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four main isoflavonoids in Astragali Radix by an isocratic LC/ESI-MS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林 梁逸曾 +3 位作者 张洁 冯晓亮 葛承胜 黄兰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03-309,共7页
A simple, reliable and rapid isocratic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MS)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alycosin-7-O-β-D-gl... A simple, reliable and rapid isocratic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MS)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ononin, calycosin and formonometin in Astragali Radix was developed. After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anol, the optimum separation conditions for these analytes were achieved using water and acetonitrile(70:30, v/v) containing 0.2%(v/v) acetic acid as a mobile phase and a 2.0 mm×150 mm Hypersil-Keystone C18 column. 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 mode and [M+H]+ ions at m/z 447, 431, 285 and 269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our main active components above mentioned.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4-175.0 μg/mL for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0.2-146.0 μg/m L for ononin, 0.4-210.0 μg/mL for calycosin and 0.5-217.0 μg/mL for formonetion,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 and detection(LOD) were 0.4 μg/mL and 0.08 μg/m L for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0.2 μg/mL and 0.06 μg/m L for ononin, 0.4 μg/mL and 0.1 μg/mL for calycosin, 0.5 μg/m L and 0.1 μg/m L formonetion,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recoveries were in the range of 96.5%-104.7%. The developed method has successfully been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ur main flavonoids in Astragali Radix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Astragali Rad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MS) ISOFLAVONOIDS astragali rad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黄芪药物作用于NF-κB通路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亚荣 杜素芬 +3 位作者 赵信科 马文苑 田静 孟作环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0,I0014,共6页
当归-黄芪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对之一,药对使用有着明确的中医配伍意义,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药物组合之一。不仅可自成一方,还能作为临床基础药物组方配伍使用,故历来受到各医家的重视。当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与黄芪的药效组合在激发... 当归-黄芪是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对之一,药对使用有着明确的中医配伍意义,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药物组合之一。不仅可自成一方,还能作为临床基础药物组方配伍使用,故历来受到各医家的重视。当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与黄芪的药效组合在激发造血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保护心脑血管、免疫系统调节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常用于血管病变、肿瘤患者免疫低下等方面的治疗。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相关信号通路所介导的炎症因子在疾病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及单药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减少炎症反应,包括调控白介素(interleukin, IL)家族、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d-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家族等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抑制细胞黏附、增殖的作用。鉴于此,对当归-黄芪药理、功效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行综述,以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芪 核转录因子-ΚB 炎症因子 抗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痹证组方的铺灸疗法合针刺在消渴病痹证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良玉 郑新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以及Ⅲ组每组33例,Ⅰ组予以基础治疗,Ⅱ组于Ⅰ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Ⅲ组于Ⅱ组... 目的探讨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以及Ⅲ组每组33例,Ⅰ组予以基础治疗,Ⅱ组于Ⅰ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Ⅲ组于Ⅱ组基础上结合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人核转录因子p50(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p50,NF-κB-p50)、人核转录因子p65(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p65,NF-κB-p65)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Ⅲ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Ⅰ组、Ⅱ组,Ⅱ组高于Ⅰ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3组TCSS、中医主证、次证评分、外周血NF-κB-p50、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Ⅲ组低于Ⅰ组、Ⅱ组,Ⅱ组低于Ⅰ组;3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值、血清SOD、TAOC水平均升高,且Ⅲ组高于Ⅰ组、Ⅱ组,Ⅱ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基于痹证组方加黄芪、当归的铺灸疗法结合针刺有助于改善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证患者神经及临床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机制与其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痹证 痹证组方 气虚血瘀 针刺 黄芪 当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有效成分治疗纤维化疾病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硕 胡艳 +2 位作者 边帅 白雪媛 张巍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黄芪是一种传承千年的传统中药材。现代药物研究已证实黄芪组成成分丰富,比如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其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都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能改善肺纤维化进程、对抗肾间质纤维化、降低肝脏和... 黄芪是一种传承千年的传统中药材。现代药物研究已证实黄芪组成成分丰富,比如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其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都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能改善肺纤维化进程、对抗肾间质纤维化、降低肝脏和心肌纤维化疾病程度。通过对黄芪的基于信号通路TGF-β/Smad抗纤维化功能进行综述,深入探究其主要成分作用特点,进一步丰富其药理活性机制,为中西医临床提供药效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黄芪 TGF-Β/SMA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元赫 杨永菊 +3 位作者 张宇 郑曲 何璠玙 关雪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是一种常见补气补血的中药材,近些年许多专家发现黄芪不单可以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疗效。黄芪中多种主要有效成分如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是一种常见补气补血的中药材,近些年许多专家发现黄芪不单可以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疗效。黄芪中多种主要有效成分如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等。经现代实验验证黄芪和这些有效成分在KOA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有效活性成分能降低体内或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含量,也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带来的消极作用,最终减轻软骨的降解,降低骨重塑和减轻滑膜的炎性病变或滑膜组织的纤维化,最终减轻了关节的形态学改变,起到了防治KOA的作用。这些有效成分经验证可以在Wnt/β-catenin、PI3K/AKT/mTOR、河马(Hippo)等信号通路的作用下,调节软骨细胞自身代谢,降低凋亡关键基因Bcl-2、Bax的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也可降低MMPs蛋白的表达,保护了软骨中的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进而预防了软骨的退变延缓了KOA的进展;通过搜集近10年关于黄芪及有效成分治疗KOA的文献进行总结,详细叙述黄芪及有效成分在治疗KOA中的作用及机制,为KOA治疗提供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活性成分 膝骨关节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黄芪-党参药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晶晶 贺粤 +1 位作者 张文风 黄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究中药药对黄芪-党参(Astragali Radix-Codonopsis Radix,AR-CR)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分子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UniProt、GeneCards...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究中药药对黄芪-党参(Astragali Radix-Codonopsis Radix,AR-CR)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分子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中药药对AR-CR的活性成分,预测该药对的作用靶点,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靶点基因,然后利用Venny平台、STRING数据库、Cytoscape(Version 3.8.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获取AR-CR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所获得的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借助Auto Dock tools、Auto Dock cina对核心蛋白与活性成分完成分子对接,最后,利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AS细胞模型进行体外生物学验证。AR-CR共检索到34个活性化合物,并预测潜在化合物靶点426个,通过与875个AS靶点进行交际映射,获得AR-CR治疗AS关键靶点69个,筛选出3,9-二邻甲基苯胺、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5α-豆甾烷-3,6-二酮、木犀草素4个主要活性化合物,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等25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关键通路为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信号通路和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个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蛋白均能连接,其中与TP53的结合活性最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AR-CR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促进TP53 mRNA及TP53蛋白表达。综上,该研究初步揭示AR-CR治疗AS的作用机制,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的TP53因子相关,通过调控TP53因子促进AS模型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为临床治疗AS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党参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TP53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协同红花-葶苈子抑制内皮细胞旁分泌改善心肌纤维化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咏 王悠草 +2 位作者 王丽丽 马度芳 李晓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目的:观察黄芪协同红花-葶苈子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红花-葶苈子(C-L)、黄芪(HR)与黄芪-红花-葶苈子(A-C-L)干预,马松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νWF)和... 目的:观察黄芪协同红花-葶苈子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红花-葶苈子(C-L)、黄芪(HR)与黄芪-红花-葶苈子(A-C-L)干预,马松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νW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印迹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l)。构建缺氧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C-L、HR及A-C-L含药血清干预,免疫荧光(IF)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α-SMA。A-C-L含药血清联合TGF-β1激活剂(SRI-011381)干预HCMEC,IF观察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检测TGF-β1/Snail表达。提取HCMEC上清液干预心脏成纤维细胞(C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上清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检测CF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A-C-L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效果最佳。C-L、HR及A-C-L均上调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和缺氧内皮细胞CD31、vWF及下调α-SMA表达,又以A-C-L效果最佳。联合应用SRI-011381后A-C-L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作用减弱。A-C-L抑制HCMEC中TGF-β1/Snail表达、下调CTGF分泌。提取A-C-L干预的HCMEC上清液培养CF,其CF活化和胶原合成低于HCMEC上清液培养的CF。结论:黄芪协同红花-葶苈子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机制,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下调内皮细胞中TGF-β1/Snail,以旁分泌方式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旁分泌 黄芪 红花-葶苈子药对 转化生长因子-β1/Snail通路 协同 成纤维细胞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王良才 王海军 +5 位作者 刘秉坤 王圆梦 康桂森 李雪虎 晋玲 周利斌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3-960,共8页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黄芪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0、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理化指标、色泽、活性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辐照组相比,4~10 kGy辐照能够有效杀灭黄芪中需氧菌、...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黄芪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0、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理化指标、色泽、活性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辐照组相比,4~10 kGy辐照能够有效杀灭黄芪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而对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辐照后,黄芪的亮度值L*值略有降低,黄蓝值b*值增加,但总色差无明显变化。与未辐照组相比,2~8 kGy辐照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10 kGy辐照显著降低了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含量。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黄芪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综上,4~8 kGy是电子束辐照黄芪的适宜剂量范围,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同时保持其品质。本研究为电子束技术应用于黄芪辐照灭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电子束辐照 微生物 活性成分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鉴定玉屏风散入血成分
10
作者 黄福满 宋亚军 +4 位作者 左童文 李琳 郑云枫 郑劼 洪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51,共15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玉屏风散乙醇提取物的入血成分,为玉屏风散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BALB/c小鼠灌胃给予玉屏风散乙醇提取物(6.5 g·kg^(-1)),收集给药前(0 h)和...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玉屏风散乙醇提取物的入血成分,为玉屏风散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BALB/c小鼠灌胃给予玉屏风散乙醇提取物(6.5 g·kg^(-1)),收集给药前(0 h)和给药后1、2、4、6、8、12 h的血浆样品,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并鉴定吸收入血的成分。结果共鉴定出玉屏风散乙醇提物中的73个化学成分,并在所有血浆样品中共鉴定出26个入血成分。入血成分中11个成分来自防风,15个成分来自黄芪。结论较全面地分析玉屏风散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为进一步阐明玉屏风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乙醇提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成分鉴定 入血成分 防风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汤多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11
作者 赵丽珠 曹惠玲 +3 位作者 于大海 孙向明 邹翔 李文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1534,共13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HPLC-DAD-ELSD)联用技术对黄芪汤多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探讨黄芪...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HPLC-DAD-ELSD)联用技术对黄芪汤多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探讨黄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作用及药效物质。利用HPLC-DAD-ELSD联用技术测定8个成分的含量,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进行药效评价,并通过油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脂肪堆积模型,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灰色度关联分析对其降脂活性进行谱效分析,筛选黄芪汤治疗非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物质。结果表明,8个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甘草酸和黄芪甲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711±0.316、0.403±0.451、0.385±0.181、0.053±0.071、0.037±0.015、0.037±0.004、13.37±3.544和0.110±0.051 mg/g。体外谱效关系发现黄芪甲苷、甘草酸、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芹糖甘草苷、甘草素、毛蕊异黄酮和甘草苷9个成分与黄芪汤降脂活性高度相关。该研究建立的黄芪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准确、高效,同时黄芪汤有良好的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可为黄芪汤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汤 黄芪 甘草 药效学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干预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闫海虹 郭婷 +2 位作者 黄文龙 徐炎 郑海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191,I0037,共7页
足细胞(podocyte)损伤其可引起多种肾小球疾病,修复或改善足细胞损伤为治疗多种肾小球疾病的潜在靶点,受到广泛关注。其关键病理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自噬失调、炎症反应、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足细胞... 足细胞(podocyte)损伤其可引起多种肾小球疾病,修复或改善足细胞损伤为治疗多种肾小球疾病的潜在靶点,受到广泛关注。其关键病理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自噬失调、炎症反应、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足细胞标志蛋白表达异常等有关。足细胞损伤属于中医学“肾元”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黄芪可通过补肾益气以扶正、托“毒”外出以祛邪之法治疗足细胞损伤,通过调控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调控足细胞标志蛋白表达以扶正,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下调内质网应激以祛邪,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保护足细胞作用。对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干预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足细胞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足细胞损伤 扶正祛邪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全蝎药对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的影响
13
作者 游旭军 文证 +5 位作者 郑青霞 王彬 邱俊峰 吴丽通 李其信 傅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55-186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全蝎对前列腺癌(PCa)荷瘤裸鼠瘤体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和自噬靶点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荷瘤裸鼠适应性饲养后制备成转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黄芪-全蝎... 目的:探讨黄芪-全蝎对前列腺癌(PCa)荷瘤裸鼠瘤体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和自噬靶点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荷瘤裸鼠适应性饲养后制备成转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7组:模型对照组,黄芪-全蝎低、中、高剂量组,黄芪观察组,全蝎观察组,多西他赛观察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黄芪-全蝎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予以黄芪1.17 g/kg-全蝎0.39 g/kg、黄芪2.54 g/kg-全蝎0.585 g/kg、黄芪3.9 g/kg-全蝎0.78 g/kg,黄芪观察组予以黄芪3.9 g/kg,全蝎观察组予以全蝎0.78 g/kg,多西他赛观察组每周腹腔注射给药10μL/1 g,共24 d;观察记录瘤体体积和重量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形态;免疫荧光(IF)分析瘤体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1(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全蝎可抑制瘤体生长(P<0.05),降低PCa细胞核染色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梯度;黄芪-全蝎可增强LC3荧光染色信号,促进自噬(P<0.05);黄芪-全蝎可上调瘤体组织Beclin1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P62、p-PI3K、p-AKT以及p-mTOR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P<0.01)。结论:黄芪-全蝎药对能够有效抑制PCa瘤体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和促进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黄芪-全蝎 药对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 自噬 体内实验 荷瘤裸鼠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海潇 侯建 +1 位作者 刘启峰 侯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6,I0011,共7页
黄芪是扶正补气的中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病毒作用突出。黄芪抗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直接杀灭病毒、阻滞病毒对细胞... 黄芪是扶正补气的中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和皂苷类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病毒作用突出。黄芪抗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直接杀灭病毒、阻滞病毒对细胞的吸附穿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与表达,还可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先天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黄芪抗病毒具有安全、低毒、高效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总结了黄芪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其开发利用及其中药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病毒 免疫调节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邓湘雨 孟立锋 +2 位作者 周少华 陈柏先 王旭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黄芪在抗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分析、归纳、总结中药黄芪对PF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未来PF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黄芪防治PF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黄芪抗PF的... 目的黄芪在抗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分析、归纳、总结中药黄芪对PF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未来PF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黄芪防治PF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黄芪抗PF的药理学依据和作用机制。结果依据中医理论和黄芪抗PF的药理分析,黄芪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PMC)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改善代谢障碍、调控PMC凋亡、调节促纤维化因子来干预PF的进程。结论黄芪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抗纤维化活性,能多方位、多靶点地保护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炎症 氧化应激 EMT 代谢障碍 腹膜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肺-脾-肾”理论研究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作用机制
16
作者 吴曾涵 邝涛 邝高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经靶向作用于肺、脾、肾三脏和对营卫物质转化、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释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黄芪临床应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 椎间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扶阳抑阴法 “肺-脾-肾”轴 经络学说 中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丹参-黄芪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5 位作者 刘青芝 张匣 宋田禹 高鹏飞 陈聪 胡亚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6,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SMR-AR的活性成分,预测该药对的作用靶点,筛选PCOS疾病靶点,然后利用微生信平台、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查看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建立PCOS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SMR-AR共检索到109个活性成分,共预测作用靶点850个,通过与2169个PCOS疾病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287个,主要涉及癌症、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MicroRNAs、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焦点粘附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MR-AR可显著下调PCOS大鼠血清中睾酮、黄体生成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的数值明显降低,显著上调卵泡刺激素水平,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卵巢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AK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蛋白表达。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SMR-AR通过多成分多靶点途径治疗PCOS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从而促进PCOS大鼠卵泡发育和成熟,改善性激素失衡及调节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黄芪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维生素D系统关键酶表达及外周IL-22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李妹娟 赵泽鑫 +5 位作者 李红霞 罗德苹 余平子 管连城 陈云志 杨凡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76,I0021-I0024,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损维生素D系统关键酶(CYP27B1、CYP24A1)表达及1,25(OH)_(2)D_(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组、甲氨蝶呤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黄芪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损维生素D系统关键酶(CYP27B1、CYP24A1)表达及1,25(OH)_(2)D_(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组、甲氨蝶呤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持续干预3周。采用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对小鼠皮损进行评分;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1,25(OH)_(2)D_(3)、IL-22水平;Real-Time qPCR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皮损CYP27B1、CYP24A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皮损改变明显,PASI评分显著升高(P<0.05),银屑病特征性病理改变,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损CYP27B1表达显著下调(P<0.05),CYP24A1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组、甲氨蝶呤组和黄芪中、高剂量组PAS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改善,1,25(OH)_(2)D_(3)水平显著升高(P<0.05),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损CYP27B1表达显著上调(P<0.05),CYP24A1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黄芪改善银屑病小鼠IL-22水平可能与调节维生素D系统关键酶CYP27B1、CYP24A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银屑病 维生素D CYP27B1 CYP24A1 IL-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对虾白斑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陈林子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13-16,共4页
运用Herb、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黄芪(Astragali Radix)活性成分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的潜在靶点,并结合DisGeNET、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对虾白斑综合征相关靶点,得到交集靶点52个。通过STRING构建... 运用Herb、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黄芪(Astragali Radix)活性成分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的潜在靶点,并结合DisGeNET、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对虾白斑综合征相关靶点,得到交集靶点52个。通过STRING构建PPI网络,Cytoscape筛选出TOP10核心靶点,包括tnfb、pparg、bcl2a等。GO与KEGG分析显示该成分可能通过FoxO、Peroxisome等信号通路调节抗氧化应激、炎症及细胞周期等功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芪活性成分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可与关键靶点稳定结合,支持其在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astragali radix) 13-羟基-9 11-十八碳二烯酸 对虾白斑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自云 庄新娟 +2 位作者 季业 田海荣 殷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黄芪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碘适宜状态饮食,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黄芪药液口服(150 mL/次,2次/d)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观察黄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18例患者,每组各59例。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IL-2、TNF-α、IL-6、IL-10、hs-CRP、ESR、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其同期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黄芪、CD4^(+)T细胞、CD4^(+)/CD8^(+)比值升高幅度及hs-CRP下降幅度均是TPOAb下降幅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93,P=0.029;β=−0.513,P=0.010;β=−0.351,P=0.035;β=0.434,P=0.023)。结论·黄芪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CD4^(+)T细胞、IL-2、TNF-α、IL-6、IL-10水平及CD4^(+)/CD8^(+)比值,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黄芪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