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样转换法计算RDF(R)程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韩甫田 宾仁茂 +1 位作者 赵士权 黄凌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讨论了抽样转换法(Sampledtransformmethod)计算径向分布函数RDF(R)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通用性较强的RDF(R)程序,对此进行了严格检验,并列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抽样转换法 rdf(R)程序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50 K液氦温区活性炭吸附氢气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
2
作者 连振午 朱仁胜 +1 位作者 陈长琦 谢远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6,共8页
文章基于石墨片微元构建了四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活性炭模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10 K~50 K温区不同孔径的活性炭结构模型对氢气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吸附位点、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位移的分析... 文章基于石墨片微元构建了四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活性炭模型,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10 K~50 K温区不同孔径的活性炭结构模型对氢气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吸附位点、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位移的分析研究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氢气过程的行为特征,同时探讨了吸附量、吸附热随温度与压强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形式吸附氢气;温度升高,吸附量和吸附热逐渐降低;压强低于100 kPa,吸附速率较大,当超过100 kPa时,吸附量逐渐趋于动态平衡,揭示了低温下活性炭吸附氢气的物理机制。为未来聚变堆N-NBI系统低温抽气阵列吸附氢气性能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巨正则蒙特卡洛 径向分布函数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跃鹏 唐世斌 +4 位作者 刘向君 王培峰 高永伟 杨赟 梁利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了钠蒙脱石的水化膨胀特性,实现了对其水化过程中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晶层间距随着层间含水率的增加而阶梯型上升,呈现分层现象。随着埋藏深度和层间含水率增加,钠蒙脱石体积增大,而密度相应减小。层间含水率增加,促进氢键增多,并显著提升水分子和Na^(+)离子的自扩散系数。深埋条件下,水分子及Na^(+)离子自扩散系数较常温常压显著增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递增,Na-Ow、Na-Hw、Ow-Hw(水分子间),Ow-Ow以及Os-Hw的主峰峰值,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在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这些主峰峰值则表现出差异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先增加后有所降低,Na^(+)离子的配位数降低、聚合程度下降、离子水化数和水化半径变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差别很小,Na^(+)离子对应水化特征仅有微小降低趋势。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石油钻井、煤层安全开采、边坡稳定性评估及隧道工程开挖等关键领域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蒙脱石 水化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自扩散系数 离子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SiO_(2)体系熔体的结构及输运性质
4
作者 姚明灿 李田玉 +5 位作者 胡金 付芳忠 林嘉豪 范鹤林 王瑞祥 徐志峰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铜冶炼过程中铜的损失,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FeO-SiO_(2)体系的结构及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当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从50%增加到85%,Si-O的键长保持1.60A(1A=0.1 nm)不变,Fe-O的键长从2.08A降低到2.07A;O-Si-O的键角保持108... 针对铜冶炼过程中铜的损失,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FeO-SiO_(2)体系的结构及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当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从50%增加到85%,Si-O的键长保持1.60A(1A=0.1 nm)不变,Fe-O的键长从2.08A降低到2.07A;O-Si-O的键角保持108.00°不变,而Si-O-Si键角从144.98°降低到140.00°;自由氧的比例从1.74%增加到42.64%,桥氧的比例从42.60%降低到1.84%。NBO/T从0.25增加到2.42,结构的聚合度随着FeO含量(指质量分数,下同)的升高而降低,黏度从0.74 Pa·s降低到0.02 Pa·s。[SiO_(4)]4-四面体是FeO-SiO_(2)体系的主要结构单元,[SiO_(4)]4-四面体之间通过共顶角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熔体结构 FeO-SiO_(2) 输运性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自扩散系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多组分燃料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俞玥 梅德清 +2 位作者 冯沛 宋如蕃 张占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4,共9页
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Amorphous Cell与Dmol3模块构建了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分子模型,应用Forcite模块进行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三元体系退火处理,以充分释放体系分子结构应力,选择能量最低的构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Amorphous Cell与Dmol3模块构建了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分子模型,应用Forcite模块进行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三元体系退火处理,以充分释放体系分子结构应力,选择能量最低的构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体系在773和973 K时的传热传质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均方根位移模拟数据对体系传热影响的考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三元体系中乙醇的扩散系数从0.680×10^(-4) cm^(2)/s增大到1.133×10^(-4) cm^(2)/s;通过径向分布函数(RDF)分析三元体系在773和973 K时的传质行为,发现RDF数值越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乙醇的RDF数值最小,存在最强氢键相互作用,推测此组分最容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四烷 油酸甲酯 乙醇 分子动力学模拟 扩散系数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超声波探测2维气体温度场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少壮 石友安 +2 位作者 陆小康 陈雨 魏东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在现有的热压罐中,设备主要使用若干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复材构件成型温度控制,但这种点测的方式难以实现空间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这种接触式测温方式会直接影响模具和构件接触面温度分布。这些局限性大大影响了构件成型的品质,准确测量大... 在现有的热压罐中,设备主要使用若干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复材构件成型温度控制,但这种点测的方式难以实现空间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这种接触式测温方式会直接影响模具和构件接触面温度分布。这些局限性大大影响了构件成型的品质,准确测量大型空间构件成型气体温度场成为航空复合材料部件成型固化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开展分布式超声波探测2维气体温度场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数值仿真进行热压罐中的超声传播特性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时移特性建立分布式超声气体测温模型;其次,从热压罐实际工况出发,发展基于全局径向基函数(LQ)和奇异值分解(SVD)的2维气体温度场重建算法(LQ-SVD),并通过和其他几个常见温度场重建算法作对比及带噪重建的方式进行该算法的考核与精度分析。数值模拟和热压罐现场实验表明:当温度场发生变化时,超声在热压罐中的传播会出现明显的时移特性;以该时移特性建立的测温模型可有效描述温度分布变化与超声传播时间的关系;LQ-SVD重建算法在热压罐工况下具有较高精度和抗噪性,在数值模拟中该算法抗噪性较强且和其他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重建均方根误差,在实验验证中重建值和真值吻合较好;本文建立的分布式超声波探测2维气体温度场方法可较为准确地测量出大型空间2维气体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气体测温 分布式 2维气体温度场 温度场重建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pyridinium ionic liquid[HPy][BF_(4)]mixed with acetonitrile
7
作者 XU Jian-Qiang MA Zhao-Peng +2 位作者 CHENG Si LIU Zhi-Cong ZHU Guang-Lai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2,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mixed systems comprising pyridinium ionic liquid[HPy][BF_(4)]and acetonitrile at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were studi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 this wo...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mixed systems comprising pyridinium ionic liquid[HPy][BF_(4)]and acetonitrile at different mole fractions were studie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 this work.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density,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excess molar volume,and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ole fraction of[HPy][BF_(4)],the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Additionally,the excess molar volume initially decreases,reaches a minimum,and then increases.The rules of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RDFs)of characteristic atoms are different.With increasing the mole fraction of[HPy][BF_(4)],the first peak of the RDFs of HA1-F decreases,while that of CT6-CT6 ri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olvent molecules affect the polar and non-polar regions of[HPy][BF_(4)]differ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dinium ionic liquid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分布式电动汽车轨迹跟踪控制
8
作者 邹俊逸 蒋益民 王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8,共12页
针对轨迹跟踪过程中轮胎侧偏刚度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分布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垂向载荷和侧偏角对侧偏刚度的影响;设计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针对轨迹跟踪过程中轮胎侧偏刚度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以分布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垂向载荷和侧偏角对侧偏刚度的影响;设计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侧偏刚度估计器,考虑RBFNN初始化参数的不确定性,利用k-means算法改进其函数中心,通过最小二乘法(least mean square,LMS)调整RBFNN的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权值,改善侧偏刚度估计器的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优化后RBFNN测试时间缩短4 s,训练时间缩短700 s,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降低44.3%、55.2%。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将侧偏刚度估计值代入预测模型中,同时添加动力学约束以提高跟踪的稳定性。搭建了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将考虑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与未考虑侧偏刚度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高附着路面还是低附着路面,考虑侧偏刚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说明所提出的改进估计模型和轨迹跟踪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侧偏刚度 模型预测控制 分布式电动汽车 径向基神经网络 K-MEANS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F法对非晶态聚醚砜共聚物的近程有序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晓明 高忠民 +1 位作者 李向山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3-1586,共4页
用径向分布函数(RDF)研究了聚醚砜共聚物(PES)在r=1.5 nm范围内的近程结构,结果表明,分子链间存在近程有序结构,有序周期约为0.5 nm;聚醚砜共聚物经退火处理后,由g(r)图可以看出,第一个峰变高、变窄;由G(r)图可以看出,分子链间第一个有... 用径向分布函数(RDF)研究了聚醚砜共聚物(PES)在r=1.5 nm范围内的近程结构,结果表明,分子链间存在近程有序结构,有序周期约为0.5 nm;聚醚砜共聚物经退火处理后,由g(r)图可以看出,第一个峰变高、变窄;由G(r)图可以看出,分子链间第一个有序区内,分子链间贡献大于链内贡献;于200℃退火处理后有序畴尺寸(rs)略有增大,原子平均位移(σ)变小,使得分子链内原子间距分布更加均匀,相邻分子链间距(rv)变小.同时透射电镜(TEM)的形态结构分析表明,经退火处理后,其聚集态确实形成了某种局部有序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径向分布函数(rdf) 近程有序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DLC薄膜杂化状态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罗宏博 杨来东 +2 位作者 连潇 王建吉 朱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文章基于Tersoff势函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金刚石的分子模型,分析了不同熔融温度和冷却过程对原子键合结构,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和配位数的影响,从原子尺度阐明了DLC薄膜制备过程中原子形态杂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DLC薄膜主要由C-... 文章基于Tersoff势函数,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金刚石的分子模型,分析了不同熔融温度和冷却过程对原子键合结构,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和配位数的影响,从原子尺度阐明了DLC薄膜制备过程中原子形态杂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DLC薄膜主要由C-sp3和C-sp2杂化相组成,当温度低于6000 K时,熔融和冷却基本不会使C-sp3杂化发生结构转变,薄膜的性能比较稳定。当温度高于7000 K时,熔融过程中有大量的C-sp3杂化原子转变为C-sp2和C-sp1,冷却和弛豫平衡会引起高能态C-sp3杂化原子转变为C-sp2,但C-sp1杂化的含量基本不变。熔融温度主要影响DLC薄膜制备过程中C-sp3和C-sp2相的百分比含量,当体系中C-sp2含量超过40%,薄膜的性能将趋向于石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熔融温度 径向分布函数 配位数 类金刚石 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水二元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玉 朱光来 +2 位作者 王晨晨 徐建强 马赵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BPy]BF4)与Tip4p模型水分子的二元体系的微观结构.比较了各组分间的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比例的增加,水与阴离子、水与阳离子头部吡啶环、阳离子头部与阴离子...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BPy]BF4)与Tip4p模型水分子的二元体系的微观结构.比较了各组分间的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比例的增加,水与阴离子、水与阳离子头部吡啶环、阳离子头部与阴离子上相关原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峰值都呈现递增的趋势,而阳离子上丁基链末端碳原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没有明显变化;空间分布函数则直观地反映出阴离子主要分布在阳离子的吡啶环周围,水分子在阴离子周围近似呈均等分布,且几率随离子液体比例增大而增加;另外还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比例下的二元体系中氢键的数目和寿命,结果均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空间分布函数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COOH含量对PUR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梓霖 闫新亮 +3 位作者 黄肖勇 李雅琴 高如月 付一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分析功能化碳纳米管含量对聚合物基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量的聚氨酯/羧基化碳纳米管(PUR/CNT-COOH)复合体系模型,比较了不同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B)以及体积模量(G)等... 为分析功能化碳纳米管含量对聚合物基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量的聚氨酯/羧基化碳纳米管(PUR/CNT-COOH)复合体系模型,比较了不同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B)以及体积模量(G)等性能。通过分析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氢键作用、氢键密度以及不同种类的氢键数量等性能,从微观层面探究了CNT-COOH含量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含量逐渐增加,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屈服强度逐渐增大,拉伸性能逐渐下降;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E,G以及B均随CNT-COOH含量的增加而升高。CNT-COOH在复合体系中的占比越大,CNT-COOH与PUR基体间的相互作用越强;PUR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降,复合体系的拉伸性能下降;随CNT-COOH含量的增加,二者相互作用增强,使其更易发生团聚现象。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含量的增加,填料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基体自身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氢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的增加,填料间的氢键数目不断升高,基体间的氢键数目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羧基化碳纳米管 聚氨酯 径向分布函数 界面相互作用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盘式行星永磁电机的等效动态磁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志文 刘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2-2191,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永磁电机低速直驱能力弱和输出单一的问题,提出新型盘式行星永磁电机.所提电机集盘式电机与行星驱动于一体,具有空间磁场结构复杂、低速直驱和多自由度动力输出的特点.分析所提电机的电磁性能,研究盘式转子与行星定子不均... 为了解决传统永磁电机低速直驱能力弱和输出单一的问题,提出新型盘式行星永磁电机.所提电机集盘式电机与行星驱动于一体,具有空间磁场结构复杂、低速直驱和多自由度动力输出的特点.分析所提电机的电磁性能,研究盘式转子与行星定子不均匀气隙的动态磁路模型,利用径向分环法将三维磁场模型分环为二维模型.考虑气隙不均、定子开槽和漏磁的影响,引入不均匀气隙位置分布函数,建立所提电机的等效气隙磁阻模型和等效漏磁阻模型.划分盘式转子和行星定子间的磁场区域,将动态磁路模型转化为时变的等效磁网络拓扑结构,计算得到电机的磁链和空载反电势.通过有限元和样机实验验证动态磁网络模型的有效性.相比三维有限元仿真,等效磁网络提高了计算效率,便于后续的结构参数分析和优化,为盘式行星永磁电机的磁场建模和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气隙 盘式行星永磁电机 径向分环 气隙分布函数 等效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LADR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旭红 杨一矜 +3 位作者 潘宇 顾伟伟 杨慧 贾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出现,为支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由于VSG常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时间久、抗扰动能力弱的缺点,考虑LADRC对扰动具有更优异的动态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一种用于VSG电压...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出现,为支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由于VSG常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时间久、抗扰动能力弱的缺点,考虑LADRC对扰动具有更优异的动态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一种用于VSG电压外环控制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案,并采用RBF对LADRC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整定,以实现控制器的实时优化。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仿真模型,并对所提出的改进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照,结果显示该策略可有效提高并网环境下虚拟同步发电机功率和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RBF神经网络 线性自抗扰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平衡后,在—CO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18.65°,相互作用能为-1049.19 kcal/mol,并形成371.64个氢键。在—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25.37°,相互作用能为-563.83 kcal/mol,并形成178.03个氢键。在—CO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30.10°,相互作用能为-444.25 kcal/mol,并形成58.34个氢键。在—OCH 3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59.96°,相互作用能为-149.00 kcal/mol,并形成13.25个氢键。水团簇与不同含氧官能团体系的接触角越小,形成的氢键越多,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越好,这与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排序为—COOH>—OH>—CO>—OCH 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煤表面润湿性及其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官能团 煤润湿性 分子相对体积分数 径向分布函数 相互作用能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GWO优化RBFNN模型及粮食产量预测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庆 许荣杰 +1 位作者 冯晓祥 叶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02-3811,共10页
针对粮食产量预测方法预测精度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入差分进化自适应灰狼算法优化正则项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DEGWO-RBFNN。为提高灰狼算法的搜索精度,引入指数分布随机数初始化种群,提升初始种群质量;设计Sigmoid函数自适应... 针对粮食产量预测方法预测精度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入差分进化自适应灰狼算法优化正则项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DEGWO-RBFNN。为提高灰狼算法的搜索精度,引入指数分布随机数初始化种群,提升初始种群质量;设计Sigmoid函数自适应缩放因子均衡算法搜索与开发;引入差分进化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利用改进GWO搜索RBFNN超参数,解决网格调参易陷入局部最优及初值敏感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与GWO-RBFNN、RBFNN、DE-RBFNN、BPNN、GA-BPNN、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相比,DEGWO-RBFNN预测精度达到96.06%,比对比模型可提高2.47%~1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粮食产量预测 灰狼优化算法 差分进化 指数分布 自适应缩放因子 正则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全氟辛酸钠在水中的分布
17
作者 许鸷宇 赵玉 +4 位作者 廖丽 杜竞 毛建军 姜琪 陈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9-353,共5页
为从微观上探究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分布情况,使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全氟辛酸钠(Na-PFO)在水中的分布情况。模拟平衡后,PFO^(-)分布在水/气界面处,且疏水的氟碳链朝向气相,亲水的羧酸根浸在水中,形成层状分布,径向分布函... 为从微观上探究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分布情况,使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全氟辛酸钠(Na-PFO)在水中的分布情况。模拟平衡后,PFO^(-)分布在水/气界面处,且疏水的氟碳链朝向气相,亲水的羧酸根浸在水中,形成层状分布,径向分布函数证明钠离子主要分布在水中的羧酸根附近。羧酸根可与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且显负电性的氟原子也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钠离子与水分子之间具有吸引作用,但不形成氢键;钠离子主要分布于PFO^(-)的氧原子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表面活性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数量密度 IGHM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组分与废木油相互作用行为的分子模拟
18
作者 郑直 郭乃胜 †尤占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6,共8页
为从分子尺度阐明废木屑基生物沥青中沥青组分与废木油(WWO)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基于四组分(SARA)理论建立了包括基质沥青与4种生物沥青在内的5个沥青分子模型,并利用模型的原子径向分布函数(RDF)、能量、密度... 为从分子尺度阐明废木屑基生物沥青中沥青组分与废木油(WWO)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基于四组分(SARA)理论建立了包括基质沥青与4种生物沥青在内的5个沥青分子模型,并利用模型的原子径向分布函数(RDF)、能量、密度与溶解度参数等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通过分析WWO与沥青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RDF、稳定构型的MD快照,探究其相互作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物沥青体系中,WWO与沥青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均为负值,表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WWO与沥青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能按WWO-胶质>WWO-芳香分>WWO-沥青质>WWO-饱和分排序,说明WWO与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与饱和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WWO与沥青四组分之间的分子间RDF曲线随着其距离的增大而趋于稳定,最终区域密度与全局密度的比值趋近于1.0,表明体系内的分子在远程呈无序分布;WWO与胶质、芳香分、沥青质的分子间RDF曲线较为平坦,均未出现显著峰值,而与饱和分的分子间RDF曲线在0.5~1.5nm的距离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峰,但最大峰值仅为1.24,表明WWO与饱和分在部分区域存在分子聚集。此外,通过分析稳定构型的MD快照,也发现了与相互作用能和RDF分析结果类似的结论。该文研究结果从分子层面证明了WWO与沥青四组分整体上是相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物沥青 废木油 沥青组分 分子间相互作用 径向分布函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配网电压质量的固定串补技术研究 被引量:56
19
作者 卓谷颖 江道灼 +2 位作者 梁一桥 连霄壤 梁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7,共7页
为了改善国内配网电压质量,提出一个配网固定串补技术的新研究方向。简单分析固定串联电容器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串补装置结构图。阐述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的"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 为了改善国内配网电压质量,提出一个配网固定串补技术的新研究方向。简单分析固定串联电容器在辐射状配电线路中改善电压特性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串补装置结构图。阐述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的"自适应"电压调节和实时响应的特点,及其改善沿线电压分布和减小电压跌落的作用,并由算例分析证明其有效性。介绍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位置与容量的确定方法。提出针对配网串补的过压保护方案,以及预防铁磁谐振和感应电机自激的措施。介绍串补装置的控制器功能。经电力市场调研反馈信息可得:配网串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固定串联电容器 辐射型配电线路 电压质量 过压保护 谐振 控制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稀溶液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艳艳 陈攀科 +2 位作者 罗健辉 周歌 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7-2914,共8页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类重要的线性水溶性聚合物,具有"百业助剂"之称,因此对其溶液性质的研究意义重大.在溶液质量浓度约为1g·mL-1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含有不同水分子数的溶液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类重要的线性水溶性聚合物,具有"百业助剂"之称,因此对其溶液性质的研究意义重大.在溶液质量浓度约为1g·mL-1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含有不同水分子数的溶液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非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PAM-H)和阴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HPAM)在纯水溶液及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的水溶液中的回旋半径(Rg).结果发现,不同温度下PAM-H和HPAM的抗盐性能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水分子数不同的溶液模型所得模拟结果趋势没有明显变化,为了提高模拟效率,选取含有2000个水分子的溶液模型分析HPAM链中氧负离子及氧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从微观结构模拟说明了HPAM水溶液粘度随NaCl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且HPAM比PAM-H具有较好的增粘效果及较差的抗盐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丙烯酰胺 溶液性质 回旋半径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