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小茧突变体sc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分析
1
作者 吴赛 王闪闪 +4 位作者 赵巧玲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航天蚕后代正常茧品系TG的转录组数据,为sc突变体相应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取sc和TG 5龄第4天幼虫的头部和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验证随机选取的DEGs在sc和TG中的表达量。此外,利用qRT-PCR调查感兴趣基因在sc中的表达量。【结果】TG vs sc比较组头部检测到1528个DEGs,其中820个上调表达,708个下调表达;TG vs sc比较组中肠检测到1401个DEGs,其中683个上调表达,718个下调表达。GO分析表明头部和中肠DEGs在生物学过程中,大多数DEGs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中,大多数DEGs参与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转运蛋白活性和ATP依赖活性等。头部和中肠DEGs均涉及Hippo,Insulin和mTOR等与家蚕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qRT-PCR分析显示,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与TG相比,sc中生长发育相关通路中BMSK0008105,BMSK0009907,BMSK0002689,BMSK0000286,BMSK0012340和BMSK00083629等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结论】sc和TG中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器官发生和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小茧突变体sc的体型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sc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家蚕体型调控研究积累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航天蚕 小茧突变体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AGO1蛋白结合RNA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帆 高珍 +4 位作者 马亚飞 蒋彩英 吕正兵 盛清 聂作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2,共7页
RNA诱导的基因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核心蛋白为Argonaute(AGO)家族蛋白,作为miRNA及RNAi功能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能够结合miRNA和siRNA,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因此,利用AGO蛋白抗体通过免疫沉淀分离... RNA诱导的基因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核心蛋白为Argonaute(AGO)家族蛋白,作为miRNA及RNAi功能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能够结合miRNA和siRNA,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因此,利用AGO蛋白抗体通过免疫沉淀分离其结合RNA是目前规模化分离鉴定miRNA及相关小RNA靶基因的重要方法。首先对家蚕AGO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抗体制备,用自制的兔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家蚕组织内源BmAGO1蛋白,成功分离BmAGO1蛋白结合的RNA;同时在BmN细胞中采用6×His标签融合表达BmAGO1蛋白,用His单抗免疫沉淀His-BmAGO1蛋白,同样成功分离获得其结合RNA。qRT-PCR检测发现,BmAGO1蛋白结合的RNA中含有家蚕miRNA靶基因BmEm4的mRNA。研究结果为批量鉴定家蚕miRNA靶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深入研究BmAGO1蛋白在家蚕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AGO1蛋白 免疫共沉淀 AGO结合rna mirna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及其在蚕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夏庆友 帅小蓉 +1 位作者 刘春 朱勇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RNA干涉 (RNAInterferance ,简称RNAi)通过导入一段与内源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dsRNA)序列 ,使内源mRNA降解 ,从而达到阻抑基因表达的目的。已在线虫等生物中建立RNAi技术 ,对难于获得突变体的基因或生物体尤其有效。日本九州大学、东... RNA干涉 (RNAInterferance ,简称RNAi)通过导入一段与内源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dsRNA)序列 ,使内源mRNA降解 ,从而达到阻抑基因表达的目的。已在线虫等生物中建立RNAi技术 ,对难于获得突变体的基因或生物体尤其有效。日本九州大学、东京大学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的 3个研究小组对RNAi在家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初步发现在家蚕和其培养细胞中存在RNA干涉现象。探讨了RNA干涉技术在家蚕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涉 家蚕 功能基因组 应用 基因反求技术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检测分析家蚕卵巢发育高表达基因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作伟 黄茉莉 +2 位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解析家蚕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机制,对家蚕卵巢组织进行深度RNA测序,并对高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5龄3 d、5龄6 d及化蛹2 d的家蚕卵巢分别抽提RNA,并合成cDNA,将3组样品混合后进行RNA-Seq测序,得到的总reads... 为了从分子水平解析家蚕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机制,对家蚕卵巢组织进行深度RNA测序,并对高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取5龄3 d、5龄6 d及化蛹2 d的家蚕卵巢分别抽提RNA,并合成cDNA,将3组样品混合后进行RNA-Seq测序,得到的总reads条带数为6 306 078,平均长度为100 bp,其中clean reads达到98.87%,测序饱和度良好,证明测序数据真实可靠。clean reads对应的基因数为9 609个。以家蚕Actin3基因为参照,计算所测基因的log2(Fold_change),将log2(Fold_change)>2的基因定义为高表达基因,共有66个基因为高表达基因。利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信号转导等路径中。研究结果为理解家蚕卵巢发育及卵子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卵巢 基因表达 rna-Seq测序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腺发育相关基因Bmsage缺失突变体的RNA-seq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辛虎虎 张登攀 +3 位作者 矫鹏 陈瑞婷 陆喦 缪云根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4-863,共10页
Bmsage是在家蚕丝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之前的研究明确其对丝素重链基因fib-H转录具有调控作用。在开展Bmsage功能的研究中,运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获得了Bmsage缺失的纯合突变体家蚕,其表型特征是幼虫的丝腺异常发育,缺失中部丝... Bmsage是在家蚕丝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之前的研究明确其对丝素重链基因fib-H转录具有调控作用。在开展Bmsage功能的研究中,运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获得了Bmsage缺失的纯合突变体家蚕,其表型特征是幼虫的丝腺异常发育,缺失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以Bmsage缺失型家蚕及正常型家蚕产下后5 d的卵为材料,应用RNA-seq测序技术在转录水平上获得194个差异表达基因。对Bmsage缺失型家蚕突变体胚胎期的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Bmsage基因缺失后,对家蚕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胞组分,如与肌肉功能相关的肌球蛋白基因和肌钙蛋白基因都明显上调表达,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如多种凝集素基因和糖苷酶基因,除个别下调表达外,其余均上调表达;排在前10的GO term中,出现较多的是与几丁质分解代谢相关的几丁质酶基因和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与一些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的代谢的信号通路相关,其中又以糖类代谢为主,如半乳糖代谢、糖胺聚糖降解及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所以Bmsage可能参与了多个糖类代谢途径;在差异基因中,与丝腺发育关系最大的是几丁质酶基因、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基因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及一些转运RNA基因(如TRNAE-CUC、TRNAN-GUU、TRNADGUC和TRNAV-GAC)。因此推测Bmsage可能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了丝腺组织的分化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腺 分化与发育 Bmsage基因 基因敲除 rna-seq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凡 李德臣 +2 位作者 郝瑜 肖胜武 陈登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0,共5页
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模式昆虫,较早开展了组织蛋白酶研究,其中以对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的研究居多。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了家蚕生长发育、蜕皮变态和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过程。本文重点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 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模式昆虫,较早开展了组织蛋白酶研究,其中以对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的研究居多。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了家蚕生长发育、蜕皮变态和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过程。本文重点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分类、基因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简要阐述对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组织蛋白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 基因表达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姬 查幸福 +1 位作者 夏庆友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研究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可为探究家蚕以及鳞翅目昆虫雌雄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家蚕成虫雌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11677个基因在家蚕成虫中表达... 研究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可为探究家蚕以及鳞翅目昆虫雌雄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家蚕成虫雌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11677个基因在家蚕成虫中表达,其中有3312个基因在雄性个体表达上调,4254个在雌性个体表达上调。雌雄个体中表达上调基因的GO分类比较显示这2类基因在分子伴侣调控、电子载体等功能方面差异较大。在雌雄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中发现了与性腺特异性、发育繁殖及选择拼接因子等相关的基因。家蚕成虫存在的与雌雄个体特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家蚕雌雄个体性别相关的生物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雌雄差异 基因芯片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胁迫下家蚕不同耐受性品种的中肠组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庆荣 肖阳 +6 位作者 叶明强 李丽 邢东旭 罗国庆 郑茜 吴福泉 杨琼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0-628,共9页
家蚕属于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其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选择一对高温高湿耐受性差异显著的家蚕品种932和皓月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鉴定2个品种5龄幼虫经高温高湿(35℃±0.5℃,RH 95%±2%)处理后中肠组织中转... 家蚕属于变温动物,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其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选择一对高温高湿耐受性差异显著的家蚕品种932和皓月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鉴定2个品种5龄幼虫经高温高湿(35℃±0.5℃,RH 95%±2%)处理后中肠组织中转录水平呈现差异的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差异基因参与的相关代谢途径,为探究家蚕品种耐高温高湿的分子机制积累基础信息。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饲养,2个品种的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有552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共分布于44个GO功能注释小类中,与对高温高湿耐受性较差的皓月相比,对高温高湿耐受性较强的932幼虫,其中肠中与神经突触、抗氧化活性、电子载体活性和受体活性相关的基因高表达。与正常环境条件下饲养相比,在高温高湿环境胁迫下饲养,932与皓月的5龄幼虫中肠中分别有303和27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932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氧化磷酸化、蛋白质消化与吸收、氨基酸代谢及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显著富集;皓月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胰腺分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细菌与病毒侵染、m TOR信号等途径显著富集。鉴定的中肠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高温高湿胁迫下家蚕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及代谢变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数字基因表达谱 高温高湿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分类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黄茧候选基因Cameo1和Cameo2在不同茧色品种的表达差异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束梅影 陈亚东 +3 位作者 牛艳山 甘丽萍 司马杨虎 徐世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7-904,共8页
外层黄茧C基因是家蚕对体内类胡萝卜素选择性吸收的关键基因之一。以13个黄红茧系品种(包括1个限性黄茧品种)、7个绿茧系品种、1个白色茧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C基因的2个候选基因Cameo1和Cameo2在4龄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 外层黄茧C基因是家蚕对体内类胡萝卜素选择性吸收的关键基因之一。以13个黄红茧系品种(包括1个限性黄茧品种)、7个绿茧系品种、1个白色茧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C基因的2个候选基因Cameo1和Cameo2在4龄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丝腺对黄茧色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不依赖于Cameo1基因的表达,Cameo1基因表达没有茧色和性别特异性,其蛋白产物可能没有直接参与黄茧色素吸收,而是作为B族清道夫受体家族(SCRB)成员在家蚕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虽然Cameo2基因的蛋白产物介导了中肠中的黄色茧主要色素成分叶黄素的主动运输方式,但Came-o2基因不只是在家蚕黄色茧品种中肠的特异表达基因,Cameo2基因在家蚕中肠以外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与这些组织的黄茧色素积累密切关联,生殖腺可能是比中肠和丝腺更加重要的Cameo2基因表达和作用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外层黄茧C基因 表达特征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可用于家蚕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文林 藤原晴彦 +5 位作者 上村望 叶爱红 武雪会 陈学东 张婷婷 曹锦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6,共8页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 【目的】明确基于电穿孔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在家蚕Bombyx mori活体内的应用实效。【方法】针对调控家蚕幼虫体表斑纹黑色素合成的靶基因Wnt1(Wingless),人工合成特异性siRNA,向4龄第3天家蚕幼虫注射Wnt1 siRNA并进行电穿孔作为处理组(ERFA-RNAi),以注射Wnt1 siRNA但未进行电穿孔的幼虫作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解剖5龄幼虫斑纹区的表皮,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表皮中Wnt1的相对表达量,验证电穿孔介导的RNAi效果。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DsRed2表达元件的转座子载体pPIG-A3GR,通过电穿孔导入家蚕2龄幼虫;正常饲养72 h后,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中EGFP和DsRed2的表达,验证当世代家蚕的嵌合体转基因。【结果】家蚕4龄第3天幼虫中导入Wnt1的特异性siRNA后,5龄幼虫体表特定部位斑纹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5龄幼虫表皮中Wn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嵌合体转基因家蚕的阳性率达56.60%,并且两个荧光报告基因EGFP和DsRed2在幼虫、蛹及成虫期持续表达。【结论】电穿孔技术可快捷、高效地向家蚕活体内导入外源RNA或DNA,是家蚕乃至其他昆虫基因功能解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电穿孔 转基因 WNT1 rnaI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云南蚕区分离BmCPV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红 唐芬芬 +2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6-1043,共8页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是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物。从云南蚕区的病蚕样品中分离到一株BmCPV病毒分离株,提取纯化该病毒粒子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该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克隆得到该病毒10条d...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是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物。从云南蚕区的病蚕样品中分离到一株BmCPV病毒分离株,提取纯化该病毒粒子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该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克隆得到该病毒10条dsRNA序列(S1~S10)并提交至NCBI数据库中。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24810bp,S1~S10片段序列都具有完整的ORF。BLAST比对发现克隆的该病毒基因组各片段编码区序列与已报道的1型BmCPV片段的相似度达88%以上,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0%以上;10条dsRNA基因组片段末端均有保守帽子结构5'-AGUAA……GUUAGCC-3'。基于S2片段RdR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病毒与其他3个1型BmCPV分离株BmCPV1-Suzhou、BmCPV1-China、BmCPV1-Ⅰ聚为一支,基于S10片段polh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也表明该病毒为1型BmCPV新的分离株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该病毒定名为BmCPV1-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株 基因组片段 系统进化 rna聚合酶基因 多角体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正反交组合F_1代的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彩霞 鲍忠赞 +6 位作者 徐世清 周前凯 魏广兵 王华 刘腾 金鑫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40,共9页
家蚕杂交组合存在普遍的正反交遗传表型差异现象,为探讨引起正反交组合遗传差异的分子机制,构建家蚕品种75新×7532正交F1代雌雄个体和7532×75新反交F1代雌雄个体共4个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通过正反交组合同性别子代... 家蚕杂交组合存在普遍的正反交遗传表型差异现象,为探讨引起正反交组合遗传差异的分子机制,构建家蚕品种75新×7532正交F1代雌雄个体和7532×75新反交F1代雌雄个体共4个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通过正反交组合同性别子代样本间的比较,显示低表达的标签在种类上占大多数,而高表达的标签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以错误检测率(FDR)≤0.001且拷贝数倍数差异在2倍以上作为比较样本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条件,在7532×75新的雄性样本里面有298个上调基因和46个下调基因,而在雌性样本里有453个上调基因和240个下调基因。进一步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路径功能分析,筛选出在显著性富集路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参与新陈代谢途径、氧化磷酸化途径以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差异基因在反交组合的子代中表达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 正反交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多角体病毒RDRP的免疫电镜定位研究
13
作者 孙京臣 谭玉蓉 +3 位作者 戴伟君 张勤奋 徐兴耀 张景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原核表达BmCPV RDRP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的兔抗血清为一抗,直径15nm山羊抗兔IgG 胶体金为二抗。应用3%多聚甲醛 0 1%戊二醛混和固定液、K4M低温包埋剂和紫外光聚合制备的样品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感染BmCPV(C)病蚕的中肠柱状细胞中,... 以原核表达BmCPV RDRP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的兔抗血清为一抗,直径15nm山羊抗兔IgG 胶体金为二抗。应用3%多聚甲醛 0 1%戊二醛混和固定液、K4M低温包埋剂和紫外光聚合制备的样品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感染BmCPV(C)病蚕的中肠柱状细胞中,游离和病毒多角体中BmCPV的病毒粒子均能结合胶体金颗粒,平均标记率为25%左右,认为BmCPV(C) RDRP基因编码的蛋白应为BmCPV病毒的结构蛋白,位于病毒的衣壳上。其中一抗的使用浓度为1∶200,二抗的使用浓度为1∶40,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标记效果和较少的非特异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电镜 胶体金 免疫标记 标记率 非特异性 兔IGG 感染 CPV 使用浓度 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0基因对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影响
14
作者 张婷 李俊 +2 位作者 张媛媛 全滟平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5-655,共11页
ie0基因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一个晚期基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及多种结构域提示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对BmNPV ie0基因编码不同结构域的序列以及完整序列进行敲除构建ie0缺失... ie0基因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一个晚期基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及多种结构域提示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对BmNPV ie0基因编码不同结构域的序列以及完整序列进行敲除构建ie0缺失型病毒,以野生型病毒为对照,研究ie0序列完全或部分缺失对病毒转录、复制及对宿主细胞致病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ie0基因完整序列或编码各结构域的序列缺失后均会对病毒产生不同影响:宿主细胞中完全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病毒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完全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病毒基因组的拷贝数均与野生型病毒无显著差异;部分缺失型病毒的晚期和极晚期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与ie0基因完全缺失型病毒相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并且缺失锌指结构域编码序列的影响最为明显。MTT检测结果也显示ie0基因完全缺失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能力有所下降。亚细胞定位显示IE0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位于细胞质。综上所述,ie0基因为BmNPV病毒增殖、基因组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但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具有调控作用,影响最为显著的为锌指结构域的编码序列,且该基因的缺失会导致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0基因 RED重组系统 缺失型病毒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黑缟基因(pS)的精细定位及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丽丽 刘晓晓 +3 位作者 余俊杰 张业顺 夏定国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17,共7页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为母本,普通斑(+p/+p)的品系p50为父本和回交亲本,经杂交及连续多次回交构建BC7M分离群体,以其中的585头黑缟斑纹个体作为定位群体,PCR扩增筛选具有HRM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并进行基因型定位分析,将pS基因精细定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nscaf2623:97 113~222 422之间,pS基因与相邻的2个标记S2623-97和S2623-22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cM、0.3 cM。用p50继续回交得到BC8,对黑缟斑与普通斑表型个体的幼虫在3眠期每隔2 h分别解剖获取体壁组织,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不同斑纹表型个体的样本间筛选出6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对其中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分析表明,黑缟斑纹形成主要是通过加快酪氨酸向多巴的转化速度来实现黑色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斑纹 黑缟基因 精细定位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基因表达谱(DGE)分析异烟肼诱导家蚕脂肪体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英 魏广兵 +6 位作者 刘影霞 杜贝贝 岳玲 黄涛 王立鹏 徐世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以无脊椎动物家蚕为实验动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人结核病治疗药物异烟肼(INH)诱导蚕体脂肪体损伤状态下的相关基因信息。供试5龄第3天家蚕幼虫分别按照1、2 mg/头的剂量经口给予INH后8 h,解剖获取家蚕脂肪体组织并提取总RNA,利用RN... 以无脊椎动物家蚕为实验动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人结核病治疗药物异烟肼(INH)诱导蚕体脂肪体损伤状态下的相关基因信息。供试5龄第3天家蚕幼虫分别按照1、2 mg/头的剂量经口给予INH后8 h,解剖获取家蚕脂肪体组织并提取总RNA,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分别构建INH诱导组和CK对照组家蚕脂肪体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文库。比对2个DGE文库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INH影响了家蚕脂肪体中功能基因的表达,其中下调表达的基因数目明显较多,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和所在的KEGG通路,均集中在核酸损伤、细胞外信号转导、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过程、蛋白质代谢、药物代谢过程和免疫毒性等几大通路中。选择4个分别与肝损伤、药物代谢、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检测,结果与DGE文库的表达一致。另外,家蚕脂肪体经HE和DAPI染色后亦可观察到INH对细胞的损伤;测定不同浓度INH及作用时间下家蚕脂肪体中与肝损伤有关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显著提高,但2种酶的变化趋势不一样。推测INH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可能与其和机体内的大分子物质结合,从而影响到这些大分子发挥参与多种代谢通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家蚕 脂肪体 肝损伤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 KEGG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关键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非凡 何倩 +3 位作者 董战旗 胡志刚 蒋亚明 潘敏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2-427,共6页
选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基因组中可能与病毒增殖相关的8个基因dbp、lef-2、lef-3、lef-7、lef-10、lef-11、p143和vp1054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家蚕内源性microRNA骨架构建候选基因的干扰载体,并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选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基因组中可能与病毒增殖相关的8个基因dbp、lef-2、lef-3、lef-7、lef-10、lef-11、p143和vp1054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家蚕内源性microRNA骨架构建候选基因的干扰载体,并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上述候选基因进行干扰试验,筛选病毒增殖的关键基因,以期为开辟家蚕抗Bm NPV研究新路径打下基础。对8个候选基因的RNA干扰试验显示:干扰lef-7对Bm NPV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对lef-2和lef-11表达的干扰效率最高,达到90%以上,其中干扰lef-11后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率仅为9.16%,远远低于对其他基因干扰后的感染率。依据试验结果初步确认8个病毒增殖相关基因中,lef-11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殖 关键基因 rna干扰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的卵色相关基因Bmwh2的克隆及组织表达与功能研究
18
作者 栗凤鹏 王雪芳 吴金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古老而庞大的家族,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体中,主要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实现多种底物的跨膜主动转运。通过RT-PCR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ABC转运子B...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转运蛋白)是古老而庞大的家族,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体中,主要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实现多种底物的跨膜主动转运。通过RT-PCR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ABC转运子Bmwh2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Bmwh2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编码68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77.38 kD,等电点8.42;Bmwh2含有1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6个α螺旋构成的跨膜结构域,为半转运子,属于家蚕ABC转运子超家族G亚族成员。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Bmwh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以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用合成的siRNA显微注射胚胎发育时期的蚕卵,对Bmwh2进行干涉研究,获得了白卵和嵌合体的干涉表型。根据实验结果,推测Bmwh2可能参与家蚕浆液膜色素前体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wh2基因 ABC转运子 rna干涉 蚕卵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Osi 9a基因在家蚕胚胎细胞周期中的功能研究
19
作者 刘雪冰 袁雨桐 +3 位作者 张然 张基开朗 刘春 程廷才 《蚕学通讯》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Osiris基因家族是一类昆虫特有且进化保守的基因家族。已知Osi 9亚家族基因在鳞翅目昆虫中发生特异扩增,产生高度同源的6个拷贝,且表达模式也具有同步性,但该基因家族扩增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未知。为了揭示BmOsi 9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 Osiris基因家族是一类昆虫特有且进化保守的基因家族。已知Osi 9亚家族基因在鳞翅目昆虫中发生特异扩增,产生高度同源的6个拷贝,且表达模式也具有同步性,但该基因家族扩增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未知。为了揭示BmOsi 9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到BmOsi 9a在家蚕胚胎细胞(BmE)中有表达,免疫荧光分析发现BmOsi 9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构建过表达及dsRNA干涉载体,结果显示过表达对细胞的表型和增殖没有显著影响,而转染干涉载体下调BmOsi 9a表达则使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发现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则显著减少,表明BmOsi 9a与BmE细胞的增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BmOsi 9a在细胞周期过程发挥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mOsi 9a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Osi9a蛋白 BmE细胞 细胞周期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