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堵兴轶 胡泽涛 +2 位作者 周欣梅 何新华 任旭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00-517,536,共19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寻找广谱抗病毒特效药一直是一项重大任务。RNA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是一类不同病毒间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保守的关键非结构蛋白,针对该聚合酶为靶点开发新的小分子...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寻找广谱抗病毒特效药一直是一项重大任务。RNA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是一类不同病毒间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保守的关键非结构蛋白,针对该聚合酶为靶点开发新的小分子抑制剂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从新型冠状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结构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该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种类抑制剂的特点。着重从药物化学的角度介绍了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的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综述了多种小分子聚合酶抑制剂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依赖性rna聚合 抑制剂 核苷类似物 非核苷类似物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佳曦 汪受传 +1 位作者 徐建亚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观察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细胞组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组放射性核苷酸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白藜芦醇组转录掺入的放射性核苷酸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而各含药血清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金欣口服液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金欣口服液抗RSV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欣口服液 白藜芦醇 呼吸道合胞病毒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7 RNA聚合酶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海学 常艳艳 +2 位作者 靳野 刘湘涛 谢庆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62-65,共4页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 文章界定了与病毒拯救相关的一些概念,对T7RNA聚合酶(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系统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体外拯救方法及其缺点,并以最常用的痘病毒载体表达T7RNAP为基础的体内拯救方法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对病毒拯救的研究进展及缺点,进一步介绍了无痘病毒表达T7RNAP细胞系的RNA病毒拯救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为病毒拯救,特别是以T7RNAP为基础的病毒拯救试验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 rna聚合 病毒拯救 感染性克隆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7RNA聚合酶在猪源细胞PK15及SK6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锦艳 田宏 +4 位作者 郑海学 陈妍 靳野 尚佑军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重组病毒并用该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分别感染PK15和SK6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对此阳性细胞进行传代,并对不同代次细胞中的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确定其遗传稳定性。用直接荧光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细胞中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能够被稳定地整合进靶细胞基因组内,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转录活性,其活性传代不减弱。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所表达的T7RN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稳定整合进猪源细胞,该基因的稳定整合为建立高效体内病毒拯救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PK15细胞 SK6细胞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宿主因子PACT干扰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姗姗 包蕾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3期129-131,137,共4页
目的观察宿主因子PACT屏蔽前后黄芩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293T细胞中甲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判断PACT蛋白屏蔽前后黄芩苷对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PACT... 目的观察宿主因子PACT屏蔽前后黄芩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293T细胞中甲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判断PACT蛋白屏蔽前后黄芩苷对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PACT沉默前后,黄芩苷对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均呈现明显抑制作用,在PACT沉默后,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沉默PACT蛋白并用黄芩苷处理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宿主因子PACT 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蕊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6,F0003,共7页
RNA聚合酶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最复杂的RNA聚合酶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鹅膏(Amanita)毒肽对其活性具有专一的高抑制性,这使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国内对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 RNA聚合酶Ⅱ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最复杂的RNA聚合酶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鹅膏(Amanita)毒肽对其活性具有专一的高抑制性,这使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鉴于国内对鹅膏毒肽与RNA聚合酶Ⅱ相互作用的研究薄弱,笔者从鹅膏毒肽活性位点的确定、两者相互作用方式、抑制机理及抑制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两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毒肽 rna聚合 晶体结构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斑点印迹法检测人食管癌DNA聚合酶β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戈 张婷 +3 位作者 赵勤 赵继敏 吴景兰 董子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 β(polβ)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 :提取 5 1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组织 ,包括 :17例癌灶组织 ,17例癌旁组织 ,17例“正常”组织细胞总RNA ,以生物素标记的polβcDNA探针进行RNA斑点印迹。结果 :DNApol...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 β(polβ)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 :提取 5 1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组织 ,包括 :17例癌灶组织 ,17例癌旁组织 ,17例“正常”组织细胞总RNA ,以生物素标记的polβcDNA探针进行RNA斑点印迹。结果 :DNApolβRNA水平的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癌组织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DNApolβ基因RNA水平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提示DNApolβ的过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 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斑点印迹法 食管癌 DNA聚合Β 基因表达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慧臻 杨桂梅 +3 位作者 薛承岩 朱长林 来锦 白海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38-38,30,共2页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结论肠道小RNA病毒是导致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肠道小rna病毒 反转录-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种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18-5118,5129,共2页
从已有教材关于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种类的描叙出发,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相关教材编写中应强调只有从酶的四级结构来看,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才只有1种。
关键词 原核生物 rna聚合 四级结构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7 RNA聚合酶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
11
作者 魏永伟 章晓栋 +2 位作者 侯贤宏 徐弘 于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2-607,共6页
为了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应用PCR法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A、B两节段的5末端和3末端分别引入T7启动子和核酶HDV序列,然后分别将含有T7启动子和核酶HDV序列的A、B节段构建到载体PT-Pluc当中,构建感染性载体PT-mA... 为了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应用PCR法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A、B两节段的5末端和3末端分别引入T7启动子和核酶HDV序列,然后分别将含有T7启动子和核酶HDV序列的A、B节段构建到载体PT-Pluc当中,构建感染性载体PT-mA和PT-mB.在脂质体介导下将PT-mA和PT-mB共转染经痘病毒vTF7-3(含T7 RNA聚合酶基因,能稳定表达T7 RNA聚合酶)预先感染1 h的vero细胞.细胞病变观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分子标记检测证实成功实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遗传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反向遗传 T7 rna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T7 RNA聚合酶BHK-21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宇婧 张艺艺 +5 位作者 黄正阳 石建州 刘阳坤 邱礽 姚伦广 李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3-1261,共9页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AP)的慢病毒系统,构建可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大肠杆菌BL21(DE3)基因组中T7 RNAP基因序列(登录号:NZ_CP081489.1)设计引物,并采用PC...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AP)的慢病毒系统,构建可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大肠杆菌BL21(DE3)基因组中T7 RNAP基因序列(登录号:NZ_CP081489.1)设计引物,并采用PCR扩增T7 RNAP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CMV-T7 RNAP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隆及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将包含重组质粒pCDH-CMV-T7 RNAP的包装系统和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及纯化,获得高病毒滴度的重组慢病毒。将收集的病毒液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5、10和20感染BHK-21细胞,72 h后观察荧光情况,筛选最佳MOI。将重组慢病毒在最佳MOI条件下感染BHK-21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copGFP的表达观察感染细胞的阳性率。使用4μg/mL嘌呤霉素作为抗性筛选物进行多轮筛选,最终筛选得到BHK-21-T7 RNAP细胞株。进一步对所筛选的细胞株设计3对检测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通过检测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中海肾荧光素酶(hRluc)报告基因的活性差异来反映T7 RNAP驱动T7启动子下游基因的能力。【结果】本研究成功扩增了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基因组中T7 RNAP基因,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了滴度为1.0×10^(8)TU/mL的重组慢病毒。成功筛选到BHK-21-T7 RNAP细胞株,此重组细胞株经RT-PCR扩增能够检测到T7 RNAP的特异性DNA序列。将含有T7启动子驱动的hRluc的质粒(pT7-hRluc)转染此细胞株后发现,BHK-21-T7 RNAP细胞株中hRluc的活力与空白对照组BHK-21细胞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株,且所筛选的BHK-21-T7 RNAP细胞株中的T7 RNAP能够驱动pT7启动子下游基因hRluc的转录,研究结果为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平台建立奠定了细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 rna聚合 慢病毒载体 细胞株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肠道病毒RNA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宗波 李福年 董永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聚合链反应 肠道病毒 rna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提出降解RNA聚合酶抑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复制的新机制
1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4,共1页
2022年1月12日《研究》(Research)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Heat treatment promotes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of SARS-CoV-2 RNA polymerase and decreases viral load”(DOI:10.34133/2022/9... 2022年1月12日《研究》(Research)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那仁满都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Heat treatment promotes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of SARS-CoV-2 RNA polymerase and decreases viral load”(DOI:10.34133/2022/9802969)。研究发现,相对温和的热激(40℃)能够显著地诱导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 V-2)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又名NSP12)及其突变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P1 rna聚合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浙江大学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在临床上的应用
15
作者 王长奇 兰桂英 《江西煤炭科技》 1998年第2期42-42,41,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庚型肝炎 病毒肝炎 rna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短发夹RNA对鼻咽癌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 陈始明 +2 位作者 陶泽璋 肖伯奎 段洪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1。将质粒shRNA1转染人CNE,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以TRAP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蛋白印记法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表达。结果质粒shRNA1及对照质粒shRNA2转染细胞后,大量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其中shRNA1转染组见许多死亡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CNE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部分细胞增殖受抑制,癌细胞1天、2天的c-my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分别下调约30.3%,31.2%。结论抑制CNE中端粒酶活性或hTERT基因表达将引起c-myc表达下调并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端粒酶与c-myc共同参与了CNE的发生、发展、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rna干扰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喉癌Hep-2细胞膜钾离子通道与RNA编辑酶1的相关性
17
作者 余文发 赵玉林 +1 位作者 王凯 董明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及其与RNA编辑酶1(RNA-dependent adenosine deaminase1,ADAR1)的相关性。方法以Hep-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钾离子通道特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四乙胺(te... 目的研究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特性及其与RNA编辑酶1(RNA-dependent adenosine deaminase1,ADAR1)的相关性。方法以Hep-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钾离子通道特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阻断钾离子通道前后Hep-2细胞ADAR1 mRNA的表达。结果Hep-2细胞膜的静息膜电位为(-29.8±1.9)mV,在钳制电压-40mV,阶跃电压在-80~+80mV,记录到一种跨膜电流,该跨膜电流具有电压依赖、外向整流特性,该电流在延迟25ms后最大激活,800ms内不失活,可被阻断剂TEA阻断。Hep-2细胞钾离子通道被TEA阻断前后ADAR1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Hep-2细胞膜上存在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此钾离子通道可能和ADAR1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钾通道 电压门控 膜片钳术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rna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微小RNA-12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翥元 刘丹 +2 位作者 张广炜 刘丽红 王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5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9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6表达。结果脑梗死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R-12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与性别、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和MMP-9呈正相关(P<0.05,P<0.01),与miR-126呈负相关(P<0.01)。MMP-9与miR-126不相关(r=-0.225,P=0.136)。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收缩压、舒张压、MMP-9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OR=3.067,95%CI:1.315~7.152,P=0.009;OR=3.090,95%CI:1.316~7.256,P=0.010;OR=1.022,95%CI=1.003~1.042,P=0.021;OR=1.044,95%CI:1.007~1.083,P=0.021;OR=87.940,95%CI:15.895~486.547,P=0.000),而miR-126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保护因素(OR=0.118,95%CI:0.047~0.295,P=0.000)。结论血清MMP-9及miR-126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miR-126有可能成为脑梗死预测的潜在新靶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9 rnaS 聚合链反应 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4a调控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芳 汪瀚 +5 位作者 陈明 周斌 卫银芝 干学东 熊世熙 王扬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mmol/L),抑制剂组(miR-34a抑制剂浓度50nmol/L+葡萄糖33mmol/L)。采用定量...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mmol/L),抑制剂组(miR-34a抑制剂浓度50nmol/L+葡萄糖33mmol/L)。采用定量PCR检测miR-34a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心肌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H9c2细胞miR-34a表达显著上调(P<0.05),H9c2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高糖组比较,抑制剂组H9c2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5),H9c2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34a能调控高糖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 糖尿病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聚合链反应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法检测16S rRNA基因在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宁 刘金辉 姚全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6种常见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阳性菌株及阴性对照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观察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细菌浓度下PCR检测效果;检测败血症患者及正常... 目的评价外周血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6种常见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通过阳性菌株及阴性对照检测引物的特异性;观察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细菌浓度下PCR检测效果;检测败血症患者及正常人血液标本中的16S rRNA基因表达,并与血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意义。结果6种阳性菌株均出现特异阳性条带,阴性质控未出现阳性条带;不同退火温度对PCR结果无明显影响,以55、58℃最佳;PCR方法的最低细菌检测浓度为1.5×103cfu/ml;观察组血培养阳性率为38.3%(23/60),血液16S rRNA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6.6%(52/60),P<0.01。结论PCR法检测16S rRNA基因用于败血症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强,但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rna 核糖体 16S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