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iC-WC复相陶瓷的性能及烧结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青 肖汉宁 +3 位作者 高朋召 胡继林 郭文明 汤杰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9-1366,共8页
以不同配比的粗、细SiC粉体和WC粉体为原料,在2 200℃以上烧结得到RSiC-WC复相陶瓷。采用XRD、SEM和EDS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开口气孔率、抗弯强度和电阻率。结果表明:RSiC-WC复相陶瓷中以6H-SiC和WC为主晶... 以不同配比的粗、细SiC粉体和WC粉体为原料,在2 200℃以上烧结得到RSiC-WC复相陶瓷。采用XRD、SEM和EDS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开口气孔率、抗弯强度和电阻率。结果表明:RSiC-WC复相陶瓷中以6H-SiC和WC为主晶相,存在少量W2C晶相。烧结产物中SiC颗粒再结晶程度良好,WC在烧结温度下与SiC晶粒润湿性好。RSiC-WC复相陶瓷的最低开口气孔率、最高抗弯强度和最低电阻率分别为19.2%、109 MPa和15 m-.cm。体系中SiC晶粒生长遵循蒸发-凝聚的烧结机理,WC则以W-C液相在SiC晶粒界面处聚集,抑制了SiC晶粒的长大。高温下形成的W-C液相能明显降低复相陶瓷的开口气孔率,使烧结体致密化。因而,添加一定量的WC改善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对其电学性能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ic-wc复相陶瓷 再结晶 烧结机理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凝成型反应烧结Si_(3)N_(4)-O′-Sialon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2
作者 张电 柴聪 +2 位作者 刘静 刘璇 刘一军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注凝成型反应烧结Si_(3)N_(4)基陶瓷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熔炼和铸造等领域的关键构件中,但其气密性、抗氧化性和强韧性存在不足。本文以Si粉和黏土为原料制备注凝成型反应烧结Si_(3)N_(4)-O′-Sialon复相陶瓷。结果表明... 注凝成型反应烧结Si_(3)N_(4)基陶瓷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熔炼和铸造等领域的关键构件中,但其气密性、抗氧化性和强韧性存在不足。本文以Si粉和黏土为原料制备注凝成型反应烧结Si_(3)N_(4)-O′-Sialon复相陶瓷。结果表明,黏土能大幅改善浆料、坯体和烧结等工艺性能;黏土高温液相产生的封闭开口气孔和烧结致密化作用能显著降低显气孔率并提高弯曲强度。高温液相的溶解和氮化反应能促进β-Si_(3)N_(4)和O′-Sialon从液相中析晶,随着氮化温度升高,O′-Sialon相由无定型细小颗粒,发育为结晶完整的针状、柱状和多面体状大尺寸晶体,产生强韧化作用。合理的Si含量为70%~80%、氮化温度为1500~1600℃,Si含量80%、温度1600℃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弯曲强度、断裂功和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分别为14.15%、2.22 g/cm^(3)、114.0 MPa、450.3 J/m^(2)和1.8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奥赛隆 陶瓷 反应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增韧SiC-B_(4)C-ZrB_(2)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
作者 王雯龙 刘凯 +4 位作者 王红杰 陈刚 田兆永 谭波 李俊莹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为了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自增韧SiC-B_(4)C-ZrB_(2)复相陶瓷,以SiC、B_(4)C、ZrO_(2)和石墨碳微粉为原料,通过无压固相烧结经2200℃保温2 h制备SiC-B_(4)C-ZrB_(2)复相陶瓷,研究了不同ZrO_(2)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60%、10.... 为了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自增韧SiC-B_(4)C-ZrB_(2)复相陶瓷,以SiC、B_(4)C、ZrO_(2)和石墨碳微粉为原料,通过无压固相烧结经2200℃保温2 h制备SiC-B_(4)C-ZrB_(2)复相陶瓷,研究了不同ZrO_(2)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60%、10.90%、15.93%、20.69%和25.25%)对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ZrO_(2)的添加有助于烧结致密化,并促进SiC晶粒异向生长,形成了独特的多模态晶粒互锁显微结构,显著提升材料的损伤容限。2)随着ZrO_(2)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相对密度、弯曲强度和硬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ZrO_(2)加入量为10.90%(w)时,相对密度最高,可达98.23%,维氏硬度和弯曲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29.7 GPa和443 MPa。此外,ZrO_(2)加入量为15.93%(w)时,试样展现出最高的断裂韧性,可达6.43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烧结 陶瓷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掺杂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穆浩洁 张源江 +3 位作者 喻彬 付秀梅 周世斌 李晓东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9,共9页
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与单相Y_(2)O_(3)陶瓷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硬度、热导率以及优异的红外波段透光性,是一种良好的红外窗口材料。然而,恶劣的热、机械工作环境对红外窗口材料的光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 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与单相Y_(2)O_(3)陶瓷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硬度、热导率以及优异的红外波段透光性,是一种良好的红外窗口材料。然而,恶劣的热、机械工作环境对红外窗口材料的光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高纯Y_(2)O_(3)-MgO纳米复合粉体为原料,通过在球磨过程中添加硝酸锆水溶液制备了不同ZrO_(2)掺杂量(Zr^(4+)离子分别占Y^(3+)离子的1%、3%、5%)的Y_(2)O_(3)-MgO纳米复合粉体。利用该粉体成型后的坯体在1350℃、35 MPa条件下热压烧结30 min制备得到ZrO_(2):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研究了ZrO_(2)掺杂量对陶瓷物相、微观结构、红外透光率、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ZrO_(2)掺杂改变了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并引起了晶格畸变,从而显著影响陶瓷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ZrO_(2)固溶并均匀分布在Y_(2)O_(3)晶格中,对MgO相没有影响。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ZrO_(2)掺杂量增大,抑制了陶瓷致密化,因此在5%ZrO_(2):Y_(2)O_(3)-MgO陶瓷中存在明显的孔洞。同时,ZrO_(2)掺杂可以强化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这是由于晶格畸变抑制了位错运动。当ZrO_(2)掺杂量为3%时,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其在3~5μm波段的透过率达到~82%,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11.43 GPa和276.6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 红外透明材料 ZrO_(2)掺杂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学辉 陈文臻 +1 位作者 邓鹏辉 胡祥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1-2249,共9页
本研究以MgO为稳定剂,以堇青石为增强剂,通过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并系统研究了MgO和堇青石以及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的引入促进了钛酸铝晶粒的合成... 本研究以MgO为稳定剂,以堇青石为增强剂,通过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并系统研究了MgO和堇青石以及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的引入促进了钛酸铝晶粒的合成和长大,降低了烧结温度,并通过形成Mg_(x)Al_(2(1-x))Ti_((1+x))O_(5)固溶体提高了钛酸铝陶瓷的热稳定性。堇青石在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1325℃烧结条件下,MgO含量为8.00%、堇青石含量为15.00%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体积密度为3.49 g/cm^(3),气孔率仅为2.2%,抗弯强度达到66.8 MPa,热膨胀系数为2.6×10^(-6)K^(-1)(室温至1000℃)。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制备具备优异综合性能的高温结构陶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铝 堇青石 陶瓷 烧结温度 抗弯强度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铁渣矿相重构制备CaO·6Al_(2)O_(3)-Al_(2)O_(3)复相陶瓷
6
作者 胡开文 王颖 +1 位作者 李成卓 邓腾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19-4129,4139,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钛铁渣与氧化铝(Al_(2)O_(3))共烧,制备了Al_(2)O_(3)-六铝酸钙(CA_(6))复相陶瓷。CA_(6)经钛铁渣矿相重构形成,具有长板状形貌,与Al_(2)O_(3)有良好的匹配性,被作为陶瓷的增韧相。通过调控配方组成及烧结温度,揭示了CA_(6)... 本研究通过钛铁渣与氧化铝(Al_(2)O_(3))共烧,制备了Al_(2)O_(3)-六铝酸钙(CA_(6))复相陶瓷。CA_(6)经钛铁渣矿相重构形成,具有长板状形貌,与Al_(2)O_(3)有良好的匹配性,被作为陶瓷的增韧相。通过调控配方组成及烧结温度,揭示了CA_(6)含量和烧结温度对Al_(2)O_(3)-CA_(6)复相陶瓷的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随着CA_(6)含量的提高,陶瓷样品的体积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提高,陶瓷样品的体积密度和抗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在1320℃下烧结得到分别含有90%(质量分数)Al_(2)O_(3)和85%(质量分数)Al_(2)O_(3)的两组样品的体积密度、表观气孔率、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79 g/cm^(3)、0.22%、(385.01±21.67)MPa、(5.33±0.21)MPa·m 1/2,3.69 g/cm^(3)、0.12%、(371.22±9.65)MPa、(4.94±0.08)MPa·m 1/2。研究成果对钛铁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氧化铝 钛铁渣 六铝酸钙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倩玮 陈意高 +1 位作者 崔红 吴小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与单一陶瓷相改性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但SiC-ZrC复相陶瓷具有耐高温、温域宽(1600~2500℃)、抗氧化、工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 SiC-ZrC复相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与单一陶瓷相改性C/C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但SiC-ZrC复相陶瓷具有耐高温、温域宽(1600~2500℃)、抗氧化、工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能够有效填补目前高温段热防护材料的空缺,因此已经成为C/C复合材料基体掺杂改性的重要选择,在航天飞行器防热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针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从制备工艺、结构特征以及性能特点三个方面综述了C/C-SiC-ZrC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工程应用C/C-SiC-ZrC防热材料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合材料 SiC-ZrC陶瓷 基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B_(4)C复相陶瓷自蔓延热爆炸烧结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云飞 高鑫 +1 位作者 陈鹏万 刘开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 为了探究高硬度复相陶瓷高效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爆炸烧结技术,开展制备二硼化钛/碳化硼(TiB_(2)/B_(4)C)复相陶瓷的研究,成功制备厚度约为1 cm、直径约为5 cm的TiB_(2)/B_(4)C复相陶瓷块体。烧结样品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中TiB_(2)相和B_(4)C相分布均匀,截面观察到致密的微米级颗粒。该方法制备的样品致密度和硬度较高,随冲击压力不同,致密度范围在90%~93%之间,相应平均维氏硬度为16.64~17.35 GPa;根据不同条件下回收样品的微结构、致密度等分析,冲击压力和起爆时刻生坯温度对TiB_(2)/B_(4)C复相陶瓷烧结质量有重要影响;冲击压力为40 GPa,生坯温度为1800 K时,烧结致密度为93%;为进一步提高烧结质量,应提高冲击压力或冲击波作用时间。研究表明自蔓延热爆炸烧结技术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高硬度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B_(4)C 陶瓷 自蔓延高温合成 爆炸烧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
9
作者 江书豪 杨金萍 +4 位作者 孙怡 马腾 毛君妍 章健 王士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8,共9页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衍射谱显示,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α-Al_(2)O_(3)和SrAl_(12)O_(19)的衍射峰向左偏移,晶胞参数逐渐增大。结合EDS分析推测,Cr_(2)O_(3)更偏向于进入SrAl_(12)O_(19)的晶格。微观结构显示,Cr_(2)O_(3)的加入促进了晶粒生长。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Cr_(2)O_(3)掺杂量为0.50 wt.%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8.45 GPa、6.9 MPa·m^(1/2)和91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2)O_(3) ZTA陶瓷 SrAl_(12)O_(19) 原位增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的制备及表征
10
作者 杨焰萍 王研 +2 位作者 蒋兴星 李旭昇 王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为了获得致密性高、晶粒尺寸小、两相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首先以Nd(NO3)3·6H_(2)O、C_(12)H_(28)O_(4)Zr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合成了有序P型Nd_(2)Zr_(2)O_(7)烧绿石,再和Mg O复合制备了Mg O-Nd... 为了获得致密性高、晶粒尺寸小、两相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惰性燃料基质,首先以Nd(NO3)3·6H_(2)O、C_(12)H_(28)O_(4)Zr为原料,采用sol-gel法合成了有序P型Nd_(2)Zr_(2)O_(7)烧绿石,再和Mg O复合制备了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利用XRD、SEM-EDS等方法研究了化学组成、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晶粒大小以及致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ol-gel法在1200℃煅烧10 h能够成功合成出结晶良好的Nd_(2)Zr_(2)O_(7)烧绿石。此外,在1500℃烧结24 h,可以制备出致密性高、晶粒分布均匀的Mg O-Nd_(2)Zr_(2)O_(7)复相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Nd_(2)Zr_(2)O_(7)陶瓷 惰性基质 溶胶-凝胶法 致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11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与预应力强化
12
作者 刘泽校 聂光临 +3 位作者 严政清 刘一军 林华泰 左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0,共8页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物相—微观结构演变规律以及后处理的预应力强化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弯曲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1100℃处理制得的试样弯曲强度达到极大值[(519.23±23.87)MPa],较未处理试样提高了15%,而且后处理并未降低复相陶瓷试样的热导率。后处理过程可以使复相陶瓷中的AlN组分发生表层局部氧化,并伴随体积膨胀,继而通过表层—内芯的热化学形变失配在复相陶瓷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增大了陶瓷试样的裂纹扩展阻力,从而有效提升了复相陶瓷的力学强度;然而,当后处理温度超过1200℃时,表面氧化层易形成气孔和微裂纹缺陷,导致复相陶瓷力学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AlN陶瓷 热化学形变 预应力强化 原位形变测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TZP/Al_2O_3复相陶瓷的液相烧结及显微结构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玉峰 郭景坤 +1 位作者 黄校先 李包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99-602,共4页
通过在Y-TZP/Al2O3复相陶瓷材料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可以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液相烧结,使材料的烧结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液相的存在,氧化锆晶粒较细,而氧化铝晶粒可以借助液相发育成长柱状,这种形状的晶粒有利于陶瓷材料的力... 通过在Y-TZP/Al2O3复相陶瓷材料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可以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液相烧结,使材料的烧结温度大幅度降低.由于液相的存在,氧化锆晶粒较细,而氧化铝晶粒可以借助液相发育成长柱状,这种形状的晶粒有利于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复相材料仍然保持较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Y-TZP 低温烧结 陶瓷 陶瓷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硼粉末及其复相陶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裴立宅 肖汉宁 +1 位作者 祝宝军 谭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综述了碳化硼粉末的合成方法、碳化硼复相陶瓷的种类及合成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碳化硼 粉末 陶瓷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邵刚勤 段兴龙 袁润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述了其发展过程和研究动态,阐述了纳米复相陶瓷的优异性能、产生机理及应用前景,展望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纳米陶瓷 陶瓷 纳米陶瓷 主晶界 次晶界 韧化机理 纳米技术 纳米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_2-TiC_(0.8)-SiC复相陶瓷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培秋 朱德贵 +2 位作者 蒋小松 孙红亮 夏兆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了TiB2-TiC0.8-SiC复相陶瓷。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热压条件下烧结温度对材料物相组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原位合成了TiB2-TiC0.8-SiC复相陶瓷。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热压条件下烧结温度对材料物相组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700-19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都有显著改善。烧结温度为1900℃可得到完全致密的原位合成TiB2-TiC0.8-SiC复相陶瓷,材料的晶粒发育比较完善,条状TiB2和块状TiC0.8晶粒清晰可见。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23.6 GPa,(7.0±1.0)MPa.m1/2和470.9 MPa。当温度达到1950℃时,由于增强相TiB2晶粒长大,材料的强度降低。TiB2、TiC0.8与SiC颗粒协同,通过裂纹偏转、晶粒拔出、晶粒细化等机制对复合材料起到颗粒增强增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热压 陶瓷 TiB2-TiC0 8-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BN-AlN复相陶瓷致密化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沈春英 唐惠东 +2 位作者 丘泰 徐洁 李晓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4,20,共5页
研究了热压烧结BN AlN复相陶瓷的致密化行为 ,研究了添加剂的加入量、AlN第二相的含量以及热压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相陶瓷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Y2 O3的添加量为1 0 % ,AlN加入量为 5 0 %时 ,在 1 90 0℃ ,保温 2h,压力为... 研究了热压烧结BN AlN复相陶瓷的致密化行为 ,研究了添加剂的加入量、AlN第二相的含量以及热压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相陶瓷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Y2 O3的添加量为1 0 % ,AlN加入量为 5 0 %时 ,在 1 90 0℃ ,保温 2h,压力为 3 0MPa,N2 气氛下可以制备出致密的BN AlN复相陶瓷 ,对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BN-AlN 陶瓷 致密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复相陶瓷颗粒增强涂层 被引量:11
18
作者 魏仑 陈庆华 +2 位作者 龙晋明 李建国 蔡英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熔覆层的组织、物相、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熔覆层不同位置的凝固特征参数不同 ,形成的组织亦不同。陶瓷相的引入使得熔覆层晶粒细小 ,枝晶生长方向发生... 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熔覆层的组织、物相、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熔覆层不同位置的凝固特征参数不同 ,形成的组织亦不同。陶瓷相的引入使得熔覆层晶粒细小 ,枝晶生长方向发生紊乱。原位反应生成的TiB2 ,Al2 O3 为亚微米颗粒 ,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 ,形成晶内复合 ,而未反应的TiO2 ,B2 O3 陶瓷颗粒分布在晶间。熔覆层物相主要为基体的γ相和基体上弥散分布的γ′相以及Al2 O3 ,TiB2 等陶瓷相等。研究了激光加工参数对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磨损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自生陶瓷 颗粒增强涂层 金属陶瓷 二硼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反应火焰喷涂TiC-TiB_2复相陶瓷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建江 杜心康 +2 位作者 刘宏伟 张龙 陆大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0-554,共5页
通过静态燃烧合成试验,确定以Ti-B4C-C+5wt%Al为喷涂反应体系,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Ti(C0.7,No.3)-TiB2-Al2O3复相陶瓷涂层.研究发现,涂层为复相非均质层状亚稳结构,由TiC0.7N0.3、TiB2、Al2O3和钛的氧化物相及气孔... 通过静态燃烧合成试验,确定以Ti-B4C-C+5wt%Al为喷涂反应体系,利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Ti(C0.7,No.3)-TiB2-Al2O3复相陶瓷涂层.研究发现,涂层为复相非均质层状亚稳结构,由TiC0.7N0.3、TiB2、Al2O3和钛的氧化物相及气孔组成.涂层组织可分为三类: TiB2尺度在微-纳米级呈团簇状分布的Ti(C0.7, No.3)-TiB2共晶体组织; Ti(C0.7,No.3)呈块状颗粒、尺寸1-2μm、其间分布着针状或长条状TiB2的组织;黑色不规则气孔.三类组织的形成原因与不加Al时基本相同,但Al的加入使喷涂体系的反应速率提高,并使涂层陶瓷相增多,组织细化,气孔率下降,显微硬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TiB2-Al2O3 陶瓷涂层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冲蚀磨损的陶瓷材料复相设计与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利华 沈志坚 +1 位作者 方中华 丁子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5-37,共3页
选择几类不同系列的先进陶瓷材料,分析了其磨损规律与材料力学参数及其显微结构的内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硬度较高的碳化物材料的抗低角度损能力最强,而引入能量耗散机制的复相陶瓷的抗高角冲蚀磨损性能增加,提出了不同冲蚀角度工... 选择几类不同系列的先进陶瓷材料,分析了其磨损规律与材料力学参数及其显微结构的内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硬度较高的碳化物材料的抗低角度损能力最强,而引入能量耗散机制的复相陶瓷的抗高角冲蚀磨损性能增加,提出了不同冲蚀角度工况下耐磨陶瓷的复相设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冲蚀磨损 陶瓷材料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