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M 工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肇研 段跃新 +1 位作者 张锬 梁志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9-31,共3页
通过对用于RTM(Resin-TransferMolding)工艺的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特性、粘度特性、DMA(DynamicMechanicalAnalysis)特性及拉伸性能的研究,认为所研究的树脂体系... 通过对用于RTM(Resin-TransferMolding)工艺的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特性、粘度特性、DMA(DynamicMechanicalAnalysis)特性及拉伸性能的研究,认为所研究的树脂体系性能基本满足RTM对树脂体系的工艺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还可对树脂体系做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 环氧树脂 树脂传递模塑 航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成型用CDR—9418的工艺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勇 江璐霞 +4 位作者 樊渝江 高国伟 郝建军 曾敏 蔡兴贤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4-26,20,共4页
本文介绍了RTM成型用低粘度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树脂CDR—9418的合成,及该树脂的成型加工工艺。
关键词 马来酰亚胺 工艺 成型 树脂基复合材料 模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共注射RTM工艺的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的工艺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尹昌平 肖加余 +3 位作者 曾竟成 李建伟 江大志 刘钧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4-577,587,共5页
研究了用于共注射RTM工艺制备承载/隔热/防热一体化复合材料的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工艺特性。以苯并嗯嗪为防热层的酚醛树脂基体,研究得到了满足共注射工艺条件的环氧树脂体系并确定了共注射的工艺窗口。研究结果表明,以E44为基体... 研究了用于共注射RTM工艺制备承载/隔热/防热一体化复合材料的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工艺特性。以苯并嗯嗪为防热层的酚醛树脂基体,研究得到了满足共注射工艺条件的环氧树脂体系并确定了共注射的工艺窗口。研究结果表明,以E44为基体树脂、以GA327改性芳胺为固化剂所构成的环氧树脂体系可作为承载层的基体树脂和苯并嗯嗪树脂进行共注射,其其注射的工艺窗口温度为85~90℃,在此温度范围内,环氧树脂体系和低粘度保持时间大于加min,满足了共注射RTM成型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本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注射rtm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一体化复合材料 工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W220/5284RTM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先成 钟翔屿 +1 位作者 李晔 包建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0,共6页
采用RTM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石英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研究了温度、吸湿、频率、纤维体积分数和后固化等因素对该复合材料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50℃温度范围内,QW220/5284RTM复合材料的介电... 采用RTM工艺制备了四种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石英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研究了温度、吸湿、频率、纤维体积分数和后固化等因素对该复合材料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50℃温度范围内,QW220/5284RTM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纤维体积分数为53%时,该复合材料体系的饱和吸湿率较低,约为0.44%,吸水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室温下,7~18GHz频率范围内,该复合材料体系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频率改变没有表现出明显和规律的变化;该复合材料体系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而分别增大和减小;后固化使该复合材料体系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减小。QW220/5284RTM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且介电性能具有较好的耐环境特性,可用于飞机透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石英纤维 环氧树脂 介电性能 树脂传递模塑 飞机透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用环氧树脂流变性能与固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秀迪 王力杰 +3 位作者 孙超明 彭飞 高婷 王少敏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101,47,共6页
制备了R2511、R2512两种RTM环氧树脂体系,研究了其工艺性能、固化性能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两种树脂体系均具有适宜的低粘度操作窗口,R2511树脂体系的最佳工艺区间为40~50℃,R2512树脂体系的最佳工艺区间为常温灌注;R2511树脂体系活化能... 制备了R2511、R2512两种RTM环氧树脂体系,研究了其工艺性能、固化性能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两种树脂体系均具有适宜的低粘度操作窗口,R2511树脂体系的最佳工艺区间为40~50℃,R2512树脂体系的最佳工艺区间为常温灌注;R2511树脂体系活化能为72 kJ/mol,R2512树脂体系活化能较低,为62 kJ/mol;R2512树脂体系整体力学性能优于R2511树脂体系;两种树脂适用于不同的温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 环氧树脂 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神经网络设计RTM成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秦伟 张玉生 +2 位作者 黎昱 林大庆 曹茂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1,共3页
提出了一种设计RTM成型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新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以RTM成型工艺中注模压力、温度和时间为输入量,以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为输出量,建立了反应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模... 提出了一种设计RTM成型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新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以RTM成型工艺中注模压力、温度和时间为输入量,以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为输出量,建立了反应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在注模温度、时间确定的条件下注模压力与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关系,网络输出的注模压力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与实验规律非常接近,说明建立的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此模型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rtm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成型工艺及其派生工艺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赛 刘木金 +1 位作者 王海 崔天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简述了传统RTM工艺的成型原理和树脂工艺参数,详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RTM派生工艺:真空导入模塑工艺、柔性辅助RTM工艺。展望了通过降低树脂黏度和成型工艺改进的两种方法,使RTM工艺更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关键词 rtm成型工艺 派生工艺 technology rtm工艺 和树脂 模塑工艺 航空航天 工艺改进 工艺参数 成型原理 真空 柔性 黏度 辅助 方法 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工艺用耐高温环氧树脂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钱建华 付建辉 黄锐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研究了适用于RTM工艺的单组分耐高温环氧树脂的结构、性能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明MERICAN 3768和CYCOM 890两种单组分耐高温环氧树脂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MERICAN 3768环氧树脂粘度低,在80℃放置12 h后,粘度从240 ... 研究了适用于RTM工艺的单组分耐高温环氧树脂的结构、性能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明MERICAN 3768和CYCOM 890两种单组分耐高温环氧树脂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MERICAN 3768环氧树脂粘度低,在80℃放置12 h后,粘度从240 mPa·s增加为300 mPa·s,具有较长的工艺适用期,工艺性能可满足RTM工艺的要求。热重分析(TG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表明MERICAN 3768与CYCOM 890树脂的耐热性相近,MERICAN 3768树脂浇注体的力学性能与CYCOM 890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m工艺 单组分环氧树脂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家具用重组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腊梅 马红霞 +2 位作者 谢桂军 李怡欣 李万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2,共8页
本研究采用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重组竹板材,探索热压温度、施胶量和板材密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25℃时,板材芯层温度即能达到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范围,且此条件下的板材密度均匀性、理化... 本研究采用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重组竹板材,探索热压温度、施胶量和板材密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25℃时,板材芯层温度即能达到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范围,且此条件下的板材密度均匀性、理化力学性能以及各项性能的稳定性更优。然而,热压温度升高对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当施胶量达到8.6%以上时,重组竹的密度可达到1.00 g/cm^(3),物理力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 施胶量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渗透剂的制备及其后处理对3DP成型件抗压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胡彦萍 张捷 吴伟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153,共8页
在利用三维粉末黏结(3DP)工艺成型标准圆柱件时,为了制备3DP工艺后处理环节所需的树脂渗透剂,以抗压强度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了实验方案,确定了优化配比方案。以此为后处理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抗... 在利用三维粉末黏结(3DP)工艺成型标准圆柱件时,为了制备3DP工艺后处理环节所需的树脂渗透剂,以抗压强度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了实验方案,确定了优化配比方案。以此为后处理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抗压强度测试讨论了渗透参数(渗透次数、渗透方式以及渗透间隔时间)对3DP工艺成型件的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树脂渗透剂可有效改善成型件的抗压性能。在渗透处理时,采用浸润的渗透形式,通过多次浸润、渗透间隔时间逐次递增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成形件的抗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渗透剂 三维粉末黏结工艺 后处理 抗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预浸工艺及热熔热固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雪 刘锋 +3 位作者 雷子萱 吕游 刘育红 井新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100,共7页
热熔预浸工艺是近年来制备预浸料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热熔预浸工艺具有环保、低成本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未来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的主要工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使用的热固性基体树脂由于存在脆性大、树脂和纤维浸润性较差等不足,很大... 热熔预浸工艺是近年来制备预浸料的一种新型成型工艺。热熔预浸工艺具有环保、低成本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未来高性能复合材料成型的主要工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使用的热固性基体树脂由于存在脆性大、树脂和纤维浸润性较差等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热固性树脂在热熔预浸工艺中的应用。因此,研制适用于热熔预浸工艺的热固性树脂,是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氰酸树脂、苯并噁嗪、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等几种主要的热熔预浸工艺用热固性树脂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预浸法 预浸料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苯并噁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数对交联环氧树脂体系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利珍 谢庆 +3 位作者 梁少栋 赵云晓 陆路 黄正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6,共7页
分子模拟技术因能够揭示聚合物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故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研究。然而在分子模拟研究中,关于分子数对交联环氧树脂体系特性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体系中分子数目的合理选择对交联分子模型的合理... 分子模拟技术因能够揭示聚合物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故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研究。然而在分子模拟研究中,关于分子数对交联环氧树脂体系特性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体系中分子数目的合理选择对交联分子模型的合理、准确构建均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环氧树脂体系的特性。为此从分子模拟角度出发,基于COMPASS分子力场,采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建立了不同分子数(DGEBA分子条数分别为24、32、40和48)的交联环氧树脂体系模型,用于分析分子数对交联环氧树脂体系特性的影响。文中计算了各模型的能量、自由体积占比、均方位移等微观结构参数和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等宏观力学性能参数,并比较了不同体系能量、自由体积占比、MSD和各个模量的变化情况。初步结果表明:随着分子数增加,交联体系的总能量基本不变;总体积呈升高趋势。当交联环氧树脂体系中的DGEBA分子为40个时,交联体系的体积模量和杨氏模量最大,剪切模量略低于含有24个DGEBA分子的体系,综合力学性能较其他3个体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交联环氧树脂 微观结构 宏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缠绕用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斌 杨建奎 丘哲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4-67,共4页
用简单的n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高性能湿法成型用的环氧树脂配方的固化反应,并且利用DSC技术检测了其整个固化反应的实际状态,比较了相应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实验证明采用优化固化温度和操作条件时其树脂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 缠绕结构 航空 复合材料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学良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6-40,共5页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环氧树脂共混物 ,研究了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制备工艺条件即增容剂、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及其含量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体系 ,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 /环氧树脂共混物 ,研究了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制备工艺条件即增容剂、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及其含量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马来酸酐接枝的均聚聚丙烯 (PP g MAH)作为增容剂 ,所制得的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好。 2 -乙基 -4 -甲基咪唑 (EMI 2 ,4)的适宜用量为 1.2 % (每 10 0份环氧树脂使用 4份 )。环氧当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不大。当环氧树脂的含量为 5 %~ 10 %时 ,动态固化PP/环氧树脂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明显好于P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氧树脂 共混物 动态固化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钢铅钢粘接工艺优化程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强 袁明康 +1 位作者 李明珍 田志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9-843,共5页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钢一铅一钢粘接件的粘接可靠性,提高粘接性能,采取一套比较全面的综合评判方法,从粘接强度及其离散性、粘接的胶层粘附率、粘接断面的微观形貌及其表面分析五个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钢-铅-钢环氧树脂粘接件的粘接工...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钢一铅一钢粘接件的粘接可靠性,提高粘接性能,采取一套比较全面的综合评判方法,从粘接强度及其离散性、粘接的胶层粘附率、粘接断面的微观形貌及其表面分析五个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钢-铅-钢环氧树脂粘接件的粘接工艺的优化程度.通过对粘接面的表面处理来改进粘接工艺,将试样的平均粘接强度从原来的4.2MPa提高到10.9MPa,同时强度离散性参数从19%下降到3.3%,总体胶层粘附率参数从50%提高到76%~97%,微观形貌下表面粗糙度有所改善,表面分析表明铅合金与环氧树脂胶层结合较为紧密.综合评判方法验证了改进后的粘接工艺具有较高的优化程度,该评价方法对评价粘接工艺是否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钢铅钢粘接件 粘接工艺 优化程度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军 王国建 +1 位作者 李岩 冯悦兵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从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硼改性酚醛树脂(BP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碳纤维/硼改性酚醛树脂(CF/BPR)复合材料性能与碳纤维含量及其表面处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合成... 从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硼改性酚醛树脂(BP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碳纤维/硼改性酚醛树脂(CF/BPR)复合材料性能与碳纤维含量及其表面处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合成出性能良好的BPR.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均逐渐增加;当碳纤维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因碳纤维的表面处理而提高,但冲击强度却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改性酚醛树脂 合成工艺 碳纤维 力学性能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桶罐环氧树脂内涂料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勇 罗世永 +1 位作者 许文才 黄桂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分析了固化膜力学性能与固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AR/环氧树脂质量配比为0.5~0.8:1时,固化膜固化度高于70%;固化膜拉伸强度随固化度增加而增加。与基片的剥离强度在AR/环氧树脂质量比为0.8以下时,主要受固化度戳响;在1.2... 分析了固化膜力学性能与固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AR/环氧树脂质量配比为0.5~0.8:1时,固化膜固化度高于70%;固化膜拉伸强度随固化度增加而增加。与基片的剥离强度在AR/环氧树脂质量比为0.8以下时,主要受固化度戳响;在1.2以上时,主要受膜层柔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涂料 环氧树脂 甲醚化氨基树脂 固化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酰胺体系微波固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耿杰 李勇 +2 位作者 陈云雷 肖军 周克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I0007-I0013,共7页
微波固化相对于传统热固化有着固化效率高、无污染、设备投资小等优势。针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体系,采用DSC测固化度表征微波固化行为,优化体系成份配比,设计正交试验表考察微波固化工艺参数对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固化... 微波固化相对于传统热固化有着固化效率高、无污染、设备投资小等优势。针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体系,采用DSC测固化度表征微波固化行为,优化体系成份配比,设计正交试验表考察微波固化工艺参数对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固化方式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化体系最优配比为环氧E51∶650聚酰胺∶660A活性稀释剂=100∶80∶12;影响该体系固化效率的微波固化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依次为加热时间、输出功率、加热周期、间歇时间;该体系微波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弯曲性能较热固化产物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得出微波场的不均匀性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化 环氧树脂 工艺参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环氧树脂靶表面形貌特征及对LA-ICP-MS分析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志中 王坤阳 +2 位作者 晏雄 杨波 杜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4-815,共12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目前锆石研究常用方法之一,该法普遍采用环氧树脂靶为载体,对锆石环氧树脂靶表面形貌及平整度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评估其制作工艺以及LA-ICP-MS锆石分析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目前锆石研究常用方法之一,该法普遍采用环氧树脂靶为载体,对锆石环氧树脂靶表面形貌及平整度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评估其制作工艺以及LA-ICP-MS锆石分析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锆石环氧树脂靶表面进行形貌分析,并通过分析和对比193nm激光不同剥蚀模式和不同剥蚀条件下的锆石表面形貌,研究锆石表面形貌及平整度对LA-ICP-MS锆石分析的影响;同时实验采用氩离子抛光技术对锆石环氧树脂靶进行二次抛光,并探讨该技术对锆石环氧树脂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次靶中表面总体平整性较好但存在细微的不平,锆石表面存在程度较小(几至几十纳米的不等)的擦痕,锆石颗粒边缘与靶面存在高差和间隙;而通过研究后认为锆石表面细微的不平对于分析的影响小于能量密度、频率、移动速率等其他激光参数的影响,对分析准确性的影响较小。实验分析并对比了锆石和玻璃标准等不同基体的线扫描形貌,发现其剥蚀深度以及剥蚀形貌存在差异,相同剥蚀条件下线扫描剥蚀深度:NIST610>CGSG系列>锆石91500。经氩离子二次抛光后锆石样品表面擦痕不明显,但可能会对锆石造成损伤等影响。本次研究认为锆石环氧树脂靶表面总体平整性较好,锆石表面细微的不平对分析准确性的影响较小,不同基体的线扫描形貌研究则为LA-ICP-MS锆石及其他分析提供了参考,而氩离子抛光技术对LA-ICP-MS分析的影响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环氧树脂靶 原子力显微镜 氩离子抛光技术 表面形貌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电子元器件用抗冲击灌封材料的施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凯 范敬辉 +1 位作者 马艳 吴菊英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22期192-194,共3页
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在高过载环境下保持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研制性能优异的抗冲击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基础上,可行有效的施工工艺是保证灌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自制带液晶基团的环氧树脂对环氧树脂E-51进行增韧改性,分析灌封材料施... 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在高过载环境下保持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研制性能优异的抗冲击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基础上,可行有效的施工工艺是保证灌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自制带液晶基团的环氧树脂对环氧树脂E-51进行增韧改性,分析灌封材料施工工艺中灌封工艺和固化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不同结构灌封体的灌封工艺,以及确定固化剂用量为30%,环境温度为25℃的固化工艺条件。按照施工工艺完成的电子产品灌封体,合格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元器件 环氧树脂 抗冲击灌封材料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