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样品尺寸对RAFM钢韧脆转变区内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陈卓辉 施展泽 +4 位作者 杨万欢 赵迎超 宁广胜 白冰 杨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7-1436,共10页
聚变堆包层的候选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RAFM)经辐照后的断裂韧性K_(Jc)和韧脆转变温度T_(0)测试需要用到小尺寸紧凑拉伸(CT)样品。而小样品断裂韧性测值偏大,主曲线方法可以解释部分尺寸效应。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小样品... 聚变堆包层的候选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RAFM)经辐照后的断裂韧性K_(Jc)和韧脆转变温度T_(0)测试需要用到小尺寸紧凑拉伸(CT)样品。而小样品断裂韧性测值偏大,主曲线方法可以解释部分尺寸效应。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小样品测值仍偏大,计算出的主曲线T_(0)也严重不实,表现出尺寸造成的断裂行为差异。研究此差异形成有助于筛选影响T_(0)计算准确性的无效数据。使用国产RAFM钢CLF-1的1/2和1/6CT样品进行断裂韧性试验,同时对断裂面微观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两种样品断面上的塑性区宽度随K_(Jc)呈同一指数增长规律,裂纹前沿塑性区大小与K_(Jc)的关系同尺寸和温度无关。K_(Jc)<225 MPa m时裂纹源距离随断裂韧性值线性增长,而更高K_(Jc)下1/6CT样品裂纹源距离偏小,1/2CT裂纹源距离仍增大,表明此时1/6CT样品的裂纹拓展造成了应力卸载,无法反应材料真实韧性。以1/6CT不发生卸载的最大K_(Jc)作为限值用于T_(0)计算,能够改善计算结果。同时塑性区占韧带比例可作为判断断裂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断裂韧性 尺寸效应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结构演化的RAFM钢中子辐照硬化/脆化模型研究
2
作者 朱霄汉 李孝晨 郑明杰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1-710,共10页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作为聚变堆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在中子辐照下,会产生硬化/脆化等辐照损伤行为,影响其服役安全性。发展基于微结构演化的辐照硬化/脆化模型是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通过建立包含经典硬化模型与速...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作为聚变堆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在中子辐照下,会产生硬化/脆化等辐照损伤行为,影响其服役安全性。发展基于微结构演化的辐照硬化/脆化模型是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通过建立包含经典硬化模型与速率理论的耦合模型,描述了辐照条件下材料缺陷微结构演化对辐照硬化/脆化的影响。利用该耦合模型,以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为例计算了其在中子辐照条件下(0~22 dpa)屈服强度与剂量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RAFM钢辐照硬化的峰值温度约为300℃。在峰值温度下,辐照剂量达22 dpa时RAFM钢的屈服强度增量超过500 MPa。分析了辐照产生的位错环、空洞及氦泡对辐照硬化的贡献,其中位错环导致的辐照硬化占比超过80%。并预测了在300℃、0~22 dpa剂量范围内RAFM钢的显微硬度和韧脆转变温度(DBTT)的变化。综合结果分析,位错环是辐照硬化/脆化效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中子辐照硬化/脆化 微结构演化 速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在RAFM钢表面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光达 向鑫 +4 位作者 张桂凯 范东军 包锦春 陈长安 唐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7-1375,共9页
采用气相吸附法研究了室温下RAFM钢表面对氚的吸附与释放行为,并使用316L钢、1Cr18Ni9Ti钢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RAFM钢表面的氚吸附与释放性质与316L钢、1Cr18Ni9Ti钢的非常相似,相同表面状态的样品,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吸附氚量相... 采用气相吸附法研究了室温下RAFM钢表面对氚的吸附与释放行为,并使用316L钢、1Cr18Ni9Ti钢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RAFM钢表面的氚吸附与释放性质与316L钢、1Cr18Ni9Ti钢的非常相似,相同表面状态的样品,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吸附氚量相差不超过50%。可推测,未经深度除水处理的RAFM钢暴露于氚后,表面会形成富氚层,浓度远高于基体溶解氚,厚度不大于10μm。表面氚的形态以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氚化水为主,约占90%以上。室温下RAFM钢表面吸附的氚在干燥气氛中的释放非常缓慢,但遇水会因氚-水间的同位素交换而加速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ckers hardness change of the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 heavy ions
4
作者 Zhaonan DING Chonghong ZHANG +6 位作者 Yitao YANG Yuguang CHEN Xianlong ZHANG Yin SONG Tongda MA Yuping XU Guangnan LUO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34-139,共6页
In the present work,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a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a candidate for fusion reactor blankets,is studied.Specimens were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14N and5... In the present work,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behavior of a Chinese low-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CLF-1,a candidate for fusion reactor blankets,is studied.Specimens were irradiated with high-energy14N and56Fe ions at the terminal of a cyclotron to three successively increasing damage levels of 0.05,0.1 and 0.2 displacements per atom(dpa)at about-50°C.The energy of the incident ions was dispersed to 11 successively decreasing grades using an energy degrader,thereby generating an atomic displacement damage plateau in the specimens from the surface to a depth of 25μm,which is sufficiently broad for the Vickers hardness test.Eight different loads(i.e.98 mN,196 m N,490 m N,980 m N,1.96 N,4.9 N,9.8 N and 19.6 N)were applied to the specimens to obtain the depth profiles of the Vickers hardness by using a microhardness tester.Hardening was observable at the lowest damage level,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adiation dose.A power-law correlation of the Vickers hardness with the damage level(HV0=1.49+0.76 dpa0.31)is proposed.Testing with a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was also performed,an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ckers micro-hardness and the nanohardness(HV0=0.83 H0)was observed.A comparison with other RAFM steels(CLAM,JLF-1,F82 H,EUROFER97 etc.)under neutron or charged particle irradiation conditions shows that most of the RAFM steels exhibit similar power-law exponents in the dose dependence of irradiation hardening.The difference in the irradiation hardening may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prior to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F-1 rafm steel heavy ions IRRADIATION HARD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氚与RAFM钢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占雷 向鑫 +3 位作者 闫晶 郭亚昆 朱开贵 陈长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2-1786,共5页
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其主要是利用氘氚聚合释放的能量。磁约束聚变是目前最可能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方法,但要实现长期且稳态的核聚变反应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聚变堆能否商业化的关... 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其主要是利用氘氚聚合释放的能量。磁约束聚变是目前最可能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方法,但要实现长期且稳态的核聚变反应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聚变堆能否商业化的关键。在服役过程中,包层结构材料不仅受到高热负荷及强腐蚀作用,还受到各种粒子如氘(D)、氚(T)、氦(He)等的轰击和D-T聚变反应产物高能中子的影响。目前,确定的候选结构材料主要有奥氏体不锈钢、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钒合金以及碳化硅复合材料四种。而RAFM钢因具有低活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较高的热导率、辐照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几何稳定性被选为目前最具前景的结构材料。获得氘氚在RAFM钢中的输运参数是未来核数据库建立的基础和前提,近几年关于氘在RAFM钢中输运行为的研究较多,然而不同研究者所得的结果差别很大,且缺乏实际的氚实验的基础数据。因此建立实验测试标准十分必要。RAFM钢主要以板条马氏体结构为主,具有较高的氘、氚渗透率,极易造成氘氚燃料的损失及氚放射性污染。因此,必须减少或避免RAFM钢与氘氚的直接接触。在RAFM钢表面制备一定厚度的阻氚涂层是实现氚自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阻氚涂层为Al2O3涂层,其阻氚因子可达103,且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此外,RAFM钢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辐照损伤及表面状态变化必然会影响氘氚的输运行为,主流观点认为辐照产生的缺陷会增加氘氚在金属材料中的滞留量,当材料中氘原子浓度达到10-6时,塑韧性下降,产生氢脆,尤其对于氚,衰变产生的He-3原子浓度达到10-9时,还会引发更严重的氦脆。除了制备阻氚涂层外,最近的研究多致力于通过成分调控及改善热处理工艺来提高RAFM钢的抗氢性能及抗辐照性能。本文归纳了氘氚在RAFM钢中行为的研究进展,分别对RAFM钢中氘氚渗透和滞留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介绍,分析了RAFM钢开发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期望为RAFM钢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服役于聚变堆的工程可行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渗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RAFM钢电子束焊对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小松 张勇 +4 位作者 沈旭 马建国 刘振飞 刘志宏 吴杰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在150k V/39m A的焊接参数下进行了316L/RAFM钢电子束焊工艺实验,对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在存在磁偏转的情况下,有效焊接深度达到了18mm,且焊接接头性能良好。
关键词 316L/rafm 电子束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M钢TIG焊和电子束焊疲劳性能实验和分析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海保 刘素梅 +3 位作者 孙金鑫 郭亮亮 夏俊富 卫飞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利用ANSYS 对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进行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TIG 焊)与电子束焊的抗疲劳模拟分析,再利用SDS200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的两种RAFM 钢试件进行实验。通过施加相同梯度负荷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试件进... 利用ANSYS 对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进行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TIG 焊)与电子束焊的抗疲劳模拟分析,再利用SDS200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的两种RAFM 钢试件进行实验。通过施加相同梯度负荷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试件进行焊缝的疲劳性能实验。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电子束焊优于 TIG 焊,但在一定负载下可以用TIG 焊代替电子束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TIG焊 电子束焊 疲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火和回火处理过程中W/Fe/RAFM钢接头W/Fe界面组织和剪切性能的演化
8
作者 黄攀 王一鸣 +1 位作者 谌继明 王平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对热等静压(HIP)扩散焊制备的W/Fe/RAFM钢接头进行了正火和回火处理,以恢复其中RAFM钢的组织和性能。采用电子探针微分析器(EPMA)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对W/Fe界面组织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采用剪切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对接头连接性能... 对热等静压(HIP)扩散焊制备的W/Fe/RAFM钢接头进行了正火和回火处理,以恢复其中RAFM钢的组织和性能。采用电子探针微分析器(EPMA)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对W/Fe界面组织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采用剪切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对接头连接性能的演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正火处理后,RAFM钢中的C元素扩散到了W/Fe界面,Fe_(2)W相中W和C元素含量增加,这导致了接头剪切强度增加,而纯铁中间层强度的增加则导致了接头剪切位移下降。回火处理后,W/Fe界面形成了W/Fe_(2)W/Fe3W3C/Fe的界面结构,回火态接头Fe_(2)W相的成分和纯铁中间层强度与HIP态接头基本相同,因此回火态接头室温剪切性能基本与HIP态接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纯铁中间层 热等静压扩散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RAFM钢中子辐照脆化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李孝晨 丁文艺 +1 位作者 朱霄汉 郑明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构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的中子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对聚变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和优化设计新型RAFM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收集的RAFM钢中子辐照数据集,采用相关性筛选、递归消除方法识别出影响RAFM钢中子辐照条件下韧脆转... 构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的中子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对聚变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和优化设计新型RAFM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收集的RAFM钢中子辐照数据集,采用相关性筛选、递归消除方法识别出影响RAFM钢中子辐照条件下韧脆转变温度(DBTT)的关键特征变量。利用筛选的关键特征变量,构建了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RAFM钢中子辐照DBTT预测模型。为进一步实现中子辐照条件下韧脆转变温度变化(ΔDBTT)的预测,首先构建了RAFM钢未辐照DBTT预测模型,然后将辐照前后DBTT预测模型相结合构建了RAFM钢中子辐照ΔDBTT预测模型。通过将模型预测的ΔDBTT与文献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rafm 辐照脆化 韧脆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光声压电技术对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热扩散率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斌兴 王亚非 +4 位作者 高椿明 王平怀 顾体波 刘丽娴 孙启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利用改进后的光声压电技术开展了对聚变堆用结构材料-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CLF-1热扩散率的测量研究。首先,介绍了改进后的光声压电理论模型,并分析确定了高精度测量热扩散率的实验条件;其次,搭建实验系统,通过对参考样品镍的热... 利用改进后的光声压电技术开展了对聚变堆用结构材料-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CLF-1热扩散率的测量研究。首先,介绍了改进后的光声压电理论模型,并分析确定了高精度测量热扩散率的实验条件;其次,搭建实验系统,通过对参考样品镍的热扩散率检测,完成了测试系统的校准;最后,对RAFM钢CLF-1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表明,RAFM钢CLF-1具有好的热扩散特性,是一种具有优质导热性的聚变堆结构材料。改进后的光声压电技术可以有效确定RAFM钢CLF-1的热扩散率,为聚变堆用结构材料的热物理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率 低活性铁素体 马氏体钢(rafm)改进后光声压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相关再沉积层中的热脱附行为
11
作者 乔丽 张学希 +2 位作者 贺冉 张弘 王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3,229,共9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平台下,氘等离子体辐照对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氘热脱附与滞留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氘与金属共沉积的RAFM钢相关涂层中,氘热脱附行为因受材料本身的组分和结构影响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氘等离子体辐照环境对氘在共沉积涂层中捕获形式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两种氘等离子体辐照后,均有大量氘滞留在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且氘总滞留量随氘等离子体辐照通量的增大而增大;铁基和钨基涂层中的氘滞留总量相当,均比铬基的低出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滞留 热脱附 磁控溅射 rafm 再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W合金元素在α-Fe晶界上偏析热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宏睿 曹金利 +4 位作者 王瑾 贾丽霞 豆艳坤 潘才富 贺新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8,共10页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是聚变堆的候选结构材料,溶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析行为会引起材料晶界强化或弱化(脆化),因此研究溶质元素的晶界偏析行为对RAFM钢的研发和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Metropolis蒙特卡...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是聚变堆的候选结构材料,溶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析行为会引起材料晶界强化或弱化(脆化),因此研究溶质元素的晶界偏析行为对RAFM钢的研发和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Metropolis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300~800 K下不同模拟合金(FeW、FeCrW)中Cr/W元素在晶界上的偏析行为,讨论了空位、温度对合金元素在晶界偏析的热力学影响以及W和Cr元素在晶界偏析上的耦合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FeW模型合金中,W元素会在晶界附近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在FeCrW模型合金中,未观察到W元素在晶界处富集,Cr元素会在大部分晶界处富集。因此,Cr元素会抑制W在晶界处富集,主要原因是Cr与W之间的排斥作用。此外,研究表明,空位对Cr和W在晶界上的偏析行为无明显影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析程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对称倾侧晶界 溶质元素 晶界偏析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倩 吴姝琴 +8 位作者 王晓宇 郁杰 廖洪彬 巩保平 杨国平 赵奉超 罗晓芳 钱小勇 罗德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2-1412,共11页
在未来核聚变反应堆中,为补充氚的消耗,需要在核聚变堆的包层中进行氚的在线增殖,以维持核聚变反应的持续进行。为验证这一关键技术,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上开展了ITER TBM计划(实验包层项目)。作为ITER计划成员方之一,中方以中... 在未来核聚变反应堆中,为补充氚的消耗,需要在核聚变堆的包层中进行氚的在线增殖,以维持核聚变反应的持续进行。为验证这一关键技术,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上开展了ITER TBM计划(实验包层项目)。作为ITER计划成员方之一,中方以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HCCB TBM)概念参与ITER TBM计划。HCCB TBM现今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而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性能数据是支撑其结构设计、安全分析和服役工况评估的基础。本文综述和分析了HCCB TBM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与功能材料氚增殖剂和中子倍增剂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些材料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氚增殖剂 中子倍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中MX型碳氮化物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金华 申勇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3-1800,共8页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耐热(RAFM)钢在强辐照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热性及抗热膨胀性,被认为是目前核聚变反应堆的首选结构材料,但是其较低的高温蠕变抗力和抗辐照性能极大限制了其使用温度,进而影响了核聚变反应堆的转换效率。...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耐热(RAFM)钢在强辐照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热性及抗热膨胀性,被认为是目前核聚变反应堆的首选结构材料,但是其较低的高温蠕变抗力和抗辐照性能极大限制了其使用温度,进而影响了核聚变反应堆的转换效率。纳米级MX型碳氮化物作为钢中重要的强化相,在高温下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阻碍位错的运动及湮灭,可以有效提高钢的高温蠕变性能。此外,纳米级MX型碳氮化物的析出还可以增加钢中的界面比,而界面是良好的缺陷陷阱,可以有效诱捕辐照产生的离位原子、空位等点缺陷,从而提高钢的抗辐照性能,因此进一步增加钢中的MX型碳氮化物含量被认为是提升RAFM钢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提高RAFM钢中MX型碳氮化物强化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氮化物强化工艺、形变热处理工艺(TMT)和Ti元素的添加工艺。三种工艺均能有效提高钢的高温拉伸及蠕变性能,但它们对钢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氮化物强化工艺主要是通过降低钢中的C含量同时提高N含量,从而达到促进MX型碳氮化物析出的目的。但由于钢中的N含量较高,极易形成粗大的TaN夹杂,在低温条件下,钢的临界裂纹尺寸会大幅降低,TaN夹杂就会成为冲击过程的裂纹源,从而使钢的韧脆转变温度(DBTT)大幅升高。TMT工艺主要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进行保温,使钢中碳化物充分溶解,之后降温至M 23 C 6型碳化物熔点以上,对钢引入较大的变形量,从而产生大量位错,促进MX型碳氮化物的形核。由于较高的固溶温度和较大的变形量,TMT处理后,钢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寸和较高的应力状态,从而使钢的冲击性能大幅降低。Ti元素添加工艺主要是在钢中引入Ti元素,Ti是良好的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极易与C、N元素结合形成MX型碳氮化物,从而提高钢中的MX型碳氮化物含量。与氮化物强化及TMT工艺不同,Ti元素添加后,钢中并未出现粗大的夹杂物及过大尺寸的晶粒,其表现出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与传统RAFM钢相比,其高温力学性能及室温冲击性能均大幅增加,仅DBTT值略有升高。本文从强化机理出发,重点介绍了近年来MX型碳氮化物强化RAFM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对比了三种MX型碳氮化物强化工艺对钢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了RAFM钢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并对今后的研发重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m MX型碳氮化物 氮化物强化 TMT工艺 Ti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异种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唐文珅 杨新岐 +1 位作者 李胜利 李会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56,共10页
对不同焊后热处理条件下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hina low activation martensitic steel,CLAM)和316L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试验评定。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使得焊核区淬火马氏体重新析出碳化物并转变为低碳α相... 对不同焊后热处理条件下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hina low activation martensitic steel,CLAM)和316L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试验评定。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使得焊核区淬火马氏体重新析出碳化物并转变为低碳α相,其组织淬硬倾向显著降低;异种钢接头高温力学性能薄弱区域从母材转为进一步软化的热影响区;316L钢焊核区发生静态回复,性能略有降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结合界面碳迁移现象加剧,接近连接界面CLAM钢一侧形成软化的铁素体带,而近界面316L钢一侧形成富铬碳化物。在加热至740℃并保温2h条件下,该异种钢搅拌摩擦焊接头可获得良好强韧匹配,高温抗拉强度达到焊态的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奥氏体不锈钢 搅拌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