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作缝山公园植被遥感监测与碳储量变化分析
1
作者 郑二文 李喆 +2 位作者 王萍 金中昊 宁立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使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备受关注,矿山修复后植被碳储量核算是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双碳社会”的需要。传统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存在局限,而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发展为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焦作... 全球气候变化使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备受关注,矿山修复后植被碳储量核算是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双碳社会”的需要。传统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存在局限,而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发展为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焦作市缝山公园曾因不规范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2005年始,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生态修复,采用挂网喷播复绿、鱼鳞坑复绿等修复工程模式,种植大量乔灌木,使公园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研究利用2013年、2018年、2023年3期2 m分辨率的高分1号卫星数据,结合遥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样地调查与取样,结合遥感数据预处理,提取植被指数等特征因子,构建并检验植被碳储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公园植被碳储量在2013—2018年明显增加,从1.56×10^(3) t增加到1.90×10^(3) t,2018—2023年轻微减少至1.78×10^(3) t,10 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植被碳储量受坡度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坡度区间植被碳密度有差异,如0.46°~8.32°缓坡区域植被碳密度较高,而30.45°~48.82°陡坡区域碳密度相对较低;(3)植被碳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变化趋势一致。研究填补了废弃矿山转型为城市公园过程中植被碳储量研究的空白,为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及当地“双碳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号影像 rs-mlrm模型 植被碳储量 植被覆盖度 缝山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