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与世界大变局演进方向 被引量:8
1
作者 徐秀军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当前,“全球南方”已步入以群体性话语权提升为标志的全方位崛起新阶段。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普遍安全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全球南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展现...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当前,“全球南方”已步入以群体性话语权提升为标志的全方位崛起新阶段。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普遍安全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全球南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更好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的时代价值。展望未来,“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不仅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大变局发展演进的重要变量,将深刻影响世界大变局的演进方向。“全球南方”将更为积极地推进全球发展平衡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治理均衡化与全球文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世界大变局 全球发展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的特点、成因及应对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追溯全球化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思考全球化底层逻辑是否发生改变及我们该如何予以有效应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全球化皆具有三对矛盾互动的基本特征:单向度与可逆性、非中性和中性、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新的动荡变革期及此轮逆全球化的... 追溯全球化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思考全球化底层逻辑是否发生改变及我们该如何予以有效应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全球化皆具有三对矛盾互动的基本特征:单向度与可逆性、非中性和中性、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新的动荡变革期及此轮逆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思潮的冲击;主客观“脱钩断链”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底层逻辑;科技进步既拉动增长又制造“数字鸿沟”;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双重治理目标难以兼顾;全球治理体系本身面临严峻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危机。当下,如何让全球化重回健康轨道,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历史性命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以开放型世界经济、数字赋能与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与普惠包容为特征的新型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治理 民粹主义 逆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瞿旻 高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基于WHO公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描述和分析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状况。方法基于2022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系统性描述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SMR)... 目的基于WHO公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描述和分析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状况。方法基于2022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系统性描述全球及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SMR),并根据年龄及人类发展指数(HDI)进行分层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IR、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2年,全球前列腺癌新发病人数共有146.7万,SIR为29.4/10万,在男性人群所有癌种中排第2位;全球前列腺癌死亡人数为39.7万,SMR为7.3/10万,在男性所有癌种中排第5位。2022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人数为13.4万,SIR为9.7/10万,SMR为3.3/10万,在中国男性人群所有癌种中均排第7位。全球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和SIR从45岁开始快速增长,死亡人数及SMR从50岁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和SIR自60岁开始快速增长,死亡人数和SMR从65岁开始快速增长。中国前列腺癌的M/I为0.337,在HDI高水平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0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前列腺癌SIR与HDI(r=0.440,P=0.008)呈正相关,M/I与HDI呈负相关(r=-0.877,P<0.001),而SMR与HDI无关(P>0.05)。结论全球前列腺癌的疾病负担严重。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态势,且存在死亡率高的特点。积极开展前列腺癌早筛、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全程化管理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流行病学 全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秋梅 卢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158,共19页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政治化削弱了后发国家的自主性;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制度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显得乏力。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为了谁”三大议题,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并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全球发展体系转型中发挥以下影响: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力量对比结构,推动全球发展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全球发展存量制度与增量制度的协同发展,推动全球发展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发展观念的革新,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动性,巩固共同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和责任的共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发展体系 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体系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洪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8,共6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利益与目标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立足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制定的重大决...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家战略利益与目标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立足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制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其颁布实施体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奋斗的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纲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实施落实的组织保障等,紧紧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将深化改革贯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以确保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的历史传播:“南方元话语”与阐释共同体的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立明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被认为将强力挑战“全球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然而,目前“全球南方”更多的仍是一个想象,并未真正成为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与行动纲领的实体,很多南方国家依然处于游离状态,“全球南方”降临... 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被认为将强力挑战“全球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然而,目前“全球南方”更多的仍是一个想象,并未真正成为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与行动纲领的实体,很多南方国家依然处于游离状态,“全球南方”降临的历史时刻仍未到来。在国际传播视域中,要呼唤“全球南方”,需要激活三大洲运动留下的思想遗产,打造系统性的“南方元话语”及促进南方国家阐释共同体的建构。作为南方国家重要一员的中国,推进“全球南方”的浮现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全球南方”的建构并非取代西方话语,而是指向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公正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南方” 全球西方 元话语 阐释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价值链参与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鑫 佟岩 曹丰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共17页
本文立足“逆全球化”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的现实背景,利用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 本文立足“逆全球化”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的现实背景,利用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好、劳动力需求较高以及成本加成较低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更为凸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企业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球价值链嵌入 融资约束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韧性与中国式动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栋 高丹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4,162,163,共23页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全球化历经多次波折和逆流,但也在不断适应、调整、演变中持续发展。2018年特朗普...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全球化历经多次波折和逆流,但也在不断适应、调整、演变中持续发展。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一度使全球化陷入困境。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又给全球化带来多重挑战。目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正逐步恢复,全球供应链不断加固,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国际流动也逐渐显现活力。这些都表明,全球化具有较强韧性。一直以来,中国借助在市场、制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现有的多边组织、区域性组织的基础上,持续为全球化发展提供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继续秉持平等协商、开放创新、同舟共济与坚守正义的原则,不断提升全球化韧性,引领“再全球化”进程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化韧性 再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全球化共识:基于中国道路的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宇新 张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6,共15页
针对贫富差距扩大与全球经济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共识的演变历程,融合了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重新解构全球化红利的分配逻辑以适应技术革新的现实背景,提出“共享繁荣,共谋发展”的新全球化共识框架。这一共识强... 针对贫富差距扩大与全球经济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共识的演变历程,融合了静态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重新解构全球化红利的分配逻辑以适应技术革新的现实背景,提出“共享繁荣,共谋发展”的新全球化共识框架。这一共识强调市场导向与尊重国家自主选择权的合作模式,旨在达成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进而推动全球化向深度与广度拓展。本研究对于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缓解国际经济秩序的动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共识 全球化共识 静态比较优势原理 动态比较优势原理 全球化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民族学学科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作为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具有普遍意义。民族学传到中国之后,“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觉探索中国化的学术实践道路,并坚持面向各个历史时期的“国之大者”,成... 作为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具有普遍意义。民族学传到中国之后,“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觉探索中国化的学术实践道路,并坚持面向各个历史时期的“国之大者”,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学学科框架结构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及国族的主体对象缺失、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母体虚化和学科边界的无限泛化等方面。国家相关机构组织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优化调整学科设置,基本实现政治导向正确、性质定位准确、学科边界清晰、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等内容建设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基本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普遍意义 民族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的动力、趋势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金荣 王春辉 +3 位作者 张福良 张伟波 杨宗喜 李鹏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关键矿产是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准确把握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对于中国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全球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热... 关键矿产是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准确把握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对于中国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全球出现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新一轮关键矿产竞争热潮,整体表现为五大趋势:一是竞争产业链化,竞争范围由上游矿产资源向全产业链延伸;二是竞争阵营化,资源国、消费国与加工国加速重组为不同竞争阵营;三是全球矿产勘查投资偏好“低风险化”,矿业企业投资风险偏好愈加保守;四是发达国家矿业投资本土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矿产勘查预算与矿业项目并购规模持续增加;五是资源东道国利益诉求多元化,由单纯的获取矿产品出口收益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全面拓展。此外,中国关键矿产国际合作还面临美西方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去中国化”、对中国矿业企业“污名化”和“资源民族主义”加速回潮三大挑战。建议从加强同周边国家资源-产业合作、讲好中国绿色矿业故事、创新关键矿产国际合作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关键矿产 竞争态势 挑战 中国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的缘起、要点与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是中国叙事的核心内容,对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中国领导人亲自倡导、带头传播,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是中国叙事的核心内容,对增强我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中国领导人亲自倡导、带头传播,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日益饱满——叙事情境由被动回应到主动正名,叙事角色由他人塑造到自我塑造,叙事情节由点到面全面开花,叙事寓意由识变应变到立言立行。目前,不同类型的命运共同体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各个领域,覆盖了亚非拉欧近睦远交的各个区域,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未来明确的中国方案、面临分裂的世界中凝聚人心的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天下胸怀,是对西方负面舆论攻势的有效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叙事 世界影响 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加速和气候极端化——2024年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速评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会军 孙建奇 +2 位作者 陈活泼 马洁华 段明铿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全球气候正在加速变暖,2023、2024年连续刷新历史高温纪录,2024年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达1.55℃。“全球沸腾时代”已至,与之伴随的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0—2019年气象灾害损失较之前20年翻倍。应对气候变化亟须科学突破,国际学术界聚焦... 全球气候正在加速变暖,2023、2024年连续刷新历史高温纪录,2024年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达1.55℃。“全球沸腾时代”已至,与之伴随的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0—2019年气象灾害损失较之前20年翻倍。应对气候变化亟须科学突破,国际学术界聚焦气候预测与极端事件等七大挑战。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作为中国-国际气候研究交流的桥梁,评选出了2024年十大气候研究进展:东北亚极端增温机制、气溶胶气候效应复杂性、全球降水变率增强、梅雨特征演变、降水系统扁平化、青藏高原水-热-碳耦合、北太平洋海温影响、大西洋-太平洋盐度差异、深时环流与ENSO、AI气候预测系统等。这些成果突显气候研究的前沿领域、跨学科性与社会价值。未来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将聚焦全球变暖加速、气候极端化、新北极和青藏高原新时代、气候系统多圈层耦合、气候系统预测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风险与应对等方面,以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加速 气候极端化 新北极和青藏高原新时代 气候预测与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逆行与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国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美国由于对原有的全球化利益分配不满试图重塑全球化的发展路径,导致贸易、投资和治理等领域的去全球化,新型全球化因而出现、进而勃兴。与传统全球化不同,新型全球化的动力正逐渐从美国转向全球南方国家,其模式也从“美元-制成品”模... 美国由于对原有的全球化利益分配不满试图重塑全球化的发展路径,导致贸易、投资和治理等领域的去全球化,新型全球化因而出现、进而勃兴。与传统全球化不同,新型全球化的动力正逐渐从美国转向全球南方国家,其模式也从“美元-制成品”模式转向“制成品-资源”模式,治理机制则从传统多边机制转向新型多边机制。美国政府打击和遏制新型全球化的政策可以总结为给全球南方国家打入关税“楔子”、抽掉科技“梯子”和强加美元“票子”。新型全球化的推动者需解决包容度、公共产品供给和大国协调等关键问题,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经济全球化 传统全球化 多边机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对外策略及内在动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行姝 袁征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8,共15页
当前全球正处于绿色转型与数字转型之中,关键矿产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不断提升。2022年12月,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关键矿产战略》,并大幅调整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对外政策实践表现出“西热东冷”的突出特征,即加强... 当前全球正处于绿色转型与数字转型之中,关键矿产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不断提升。2022年12月,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关键矿产战略》,并大幅调整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对外政策实践表现出“西热东冷”的突出特征,即加强与西方盟友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同时对中国设置相关限制。加拿大关键矿产对外策略受到经济发展、同盟利得、治理需求三种内在动机驱动。关键矿产在加拿大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供应链延伸可将该国塑造为关键矿产及相关先进技术产业强国。加拿大与盟友的关键矿产合作可为其带来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有助于巩固该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中等强国”地位。全球矿产治理薄弱为加拿大发挥治理优势提供了机遇,可提升该国在全球矿产治理中的地位。中国应密切关注加拿大关键矿产政策动向,准确把握其对外策略,以便超越大国竞争逻辑下的狭隘国家安全观,为全球矿产治理提出建设性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关键矿产 对外策略 中国 全球矿产资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龙 樊佳乐 +1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7-1104,共8页
生物滞留设施是应用较广泛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的控制,而关于其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 生物滞留设施是应用较广泛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的控制,而关于其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实验的方法,人工配置雨水模拟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量水质,以普通绿地作为参照,研究了传统生物滞留、倒置生物滞留与无植物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倒置生物滞留设施的CO_(2)、N_(2)O平均排放通量均较低,分别为66.18 mg/(m^(2)·h)、2.98μg/(m^(2)·h),显著低于传统生物滞留和无植物生物滞留设施。倒置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总量最低,全球增温潜势为224.18 kg/hm^(2),较其他类型设施具有明显的碳减排优势,其在场次降雨事件中可减少CO_(2)排放量0.40 kg,表明其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优先选择倒置生物滞留设施,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研究结果可为“双碳”背景下的生物滞留设施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 碳减排 雨水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史的研究趋向与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静静 韩明月 +2 位作者 步凯 庞境怡 张大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0,F0003,共6页
从社会文化史、当代史、全球史等多重视角,评述了传染病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主要方法和前沿趋势。20世纪中期,随着年鉴学派和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兴起,疾病史研究开始转向社会文化史、政治史与经济史的交叉领域,强调疾病对社会结构、文化观... 从社会文化史、当代史、全球史等多重视角,评述了传染病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主要方法和前沿趋势。20世纪中期,随着年鉴学派和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兴起,疾病史研究开始转向社会文化史、政治史与经济史的交叉领域,强调疾病对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政治决策的深刻影响。还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疾病史研究逐步关注疾病传播的全球性、跨文化特征及当代流行病的国际化视角。最后,总结了疾病史研究领域逐渐走向多学科交融、跨区域比较的趋势,为当代和未来的疾病史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当代史 全球史 内史 医学编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澜 梁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共10页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具备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深刻影响世界的巨大潜力。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仅事关全球公平问题,更会对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具备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深刻影响世界的巨大潜力。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不仅事关全球公平问题,更会对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各类机制存在包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并未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基本框架;在治理体系建设上,技术普惠愿景、多边机制协同行动仍然受到技术集中垄断、“脱钩”对抗行为的干预,而不平等的既有国际格局也在根本上阻碍包容、普惠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塑造。中国有必要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引领下,进一步从理念倡导、议程设置、多边合作、行动示范四个方向出发,推动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国际治理 国际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国辉 谢加阳 +6 位作者 朱登纳 崔博 赵会玲 王明梅 冯欢欢 张萌萌 李停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 背景 除了某些有明确病因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康复治疗是GDD的主要治疗方式;维生素D通过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关于补充维生素D对GDD患儿临床疗效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对GDD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首次住院就诊的120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400 U组(37例)和1 200 U组(35例)。常规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400 U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400 U/d维生素D;1 200 U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 200 U/d维生素D。收集3组患儿的性别、就诊年龄等基本资料;于入院时(治疗前)及第3个疗程末(治疗后)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评估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发生在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次数,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组患儿性别、居住地、出生季节、分娩方式、就诊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主要就诊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儿25(OH)D水平、Gesell量表各能区D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200 U组患儿血25(OH)D水平、Gesell量表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言能力DQ值高于常规组(P<0.05)。第1、2疗程期间,3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期间,1 200 U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及400 U组(P<0.05)。结论 补充1 200 U维生素D对GDD患儿的康复疗效有益,且能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障碍 广泛性 全面性发育迟缓 维生素D Gesell量表 不良事件 康复治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明 包宏 王瑶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系统提炼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三大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将加密货币的特性纳入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既揭示了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放大渠道,也拓展了该理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货币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