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鸭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
作者 王超 付玉志 +5 位作者 张伟伟 陈宗艳 李传峰 杨宗伟 吴润 刘光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0-25,共6页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ZJ-Ⅴ株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EF382778),设计了一对扩增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特异性引物,以ZJ-Ⅴ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DHV-Ⅰ的RdRp基因。运...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Ⅰ)ZJ-Ⅴ株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EF382778),设计了一对扩增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特异性引物,以ZJ-Ⅴ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DHV-Ⅰ的RdRp基因。运用DNAStar软件对ZJ-Ⅴ株病毒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不同DHV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ZJ-Ⅴ株与A型DHV-ⅠR85952株(DQ226541)的同源性为97.1%,亲缘关系最近,与2株台湾新型(B型)DHV之间为76.9%和77.0%,与C-GY株和4株韩国新型(C型)DHV株之间为76.2%~76.5%,亲缘关系较远。将RdRp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RdRp,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RdRp蛋白分子量约为65 kDa,Western blot检测证明RdRp蛋白能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DHV-Ⅰ的复制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 rna聚合基因(rdrp) 原核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与非编码RNA(ncRNA)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丁超 张兰 +1 位作者 曹洁 于文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61,共6页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一类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链的聚合酶。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病毒RdRP和细胞RdRP,病毒RdRP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及病毒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宿主细胞RdRP主要参与RNA干...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一类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链的聚合酶。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病毒RdRP和细胞RdRP,病毒RdRP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及病毒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宿主细胞RdRP主要参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越来越多研究证明RdRP的功能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密不可分,本文对病毒RdRP、细胞RdRP与ncRNA调控之间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诱发的肝癌机制提出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依赖的rna聚合(rdrp) 非编码rna(ncrna) rna干扰(rnaI) 丙型肝炎病毒(H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RNA聚合酶的基因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京君 戴伟君 +4 位作者 谭佩婵 谭玉蓉 张勤奋 张景强 徐兴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1-451,共1页
关键词 质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 CPV 呼肠孤病毒科 基因克隆 rna聚合 鉴定 电镜 研究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σ亚基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5
作者 刘秀丽 丁清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18,共3页
将2种表达质拉pEGMD(含rpoD基因)和pETF(含rpoS基因)转化到BL21(DE3)菌株中,培养菌体。破碎细胞,用盐酸抓溶解包含体,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SDS-PAGE检测可得纯化σ的蛋白。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浓度,实验表明σ38蛋... 将2种表达质拉pEGMD(含rpoD基因)和pETF(含rpoS基因)转化到BL21(DE3)菌株中,培养菌体。破碎细胞,用盐酸抓溶解包含体,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SDS-PAGE检测可得纯化σ的蛋白。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浓度,实验表明σ38蛋白的得率为菌体温重的0.27%,σ70蛋白的得率为菌体湿重的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na聚合 б亚基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7RNA聚合酶在猪源细胞PK15及SK6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锦艳 田宏 +4 位作者 郑海学 陈妍 靳野 尚佑军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重组病毒并用该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分别感染PK15和SK6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对此阳性细胞进行传代,并对不同代次细胞中的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确定其遗传稳定性。用直接荧光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细胞中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能够被稳定地整合进靶细胞基因组内,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转录活性,其活性传代不减弱。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所表达的T7RN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稳定整合进猪源细胞,该基因的稳定整合为建立高效体内病毒拯救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PK15细胞 SK6细胞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溪 刘庆友 +3 位作者 邓彦飞 罗婵 崔奎青 石德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863,共6页
【目的】获得有效的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序列,为开展水牛源细胞的基因特异沉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启动子上、下游保守序列对水牛源启动子7SK、U6进行克隆和启动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识别,利用一段针对EGFP的shRNA片段(shEGFP)... 【目的】获得有效的水牛RNA聚合酶III启动子序列,为开展水牛源细胞的基因特异沉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启动子上、下游保守序列对水牛源启动子7SK、U6进行克隆和启动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识别,利用一段针对EGFP的shRNA片段(shEGFP)对水牛7SK、U6启动子进行功能性分析,然后分别在水牛源及鼠源细胞中与pEGFP-N1共转染,转染48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GFP沉默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水牛7SK、U6启动子序列分别为430和357bp,其OCT-1(或CACCC盒)及TATA盒高度保守。连接shEGFP后与pEGFP-N1共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荧光表达沉默现象;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水牛7SK和U6启动子引导的shEGFP在水牛源细胞中沉默效率高达93.82%和87.4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转染bu7SK-shEGFP和buU6-shEGFP的水牛源BFF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物种启动子的细胞转染组(P<0.05),而在鼠源PT67细胞中,水牛启动子的启动效率与其他物种启动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水牛7SK和U6启动子可高效启动shRNA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rna聚合Ⅲ启动子 7SK U6 克隆 鉴定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60细胞内DNA甲基化作用与RNA聚合酶活力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坚石 何忠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54-257,共4页
以 S-腺苷酰 - L-甲硫氨酸 ( SAM)为诱导物 ,在 1 0 μmol/L最佳浓度下可诱导 HL- 60细胞分化达 1 6%左右 .HPLC测定结果证明 ,诱导物处理后 HL- 60细胞 DNA甲基化水平升高 .通过 3 H-UTP同位素参入法 ,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 SA... 以 S-腺苷酰 - L-甲硫氨酸 ( SAM)为诱导物 ,在 1 0 μmol/L最佳浓度下可诱导 HL- 60细胞分化达 1 6%左右 .HPLC测定结果证明 ,诱导物处理后 HL- 60细胞 DNA甲基化水平升高 .通过 3 H-UTP同位素参入法 ,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 SAM对 HL- 60细胞 DNA模板体外转录活性的影响 ,发现体外活力下降 .比较了不同浓度α-鹅膏蕈碱存在下 RNA聚合酶活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SAM处理后细胞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 DNA甲基化 rna聚合 基因表达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hTERT基因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斌华 李祥勇 +2 位作者 梁统 唐旭东 周克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不同位点的一系列siRNA真核表达质粒mU6-hTERT1~5,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鼻咽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针对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和1个混... 目的: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不同位点的一系列siRNA真核表达质粒mU6-hTERT1~5,为以端粒酶为靶点的基因治疗鼻咽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针对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和1个混乱序列的正反链DNA序列经基因重组定向克隆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mU6中,通过PCR检测确定重组结果。根据260nm处紫外红吸收值计算重组质粒的浓度。结果:各对DNA序列均按正确方向插入pmU6质粒,纯度和浓度均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成功构建成了含人端粒酶hTERT基因4个不同位点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 质粒 聚合链反应 rna干扰 人端粒逆转录 HTERT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sirna DNA序列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RNA成分和相关蛋白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仕新 王孝养 +1 位作者 方慧娟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89,312,共4页
用逆转录 PCR(RT- PCR)法对手术切除的 4 0例肺癌组织 ,9例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和 2 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 RNA成分 (h TR)和相关蛋白 1(h TEP1)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了比较。... 用逆转录 PCR(RT- PCR)法对手术切除的 4 0例肺癌组织 ,9例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和 2 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 RNA成分 (h TR)和相关蛋白 1(h TEP1)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癌组织、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癌旁正常组织的 h TR、h TEP1普遍呈阳性表达 ,3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 h TERT基因表达肺癌组织 (32 / 4 0 ,80 % )高于良性实质性病变 (5 / 9,5 6 % ) ,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 2 2 ,13% ) ,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1)。h TER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期 (14 / 14 ,10 0 % )高于 期 (11/ 14 ,78% ) , 期高于 期 (7/ 12 ,5 8% )。鳞、腺癌间 h TERT m 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端粒酶基因表达上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也参与部分肺部良性实质性病变发病机制 ;用 RT- PCR检测 h TERT m RNA表达有助于肺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肺部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 rna 相关蛋白1基因 临床意义 端粒 肺癌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聚合酶σ^S亚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燕 燕永亮 +1 位作者 林敏 平淑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σS(RpoS)是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在压力情况下,如高温、酸、渗透冲击、营养缺陷和生长进入稳定期等能够被诱导,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σ70与核心酶结合形成全酶,从而激活多数σS-依赖的基因的转录。对RpoS调控的基因和它们... σS(RpoS)是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在压力情况下,如高温、酸、渗透冲击、营养缺陷和生长进入稳定期等能够被诱导,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σ70与核心酶结合形成全酶,从而激活多数σS-依赖的基因的转录。对RpoS调控的基因和它们的启动子序列、调控方式以及它自身的调控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OS 基因 调控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T_7RNA聚合酶的猪睾丸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光宇 刘萍 +7 位作者 刘斌 王凡 武发菊 杜平 董金杰 黄银君 牟克斌 刘学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1,共6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7RNA聚合酶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对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将测序正确的T7RNA聚合酶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pIRES2-EGFP-T7RNA RNA质粒。再将构建正确的pIRES2-E...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7RNA聚合酶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对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将测序正确的T7RNA聚合酶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pIRES2-EGFP-T7RNA RNA质粒。再将构建正确的pIRES2-EGFP-T7RNA质粒经用脂质体法转染猪睾丸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化,同时构建pET-32a-RED原核表达质粒载体,用其检测T7启动子控制下的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建立的ST/T7RNA细胞系经20次传代仍然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猪睾丸细胞系,为猪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 EGFP和RED荧光基因 猪睾丸细胞 ST T7rna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亚基因组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13
作者 赵祉薇 陈茶 黄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7-1743,共7页
目的建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sgRNA)的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sgR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sgRNA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 目的建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sgRNA)的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sgR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sgRNA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优化,包括引物、探针的浓度及比例、延伸温度、反应体积和模板量。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包括最低检测限、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对临床样本进行新冠病毒sgRNA和基因组RNA(genomic RNA,gR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检测新冠病毒sgRNA的RT-PCR方法。所建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copies/mL,对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高、中、低浓度样本sgRNA进行检测,CV均<5%。115例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咽拭子样本sgRNA为阳性(115/330,阳性率为34.85%)。gRNA-N Ct值<30时,sgRNA-N的阳性率为100.00%;gRNA-N的Ct值介于30~32时,sgRNA-N的阳性率为68.75%;gRNA-N的Ct值介于32~35时,sgRNA-N的阳性率为44.44%;gRNA-N的Ct值>35时,sgRNA-N均为阴性。结论建立了新冠病毒sgRNA的RT-PCR检测方法,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rna 聚合链反应 逆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登革病毒RNA聚合酶小分子抑制剂Z1降低登革病毒复制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颂欣 何士俊 +2 位作者 黄翠红 姚新刚 刘叔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0-796,共7页
目的 筛选新型的登革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方法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DENV2 RNA聚合酶蛋白NS5RdRp。SPR高通量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库,寻找与NS5 RdRp蛋白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CPE、LDH和空斑实验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化合物的抗病毒效果;实时荧... 目的 筛选新型的登革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方法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DENV2 RNA聚合酶蛋白NS5RdRp。SPR高通量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库,寻找与NS5 RdRp蛋白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CPE、LDH和空斑实验在细胞水平上验证化合物的抗病毒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化合物对病毒RNA合成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复制中间体dsRNA以及病毒蛋白合成;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化合物对病毒蛋白合成量的影响;时间点处理实验判断抗病毒作用阶段。结果 2,5-二氢-1,2-二苯基-4-环己氨基-5-氧代-1H-吡咯-3-甲酸乙酯(Z1)与NS5 RdRp具有结合活性,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DENV2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4.75μmol·L-1。Z1抑制DENV2 RNA合成,抑制病毒dsRNA的合成,并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其抑制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后阶段。结论 Z1是新型的登革病毒NS5 RdRp抑制剂,其明显抑制登革病毒RNA的合成,并进一步抑制病毒蛋白的翻译合成,从而抑制子代病毒的复制和释放,其可作为新型的抗登革病毒先导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5 rdrp抑制剂 登革病毒rna聚合 2型登革病毒 抗病毒药物 SPR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RNA聚合酶Ⅳ调控DNA甲基化和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梦萱 周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7-580,共14页
DNA甲基化是一类稳定可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沉默转座子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中,DNA从头甲基化通过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directedDNAmethylation,RdDM)途径建立。植物特有的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DNA甲基化是一类稳定可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沉默转座子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中,DNA从头甲基化通过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directedDNAmethylation,RdDM)途径建立。植物特有的DNA依赖的RNA聚合酶Ⅳ(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Ⅳ, Pol Ⅳ)是RdDM途径核心蛋白,转录产生非编码RNA,通过RdDM途径引导从头建立DNA甲基化,进而调控植物基因表达和生长发育。Pol Ⅳ行使功能受多个蛋白调控:组蛋白阅读器SHH1 (SAWADEE homeodomain homolog 1)识别H3K9甲基化引导Pol Ⅳ到基因组特定位点;染色质重塑因子CLSY (CLASSY)蛋白家族协助Pol Ⅳ识别靶位点;RNA依赖的RNA聚合酶2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2, RDR2)将Pol Ⅳ转录产生的单链RNA转换成双链RNA。本文总结了Pol Ⅳ及其调控蛋白调控植物DNA甲基化和发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NA甲基化研究和农作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RdDM途径 rna聚合 表观基因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欣阳 谭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1,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爆发以来,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有的疫苗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爆发以来,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有的疫苗尚不能提供完全的机体免疫保护。因此,开发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抑制剂是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SARS-CoV-2属于RNA病毒,其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在不同RNA病毒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是抗病毒抑制剂研发的重要靶标。RdRp是RNA病毒复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右手杯状结构特征。本文重点介绍近年爆发并持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RdRp的结构特征,以及靶向抑制剂的研发进展。同时,选取了其它几种有代表性的致病RNA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类鼻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寨卡病毒,介绍了它们RdRp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开发。本研究比较了抑制剂靶点结构的异同及抑制效果差异,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最后,本文总结讨论了目前针对RdRp抑制剂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为未来针对突发性的RNA病毒传染病的抗病毒抑制剂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依赖的rna聚合(rdrp) 抗病毒抑制剂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基因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谷金妮 许剑琴 +1 位作者 陈武 于同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439,共6页
提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可见PDE1A、1C、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和11A共16种PDE同工酶mRNA在中国实验用小... 提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可见PDE1A、1C、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和11A共16种PDE同工酶mRNA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骼肌组织中表达,其中PDE1A、1C、2A、3A、4B、4C、8A和8B共8 种在人和其他动物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未见报道,PDE1B和10A 3种同工酶未见表达。16种PDE同工酶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从电泳条带上可以看到各种PDE表达量存在着差异,但需要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加以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组织 小型猪 基因 反转录聚合链反应 组织总rna mrna 磷酸二酯 同工 PDE 动物骨骼 定量分析 骨骼肌 表达量 实验 中国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叶 邓国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V)基因组为单负链线状分节段RNA,总长约13600个核苷酸(nt)。根据襄膜上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A型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问...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V)基因组为单负链线状分节段RNA,总长约13600个核苷酸(nt)。根据襄膜上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A型流感病毒可突破种问障碍适应新的宿主,从而导致新的血清型毒株流行。1918年、1957年和1968年3次大规模流感疫病的暴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此背景下,疫苗不断更新、预防流感病毒的药物相继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聚合 VIRUS 神经氨酸 rna 基因 核苷酸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U_1小核核糖核酸为靶向基因构建HCV特异性嵌合体核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美霞 牛俊奇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以人类 U1 小核核糖核酸为载体 ,构建特异性嵌合体核酶 ,以期用于 HCV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法 :将 HCV特异性核酶序列设计为引物序列一部分 ,以人类 U1 小核核糖核酸为模板 ,经 PCR法及 2次克隆得到嵌合体 ,使核酶序列替代 U1 结构... 目的 :以人类 U1 小核核糖核酸为载体 ,构建特异性嵌合体核酶 ,以期用于 HCV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法 :将 HCV特异性核酶序列设计为引物序列一部分 ,以人类 U1 小核核糖核酸为模板 ,经 PCR法及 2次克隆得到嵌合体 ,使核酶序列替代 U1 结构中第 3个茎 -环。结果 :经测序证实新建质粒中确实有核酶序列且替代了第 3个茎 -环。结论 :以 U1 小核核糖核酸为靶向基因可以构建出 HCV特异的 U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核/遗传学 基因疗法 嵌合体核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1基因mRNA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彬 张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建立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ASPP1)mRNA表达水平的RT-PCR测定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测定ASPP1 mRNA在正常人单核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HL-60、K562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液培... 目的建立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ASPP1)mRNA表达水平的RT-PCR测定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测定ASPP1 mRNA在正常人单核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HL-60、K562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正常人血液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株Jurkat、HL-60、K562,所得细胞用Tripure分离试剂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取ASPP1基因和β-actin基因的扩增产物各10μl,行溴钇锭染色,在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ASPP1 mRNA的表达水平。对ASPP1基因表达量与β-actin表达量的比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ASPP1在各细胞株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正常人单核细胞和各白血病细胞株中均有ASPP1基因的mRNA表达,ASPP1与β-actin的比值在正常人单核细胞中为0.545±0.019,而在白血病细胞株Jurkat、HL-60、K-562中分别为0.155±0.081、0.199±0.016、0.191±0.015,可见ASPP1 mRNA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比在白血病细胞株Jurkat、HL-60、K-562中的表达水平高(P<0.01)。结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ASPP1与p53共同作用,形成ASPP-p53复合物作用于原凋亡基因启动子,能特异性增强p53结合DNA的能力,促进p5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ASPP1的这种功能在抑制正常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 rna 信使 聚合链反应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