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芋异黄酮的制备及其对RIN-m5F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珂 陈镠 +5 位作者 杨良缘 胡钰 许光治 张有做 王艳 倪勤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00-207,共8页
以豆芋(Apios americana Medik.)为原料,采用乙醇热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以异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优化大孔树脂富集工艺,并对得到的豆芋异黄酮(记为AI-3)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及对胰岛瘤细胞RIN-m5F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以豆芋(Apios americana Medik.)为原料,采用乙醇热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以异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优化大孔树脂富集工艺,并对得到的豆芋异黄酮(记为AI-3)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及对胰岛瘤细胞RIN-m5F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探究。结果:优化的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5 mg/m L,体积分数80%乙醇溶液(p H 6)洗脱,洗脱体积80 m L(4倍柱体积),所得AI-3得率为0.44%(占豆芋干基质量),异黄酮质量分数50.83%;AI-3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19.51、3.40 μg/m L,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为387.83 μmol/mg,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235.97 μg/m L;AI-3在0~300 μg/m L范围内,RIN-m5F细胞存活率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25~300 μg/m L时可极显著提高RIN-m5F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1),300 μg/m L时细胞存活率达84.19%,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豆芋异黄酮,所得AI-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RIN-m5F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开发预防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芋异黄酮 大孔树脂富集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 rin-m5f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单核苷酸对RIN-m5f细胞中胰岛素分泌及PDX-1和FoxO1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盛飞凤 任贤 +7 位作者 戴幸平 徐潇静 董敏 裴奇 屈健 周智广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8-963,共6页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ancreatic and duodenalhomeobox-1,PDX-1)和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forkhead... 目的:在细胞水平研究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ancreatic and duodenalhomeobox-1,PDX-1)和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containing protein O-1,FoxO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检测RIN-m5f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RIN-m5f细胞PDX-1和FoxO1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印迹检测RIN-m5f细胞PDX-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瑞格列奈10 nmol/L+NMN 100μmol/L处理RIN-m5f细胞48 h,与空白对照及DMSO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NMN 50μmol/L组比较,胰岛素分泌量的增高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和100μmol/L的NMN作用RIN-m5f细胞36 h,PDX-1的mRNA表达量均上调(依次为P<0.05,P<0.01,P<0.001)。100μmol/L剂量组与10μmol/L和50μmol/L剂量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100和200μmol/L的NMN作用RIN-m5f细胞36或48 h,PDX-1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N可以调控RIN-m5f细胞中胰岛素的分泌及PDX-1的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 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 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 rin-m5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刺多糖工艺优化及其对过氧化氢损伤的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永蓉 韩丽娟 +3 位作者 岳庆明 漆莹 马娜娜 赵玉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为研究黄刺粗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对H_(2)O_(2)诱导的RIN-m5F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黄刺浆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实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黄刺果实多糖的工艺。采用高效体... 为研究黄刺粗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对H_(2)O_(2)诱导的RIN-m5F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黄刺浆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实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黄刺果实多糖的工艺。采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离子色谱、扫描电镜及刚果红实验对BDPs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H_(2)O_(2)诱导RIN-m5F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探讨BDPs对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1.25%(质量分数),酶解时间57 min,酶解温度45℃,超声波功率164 W时,黄刺多糖提取得率为(3.478±0.075)%,与预测值3.451%相近。此外,BDPs的重均分子质量为10.2 kDa,主要由岩藻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1∶42.2∶32.6∶11.8∶4.4∶56.1∶5.1∶1.8)。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BDPs具有三螺旋结构。细胞实验结果表明,H_(2)O_(2)能够导致RIN-m5F细胞的氧化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经0.0625~0.5 mg/mL的BDPs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ROS、MDA水平呈下降趋势。BDPs能够提高细胞SOD、CAT活性,并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综上所述,BDPs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对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刺多糖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多糖 抗氧化 rin-m5f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抑制剂在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玉琴 曾庆娣 +3 位作者 许向红 何帮顺 毛晓明 王书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5,326,共6页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在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发的胰岛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RIN-m5F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棕榈酸和PARP-1抑制剂3-AB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并...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在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发的胰岛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RIN-m5F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棕榈酸和PARP-1抑制剂3-AB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棕榈酸明显抑制RIN-m5F细胞的增殖(P<0.01);低浓度3-AB与棕榈酸共同孵育24h后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低于棕榈酸单独培养(P<0.01);高浓度3-AB与棕榈酸共同孵育后较棕榈酸单独培养时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低浓度3-AB能有效抑制棕榈酸所诱导的胰岛细胞株RIN-m5F细胞坏死,缓解细胞凋亡;而高浓度3-AB则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说明了3-AB在棕榈酸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此可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1 3-氨基苯酰胺 棕榈酸 rin-m5f细胞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刺多糖中单糖含量与体外降血糖活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岳庆明 韩丽娟 +2 位作者 邓永蓉 马娜娜 赵玉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3,共12页
基于糖脂毒性(glucolipotoxicity,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模型及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共同探究不同产地黄刺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降血糖活性,以期探究其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青... 基于糖脂毒性(glucolipotoxicity,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模型及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共同探究不同产地黄刺多糖(Berberi dasystachya polysaccharides,BDPs)降血糖活性,以期探究其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以青海省5个地区黄刺浆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5种不同产地BDPs(Ⅰ~Ⅴ),明确BDPs化学组成及初级结构,探讨BDPs体外降血糖活性及对GLTy损伤的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揭示BDPs单糖含量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BDPs均是由β-糖苷键连接且具有吡喃糖环骨架构型的不具备三螺旋构象的杂多糖,在200℃以下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另外不同产地BDPs单糖组成及分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产地BDPs均展现了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其中BDPs-I对α-淀粉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高达67.41%(P<0.05)。此外,不同产地BDPs对GLTy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BDPs-I具有最优的细胞增殖活性,可有效清除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单糖与α-淀粉酶抑制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甘露糖与活性氧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本研究为黄刺浆果资源在降血糖活性方面的利用及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多糖 单糖 rin-m5f胰岛细胞 体外降血糖活性 糖脂毒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