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中尺度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广强
赵春生
+1 位作者
丁守国
秦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24流近似和相关2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24流近似和相关2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气实况的对比表明辐射在中尺度暴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辐射传输方案对云辐射特性描述的准确程度对于地面降水影响是明显的;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对地面降水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白天比在夜间明显;辐射传输过程对地面降水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降水中心上,而对降水的地理分布改变很小;相对而言,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之间对短波描述的差异对地面降水的影响明显,而对长波描述差异的影响不大;新辐射传输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MM5对中尺度降水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方案
降水影响
中尺度
对比分析
辐射特性
地面降水
MM5
气象模式
静力稳定
模拟结果
华南暴雨
传输过程
地理分布
模拟能力
对比表
冰晶
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安宁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共11页
将NCARCCM3辐射传输方案CRM(Column Radiation Model)引入到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中,并对两组辐射传输方案下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东亚冬、夏季气候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CRM辐射传输方案能够改善P-σ RCM9区域气...
将NCARCCM3辐射传输方案CRM(Column Radiation Model)引入到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中,并对两组辐射传输方案下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东亚冬、夏季气候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CRM辐射传输方案能够改善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冬、夏季地面温度的模拟,且在夏季的改善比冬季更明显,还改善了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对对流层高层(200-100hPa)短波辐射加热率和长波辐射加热率的计算,然后改进了模式对200-300hPa垂直平均经向温度梯度的模拟,进而使得模拟的冬、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比采用KQ辐射传输方案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同时还发现,采用CRM辐射传输方案后,P-σ RCM9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地区冬、夏季的降水率在强度和分布形势上均比采用KQ辐射传输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CRM辐射传输方案能够较明显地提高P-σ RCM9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辐射传输方案
温度模拟
西风急流
降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一次对流云降水模拟的影响
3
作者
郭艺媛
华维
+2 位作者
侯文轩
黄天赐
范广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2-1271,共10页
利用WRF V3.9.1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WRF)7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5年8月13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以及相...
利用WRF V3.9.1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WRF)7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5年8月13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以及相关物理量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本次对流云降水过程,但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场等物理量的模拟有明显影响。在降水落区方面,各方案模拟的雨区范围普遍偏大,仅Lin和CAM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那曲中部的降水中心,而对于降水量,除WSM5、Morrison和New Thompson方案模拟值偏低外,其余方案模拟结果与实况值较为一致。此外,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降水日变化同样存在差异,大部分方案能够再现本次降水过程的前两次降水峰值,但均未能模拟出第3次降水峰值。对于大气环流和水热物理量场,各方案也可较好地再现其基本特征,但方案间的差异不可忽视。总体来说,Lin方案对本次高原对流云降水过程降水以及环流等相关物理量的模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尺度数值
天气预报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中尺度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广强
赵春生
丁守国
秦瑜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G1998040911)项目资助。
文摘
在MM5非静力稳定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24流近似和相关2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相互比较,并与天气实况的对比表明辐射在中尺度暴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辐射传输方案对云辐射特性描述的准确程度对于地面降水影响是明显的;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对地面降水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白天比在夜间明显;辐射传输过程对地面降水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降水中心上,而对降水的地理分布改变很小;相对而言,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之间对短波描述的差异对地面降水的影响明显,而对长波描述差异的影响不大;新辐射传输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MM5对中尺度降水的模拟能力。
关键词
传输方案
降水影响
中尺度
对比分析
辐射特性
地面降水
MM5
气象模式
静力稳定
模拟结果
华南暴雨
传输过程
地理分布
模拟能力
对比表
冰晶
天气
Keywords
radiative transfer scheme mesoscale precipit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安宁
张耀存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302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候系统协同观测与预测研究"(GYHY(QX)2007-6-5)共同资助
文摘
将NCARCCM3辐射传输方案CRM(Column Radiation Model)引入到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中,并对两组辐射传输方案下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东亚冬、夏季气候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CRM辐射传输方案能够改善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冬、夏季地面温度的模拟,且在夏季的改善比冬季更明显,还改善了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对对流层高层(200-100hPa)短波辐射加热率和长波辐射加热率的计算,然后改进了模式对200-300hPa垂直平均经向温度梯度的模拟,进而使得模拟的冬、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比采用KQ辐射传输方案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同时还发现,采用CRM辐射传输方案后,P-σ RCM9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地区冬、夏季的降水率在强度和分布形势上均比采用KQ辐射传输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CRM辐射传输方案能够较明显地提高P-σ RCM9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辐射传输方案
温度模拟
西风急流
降水模拟
Keywords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adiative
transfer
scheme
Temperature
simulation
Westerly jet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分类号
P42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一次对流云降水模拟的影响
3
作者
郭艺媛
华维
侯文轩
黄天赐
范广洲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2-1271,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5702)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2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072)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2019JDJQ0001)。
文摘
利用WRF V3.9.1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WRF)7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5年8月13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以及相关物理量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本次对流云降水过程,但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环流场等物理量的模拟有明显影响。在降水落区方面,各方案模拟的雨区范围普遍偏大,仅Lin和CAMS方案较好地模拟出那曲中部的降水中心,而对于降水量,除WSM5、Morrison和New Thompson方案模拟值偏低外,其余方案模拟结果与实况值较为一致。此外,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降水日变化同样存在差异,大部分方案能够再现本次降水过程的前两次降水峰值,但均未能模拟出第3次降水峰值。对于大气环流和水热物理量场,各方案也可较好地再现其基本特征,但方案间的差异不可忽视。总体来说,Lin方案对本次高原对流云降水过程降水以及环流等相关物理量的模拟效果最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尺度数值
天气预报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模拟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
cloud microphysical
scheme
s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分类号
P426.61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中尺度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周广强
赵春生
丁守国
秦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辐射传输方案对P-σ RCM9区域气候模式性能的影响
黄安宁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一次对流云降水模拟的影响
郭艺媛
华维
侯文轩
黄天赐
范广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