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0110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污染排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谢刚 祁海鹰 +2 位作者 李宇红 冯冲 陈晓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1-57,共7页
我国研发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采用干式低污染燃烧室设计。燃烧室具有2种工作模式,为检验其排放性能,在低压模拟条件下针对模式I进行了单管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负荷范围内,NOx排放均远远超标;CO在负荷≥0.7后均满足设计要求;当参照GE公... 我国研发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采用干式低污染燃烧室设计。燃烧室具有2种工作模式,为检验其排放性能,在低压模拟条件下针对模式I进行了单管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负荷范围内,NOx排放均远远超标;CO在负荷≥0.7后均满足设计要求;当参照GE公司DLN燃烧室的设计特点降低值班燃料比例后,NOx反而增加。分析认为,NOx超标的原因主要是预混燃料比例偏低,预混均匀性相对不足,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的设计不合理,致使燃烧温度偏高。值班燃料的负面影响是由于原始设计使局部形成了富燃料燃烧的状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燃烧室的污染排放特性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0110重型燃气轮机 干式低污染燃烧室 径向分级 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崔荣繁 陈克杰 郭宝亭 《航空发动机》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阐述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过程,总结了该燃气轮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各主要部件的设计、分析计算、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设计、试验和调试经验,解决了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初步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研发的关键技术,基本... 通过阐述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制过程,总结了该燃气轮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各主要部件的设计、分析计算、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设计、试验和调试经验,解决了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初步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研发的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E+级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设计平台,为重型燃气轮机的系列化发展以及合成气燃气轮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0110重型燃气轮机 产品研制 压气机 燃烧室 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在R0110重型燃机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倪建成 曲伸 +1 位作者 任萍 裴彤 《航空制造技术》 2011年第8期46-48,共3页
电子束焊是一种高能束焊接方法,具有特殊的工艺优势,在发达国家应用十分广泛。1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电子束焊接技术在燃机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许多燃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电子束焊 高能束焊接 电焊 重型燃机 r0110 电子束焊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偏差的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祁海鹰 樊凡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找出R0110重型燃气轮机干式低污染(DLN)燃烧室实测的出口温度分布偏离设计曲线的原因,以燃烧室掺混过渡段为几何模型,数值研究了来流高温燃气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掺混射流特性等因素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发现逆流式燃烧室设计使二次... 为找出R0110重型燃气轮机干式低污染(DLN)燃烧室实测的出口温度分布偏离设计曲线的原因,以燃烧室掺混过渡段为几何模型,数值研究了来流高温燃气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掺混射流特性等因素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发现逆流式燃烧室设计使二次流道中的流动非常不均匀,导致上下对称开设的掺混孔的射流流量产生很大差异,这个差异是决定最高温度点径向位置的主要因素;掺混射流方向亦发生显著偏转,对温度分布形态有关键性影响;实测的叶根、叶尖温度畸变的原因是试验装置出口存在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0110重型燃气轮机 DLN燃烧室 出口温度场 掺混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