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支原体兔体攻毒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文英 夏青 +8 位作者 胡萌婕 赵逸轩 王琛 张宇豪 郝成武 贺笋 郭爱珍 陈建国 陈颖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8-1277,共10页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的重要病原之一,对养牛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牛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目前没有较好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缺乏小...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的重要病原之一,对养牛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牛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目前没有较好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因此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方法。缺乏小动物评价模型是牛支原体疫苗研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建立小动物攻毒模型,为后续疫苗的研究与制备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并降低后续试验的科研成本。为建立牛支原体小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以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1)单独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2)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3)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后注射KLH和巯基乙酸盐培养基;4)空白对照组。通过PCR检测牛支原体排菌情况,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第31天后取肺制作病理切片。研究结果显示,注射地塞米松后攻击HB0801株牛支原体组的牛支原体检出率和抗体均最高,牛支原体检出率为42.11%,91.67%的动物被检测为抗体阳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攻毒组均出现了肺泡壁增厚,巨噬细胞浸润以及肺部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符合牛支原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本研究建立了牛支原体HB0801株攻毒日本大耳白兔的感染及评价模型,地塞米松造成免疫抑制后攻毒HB0801株具有最好的造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动物模型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颅骨固定锁辅助兔颅骨损伤修复研究
2
作者 李英俊 张迪 +3 位作者 杨飞霞 张志慧 孙立旦 史利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5-23,共9页
目的以新西兰兔为模型动物,通过观察使用可吸收颅骨固定锁后的模型动物的生理状态、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价可吸收颅骨锁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的要求,用10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试验组... 目的以新西兰兔为模型动物,通过观察使用可吸收颅骨固定锁后的模型动物的生理状态、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来评价可吸收颅骨锁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的要求,用10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颅骨缺损,并植入供试品和对照品材料,空白对照组仅做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在植入后1、2、3、6、9、12、15个月7个时间点进行解剖观察,可吸收颅骨锁植入部位解剖取材观察,行病理分析。研究期间,所有动物行临床观察。结果研究期间各组动物无明显临床异常,亦无动物死亡。体重在术后9~15个月期间明显增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的检测无明显异常;于各节点观察解剖动物,植入部位周围组织均正常,可吸收颅骨固定锁在各个时间点逐步与周围骨质融合,其与动物自体骨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能有效地进行骨瓣复位固定,促进颅骨愈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感染性炎症反应。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吸收颅骨固定锁修复兔颅骨缺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类似的修复疗效并能有效地进行骨瓣复位固定,且兔模型试验证明临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颅骨固定锁 颅骨缺损 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韩冠英 凌沛学 +2 位作者 王凤山 王桂兰 邵华荣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的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病理及诊疗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1、3、5d右膝关节腔注射2%(低剂量组)、5%(中剂量组)、10%(高剂量组)(w/v)木瓜蛋白酶和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的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病理及诊疗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1、3、5d右膝关节腔注射2%(低剂量组)、5%(中剂量组)、10%(高剂量组)(w/v)木瓜蛋白酶和0.03mol/L的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0.1ml/kg(实验组),以及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兔状态并记录体重和膝关节宽度。首次注射后第2、4、6周将兔分批处死,取股骨髁、胫骨平台及滑膜做大体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均出现关节宽度增大、关节软骨变薄、基质分解破坏、滑膜增生等炎症及退行性改变,严重程度随浓度增高而增高,也随时间延长而发展;对照组无上述改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膝骨关节腔注射2%、5%、10%木瓜蛋白酶和0.03mol/L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0.1ml/kg可制备不同严重程度的骨关节炎模型,周期短,可重复且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半胱氨酸 骨关节炎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兔干眼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清华 姚小磊 +2 位作者 吴权龙 王方 陈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建立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干眼症白兔模型,为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只成年白兔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作干眼症模型,术后饲养45d,同时取6只正常白兔作空白对照,2组均采... 目的建立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干眼症白兔模型,为探讨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只成年白兔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作干眼症模型,术后饲养45d,同时取6只正常白兔作空白对照,2组均采用SchirmerI试验观察其基础泪液分泌量、测定泪膜破裂时间观察其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进行形态学(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白兔模型建立后,模型兔SchirmerI实验测量值明显低于正常白兔(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白兔(P<0.01),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IL-1β、TNF-α、Fas、FasL、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白兔(P<0.01),而TGF-β1、bcl-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正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术是成功的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干眼症白兔模型的造模方法,能模拟围绝经期干眼症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实验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干眼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动物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蔺琪 吕岚 +2 位作者 金涛 赵晓玉 邱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制作方法,为干细胞缺乏疾病的治疗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利用9mm环钻划界,板层切除角膜组织,通过临床评分、印迹细胞学、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模型的成功。结果板层切除术后30~...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制作方法,为干细胞缺乏疾病的治疗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利用9mm环钻划界,板层切除角膜组织,通过临床评分、印迹细胞学、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模型的成功。结果板层切除术后30~45d,模型眼角膜混浊、上皮缺损、大量新生血管长入,印迹细胞学可见PAS(+)的杯状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上皮符合结膜细胞表型,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结膜杯状细胞特异性标志MUC5AC阳性表达。结论环钻划界加板层切除法为一种可靠、有效的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动物模型 印迹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褚立涛 郭国栋 +2 位作者 刘刚 李斌 陆维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创伤后骨髓炎是致四肢的高能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动物模型对研究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创伤后骨髓炎的动物模型甚为少见。为研究创伤后骨髓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目的创伤后骨髓炎是致四肢的高能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动物模型对研究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创伤后骨髓炎的动物模型甚为少见。为研究创伤后骨髓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断,文中利用新西兰白兔建立创伤后骨髓炎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4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采用自制支架使其右胫骨发生开放性骨折并于骨折断端接种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悬浮液0.1ml,浓度为3×106CFU/ml,诱导其发生创伤后骨髓炎。术后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采用大体观察、影像学表现、细菌学、组织学检查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大白兔开放性骨折并接种细菌4周后共38只兔出现发热,伤口流脓,细菌培养阳性,影像学表现为慢性骨髓炎征象,病理学检查提示创伤后骨髓炎活动性改变。经评价38例建模成功,成功率达到91%。结论研究建立了兔创伤后骨髓炎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较高,可以用于创伤后骨髓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骨髓炎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预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葛玉霞 段云友 +2 位作者 袁丽君 朱秀梅 张翔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预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灌服3.3g/kg体质量的L-蛋氨酸(M组)、等量自来水(N组)。然后于0、4、8、12、24h检测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预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灌服3.3g/kg体质量的L-蛋氨酸(M组)、等量自来水(N组)。然后于0、4、8、12、24h检测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同时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其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并与兔冠状动脉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M组兔血浆中NO在上述各时间点与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ET在上述各时间点与N组相比明显升高;M组兔灌服L-蛋氨酸0、4、8、12、24 h后,髂外动脉EDD分别为13.98%±1.96%、3.50%±1.61%、-1.53%±3.01%、-2.49%±1.83%、-5.03%±1.62%,较N组显著降低;而EID无明显改变。病理结果显示,兔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弹力板裸露,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心肌细胞空泡化。结论兔骼外动脉外周血管的内皮功能变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为临床无创、简便预测冠心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兔模型 高频超声 冠状动脉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腮腺涎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2 位作者 董震 曹罡 杨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083-1084,F029,共3页
目的 :建立兔腮腺涎瘘的模型。 方法 :选取 10只新西兰白兔 ,随机确定在每只兔的一侧颊部皮肤作角形切口 ,解剖面神经分支并锐性剥离腮腺组织 ,腮腺残端不结扎 ,再严密缝合切口。在兔的另一侧颊部皮肤作同样的角形切口 ,翻开组织瓣后... 目的 :建立兔腮腺涎瘘的模型。 方法 :选取 10只新西兰白兔 ,随机确定在每只兔的一侧颊部皮肤作角形切口 ,解剖面神经分支并锐性剥离腮腺组织 ,腮腺残端不结扎 ,再严密缝合切口。在兔的另一侧颊部皮肤作同样的角形切口 ,翻开组织瓣后再复位缝合作对照。术后 7天内连续观察局部肿胀和创口渗出情况 ,并于术后 6天测定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 结果 :实验侧腮腺区术后 1~ 5天出现渐进性肿胀 ,伤口有清亮液体渗出。术后 7天 ,在腮腺肿胀区切开皮肤后 ,有大量清亮的液体流出 ;继续观察 7天 ,创口不愈 ,并不断有清亮的液体流出 ;肿胀区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均高于 10 0 0 0U/L。对照侧腮腺区术后 1天出现轻度肿胀 ,创口无渗出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腮腺区肿胀逐渐消失。肉眼观察和唾液淀粉酶检测证实 ,10只新西兰兔实验侧的腮腺涎瘘模型均取得成功。结论 :通过解剖兔面神经、锐性剥离腮腺组织而造成涎瘘 ,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涎瘘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兔模型HCN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婷玉 周景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率失常兔模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影响.方法 纳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80只健康成年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予以0.9%生理盐水... 目的 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率失常兔模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的影响.方法 纳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80只健康成年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予以0.9%生理盐水)和慢性心力衰竭组(60只,经耳缘静注异丙肾上腺素0.3 mg·kg-1·d-1).待慢性心衰组造模满意后将BW-200生理无线遥测心电系统芯片植入兔皮下,将其分为模型组(30只,0.9%生理盐水,洗胃,持续2周)和伊伐布雷定组(30只,伊伐布雷定7 mg·kg-1·d-1,持续2周).分别于起搏前(0周)、起搏4周、6周(药物干预2周后),观察四组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dERP)、室性心律失常(VA)诱发率、心室颤动阈值(VFT)变化,并分析HCN2、HCN4通道表达水平.结果起搏4、6周后,慢性心力衰竭组HR、LVEDD、LVESD、ERP、dERP、VA诱发率均显著高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LVEF显著低于起搏前及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起搏4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LVESD、LVEF、ERP、dERP、VFT较模型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起搏6周后,伊伐布雷定组HR、LVEDD、ERP、VA诱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VF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LVESD、LVEF、dERP较模型组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microRNA-1、microRNA-133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伊伐布雷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兔心率,缩短ERP值,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兔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下降,改善心室颤动阈值,并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HCN2通道和HCN4通道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率失常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率失常 兔模型 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耀全 冯兵 +3 位作者 李芙蓉 杨旭 周剑锋 袁发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498-501,I0003,共5页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 目的:通过结扎兔肾动脉分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慢性肾衰竭组(CRF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CRF组结扎左肾动脉分支同时切除右肾,术后动态观察兔主动脉、残余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功能等指标。结果:CRF组兔术后血清BUN、Scr逐渐升高,肾脏病理逐渐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脂纹、粥样斑块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结论:通过结扎兔左肾外动脉分支和切除右肾一次完成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RF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婕 冯菲 +4 位作者 潘桂霞 彭烨 李晓栋 董爱生 左长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寻找高效的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1(n=21)、实验组2(n=21)和对照组(n=6)。实验组1、实验组2分别以起始浓度5%和10%CCl...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寻找高效的CCl4诱导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1(n=21)、实验组2(n=21)和对照组(n=6)。实验组1、实验组2分别以起始浓度5%和10%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0.1mL/kg CCl4,1次/6d,4次注射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后续3个周期分别依次调整浓度(实验组1:10%、15%和20%,实验组2:20%、30%和40%)和剂量(0.2mL/kg、0.3mL/kg和0.4mL/kg)。对照组予1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处死7、7、2只实验兔,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1实验兔死亡率28.5%,实验组2实验兔死亡率42.8%,两组实验兔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05)。第9、12周兔肝脏病理评分显示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持续给予CCl4可诱导实验兔肝纤维化形成。采用起始10%浓度和0.1mL/kg剂量腹腔注射,浓度、剂量逐渐等量递增的模型建立方法,造模进程较快,成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效验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莉 丁伯良 +2 位作者 王英珍 鄢明华 韩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143,共3页
用2种猪伪狂犬病(PR)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PRV抗体阴性家兔,每组免疫3只,并设不免疫兔作为空白对照。定期采血,用乳胶凝集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抗体效价。乳胶凝集试验在免疫后7 d检测到抗体,中和试验在免疫后21 d检测到抗体。家兔于免疫后2... 用2种猪伪狂犬病(PR)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PRV抗体阴性家兔,每组免疫3只,并设不免疫兔作为空白对照。定期采血,用乳胶凝集试验和中和试验测定抗体效价。乳胶凝集试验在免疫后7 d检测到抗体,中和试验在免疫后21 d检测到抗体。家兔于免疫后28 d攻毒,免疫组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证明家兔免疫后乳胶凝集效价≥1∶45.3或中和试验抗体效价≥1∶8时,可以抵抗强毒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疫苗 家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炎鑫 佟德民 +5 位作者 邓晋丰 郭玉海 陈博来 禤翠玲 符路娣 谭滴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建立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手术组(30)只以16G针刺损伤新西兰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10只)不予穿刺手术。分别于造模术后4、8、12周通过腰椎... 目的建立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手术组(30)只以16G针刺损伤新西兰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10只)不予穿刺手术。分别于造模术后4、8、12周通过腰椎侧位X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椎间隙变化情况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手术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术后4周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高度指数变化率(DHI)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术组椎间盘内细胞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缓慢模拟人类损伤后椎间盘退变,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穿刺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光凝术后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覃冬菊 唐罗生 +1 位作者 刘湘平 唐朝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光凝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理特征。方法:(1)18只色素家兔按光凝后观察时间1,3,7,14,21d及28d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双眼)用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532nm,4... 目的:研究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光凝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理特征。方法:(1)18只色素家兔按光凝后观察时间1,3,7,14,21d及28d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双眼)用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532nm,450mW,100μm,0.05s)。(2)光凝后不同观察时间点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光凝斑FFA特点;取光凝区眼球壁制作标本,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视网膜光凝斑大小、视网膜细胞存活率的动态变化。结果:(1)荧光血管造影:光凝后3d,部分光凝斑为高荧光,荧光渗漏随时间延长逐步减轻,至光凝后14d,荧光渗漏基本消失。(2)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凝斑区域视网膜各层组织细胞结构破坏;光凝斑周围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继后色素上皮细胞、M櫣ller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修复破坏区。(3)形态学定量指标:光凝后第1d视网膜光凝斑直径最大为116.4±9.6μm,比参照光斑(75μm)增大了55.2%,随后有下降的趋势,21d后为82.8±5.4μm趋于稳定。视网膜细胞存活率光凝后第1d最小为(29.5±4.2)%,随后有上升的趋势,21d为(48.2±4.4)%趋于稳定。结论:视网膜光凝TsoⅢ级光斑会导致光凝斑周围视网膜感觉神经细胞的非选择性、扩展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凝固术 激光损伤 动物实验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模型家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眼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2 位作者 王育良 范莲 罗莎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模型家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眼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房内注射20 g.L-1甲基纤维素制作家兔青光眼模型,共6只。造模成功后4 h、8 h、24 h进行眼压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浓度。结果 6只家兔眼压值... 目的探讨青光眼模型家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眼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房内注射20 g.L-1甲基纤维素制作家兔青光眼模型,共6只。造模成功后4 h、8 h、24 h进行眼压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浓度。结果 6只家兔眼压值造模前,造模后4 h、8 h、24 h分别为(7.61±1.68)mmHg(1 kPa=7.5 mmHg)、(18.83±8.01)mmHg、(12.72±5.30)mmHg、(10.22±5.01)mmHg。血浆β-内啡肽浓度造模前为(22.97±7.68)μg.L-1,造模后4 h、8 h、24 h分别为(49.20±21.94)μg.L-1、(39.30±8.56)μg.L-1、(32.18±11.92)μg.L-1。造模后4 h、8 h眼压值与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眼压值与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眼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中β-内啡肽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是青光眼眼压调控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青光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与家兔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方法及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柳玉霞 王学林 +1 位作者 李树良 杨旭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寻找更好的高脂饲料喂给方法;观察大鼠与家兔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为建立合理而实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的固体高脂食料自然采食法喂养SD大鼠、新西兰家兔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并对两种动物模型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家... 目的寻找更好的高脂饲料喂给方法;观察大鼠与家兔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为建立合理而实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的固体高脂食料自然采食法喂养SD大鼠、新西兰家兔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并对两种动物模型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家兔2~3周可形成高脂血症,大鼠4周可形成高脂血症。自然采食法与高脂乳剂灌胃法相比高脂血症形成的时间和血脂增高的程度基本相同。结论改进后的自然采食法比灌胃法优点多且效果相同。家兔比大鼠易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家兔 高脂血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常见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欣 王琳 邓应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44-446,共3页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兔在研究人类角膜疾病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家兔CNV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CNV动物模型。我们就几种常用的家兔CNV模型的制作方法、机制和优缺点作逐一介绍。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家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佃会 马祖彬 +1 位作者 韩晶 陈新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的表达,从而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按5 mg/kg标准连续3 d颈后皮下... 目的观察耳缘静脉放血对偏头痛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及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的表达,从而揭示耳缘静脉放血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耳缘静脉放血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按5 mg/kg标准连续3 d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家兔模型,在第3天造模60 min后耳缘静脉放血,分别在造模前、造模30 min和放血后即刻进行痛阈测定。免疫组化法观察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表达。结果痛阈改变:造模30 min耳缘静脉放血组和模型组的痛阈明显降低,与造模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缘静脉放血组放血后即刻痛阈明显升高,与造模30 m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缘静脉放血组家兔模型PAG区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缘静脉放血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偏头痛家兔模型PAG区c-fos基因表达发挥了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缘静脉放血 偏头痛 家兔模型 c-fos 痛阈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婕 冯菲 +5 位作者 潘桂霞 彭烨 李晓栋 张桉瑜 董爱生 左长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21-324,39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查,...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查,同时取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级。结果共30只实验兔完成检测,其中正常肝脏9例,轻度肝纤维化6例,中度肝纤维化7例,重度肝纤维化8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PCⅢ、LN及Ⅳ-C均逐渐增高,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Ⅳ-C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最密切(r=0.718,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其中以Ⅳ-C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介入技术引导兔VX2脑瘤模型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国华 李成利 +4 位作者 张传臣 柳明 吕玉波 李雷 包守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917-919,共3页
目的:改进兔VX2脑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建立适合MRI影像和介入治疗需求的兔VX2脑瘤模型。方法:全麻下通过介入法种植瘤块建立VX2移植性兔脑瘤模型12只。结果:12只新西兰兔全部有脑瘤生长,MR扫描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钆... 目的:改进兔VX2脑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建立适合MRI影像和介入治疗需求的兔VX2脑瘤模型。方法:全麻下通过介入法种植瘤块建立VX2移植性兔脑瘤模型12只。结果:12只新西兰兔全部有脑瘤生长,MR扫描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体重)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平均直径0.5~0.7cm。同期检查显示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相一致,能够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结论:介入法制作的兔脑瘤模型成瘤稳定,适合MRI观察和介入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脑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