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Al-O玻璃相对高熵稀土双硅酸盐微结构及耐CMAS腐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刘媛 黄开明 +2 位作者 赵秀艺 刘会超 王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3-802,共10页
环境障涂层是高功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其目的是阻挡燃气及环境腐蚀介质的侵蚀,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部件提供有效保护。目前,高熵稀土双硅酸盐((xRE_(1/x))_(2)Si_(2)O_(7))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环境障涂层材料。为了进一步提升高... 环境障涂层是高功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其目的是阻挡燃气及环境腐蚀介质的侵蚀,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部件提供有效保护。目前,高熵稀土双硅酸盐((xRE_(1/x))_(2)Si_(2)O_(7))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环境障涂层材料。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熵稀土双硅酸盐的耐高温(1500℃)CMAS(CaO-MgO-Al_(2)O_(3)-SiO_(2))腐蚀能力,本工作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高熵(Y_(0.25)Yb_(0.25)Er_(0.25)Tm_(0.25))_(2)Si_(2)O_(7)/RE-Si-Al-O(RE=Yb、Y、La)复相陶瓷。结果表明,在复相陶瓷中,RE-Si-Al-O玻璃相不仅能够包裹陶瓷晶粒,而且能够促进稀土双硅酸盐晶粒长大,减少晶界数量,使CMAS熔体的渗入通道数量减少。同时,随着RE-Si-Al-O玻璃相中稀土离子半径增大,玻璃相更易与CMAS熔盐中的Ca^(2+)离子反应,生成磷灰石相,降低CMAS熔体的活性,抑制高温CMAS熔盐对高熵稀土双硅酸盐晶粒的侵蚀,从而提高高熵稀土双硅酸盐的耐高温CMAS腐蚀能力。在1500℃腐蚀48 h后,(Y_(0.25)Yb_(0.25)Er_(0.25)Tm_(0.25))_(2)Si_(2)O_(7)/La-Si-Al-O复相陶瓷表面仍残留CMAS熔盐层,表明该复相陶瓷具有良好的耐高温CMAS腐蚀能力。该复相陶瓷的微结构设计为增强环境障涂层材料在高温CMAS环境下的长期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稀土双硅酸盐陶瓷 CMAS腐蚀 re-si-al-o玻璃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基合金的应变玻璃转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新青 王凯 +2 位作者 吕超 张凯超 侯慧龙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因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而呈现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和诸多工业领域。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当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引入足够的缺陷(如溶质原子、位错以及纳米析出物)时,这些缺陷导致的相变... 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因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而呈现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和诸多工业领域。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当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引入足够的缺陷(如溶质原子、位错以及纳米析出物)时,这些缺陷导致的相变阻力可有效抑制合金的一级马氏体相变,并代之以短程有序的晶格应变微区(纳米马氏体畴)为显著特征的应变玻璃转变。Ni-Ti基应变玻璃具有宏观晶体结构不变、各态遍历性缺失、动态力学性能随频率弥散分布和高阻尼等特征。尽管应变玻璃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一级马氏体相变,但因应力加载诱发应变玻璃向马氏体转变及应力卸载时的逆转变,应变玻璃仍然可呈现出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应变玻璃合金的超弹性与缺陷类型及浓度密切相关,缺陷浓度不高的应变玻璃具有与传统Ni-Ti基合金类似的超弹性行为;高缺陷浓度的应变玻璃在温度场和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应变玻璃↔R相变,其超弹性具有小回复应变、窄滞后和宽温域特征。Ni-Ti合金可通过变形引入大量位错缺陷,以实现其应变玻璃转变。应变玻璃在应力作用下如果只涉及纳米畴演化而不发生B19′马氏体转变,可表现出具有窄滞后特征(近线性)的大超弹性,其物理机制在于应力作用下纳米畴的演化不需要形核过程,从而避免因形核导致的能量损耗。本文综述了Ni-Ti基合金应变玻璃转变的提出、奇异性质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基于应变玻璃转变的Ni-Ti基宽温域超弹性合金设计原理及工程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基 马氏体 应变玻璃转变 形状记忆效应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含铈钙钛矿玻璃陶瓷物相结构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蒲博洋 廖其龙 +3 位作者 王辅 古雨鑫 胥有利 竹含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8-1317,共10页
本文以典型SiO_(2)-B_(2)O_(3)-CaO-Na_(2)O-TiO_(2)硼硅酸盐玻璃为基础玻璃,采用热处理析晶法制备含铈钙钛矿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DSC、XRD、FTIR、SEM-EDS、ICP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Fe_(2)O_(3)含量对该固化体物相结构及化学稳定性的... 本文以典型SiO_(2)-B_(2)O_(3)-CaO-Na_(2)O-TiO_(2)硼硅酸盐玻璃为基础玻璃,采用热处理析晶法制备含铈钙钛矿玻璃陶瓷固化体。通过DSC、XRD、FTIR、SEM-EDS、ICP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Fe_(2)O_(3)含量对该固化体物相结构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_(2)O_(3)的掺入,CeO_(2)晶体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钙钛矿(CaTiO_(3))晶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所有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Fe_(2)O_(3)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CeO_(2)晶体消失,晶粒的分布最为均匀,所有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最低。28 d后,所有样品中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g·m^(-2)·d^(-1))均低于10^(-3)数量级,这表明所制备的玻璃陶瓷固化体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本研究为采用钙钛矿玻璃陶瓷固化体处理高放核废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 钙钛矿 氧化铈 玻璃陶瓷 结构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纤维织物的固-固相变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超博 霍强强 隋绪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0,共6页
具备灵活热响应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复合材料是电磁防护、建筑工程、电子兼容等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为制得该类EMI屏蔽复合材料,首先将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与聚乙二醇(PEG)反应,获得具有高活性硅醇基团可自交联的柔韧固-... 具备灵活热响应的电磁干扰(EMI)屏蔽复合材料是电磁防护、建筑工程、电子兼容等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为制得该类EMI屏蔽复合材料,首先将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与聚乙二醇(PEG)反应,获得具有高活性硅醇基团可自交联的柔韧固-固相变树脂(SPCR)基体,随后,通过SPCR封装被银纳米线(AgNWs)修饰的玻璃纤维织物(GFF)制备得到AgNWs/GFF/SPCR复合材料。测试了SPCR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了AgNWs/GFF层数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最后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响应性能。结果表明,SPCR在保留原始PEG相变特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形状稳定能力,从而避免被泄漏。4层AgNWs/GFF组成的复合材料在2.8 mm厚度下的EMI屏蔽效能(SE)约为73 dB。电磁波吸收效能(SEA)随着EMI SE的增加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电磁波反射效能(SER)在6~18 dB范围内波动。同时,反射系数(R)远大于吸收系数(A),AgNWs/GFF/SPCR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反射主导屏蔽机制。此外,AgNWs/GFF/SPCR复合材料在升温和降温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因此,AgNWs/GFF/SPCR复合材料在电磁辐射防护和设备热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变树脂 聚乙二醇 银纳米线 玻璃纤维织物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5
作者 郭慧明 李秀英 LAWRENCE Cooper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0-758,共9页
采用熔体冷却法,制得了Bi_(2)O_(3)-B_(2)O_(3)二元、CuO-B_(2)O_(3)二元、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的一系列样品。针对肉眼可见存在未熔融、未完全熔融、玻璃光泽差、有絮状物、分层等现象的样品,采用XRD对其进行物相鉴定,... 采用熔体冷却法,制得了Bi_(2)O_(3)-B_(2)O_(3)二元、CuO-B_(2)O_(3)二元、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的一系列样品。针对肉眼可见存在未熔融、未完全熔融、玻璃光泽差、有絮状物、分层等现象的样品,采用XRD对其进行物相鉴定,并以此为据判断各配方的玻璃形成能力,从而确定了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的玻璃形成范围。研究结果表明: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中,B_(2)O_(3)含量低于15 mol%的配方均不能制得玻璃。熔体冷却过程中析出Bi_(2)O_(3)、CuBi_(2)O_(4)等晶相。当配方中的B_(2)O_(3)含量超过70 mol%时,制得的玻璃样品易分相和开裂;当配方中的B_(2)O_(3)含量为50 mol%~70 mol%时,Bi_(2)O_(3)含量超过15 mol%才能制得玻璃;而当配方中的B_(2)O_(3)含量为45 mol%~50 mol%时,Bi_(2)O_(3)含量只要不低于5 mol%就能制得玻璃。当B_(2)O_(3)含量从45 mol%降低至15 mol%时,提高Bi_(2)O_(3)/CuO比才能制得玻璃,否则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易析出Cu_(2)O晶体。CuO-Bi_(2)O_(3)-B_(2)O_(3)三元系统具有较宽的玻璃形成范围及较高的CuO的掺入量,且玻璃中CuO的掺入量随Bi_(2)O_(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玻璃中CuO和Bi_(2)O_(3)的最高掺入量分别为50 mol%和75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硼酸玻璃 鉴定 玻璃形成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a云母为主晶相的可切削玻璃陶瓷 被引量:26
6
作者 乔冠军 王永兰 +1 位作者 金志浩 周惠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于Ba0.5Mg3(Si3AlO10)F2-Mg2A14Si5O18-Ca3(PO4)2系统,制备出了以含Ba碱士云母为主晶相的可切削玻璃陶瓷,弯曲强度σb=229MPa,断裂韧性Klc=2.48MP·m1/2... 基于Ba0.5Mg3(Si3AlO10)F2-Mg2A14Si5O18-Ca3(PO4)2系统,制备出了以含Ba碱士云母为主晶相的可切削玻璃陶瓷,弯曲强度σb=229MPa,断裂韧性Klc=2.48MP·m1/2;钻孔速度大于7mm/min.优良性能的获得借助于Ba云母玻璃陶瓷可控的显微组织,即相互交错的云母体和“卷心菜”的组织特征.观察到了两类类型的断口形貌:云母晶体层内断的层状花样和沿(001)晶面层间断的小刻面花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机械强度 可切削性 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Al_2O_3-SiO_2系白色微晶玻璃中的晶相及其演变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开泰 李汉良 +1 位作者 陈幼新 沈定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应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若干以ZnS为晶核剂的R2O-CaO-Al2O3-SiO2系白色微晶玻璃.根据差热结果确定了四个不同的晶化处理温度.晶化结果表明:本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晶化,且均以α-硅灰石为主... 应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若干以ZnS为晶核剂的R2O-CaO-Al2O3-SiO2系白色微晶玻璃.根据差热结果确定了四个不同的晶化处理温度.晶化结果表明:本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晶化,且均以α-硅灰石为主晶相,这可用ZnS与α-硅灰石间晶核常数的匹配来解释.当晶化处理温度高于950℃,多数玻璃中发生主晶相由α-硅灰石向β-硅灰石或透辉石转化,这从键能角度可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 微晶玻璃 晶化处理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玻璃相的自动析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海涛 杨国涛 袁润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119-122,共4页
发现了Si3N4MgOCeO2系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玻璃相自动析晶现象。对于Si3N4MgOCeO2系陶瓷,在1450℃,MgOCeO2与Si3N4颗粒表面的SiO2反应形成硅酸盐液相,冷却后成为玻璃相保留在烧... 发现了Si3N4MgOCeO2系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玻璃相自动析晶现象。对于Si3N4MgOCeO2系陶瓷,在1450℃,MgOCeO2与Si3N4颗粒表面的SiO2反应形成硅酸盐液相,冷却后成为玻璃相保留在烧结体中;当烧结温度高于1550℃时,发现CeO2仍留在玻璃相中,但MgO会自动析晶出来,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烧结体中严重影响其高温性能的玻璃相的含量,MgOCeO2是氮化硅陶瓷很理想的烧结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烧结 析晶 玻璃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快速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TiO_2自清洁镀膜玻璃 被引量:9
9
作者 翁伟浩 宋晨路 +3 位作者 翁文剑 刘军波 应益明 韩高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四异丙醇钛(TTIP)为先驱体,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法模拟镀膜工艺过程,制备出了TiO2自清洁镀膜玻璃。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基板温度和移动速率与薄膜性... 以四异丙醇钛(TTIP)为先驱体,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法模拟镀膜工艺过程,制备出了TiO2自清洁镀膜玻璃。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基板温度和移动速率与薄膜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基板温度升高至580℃时,能够形成平整致密的薄膜,薄膜的结晶度,光催化性能和亲水性能也达到最好;基板移动速度下降到1.5 m/min时,薄膜的结晶度,光催化性和亲水性也可得到改善。依据光催化性能和亲水性能测试,表明沉积TiO2薄膜的最佳条件为基板温度58O℃,基板速度1.5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常压化学气沉积 自清洁 镀膜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耀州青瓷和黑瓷釉玻璃相的分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钟堂 李月琴 +1 位作者 王志海 徐培苍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9-55,共7页
应用激光拉曼分子微探针技术对耀州窑青瓷以及黑瓷釉玻璃相分子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釉的显微结构研究观察结果,探讨了青瓷及黑瓷烧成温度的差异。
关键词 分子网络结构 黑瓷釉 青瓷 玻璃 硅酸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MgO-SiO_2-CaF_2微晶玻璃的晶相演变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伟民 陈楷 陈扬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25-728,共4页
K2O-MgO-SiO2-CaF2微晶玻璃的初晶相是KMg2.5Si4O10F2晶体,新出现的晶相依次是:KMg2.5Si4O10F2、Cao·MgO·2SiO2、K2CaMg5Si8O22F2,最终析出晶相总的化学组成和母相玻璃的成份接近,由透辉石CaO·MgO·2SiO2... K2O-MgO-SiO2-CaF2微晶玻璃的初晶相是KMg2.5Si4O10F2晶体,新出现的晶相依次是:KMg2.5Si4O10F2、Cao·MgO·2SiO2、K2CaMg5Si8O22F2,最终析出晶相总的化学组成和母相玻璃的成份接近,由透辉石CaO·MgO·2SiO2和碱镁闪石K2CaMg5Si8O22F2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玻璃 氟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多孔玻璃陶瓷的制备与晶相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明 周大利 +2 位作者 曹巨辉 汪宏涛 杨为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纳米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热处理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成型,烧结制备了多孔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纳米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热处理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成型,烧结制备了多孔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AW前驱体粉末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晶相转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纳米级AW前驱体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推测出微晶玻璃体中各晶相的析出温度,确定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AW玻璃陶瓷的煅烧工艺,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矿化功能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硅灰石 多孔玻璃陶瓷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功能玻璃陶瓷及其溶胶-凝胶法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鹏 张良莹 姚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7,共3页
阐述了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各种类型和制备方法 ,通过对溶胶 -凝胶工艺的深入分析 ,指出溶胶 -凝胶工艺是制备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容易获得不易团聚、含量较高且热力学稳定的功能晶相 ,也可实现晶体尺寸大小的控制且不易... 阐述了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各种类型和制备方法 ,通过对溶胶 -凝胶工艺的深入分析 ,指出溶胶 -凝胶工艺是制备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容易获得不易团聚、含量较高且热力学稳定的功能晶相 ,也可实现晶体尺寸大小的控制且不易产生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功能材料 溶胶-凝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居石微晶玻璃中玻璃相含量的红外光谱定量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涌 张保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独居石微晶玻璃由偏磷酸盐玻璃和独居石两相组成。玻璃和独居石的红外吸收谱带彼此不相重叠,且1275和616cm^(-1)谱带的吸收强度随玻璃相的含量变化而变化。两谱带的对数吸光度比值与玻璃相含量(w%)的相关系数r=0.9975,其回归方程为y=48... 独居石微晶玻璃由偏磷酸盐玻璃和独居石两相组成。玻璃和独居石的红外吸收谱带彼此不相重叠,且1275和616cm^(-1)谱带的吸收强度随玻璃相的含量变化而变化。两谱带的对数吸光度比值与玻璃相含量(w%)的相关系数r=0.9975,其回归方程为y=48.356+25.93x。合成独居石的IR谱中952和616cm^(-1)谱带的吸光度比值也随不同的Ce_2O_3/La_2O_3比值规律变化。其r=0.9917,回归方程为y=0.2211exp(0.0221x)。高的相关性表明IR技术可在磷酸盐微晶玻璃物相定量分析中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微晶玻璃 玻璃含量 磷酸盐微晶玻璃 定量分析 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玻璃复合材料的相分布对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擎雪 李文兰 +2 位作者 徐素英 庄汉锐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7-632,共6页
以热压烧结方法在850~1000℃的低温下制备了Al/玻璃复合材料,通过组成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变化规律,利用SEM、TEM、XRD等方法观察了AlN/玻璃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与分布,讨论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对热导率的影响... 以热压烧结方法在850~1000℃的低温下制备了Al/玻璃复合材料,通过组成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变化规律,利用SEM、TEM、XRD等方法观察了AlN/玻璃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与分布,讨论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对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N/玻璃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玻璃相的减少而增加,低温烧结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以达到10W/m·K以上,材料的相分布对热导率的影响表现为:当玻璃相减少,AlN晶粒相互接触时,有利于热导率的提高;当材料内部以AlN晶相为主时,材料出现晶体的导热特征,即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玻璃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分布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水玻璃均相杂化液对速生杨木的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春利 郭红霞 +3 位作者 林兰英 李永卿 王群 傅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将丙烯酰胺单体在钠水玻璃溶液中聚合制成水玻璃-聚丙烯酰胺均相杂化液,通过浸渍法使杂化液与速生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有机木材复合材。SEM、FT-IR表征了速生杨木与杂化前驱液复合前后的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了复合木材的热稳定性及力... 将丙烯酰胺单体在钠水玻璃溶液中聚合制成水玻璃-聚丙烯酰胺均相杂化液,通过浸渍法使杂化液与速生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有机木材复合材。SEM、FT-IR表征了速生杨木与杂化前驱液复合前后的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了复合木材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该均相杂化液改性的复合木材WPG为31.6%时,其氧指数为50.3%;并且与素材的力学性能相比,复合木材的抗弯曲强度较素材提高了11.2%,弹性模量提高了18.2%,其径面、弦面和端面的硬度分别提高了15.6%、17.3%和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聚丙烯酰胺 杂化液 浸渍 复合木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钙云母为主相的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红 苟立 冉均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研究根据提高云母层间结合强度的构想 ,研制以钙云母为主相可切削微晶玻璃。以钙云母和氧化锆为主相的微晶玻璃 ,具有棒状、长径比大、相互交错的晶粒 ;强度 184MPa ,断裂韧性 2 .17MPa·m1/ 2 ,比目前临床用VITA提高了一倍 ,切削... 研究根据提高云母层间结合强度的构想 ,研制以钙云母为主相可切削微晶玻璃。以钙云母和氧化锆为主相的微晶玻璃 ,具有棒状、长径比大、相互交错的晶粒 ;强度 184MPa ,断裂韧性 2 .17MPa·m1/ 2 ,比目前临床用VITA提高了一倍 ,切削性能优良 ;材料的断裂和加工断口主要是云母层间的解理断裂和准解理断裂 ;故切削面光滑 ,易于保证加工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显微结构 可切削性 解理断裂 钙云母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久梅 何万里 +1 位作者 高瑾 杨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研究了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硅氧烷液晶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或以上)对其进行长期的热处理过程中,高度柔性硅氧烷主链链段的运动为介晶基元的运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将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 研究了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硅氧烷液晶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或以上)对其进行长期的热处理过程中,高度柔性硅氧烷主链链段的运动为介晶基元的运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将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加热到清亮点温度以上,该液晶由各向同性流体迅速冷却时,只形成取向有序排列;含有对-烯丙氧基苯甲酸胆固醇酯(手性小分子液晶)的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辊压取向处理时,形成树枝状分叉的粘性指延结构,常温辐照不会破坏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态液晶 胆甾液晶 粘性指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粉中的玻璃化相变及对乳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莉 葛文光 金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6,共3页
在无定形聚合物玻璃化相变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乳粉中乳糖的玻璃化相变及测定方法,讨论了玻璃化相变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乳粉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玻璃 乳粉 乳糖 测定方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镁复合添加剂对烧结矿玻璃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玉柱 李东春 +2 位作者 燕山大学 邢宏伟 郎建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1,共3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硼镁复合添加剂对烧结矿形成玻相倾向的影响 ,讨论了B2 O3
关键词 添加剂 烧结矿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