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0keV射频四极注入器射频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国君 张卓 何小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9-1352,共4页
设计了750 keV,201.25 MHz的RFQ注入器的射频结构,对四杆型RFQ结构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束流动力学设计的基础上,对射频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四杆型RFQ结构中支撑板高度、宽度、厚度、间距、形状、外腔体半径等因素对射频特性的影... 设计了750 keV,201.25 MHz的RFQ注入器的射频结构,对四杆型RFQ结构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束流动力学设计的基础上,对射频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四杆型RFQ结构中支撑板高度、宽度、厚度、间距、形状、外腔体半径等因素对射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了主要的结构参数及射频特性的设计结果。优化设计得到的四杆型RFQ腔体长度126 cm,在极间电压80 kV时,峰值功率损耗为115.95kW,二极场因子为1.004,电场沿轴向分布比较均匀,偏差小于3.5%,满足了物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四极子 加速器 射频结构 注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eV射频四极注入器水冷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国君 张卓 +1 位作者 何小中 周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750 keV,201.25 MHz的射频四极注入器为四杆型,电极长度124 cm,共16个支撑板。根据加速器射频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水冷管道的结构设计,理论分析了管路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热学特性。在忽略结构形变的情况下,利用射频计算软件的稳态热分... 750 keV,201.25 MHz的射频四极注入器为四杆型,电极长度124 cm,共16个支撑板。根据加速器射频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了水冷管道的结构设计,理论分析了管路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热学特性。在忽略结构形变的情况下,利用射频计算软件的稳态热分析功能计算了加速腔的温度分布,降低了模拟计算的难度。计算结果表明:加速腔的最大温升控制在1 K以内,水冷系统能够使加速器在适宜的温度下长时间稳定运行,设计结果很好地满足了物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四极 加速器 注入器 射频结构 水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阴极RF腔注入器束流发射度研究
3
作者 肖效光 胡克松 +1 位作者 李正红 黎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分析了光阴极RF腔注入器中的RF场效应和空间电荷效应,给出了电子在加速腔中束流发射度的解析表达式,它说明在加速过程中束流发射度是振荡变化的。利用SUPERFISH和GPT程序模拟计算了光阴极1+1/2腔注入器输出束流发射度与加速场强、注...  分析了光阴极RF腔注入器中的RF场效应和空间电荷效应,给出了电子在加速腔中束流发射度的解析表达式,它说明在加速过程中束流发射度是振荡变化的。利用SUPERFISH和GPT程序模拟计算了光阴极1+1/2腔注入器输出束流发射度与加速场强、注入相位、束团大小和形状、束团电荷的关系。适当选择这些条件,可以获得横向发射度小于2πmm·mrad的输出束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RF腔注入器 束流发射度 RF场效应 空间电荷效应 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CⅡ注入器相控系统的设计
4
作者 高文春 李建国 裴国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27-933,共7页
 以2.856GHz频率上相位控制达到±2°为目标,阐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注入器相控系统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系统实现结构。在分析相控过程的基础上,分解系统指标,把它作为相控系统详细设计和关键部件测试的依据。最后...  以2.856GHz频率上相位控制达到±2°为目标,阐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注入器相控系统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系统实现结构。在分析相控过程的基础上,分解系统指标,把它作为相控系统详细设计和关键部件测试的依据。最后,针对相位测量这一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测量 指标分解 相位控制系统 BEPCUⅡ注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BEPCII预注入器的光阴极注入器(英文)
5
作者 裴士伦 董东 +1 位作者 裴国玺 王书鸿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1-1527,共7页
为了提高并且采用双束加速技术以进一步提高BEPCII正电子从直线加速器注入到储存环的速率,BEPCII(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Upgrade Project)正在建造带有两个次谐波聚束腔的新预注入器。提出了使用光阴极注入器作为BEPCII... 为了提高并且采用双束加速技术以进一步提高BEPCII正电子从直线加速器注入到储存环的速率,BEPCII(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Upgrade Project)正在建造带有两个次谐波聚束腔的新预注入器。提出了使用光阴极注入器作为BEPCII预注入器的新方案,其性能优于次谐波聚束系统:发射度和能散至多为次谐波聚束系统的1/4,100%的传输效率,没有卫星束团的干扰,等。此外,还分别对光阴极注入器在高电荷量和低电荷量两种情况下的束流动力学进行了模拟计算和优化研究,并将其性能与正在建造的次谐波聚束系统和旧聚束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由此光阴极注入器产生的电子束还可以在将来用作激光-等离子体或激光-非传导性加速结构的尾场加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注入器 束流动力学 光阴极电子枪 光阴极注入器 高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离子源全固态大功率射频源功率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先来 刘智民 +6 位作者 谢亚红 潘军军 王娜 陈世勇 蒋才超 刘胜 谢远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6,共7页
CRAFT NNBI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器需要大功率射频源为电感耦合方式的驱动线圈提供射频功率来产生等离子体.射频源的输出功率是影响射频离子源负离子束流参数的最直接因素,一种有效获得稳定负离子束流的方式就是调节射频源的输出功率.本... CRAFT NNBI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器需要大功率射频源为电感耦合方式的驱动线圈提供射频功率来产生等离子体.射频源的输出功率是影响射频离子源负离子束流参数的最直接因素,一种有效获得稳定负离子束流的方式就是调节射频源的输出功率.本研究依托于1 MHz/100 kW大功率全固态射频源,通过分析射频源的功率合成原理和功率控制策略,找到射频源功率控制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推导出输出射频功率与投入功放模块的数量呈现二次关系,且随着输出功率增加功率调节精度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射频源在不同输出功率下最小功率调节步长,并提出了输出功率线性化控制策略,最终验证了射频源的相关参数满足射频负离子源测试平台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器 负离子源 射频源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