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K4与RCBTB1相互作用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昕博 黄昌伟 +2 位作者 路天琦 袁莹 李晓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与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RCBTB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 目的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与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RCBTB1)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实验确定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的定位和共定位位置;采用CCK-8实验探究过表达PAK4、RCBTB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PAK4、RCBTB1对胰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PAK4、RCBTB1对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AK4与RCBTB1在胰腺癌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PAK4与RCBTB1共定位于胰腺癌细胞核和核周细胞质内。过表达PAK4、RCBTB1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加速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促进cyclin D1的表达。结论PAK4与RCBTB1相互作用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激活激酶4 rcc1和btb结构域包含蛋白1 相互作用 胰腺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1的中药抑制剂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婉南 李莹 +4 位作者 庄妍 李贺 陈颖丽 赵志壮 付学奇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1216,共6页
用含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1催化结构域(ΔSHP-1)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得到ΔSHP-1的高效表达,经分离纯化后,以ΔSHP-1为靶标,通过体外酶反应动力学实验,对157种中药水提液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筛选出两种对ΔSHP-1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 用含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1催化结构域(ΔSHP-1)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得到ΔSHP-1的高效表达,经分离纯化后,以ΔSHP-1为靶标,通过体外酶反应动力学实验,对157种中药水提液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筛选出两种对ΔSHP-1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山茱萸和蒲公英,并对其IC50及抑制类型做了进一步研究.为建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和中药在治疗免疫疾病和糖尿病上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含SH2结构域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SHP-1) 中药 抑制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Toll样受体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可 项文平 +2 位作者 王林 刘国荣 潘晓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暂时集中于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慢性缺血低灌注和炎性反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TOLL样受体4 血脑屏障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ND1重组慢病毒制备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于林 邸研博 杨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SND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可介导SND1靶向沉默的重组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建立沉默SND1的稳定亚细胞系;... 目的:探讨沉默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 1,SND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可介导SND1靶向沉默的重组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建立沉默SND1的稳定亚细胞系;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ND1沉默效果;用噻唑蓝(MTS)染色法、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SND1后MCF-7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靶向SND1shRNA及对照shRNA的重组慢病毒质粒,经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LV-SH1、LV-SH2、LV-SH3和LV-NC);用上述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筛选出SND1沉默效果最佳的稳定亚细胞系MCF-SH3;增殖与侵袭迁移检测结果显示,MCF-SH3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D1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沉默SND1表达可抑制其增殖及侵袭迁移,提示SND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慢病毒 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包含蛋白1 增殖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环境下HLA-G及EPAS1参与大鼠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
6
作者 谢莹莺 马萌 +4 位作者 赵海宁 徐梦婷 何岑盈 孙春蕾 许文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对孕鼠胎盘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及内皮PAS结构域包含蛋白1(EPAS1)的影响及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常氧组,急性低氧组:48 h、72 h、1周组,慢性低氧组:2周、3周组,共6组;通过腹腔注射亚硝基... 目的探讨低氧对孕鼠胎盘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及内皮PAS结构域包含蛋白1(EPAS1)的影响及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常氧组,急性低氧组:48 h、72 h、1周组,慢性低氧组:2周、3周组,共6组;通过腹腔注射亚硝基左精氨酸甲酯(L-NAME)溶液建立子痫前期模型。运用无创血压仪测量孕鼠鼠尾动脉血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孕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值及尿蛋白值,免疫组化检测孕鼠胎盘HLA-G蛋白及EPA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子痫前期组孕鼠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妊娠21 d尿蛋白均高于同条件正常妊娠孕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氧对孕鼠血压及尿蛋白无影响。②低氧环境下,孕鼠ALT、BUN值均发生改变,其中正常妊娠、子痫前期组孕鼠ALT、BUN值均在低氧72 h后开始上升,低氧1周升高达最大值,低氧3周下降,但仍比常氧组稍高(P<0.05)。③各子痫前期组与同条件正常妊娠组孕鼠比较,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亦影响孕鼠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HLA-G蛋白阳性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④各子痫前期组与同条件正常妊娠组孕鼠比较,EPAS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亦影响孕鼠EPAS1蛋白表达阳性率,EPAS1蛋白阳性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结论低氧环境下孕鼠胎盘HLA-G蛋白整体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急性低氧可能加重母体对胎盘产生免疫攻击性,但在机体适应低氧后,母体和胎盘免疫关系又恢复正常;EPAS1蛋白整体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EPAS1对缺氧的高选择性压力的反应,可能引起对于高原缺氧的习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环境 大鼠 子痫前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内皮PAS结构域包含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7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瑜 赵佳 +5 位作者 邓冰雁 兰甜宁 卞石惠 赵倩茹 戴芝银 仲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CD137通路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方法 选择C57/B6小鼠40只,CD137小鼠2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每组20只。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浆炎性因子表达。通过qPCR技术及免疫荧光技... 目的 探讨CD137通路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方法 选择C57/B6小鼠40只,CD137小鼠2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每组20只。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浆炎性因子表达。通过qPCR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对各组血管中白细胞介素(IL)-1β进行定量和定位。分别从C57/B6和CD137^(-/-)小鼠主动脉中提取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博来霉素体外诱导细胞衰老,采用Western blot、qPCR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IL-β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分泌IL-1β水平。结果 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血浆IL-1β水平分别为(10.86±0.89)pg/ml、(61.40±3.88)pg/ml和(18.20±1.25)pg/ml。衰老组血浆趋化因子配体5、IL-3、IL-13、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衰老CD137^(-/-)组血浆趋化因子配体5、IL-3、IL-13、TNF-α、IL-1β水平较衰老组明显降低(P<0.01)。衰老组血管NLRP3和IL-1β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3.45±0.62 vs 1.00±0.00,1.57±0.17,P<0.05;5.89±0.82 vs 1.00±0.00,2.64±0.34,P<0.05)。体外实验中,衰老组VSMC中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1.65±0.05 vs 1.00±0.00,0.85±0.05,P<0.05;1.45±0.05 vs 1.00±0.00,1.35±0.05,P<0.05)。衰老组VSMC上清中IL-1β水平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27.50±4.32 vs 14.20±3.52,16.50±2.72,P<0.05)。结论 CD137通过调控VSMC中NLRP3、IL-1β表达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RNA 信使 巨噬细胞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何梓峰 吕祥威 +4 位作者 覃泱 赵位昆 陈礼琴 李月嫦 卢钰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构建大鼠心房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高剂量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构建大鼠心房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高剂量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异丙肾上腺素,吡非尼酮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高剂量组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吡非尼酮。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原组织Ⅰ型(Collogen-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logen-1和心房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化改变显著,Collogen-1、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吡非尼酮低剂量组和吡非尼酮高剂量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Collogen-1、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4±1.40)%,(6.56±0.75)%vs(22.15±2.57)%,P<0.05;0.14±0.03 vs 0.33±0.05,0.42±0.13,P<0.05;(10.34±1.40)%,(10.33±3.40)%vs(23.22±1.99)%,P<0.05;(15.67±0.56)%,(17.33±0.78)%vs(22.87±1.92)%,P<0.05;0.43±0.06,0.46±0.11 vs 0.65±0.03,P<0.05]。结论吡非尼酮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维化药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1 细胞焦亡 吡非尼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