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卷叶病毒3 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董雅凤 张尊平 +2 位作者 杨俊玲 何峻 张少瑜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2,共4页
采用改进的二氧化硅吸附法和2组特异性引物进行葡萄卷叶病毒3(GLR aV-3)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吸附法提取总RNA纯度好、浓度高、操作简便;随机引物合成cDNA能同时用于多种病毒及不同引物的PCR,可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检测费用;LC 1... 采用改进的二氧化硅吸附法和2组特异性引物进行葡萄卷叶病毒3(GLR aV-3)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吸附法提取总RNA纯度好、浓度高、操作简便;随机引物合成cDNA能同时用于多种病毒及不同引物的PCR,可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检测费用;LC 1/LC 2引物进行RT-PCR检测,病毒检出率高于PU/PD引物和EL ISA方法。建立了规范、灵敏、稳定、快速、经济的GLR aV-3RT-PCR检测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卷叶病毒3 rt-pcr 检测 rt-pcr检测技术 葡萄卷叶病毒 特异性引物 ELISA方法 二氧化硅 总RNA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卷叶病毒Ⅲ 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三军 郭卫东 +3 位作者 张秋叶 何水涛 周厚成 张亚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对葡萄卷叶病毒株系Ⅲ进行了检测。采用的技术流程为:通过提取葡萄叶片或韧皮部总RNA,获得病毒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病毒cDNA的特征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对提取的总RNA进... 利用RT-PCR技术,对葡萄卷叶病毒株系Ⅲ进行了检测。采用的技术流程为:通过提取葡萄叶片或韧皮部总RNA,获得病毒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病毒cDNA的特征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对提取的总RNA进行了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确定了良好的RNA获得方法。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的片段序列与病毒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3%,说明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方法检测葡萄卷叶病毒株系Ⅲ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卷叶病毒Ⅲ rt-pcr 检测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KBV和APV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婷 姚军 +2 位作者 兰文升 温建新 王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根据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beevirus,KBV)和急性麻痹病毒(Acuteparalysisvirus,APV)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参照DonStoltz报道的引物KBV1、KBV2,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引物DC62F、DC682R,对美国农业部惠赠的标准KBV和APV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 根据蜜蜂克什米尔病毒(Kashmirbeevirus,KBV)和急性麻痹病毒(Acuteparalysisvirus,APV)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参照DonStoltz报道的引物KBV1、KBV2,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引物DC62F、DC682R,对美国农业部惠赠的标准KBV和APV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以及2001-2002年收集到的中国21个省市的180份疑似KBV和APV病蜂RNA聚合酶基因片段进行RT-PCR。对以KBV1、KBV2和DC62F、DC682R为引物扩增出的RNA聚合酶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转化,并对克隆结果测序,证明其可靠性。建立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蜜蜂KBV和APV病毒的技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检测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蜜蜂群中未发现KBV和APV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检测技术 蜜蜂克什米尔病毒 蜜蜂急性麻痹病毒 口岸检疫 成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矮化退绿病毒(SPCSV)的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广学 孟利前 +3 位作者 朱建晨 张进 李庞博 肖海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4-729,共6页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 在大田生产中,甘薯极易受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和甘薯矮化退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混合侵染,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因此构建能同时检测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检测技术体系对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T-PCR病毒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针对SPFMV和SPCSV病毒分别设计4对和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单一RT-PCR检测技术筛选出特异性强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在双重RT-PCR检测体系中,针对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引物浓度组合设置5个处理,优化双重RT-PCR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单一RT-PCR检测结果表明,SPFMVS2/A2和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461bp,对于SPCSV病毒来说,SPCSVS2/A2引物的特异性最强,目的片段大小为304bp,最佳退火温度为56℃;在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中,SPFMV/SPCSV的引物组合浓度比为1∶3时,目标片段扩增效果最好。对两种病毒最低检测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RNA的最低检测浓度相当于模板RNA浓度的10-4μL。双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为大田生产中受SPFMV和SPCSV共侵染的甘薯病毒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羽状斑驳病毒 矮化退绿病毒 双重rt-pcr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花叶病毒RT-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侯义龙 杨俊玲 +3 位作者 董雅凤 张尊平 王松华 吴鹏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共2页
根据苹果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带毒和不带毒苹果品种国光的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结果从感病材料中扩增出与预期的161 bp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而健康的材料无此扩增产物。对此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 根据苹果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带毒和不带毒苹果品种国光的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结果从感病材料中扩增出与预期的161 bp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而健康的材料无此扩增产物。对此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进一步佐证了RT-PCR检测结果。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该检测体系,都可得到很好的重演性,从而建立了ApMV快速、灵敏、准确的RT-PCR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花叶病毒 rt-pcr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卷叶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牛建新 陈萍 +2 位作者 李西平 马兵钢 鲁晓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葡萄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植物总RNA和dsRNA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从中筛选出了提取葡萄总RNA和dsRNA的适合方法。建立了GLRaV RT-PCR的有效体系,在有效体系基础上,通过研究RT-PCR主要成分对RT-PCR的影响,确立了GLRaVRT-PCR的优化体系。
关键词 葡萄卷叶病毒Ⅲ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扇叶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牛建新 鲁晓燕 陈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1-85,共5页
以扇叶病株为材料,根据病毒编码外壳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_1(1,064—1,083),P_2(762—781),建立了以RNA为模板的GFLV的RT-PCR检测体系。PCR产物电泳谱带明显,与预期的引物应扩增321 bp片段完全吻合。并利用建立起来的技术体系... 以扇叶病株为材料,根据病毒编码外壳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_1(1,064—1,083),P_2(762—781),建立了以RNA为模板的GFLV的RT-PCR检测体系。PCR产物电泳谱带明显,与预期的引物应扩增321 bp片段完全吻合。并利用建立起来的技术体系,对田间葡萄进行了随机取样检测,取得了很好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准确率高,具有广泛和更进一步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扇叶病毒 rt-pcr 检测 RNA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病毒病多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优化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牛建新 陈萍 马兵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在确立葡萄卷叶病毒Ⅲ和扇叶病毒RT-PCR优化体系基础上,研究了多重PCR的主要成分:dNTPS、TaqDNA聚合酶、MgCl2对PCR反应的影响,从而确立了GLRaVⅢ、GFL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较单重... 在确立葡萄卷叶病毒Ⅲ和扇叶病毒RT-PCR优化体系基础上,研究了多重PCR的主要成分:dNTPS、TaqDNA聚合酶、MgCl2对PCR反应的影响,从而确立了GLRaVⅢ、GFL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较单重PCR反应体系要低,而且可降低成本和缩短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卷叶病毒Ⅲ(GLRaV Ⅲ) 葡萄扇叶病毒(GFLV) 多重rt-pcr检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评述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兴泉 时妍 +1 位作者 杨庆东 李桂玲 《中国马铃薯》 201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对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中9种不同形式的RT-PCR检测技术进行评述,重点讨论常规RT-PCR、多重RT-PCR、Real-time RT-PCR等方法。分析了RT-PCR在同种病毒不同株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及建立系统进化树时应注意的问题。对RT-PCR技术在马铃薯病... 对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中9种不同形式的RT-PCR检测技术进行评述,重点讨论常规RT-PCR、多重RT-PCR、Real-time RT-PCR等方法。分析了RT-PCR在同种病毒不同株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及建立系统进化树时应注意的问题。对RT-PCR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病毒 rt-pcr 检测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种马铃薯卷叶病田间调查及RT-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兆贵 林于绵 黄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34-2137,共4页
对惠州市冬种马铃薯卷叶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RT-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马铃薯卷叶病发病率为3.0%~29.7%。比较LiCl、异硫氰酸胍和试剂盒3种方法提取马铃薯卷叶病毒总RNA,以异硫氰酸胍和试剂盒提取效果... 对惠州市冬种马铃薯卷叶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RT-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马铃薯卷叶病发病率为3.0%~29.7%。比较LiCl、异硫氰酸胍和试剂盒3种方法提取马铃薯卷叶病毒总RNA,以异硫氰酸胍和试剂盒提取效果较好,LiCl次之;根据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马铃薯叶片中提取出病毒RNA,合成cDNA并运用RT-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336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而健康叶片RNA扩增未得到任何产物。应用RT-PCR技术对马铃薯试管苗和种薯进行了卷叶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卷叶病毒病 田间调查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多重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鹤晓 徐红 +2 位作者 杨汉春 高志强 谷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PCR检测方法 禽流感病毒 检测技术 应用 RT 荧光 高致病力禽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实时定量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艳 陈创夫 +5 位作者 乔军 王鹏雁 盛金良 王远志 张沾 李臻 《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保守基因5'-非编码区为参考,设计、优化一对特异的荧光定量PCR引物,应用Smart CycleⅡ分析系统,结合Eva Green荧光染料结合原理,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线形范... 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保守基因5'-非编码区为参考,设计、优化一对特异的荧光定量PCR引物,应用Smart CycleⅡ分析系统,结合Eva Green荧光染料结合原理,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线形范围为101~106copies/μL,相关系数为R2=0.997,扩增效率为E=0.78。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2倍。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变异系数低于1%。应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检测25份不同地区采集的临床症状疑似BVDV感染的牛粪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2%(18/25),与病毒分离培养和电检观察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和能定量检测等优点,为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BVDV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实时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RT-PCR与普通RT-PCR检测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兰玲 王涛 《新疆畜牧业》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禽流感是威胁新疆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快速检测与诊断、确诊疫情发生与否已成为防控工作的关键。本次试验通过观察荧光PCR与RT-PCR技术检测禽流感(AIV)的敏感性,来比较两种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1实验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检... 禽流感是威胁新疆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快速检测与诊断、确诊疫情发生与否已成为防控工作的关键。本次试验通过观察荧光PCR与RT-PCR技术检测禽流感(AIV)的敏感性,来比较两种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1实验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检测抗原: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禽流感H5亚型血凝抗原,批号20110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检测技术 荧光rt-pcr 禽流感H5亚型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实验材料 诊断技术 荧光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大白菜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欢 李春游 +2 位作者 刘斐 郝兴安 吴云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5,共7页
【目的】建立3种大白菜病毒病多重RT-PCR检测技术,为病毒病快速检测、白菜病毒病防治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国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 【目的】建立3种大白菜病毒病多重RT-PCR检测技术,为病毒病快速检测、白菜病毒病防治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国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3种病毒的外壳蛋白(CP)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从多重RT-PCR(mRT-PCR)扩增引物、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及dNTPs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等方面对RT-PCR检测技术进行优化。【结果】在dNTPs浓度为0.24 mmol/L,Mg2+浓度为2.8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0.12U/μL,退火温度为52℃,延伸时间为30s,循环30次,即可成功地在一个体系中对TuMV、TMV和CMV 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大白菜病样进行多重RT-PCR扩增,扩增得到228,305和460bp3条特异性条带,其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合。灵敏度接近单重RT-PCR(sRT-PCR),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结论】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大白菜样品中TuMV、TMV和C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该多重RT-PCR方法能对田间大白菜样品进行3种病毒的准确、快速、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芜菁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多重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占鸿 廖德芳 +4 位作者 杨振兴 张洁 肖雷 李华春 杨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5,共6页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尚无PALV核酸检测方法的报道。本研究根据流行于我国的中山病毒(CHUV)、Bunyip Creek virus(BCV)和D’Aguilar virus(DAV)3种血清型PALV的Seg-...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尚无PALV核酸检测方法的报道。本研究根据流行于我国的中山病毒(CHUV)、Bunyip Creek virus(BCV)和D’Aguilar virus(DAV)3种血清型PALV的Seg-7保守基因序列,设计针对PALV的群特异性RT-PCR扩增引物,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PAL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其最佳引物浓度为0.8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的检测出CHUV、BCV和DAV核酸,而对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和广西环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RNA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6.9×10~1拷贝/μL。利用该方法检测血液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PALV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优点,为开展PALV感染疫病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 一步法rt-pcr 检测技术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都紫皮大蒜4种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超 董怡衡 +6 位作者 岳苗 卫唯 张谦 王乐 尹卫 王煜伟 梁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目的】建立乐都紫皮大蒜4种病毒的多重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大蒜病毒病病原鉴定、脱毒效果验证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乐都紫皮大蒜RNA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分别设计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大蒜潜隐病毒... 【目的】建立乐都紫皮大蒜4种病毒的多重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大蒜病毒病病原鉴定、脱毒效果验证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乐都紫皮大蒜RNA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分别设计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大蒜潜隐病毒(garlic latent virus,GLV)、大蒜D病毒(garlic virus D,GarVD)和大蒜X病毒(garlic virus X,GarVX)4种病毒的外壳蛋白特异性引物,筛选不同引物,优化引物用量、模板用量、退火温度等条件,并进行了多重RT-PCR的灵敏度检测和12份引进栽培大蒜种质资源的病毒检测。【结果】通过优化筛选,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实现了OYDV(1232 bp)、GLV(831 bp)、GarVD(506 bp)和GarVX(116 bp)4种病毒的多重检测,最优反应条件为退火温度55℃,模板用量2.5μL,混合引物用量1.0μL。多重RT-PCR的灵敏度略低于单一RT-PCR。对引进的12份栽培大蒜资源进行4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发现,有5份资源存在4种病毒,4份资源存在2种病毒,3份资源存在1种病毒。对7份资源中经多重PCR未检测到的病毒,使用单一RT-PCR进行检测和验证发现,除1份内蒙古资源(NMG)的1种病毒(GarVX)外,多重RT-PCR结果与单一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蒜多重RT-PCR体系可靠性强,可用于大蒜病毒的检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都紫皮大蒜 病毒检测 多重rt-pcr 洋葱黄矮病毒 大蒜潜隐病毒 大蒜D病毒 大蒜X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卷叶病毒Ⅲ RT-PCR检测技术研究
17
作者 牛建新 陈萍 +2 位作者 李西平 马兵钢 鲁晓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0-103,共4页
以葡萄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植物总RNA和dsRNA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从中筛选出了提取葡萄总RNA和dsRNA的适合方法.建立了GLRaVⅢRT-PCR的有效体系,在有效体系基础上,通过研究RT-PCR主要成分对RT-PCR的影响,确立了GLRaV RT-PCR的优化体系.
关键词 葡萄卷叶病毒Ⅲ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油气管道沉积物检测应用研究
18
作者 亢春 曹兴滨 +4 位作者 朱丽丽 王一帆 马孝亮 刘宗胜 邓帮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两段在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实际应用情况,其中一段曾出现过卡堵事故。检测结果显示,针对前期出现卡堵事故的输气管道,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给出的管道内部沉积物位置与前期清管器卡堵位置基本一致,沉积物体积估算结果与后期除盐溶解液中的盐结晶体积相差仅2m^(3),另一段管道内部较为洁净,沉积物较少。综上所述,压力脉冲检测技术对于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检测评价效果良好,能够准确获取沉积物的体积、厚度和位置分布等关键信息,可为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有效清除及安全运行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冲 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 沉积物检测 现场应用 检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郝振霞 张颖彬 +3 位作者 马桂岑 柴云峰 张相春 陈红平 《中国茶叶》 2025年第6期17-23,共7页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 文章综述了2024年内关于茶叶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前处理材料与方法的创新、分析检测方法的进展,并特别关注了新型前处理材料、快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及算法模型在茶叶检测中的应用。茶叶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对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检测技术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20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