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在北方典型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建华 王国庆 +2 位作者 张建云 贺瑞敏 万思成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14,共6页
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环境变化影响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以山西省的5个不同尺度的代表性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RCCC-WBM模型在山西省的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山西省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点... 流域水文模型是开展环境变化影响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以山西省的5个不同尺度的代表性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RCCC-WBM模型在山西省的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山西省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点,对典型流域月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超过65%,水量模拟误差也较小,该模型在山西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山西省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cc-wbm水量平衡模型 山西省 典型流域 流量模拟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W模型的长江源区水能平衡研究
2
作者 刘艳强 刘欢 +2 位作者 甘永德 吴玉帅 李青青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基于长江源唐古拉地区2020—2021年土壤水热及气象数据,运用SHAW模型对土壤温湿度进行模拟,计算土壤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土壤湿度,温度模拟NSE(纳什效率系数)>0.93,R^(2)>0.97,土壤湿... 基于长江源唐古拉地区2020—2021年土壤水热及气象数据,运用SHAW模型对土壤温湿度进行模拟,计算土壤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土壤湿度,温度模拟NSE(纳什效率系数)>0.93,R^(2)>0.97,土壤湿度模拟NSE均值>0.61,R^(2)均值>0.79,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②水量平衡各分项具有明显的冷暖季变化特征,降水和深层向上补给构成水分收入,分别占86.4%与13.6%,深层渗漏、蒸散发、土壤储水和地表积水构成水分支出,分别占36%、49.1%、14.4%、0.5%;③地表能量平衡冷暖季交替变化,净辐射、潜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暖季增大冷季减小,感热通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季风活动与冻融作用成为影响净辐射收支的关键因素。模拟期内日净辐射均值为46.48 W/m^(2),32.7%转化为显热通量,65.1%转化为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占比仅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SHAW模型 水量平衡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浅山区灌丛草甸土壤冻融过程与水量平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调雪 杨林山 +2 位作者 王婧茹 邹星怡 贺王含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61,共13页
土壤水热动态直接影响区域水文过程,厘清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热动态变化是评估高寒地区水量平衡的关键。本文基于祁连山典型浅山区小流域气象和土壤水热的观测数据,利用SHAW模型模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水热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冻融过程中... 土壤水热动态直接影响区域水文过程,厘清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热动态变化是评估高寒地区水量平衡的关键。本文基于祁连山典型浅山区小流域气象和土壤水热的观测数据,利用SHAW模型模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水热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量平衡变化。结果表明:SHAW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温湿度随时间和垂直剖面变化规律,模型模拟的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97,纳什效率系数NSE≥0.88,均方根误差RMSE≤1.89℃,土壤湿度模拟值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94,NSE≥0.88,RMSE≤0.05 m^(3)·m^(-3),总体上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比土壤湿度模拟效果更好,且土层越深模拟效果越好。根据土壤温度划定土壤冻融阶段发现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壤冻融过程具有明显的单向冻结单向融化特征,其中完全冻结期持续时间最长,冻结发展期持续时间最短。土壤剖面的温度和水分变化趋势呈现"U"型,即在融化发展期和完全融化期的温度和水分较冻结发展期和完全冻结期更高,表层土壤水分波动较大,深层土壤水分则相对稳定。不同土壤冻融阶段的水量平衡特征差异明显,冻结发展期降水输入4.28 mm,水分支出以深层渗漏为主(9.06 mm);完全冻结期降水输入28.69 mm,水分支出以地表径流为主(17.90 mm);融化发展期和完全融化期降水输入106.29 mm和207.31 mm,水分支出以蒸散发为主,其中植被蒸腾占78.11%和71.54%。土壤水分在冻结发展期和完全融化期呈现负均衡状态,而在完全冻结期和融化发展期,土壤水分呈现正均衡状态。研究结果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形成和转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浅山区 SHAW模型 水热动态 土壤冻融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水量平衡与积分时滞模型的坝上水位预测适用性分析
4
作者 罗玮 谢新文 +3 位作者 龙岩 雷晓辉 郑钧 张有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2-98,共7页
针对径流式电站,水位运行区间小,水位波动大等特点,准确预测坝上水位对防洪、发电及生态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水动力学模型、水量平衡和自适应积分时滞模型对坝上水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模型的适用性及优势。水动力学模型基于圣维南方程... 针对径流式电站,水位运行区间小,水位波动大等特点,准确预测坝上水位对防洪、发电及生态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水动力学模型、水量平衡和自适应积分时滞模型对坝上水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模型的适用性及优势。水动力学模型基于圣维南方程,能够精确预测水库水位的动态变化,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建模复杂,要求较高。水量平衡模型简化了质量守恒原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很大局限性,但在预测步长较大时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自适应积分时滞模型,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调整参数来反映系统的滞后响应,不依赖历史数据,预测精度较高但其也具有适用工况较窄的特点。各模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为水库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时滞模型 水动力模型 水量平衡 坝上水位 深溪沟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衡模型的呼伦湖湖泊水量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志杰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贾克力 李卫平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674,共8页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 针对北方寒旱区呼伦湖水位下降、水面萎缩的现象,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探究湖泊水文过程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水平衡项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位升降的直接原因.基于1963-1980年间水位的实测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其他辅助计算判断出湖泊与周边区域存在着地下水的交换,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的累积降雪融化渗入土壤中形成浅层径流补给湖泊,而7、8月份湖泊补给周边草原.基于以上规律,根据周边坡面汇流、地下水与湖泊交换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利用水平衡方程式推算湖泊1981-2008年逐月水位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吻合度较高.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量对于湖泊水位的影响程度最为突出,是水位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水位模拟 呼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月径流模拟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庆芳 王银堂 +1 位作者 刘克琳 王宗志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2,共5页
对熊立华等提出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辨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针对模型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之处,对原模型作了改进:首先,考虑到降水和流域前期蓄水量对流域蒸散发的共同作用,将两者同时作为影响因子,构造了新的蒸... 对熊立华等提出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辨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针对模型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之处,对原模型作了改进:首先,考虑到降水和流域前期蓄水量对流域蒸散发的共同作用,将两者同时作为影响因子,构造了新的蒸散发计算公式;其次,根据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用线性函数近似双曲正切函数,改进了月径流量计算公式.运用改进后的模型模拟、验证了北运河通县站控制流域1980~1991年的月径流和蒸散发过程.结果表明,较之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精度更高,月径流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拟合效果较好,年内最大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明显减小,模拟的月蒸散发和流域蓄水量过程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水文模拟 流域蓄水量 蒸散发 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裂隙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策 张展羽 +3 位作者 陈晓安 陈于 朱成立 翟亚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4-326,348,共14页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边界条件旋转设计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优先流模式可显著区分为基质流态(土层深度0~10 cm)和优先流态(土层深度大于10 cm),染色覆盖率在土层深度大于10 cm的区域内呈线性骤降趋势;对比分析实测和模拟流态可知,本文提出的裂隙流双域渗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上边界入渗特征、基质流入渗深度和染色覆盖率随深度的变化,实测和模拟染色覆盖率极显著相关(P<0.01,R^(2)为0.981),裂隙流发育可分为供水强度控制、表层入渗能力/裂隙边壁层流控制、表层/裂隙边壁入渗能力控制3个阶段。基于该模型采用初始体积含水率(θ_(i)为0.20、0.25、0.30、0.35 cm^(3)/cm^(3))和灌水强度(R_(0)为0.10、0.08、0.06、0.04、0.03、0.02 cm/min)旋转设计,分析了初始及边界条件下优先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灌水强度可使优先流指数增加而降低灌水均匀度,而当初始含水率升高时,优先流强度减弱且基质流深度增加。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模拟了裂隙流湿润锋推移过程,消除了传统双域渗透模型难以量化裂隙边壁糙率和层流厚度的缺点,丰富了膨缩性土壤裂隙优先流预测理论,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和水肥渗漏淋失抑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裂隙 裂隙优先流 双域渗透模型 数值模拟 水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聂卫波 马孝义 +1 位作者 幸定武 赵文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畦灌水流推进过程计算模型对确定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依据水量平衡模型,分析畦灌下渗水形状系数、地表储水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渗水形状系数受地表水推进过程中的推进距离和时间的幂指... 畦灌水流推进过程计算模型对确定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依据水量平衡模型,分析畦灌下渗水形状系数、地表储水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渗水形状系数受地表水推进过程中的推进距离和时间的幂指数影响很小,可用一个稳定值代替,由此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求解方便、精度较高的优点,可用于畦灌合理灌水技术指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畦灌 下渗水形状系数 地表储水形状系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的水量平衡及其在梭磨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62
9
作者 陈军锋 陈秀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SWAT模型是一种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SWAT模型能够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信息模拟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化学过程 ,如水量、水质、以及杀虫剂的输移与转化过程。主要介绍SWAT... SWAT模型是一种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SWAT模型能够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信息模拟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化学过程 ,如水量、水质、以及杀虫剂的输移与转化过程。主要介绍SWAT模型水量平衡模块的原理和结构 ,并在梭磨河流域应用 ,旨在揭示梭磨河流域的气候波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2 0世纪 6 0— 90年代 ,梭磨河流域的径流变化中 ,由气候波动引起的约占 3 5~ 4 5 ,由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约占 1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量平衡 梭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估算土壤水渗漏量 被引量:31
10
作者 龚元石 李保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6-21,共6页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并据于模型假设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在冬小麦-夏玉米及冬小麦-裸地条件下历年1m土层土壤水渗漏量。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量与季节内降水量呈正相关,但在不同作物种植制度下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式。不同水...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并据于模型假设的条件,模拟计算了在冬小麦-夏玉米及冬小麦-裸地条件下历年1m土层土壤水渗漏量。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量与季节内降水量呈正相关,但在不同作物种植制度下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式。不同水文频率年型下的渗漏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湿润年型下比干旱年型下的渗漏量多70~140mm,冬小麦-裸地比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条件下的渗漏量多30~5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量平衡 土壤 模拟模型 渗漏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分析淮河流域中上游水量平衡要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胜 许红梅 +1 位作者 高超 徐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2-411,共10页
本研究在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采用淮河干流吴家渡和鲁台子水文控制站1971—1990年和1991—2014年的月径流观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不论是率定期还是验证期,NashSutcliffe系数Ens和确定系数... 本研究在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采用淮河干流吴家渡和鲁台子水文控制站1971—1990年和1991—2014年的月径流观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不论是率定期还是验证期,NashSutcliffe系数Ens和确定系数R^2均>0.8,相对误差R_e<1%,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月尺度的降雨~径流过程。淮河中上游年径流深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子流域空间差异显著,径流深上游及南部呈线性减小趋势,其他子流域呈增大趋势。从年水量平衡要素来看,蒸散量和渗漏量对水量平衡贡献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蒸散量是淮河中上游水文要素变化的关键因子。剔除人为因素的影响,1971—2014年淮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这可能是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以及年蒸散量减少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准河中上游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量平衡 气候变化 淮河中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及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在赣江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鹏鑫 胡庆芳 +1 位作者 王银堂 崔婷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2-387,共6页
针对赣江全流域及18个子流域,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GR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研究流域,GR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达到0.85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GR... 针对赣江全流域及18个子流域,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GR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研究流域,GR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达到0.85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GR日模型的精度略高于新安江模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且结构简易,参数不确定性较低;GR月模型的精度及模型复杂性与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模型 新安江模型 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熊立华 郭生练 +1 位作者 付小平 王渺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0-86,共7页
提出和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并用来模拟东江、赣江和汉江的70个流域的径流过程。实际资料的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明确,参数优化值稳健,模拟精度高等优点,可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参数估计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帅 熊立华 万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1,共7页
简要介绍了8种月水量平衡模型,并从模型结构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东江、赣江和汉江流域的51个子流域为代表,对所选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andewiele水量平衡模型(VWBM)、ABCD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PWB)、三... 简要介绍了8种月水量平衡模型,并从模型结构上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东江、赣江和汉江流域的51个子流域为代表,对所选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andewiele水量平衡模型(VWBM)、ABCD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PWB)、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TRPWB)、改进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MTPWB)、动态水量平衡模型(DWBM)模拟效果较好,Thornthwaite-Mather水量平衡模型(TMWB)、澳大利亚水量平衡模型(AWBM)模拟效果相对较差。DWBM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模型结构简洁稳健,物理概念明确,可应用于无资料地区的径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径流模拟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沟灌水流推进解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卫波 马孝义 费良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6,共5页
传统的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沟灌水流推进模型研究,必须给定下渗水形状系数σz的具体值,导致模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下渗水形状系数σz与水流推进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沟灌水流推进解析模型,确定其迭代算法,... 传统的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沟灌水流推进模型研究,必须给定下渗水形状系数σz的具体值,导致模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下渗水形状系数σz与水流推进关系的理论分析,建立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沟灌水流推进解析模型,确定其迭代算法,研究地表储水形状系数不同取值(介于0.70~0.80之间)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对模型验证。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可解决沟灌过程中下渗水形状系数难以直接给定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在0.70~0.80之间的不同取值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且取0.75时的模拟值优于取0.70或0.80时的计算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解析模型有较为严谨的物理基础,计算方便,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沟灌 地表储水形状系数 下渗水形状系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水量平衡模型在流域产流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希 王秀茹 +1 位作者 贾芳芳 徐征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193-198,I0002,共7页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流域各月度产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用水调度进行指导。[方法]以锦阳川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取和处理空间土地利用、土壤及数字高...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流域各月度产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用水调度进行指导。[方法]以锦阳川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提取和处理空间土地利用、土壤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结合降雨、气温及不同植物的根深数据,采用Thornthwaite and Mather(T—M)模型计算了水分亏缺与剩余,土壤水分补给与利用的周期及月度产流量。[结果]研究区2011年平水年全年总径流量为281.0mm,在1,3—4,6和10月,存在水分亏缺及土壤水分利用,面积加权的水分亏缺值为5.8mm;2月,11—12月降水对土壤水分进行补给;5和7—9月,存在水分剩余,面积加权的剩余值为286.2mm。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多年平均产水量分别为8.3×107,4.8×107及2.2×107 m3。[结论]研究区在丰水年(25%)的2,7—11月,平水年(50%)的2—3,7—9月和枯水年(75%)的12—2,7—9月存在水分剩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水量平衡模型 产流 水量盈缺 遥感 GIS 锦阳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的水量平衡模型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杨 贾德彬 +3 位作者 朱仲元 李皓冰 严小林 胡青叶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水量平衡模型是目前水文及环境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拟是目前水文科学研究中的难点。以内蒙古地区的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考虑融雪的水量平衡模型(Snowmelt-based Water Balance Model,SWBM模型)的... 水量平衡模型是目前水文及环境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拟是目前水文科学研究中的难点。以内蒙古地区的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考虑融雪的水量平衡模型(Snowmelt-based Water Balance Model,SWBM模型)的拓展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气候干旱,产流受降水和融雪驱动,流域降水量及实测径流量均呈现弱减少趋势。SWBM模型对对月径流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率定期和检验期的模型效率系数均可超过60%,相对误差小于8%,说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地区的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参数率定 径流模拟 应用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量平衡模型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树平 余蔚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67-1771,共5页
随着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城市给排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量平衡为设计和运行集成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在城市水量平衡模型分析过程中,首先分层次建立了城市水系统模型,通过室内、室外、管网子系统的叠加形成城市综合水系统模型... 随着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城市给排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量平衡为设计和运行集成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起点.在城市水量平衡模型分析过程中,首先分层次建立了城市水系统模型,通过室内、室外、管网子系统的叠加形成城市综合水系统模型;其次从环境、经济和社务服务方面,提出了衡量城市水量的评价指标;第三,开发层次模型水量分析程序,并以SH城市水系统的原始数据为例,初步分析了SH市城市水系统中的水量问题.结果证明城市水量平衡模型的开发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统 水量平衡模型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在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小冲 王银堂 胡庆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11,共4页
基于水热平衡方程和流域蓄泄关系,建立了流域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该模型概化了径流、降雨、蒸发和流域蓄水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分区域汇流特点计算月径流量。利用该模型对丹江口上游7个子流域及全流域1977—1987年的月径流过程进行模... 基于水热平衡方程和流域蓄泄关系,建立了流域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该模型概化了径流、降雨、蒸发和流域蓄水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分区域汇流特点计算月径流量。利用该模型对丹江口上游7个子流域及全流域1977—1987年的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和检验,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5和0.80,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分别为0.7%和0.2%。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模拟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及其各子流域的月径流过程,为建立丹江口水库月径流预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丹江口水库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水量平衡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邸苏闯 游松财 刘喆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4,17,共5页
应用修正后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0年间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植被类型、蒸发、降水等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平均土壤水含量年内呈"正弦"曲线的变化规... 应用修正后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0年间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模拟。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植被类型、蒸发、降水等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平均土壤水含量年内呈"正弦"曲线的变化规律,6月份土壤水含量最低为36.9mm,随着雨季到来,10月达到最高为74.3mm,而后逐渐降低。土壤水变化趋势可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区。西北区降雨量少,蒸散量大,全年土壤水含量很低,为1~40mm;东南区受降雨和蒸散周期性的变化的影响,土壤水变化周期性明显,秋末最高达200~240mm,夏初最低为60~100mm。全区的年平均降水为435.8mm,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全区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1 072.7mm,呈现出西北和东南偏高,东北和西南偏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模型 土壤水 黄土高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