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A对体外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不同功能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王珑睿 赵子源 +4 位作者 姜胤如 李朝唯 孙闻婧 杜冠华 孔令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8-526,共9页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A)对体外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不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中性粒细胞,采用脂多糖(LPS)0.3、1.0和3.0 mg·L^(-1)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用荧光显微镜检测黏附细胞数,用比色法检测阳性药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目的 探讨丹酚酸A(SAA)对体外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不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中性粒细胞,采用脂多糖(LPS)0.3、1.0和3.0 mg·L^(-1)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用荧光显微镜检测黏附细胞数,用比色法检测阳性药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确定LPS浓度。将中性粒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4-氨基苯甲酰肼(ABH)20μmol·L^(-1)组和模型+SAA 1、3和10μmol·L^(-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使用LPS刺激30 min造模后给药,给药孵育1 h,免疫荧光检测黏附细胞数;给药孵育2 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免疫球蛋白G分子复合物检测吞噬功能;给药孵育3 h,比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率和细胞内MPO活性及次氯酸(HOCI)生成水平;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LPS的增加黏附细胞数和MPO活性,其中LPS 3.0 mg·L^(-1)作用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和吞噬功能显著增强;MPO活性和HOCl生成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和SOD、GSH、T-AOC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SAA 1,3和10μmol·L^(-1)抑制LPS诱导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吞噬、脱颗粒和ROS生成功能,SAA 3和10μmol·L^(-1)作用显著。结论 SAA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后的不同功能,可能是靶向中性粒细胞功能调控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中性粒细胞 氧化应激 黏附 吞噬 脱颗粒 ros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