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LiH体系势能面吸引阱对其散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凤尔银 黄武英 +1 位作者 崔执凤 张为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3-469,共7页
应用密耦方法,细致地讨论了Ne-LiH体系势能面的长程和高度各向异性的短程相互作用。对其非弹性散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程吸引和以排斥占优的短程相互作用在很窄的碰撞参数区域,相互竞争以至达到平衡,形成了暗度函数上... 应用密耦方法,细致地讨论了Ne-LiH体系势能面的长程和高度各向异性的短程相互作用。对其非弹性散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程吸引和以排斥占优的短程相互作用在很窄的碰撞参数区域,相互竞争以至达到平衡,形成了暗度函数上明显的最小,并把势能面近似分隔为长程吸引和短程备向异性部分。②△j非弹性跃迁由这两部分共同作用产生。长程吸引势对△j=1,2的跃迁有重要的贡献。特别对前者约占总截面的30%.而△j≥3的跃迁则主要由短程的(排斥和吸引)相互作用决定。Ne原子从Li端以近共线方式接近LiH分子对产生△j=1的跃迁曩有利。以大于90°的Jacobi角接近则对较高△j的跃迁有利.③较低创的微分截面集中在30°的质心散射角内。△j=2~4呈现碰撞参数彩虹结构,△j=6,7表现出转动彩虹的特征.长程吸引对△j=1,2微分截面的贡献在10°散射角以内,对△j=1的跃迁,势能的短程部分近似为纯排斥性的。而从△j=2起,除短程排斥作用外,短程吸引部分的作用亦明显被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LiH体系 非弹性散射 态-态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HCl相互作用势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春日 史守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4-640,共7页
使用Huxley解析势能函数拟合在CCSD(T)/aug-cc-pV5Z-33211理论水平下精确计算的相互作用能数据,得到了Ne-HCl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完成了入射能量分别为40,60,75和100 meV时,Ne-HCl碰撞微分散射截面的密耦计算,并获... 使用Huxley解析势能函数拟合在CCSD(T)/aug-cc-pV5Z-33211理论水平下精确计算的相互作用能数据,得到了Ne-HCl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完成了入射能量分别为40,60,75和100 meV时,Ne-HCl碰撞微分散射截面的密耦计算,并获得了总微分截面、弹性微分截面和转动激发微分截面随散射角变化的趋势.我们希望计算结果能对Ne-HCl散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xley势 微分截面 密耦方法 ne-HCl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HBr从头算CCSD(T)势的散射截面
3
作者 张杰 余春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9-616,共8页
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相互作用能,得到了基态Ne-HBr复合物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拟合的从头算CCSD(T)势,通过收敛的密耦计算得到了入射能量分别为40,60,80和100 meV时,Ne-HBr散射的微... 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相互作用能,得到了基态Ne-HBr复合物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拟合的从头算CCSD(T)势,通过收敛的密耦计算得到了入射能量分别为40,60,80和100 meV时,Ne-HBr散射的微分截面和分波截面,详细讨论了态-态转动激发截面对总非弹性散射截面的影响和散射截面随能量的变化趋势.希望研究结果对该体系的散射实验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能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截面 OCSD(T)势 密耦计算 ne-HBr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6P)激发态的辐射及与Ne碰撞的能量转移 被引量:2
4
作者 秦晨 刘静 +3 位作者 王倩 孟繁新 戴康 沈异凡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3-687,共5页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Cs(6P)态与Ne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Cs原子被激光激发到6P_(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6P_J→8S_(1/2)的跃迁,测量6P_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6P_J→6S的有...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Cs(6P)态与Ne碰撞的精细结构转移和碰撞猝灭截面。Cs原子被激光激发到6P_(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6P_J→8S_(1/2)的跃迁,测量6P_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6P_J→6S的有效辐射率.在T=337K和Ne密度0.5×10^(18)<N<4×10^(18)cm^(-3)范围内测量了6P_(1/2)→6S_(1/2)(895 nm)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_(895),量N/I_(895)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6P_J的猝灭是由于与Ne原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Cs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6P态与Ne碰撞精细结构转移截面σ_(21)=(1.90±0.82)×10^(-19) cm^2,猝灭截面σD_=(8.97±3.85)×10^(-19)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碰撞能量转移 荧光 截面 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碰撞激发的R矩阵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玉海 孙金锋 万陵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采用R矩阵方法,在二态密耦近似下,计算了电子与Ne+碰撞的弹性和激发散射截面。
关键词 R矩阵 散射截面 分子 电子 氖离子 磁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