论^(125)I粒籽辐照后的肝癌细胞通过降低AKT1的表达诱导致命性自噬,为^(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125)I放射性粒籽 AKT1 自噬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125涡轮叶片服役组织损伤的亚固溶恢复热处理
9
作者 翟梦园 邵益凯 +1 位作者 王辉明 郑为为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通过解剖实际服役499 h的DZ125涡轮叶片,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不同部位进行服役温度和应力评估,确定涡轮叶片的正常和超温服役组织。以涡轮叶片用DZ125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925℃/32~200 MPa/500 h和1075℃/10~60 MPa/100 h的变... 通过解剖实际服役499 h的DZ125涡轮叶片,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不同部位进行服役温度和应力评估,确定涡轮叶片的正常和超温服役组织。以涡轮叶片用DZ125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925℃/32~200 MPa/500 h和1075℃/10~60 MPa/100 h的变截面实验模拟叶片的正常和超温服役,并对两种服役组织进行1200℃固溶温度的亚固溶恢复热处理,观察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对两种服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DZ125涡轮叶片损伤最严重部位为叶身中部的进气边,服役温度最高达到1075℃。DZ125合金在1075℃变截面条件下的显微组织退化情况比925℃变截面条件下的严重,经过亚固溶恢复热处理,925℃变截面条件模拟的正常服役组织退化,而1075℃变截面条件模拟的超温服役组织中有立方状二次γ′相析出,特定超温服役损伤态DZ125合金经过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后,在980℃/220 MPa条件下的蠕变寿命由16 h提升到25 h。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对正常服役组织是不利的,对超温服役组织有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125涡轮叶片 超温服役组织 变截面实验 亚固溶恢复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调控制备NH_(2)-MIL-125(Ti)纳米晶体及其阳离子染料吸附性能
10
作者 谭秀娘 花宇星 +1 位作者 信俊卿 周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5,共13页
对比传统溶剂热法制备得到NH_(2)-MIL-125(Ti)微米晶体(m-NMT),采用氯化胆碱和甲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作为传统溶剂热法的添加剂,调控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寸、富含氧空位和配体缺陷、亲水性更强的NH_(2)-MIL-125(Ti)纳米晶体(n-NMT)。... 对比传统溶剂热法制备得到NH_(2)-MIL-125(Ti)微米晶体(m-NMT),采用氯化胆碱和甲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作为传统溶剂热法的添加剂,调控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寸、富含氧空位和配体缺陷、亲水性更强的NH_(2)-MIL-125(Ti)纳米晶体(n-NMT)。将该材料应用于水中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RhB)、孔雀石绿(MG)以及由阴、阳离子染料组成的混合染料的吸附,对RhB和MG的吸附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拟合,进一步研究RhB初始浓度、RhB溶液pH对NH_(2)-MIL-125(Ti)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n-NMT-53对RhB的循环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H_(2)-MIL-125(Ti)材料对水中阳离子染料RhB和MG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n-NMT表现出比m-NMT更优异的吸附性能。n-NMT-53对RhB和MG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_(2)分别为18.14×10^(-2)和7.41×10^(-3)g/(mg·min),分别是相同条件下m-NMT(1.11×10^(-2)和1.76×10^(-3)g/(mg·min))的16.3倍和4.2倍。298.15 K下,n-NMT-53对RhB的饱和吸附量(79.87 mg/g)是m-NMT(34.03 mg/g)的2.3倍,并且n-NMT-53对RhB的高效吸附具有广泛的pH适用范围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n-NMT-53在混合染料中能够高效选择性吸附阳离子染料RhB和MG,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的吸附效果较差。RhB在n-NMT-53上的高效吸附过程主要通过氢键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以及金属Ti 4+的协同作用来实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便合成NH_(2)-MIL-125(Ti)纳米晶体吸附剂的新方法,对于高效染料吸附及水处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NH_(2)-MIL-125(Ti)纳米晶体 吸附 阳离子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MIL-125(Ti)/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热催化还原CO_(2)性能
11
作者 胡红丹 赵鑫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2-1119,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构建了S型富氮氮化碳(C_(3)N_(5))负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_(2)-MIL-125(Ti)[NH_(2)-MIL-125(Ti)/C_(3)N_(5)]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RD、XPS、SEM、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元素组成、微观形貌、... 采用溶剂热法构建了S型富氮氮化碳(C_(3)N_(5))负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_(2)-MIL-125(Ti)[NH_(2)-MIL-125(Ti)/C_(3)N_(5)]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XRD、XPS、SEM、TEM、UV-vis DRS和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元素组成、微观形貌、光谱吸收和光电子-空穴重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复合材料光热催化还原CO_(2)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光热催化还原CO_(2)的机理。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组分材料,NH_(2)-MIL-125(Ti)/C_(3)N_(5)表现出显著提升光热催化还原CO_(2)的活性,CH3OH和CO的产率分别为3.33和0.34μmol/(g·h)。显著提升的光热催化还原CO_(2)活性得益于复合材料高达674.916 m^(2)/g的比表面积以及高效的光电子-空穴分离效率。通过原位XPS和普通XPS谱结合能位置的变化证明了NH_(2)-MIL-125(Ti)和C_(3)N_(5)之间S型异质结的构建,电荷由NH_(2)-MIL-125(Ti)向C_(3)N_(5)转移,弯曲能带和内建电场实现了光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在C_(3)N_(5)的导带和NH_(2)-MIL-125(Ti)的价带保留高还原和氧化活性的电子和空穴,在电子和热效应的作用下CO_(2)被还原为CH3OH,同时生成了少量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2)-MIL-125(Ti) 富氮氮化碳 S型异质结 光热催化 CO_(2)还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N_(5)/NH_(2)-MIL-125(Ti)改性混凝土砂浆光催化和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刘光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为了解决有机染料和汽车尾气NO_(x)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C^(3)N_(5)/NH_(2)-MIL-125(Ti)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为了解决有机染料和汽车尾气NO_(x)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C^(3)N_(5)/NH_(2)-MIL-125(Ti)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稳态荧光光谱(PL)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表征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晶型形貌、元素组成、光谱吸收、光电子-空穴复合和电荷传质阻力等进行了表征。应用于染料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通过C^(3)N_(5)/NH_(2)-MIL-125(Ti)实现对混凝土砂浆的内掺改性,应用于汽车尾气NO_(x)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XPS表征证明了C3N5和NH_(2)-MIL-125(Ti)之间异质结的成功构建,实现了光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光谱吸收范围拓宽,电荷传质阻力显著降低,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一的C3N5和NH_(2)-MIL-125(Ti),可见光照射60 min内RhB降解率达到了98.5%,且循环使用5次仍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C^(3)N_(5)/NH_(2)-MIL-125(Ti)的少量掺杂使得普通混凝土砂浆表现出NO_(x)降解活性,且有利于砂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N_(5) NH_(2)-MIL-125(Ti) 混凝土砂浆 光催化 NO_(x)降解 罗丹明B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miR-125b-5p/PRDM1轴在改善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3
作者 苏丹 刘亚楠 张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01-1907,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调控miR-125b-5p/PRDM1轴在改善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哮喘组(model)、10μmol/L RES(RES-L)组、50μmol/L RES(R...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调控miR-125b-5p/PRDM1轴在改善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哮喘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哮喘组(model)、10μmol/L RES(RES-L)组、50μmol/L RES(RES-H)组、50μmol/L miR-125b-5p antagomir(miR-125b-5p antagomir)组和miR-125b-5p antagomir+50μmol/L RES(miR-125b-5p antagomir+RES)组。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通过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通过ELISA检测肺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并采集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血清进行分析。采用RT-qPCR检测哮喘和健康儿童以及不同组大鼠肺组织中miR-125b-5p、PRDM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25b-5p与PRDM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发生了多种炎症细胞浸润,而RES组的病理改变有所减轻。Masson染色表明,与哮喘组相比,RES组气道胶原沉积面积减少。哮喘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高于RES组。RES治疗显著降低了气道壁和平滑肌的厚度。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肺组织中IL-1β、IL-10和TNF-α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而RES组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miR-125b-5p水平显著升高、PRDM1水平显著降低,RES治疗可逆转这一结果。此外,miR-125b-5p antagomir治疗可减轻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25b-5p与PRDM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儿童血清IL-1β、IL-10和TNF-α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结论:RES通过HMGB1/TLR4/NF-κB途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轻了哮喘诱导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miR-125b-5p PRDM1 儿童哮喘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征象、ADC值联合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浩宇 石文达 +2 位作者 赵晓彬 崔志新 王国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乳腺X线征象、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52例女...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乳腺X线征象、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血清CA125、CEA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CR)组(55例)和非PCR组(97例)。于新辅助化疗前一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X线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PCR与非PCR患者的Ki-67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患者治疗前乳腺X线征象中血管增多、增粗及边缘毛刺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PCR患者(P<0.05)。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患者的治疗前ADC值显著低于PCR患者(t=4.372,P<0.001),而血清CA125、CEA水平显著高于PCR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X1)、血管增多、增粗(X2)、较高的ADC值(X4)、血清CA125水平(X5)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非P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3.206+0.792X1+0.953X2+1.199X4+0.845X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后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94~0.91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85.5%。结论:乳腺X线特征、ADC值、血清CA125水平及Ki67表达状态与伴有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有关,联合以上特征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X线 表观扩散系数 CA125 CEA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5p通过靶向STAT3减轻戊四唑诱导的癫痫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单萍 张继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3-1380,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5a-5p通过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戊四唑(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PTZ点燃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6组:Con组、PTZ组、PTZ+agomir NC组、PTZ+miR-125a-5p ag... 目的:探讨miR-125a-5p通过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戊四唑(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PTZ点燃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6组:Con组、PTZ组、PTZ+agomir NC组、PTZ+miR-125a-5p agomir组、PTZ+miR-125a-5p agomir+pcDNA组和PTZ+miR-125a-5p agomir+pc-STAT3组,评价miR-125a-5p对大鼠癫痫持续时间、潜伏期、惊厥次数和严重程度的影响。qRT-PCR检测miR-125a-5p和STAT3 mRNA表达;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NSS)、开场实验和Rotarod测试评价癫痫大鼠的神经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免疫染色观察海马CA1和CA3区域神经元凋亡;ELISA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25a-5p和STAT3的关系。结果:在PTZ诱导的癫痫大鼠中,miR-125a-5p表达上调,STAT3表达下调,且miR-125a-5p靶向抑制STAT3表达。与PTZ组相比,PTZ+miR-125a-5p agomir组癫痫大鼠的潜伏期缩短,癫痫评分降低,癫痫发作时间和次数减少,mNSS降低,掉落潜伏期及外围区域的移动距离、开放区域的总距离延长,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及停留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和游泳距离均增加,海马组织TNF-α、IL-6、IL-1β、IL-18表达降低,CA3和CA1区的NenN+细胞增多(P<0.05);STAT3过表达可逆转miR-125a-5p agomir对癫痫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P<0.05)。结论:miR-125a-5p通过靶向下调STAT3,减轻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a-5p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戊四唑 癫痫 神经功能障碍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治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王洁 尤国美 +2 位作者 罗君 陈羚 吕展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问卷调查,利用SP... 目的探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3.0和AMOS 24.0行数据分析。结果心理一致感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353,P<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57,P<0.01);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604,P<0.01)。结构方程检验证明心理一致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7%。结论心理一致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作为自我感受负担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理一致感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中介作用 I^(125)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癌的效果
17
作者 韩彬 孟艳 杭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巨大肝转移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巨大肝转移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并记录患者2年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FS比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 巨大肝转移癌 疾病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勋伟 黄波 +1 位作者 汪鹏 陶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前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水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于我院首次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乳腺MRI检查,记录病灶直径、边缘、形状、平扫T_...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前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水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于我院首次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乳腺MRI检查,记录病灶直径、边缘、形状、平扫T_(2)WI图像上病灶内是否高信号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依据Miller-Payne分级标准对病理学反应进行评估,分为病理反应不佳(NR)组和病理反应良好(R)组。结果: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R组52例(57.78%),NR组38例(42.22%),两组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中Ki-67>14%的比例显著高于NR组(P<0.05)。R组与NR组的肿瘤直径、边缘、形状、T_(2)WI信号、D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TIC类型为Ⅲ型的比例显著高于NR组,ADC值显著低于NR组,f值显著高于NR组(P<0.05)。R组的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R组(t=-11.00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ADC值、血清miR-125b水平和较低的f值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为N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DC值、f值、血清miR-125b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863(95%CI:0.799~0.927,P<0.001)、0.819(95%CI:0.744~0.893,P<0.001)、0.832(95%CI:0.755~0.908,P<0.001)和0.958(95%CI:0.929~0.988,P<0.001)。结论:治疗前多模态MRI联合血清miR-125b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血清miR-125b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帅 赵耀 +4 位作者 李顺乐 张迪 张立 翟宏军 吉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725,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5b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25b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细胞在上调或下调miR-125b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DKK3和SERPINA4的蛋白表达,双荧... 目的探讨miR-125b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检测miR-125b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胃癌细胞在上调或下调miR-125b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DKK3和SERPINA4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5b能否与DKK3、SERPINA4靶向结合,MKN45细胞共转染miR-125b抑制物和靶基因siRNA,用迁移、侵袭实验观察miR-125b能否通过DKK3、SERPINA4调节MKN45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观察EMT相关转录因子表达;进一步通过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上调或下调血清反应因子(SRF)表达并经尾静脉注射裸鼠后观察体内实验中肺转移瘤的数目,探讨SRF对胃癌细胞转移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25b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上调,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DKK3和SERPINA4是miR-125b在胃癌细胞中的直接靶点,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1和Slug的转录,诱导EMT的发生,促进胃癌转移。体内体外实验证实转录因子SRF通过正向调节miR-125b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SRF/miR-125b轴促进了胃癌细胞的EMT和转移,这些调节因子有望成为胃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或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转移 miR-125b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