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 Quercus phillyraeoides A.Gray for-glucosidase inhibitor activity with concurr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被引量:2
1
作者 Anastasia Wheni Indrianingsih Sanro Tachibana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16年第2期85-94,共10页
Several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leaves of Quercus phillyraeoides A.Gray(Q.phillyraeoides)using a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technique.Further separatio... Several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leaves of Quercus phillyraeoides A.Gray(Q.phillyraeoides)using a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technique.Furthe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methanol-soluble fraction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constituents with moderate and strong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α-glucosidase:α-sitosterol-d-glucoside(1)and condensed tannin fractions(2,3,4,5,and 6).Compound 1 and fractions 2-6 had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values againstm-glucosidas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f 118.8,2.79,2.78,3.10,2.60,and 3.14μg/mL,respectively,while quercetin as the standard had an IC50 value of 4.80mg/mL.Furthermore,the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several assays,such as the DPPH radical scavenging,hydrogen peroxide radical scavenging,reducing power,andβ-carotene-linoleate bleaching assays,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solated constituents showed their possible application for treating the hyperglycem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e potential of Q.phillyraeoides as a rich source of natural antidiabetic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us phillyraeoides a.gray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antioxidative activity Lineweaver–Burk p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冈栎地理分布与水热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在广泛收集乌冈栎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的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结合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水热综合指数(S)、年均生物温度(BT)、可蒸散量(PET)和年均可能蒸发量率(PER),以及单一的气象因... 在广泛收集乌冈栎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的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结合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水热综合指数(S)、年均生物温度(BT)、可蒸散量(PET)和年均可能蒸发量率(PER),以及单一的气象因子一月均温(TM-Jan)、七月均温(TM-Jul)、最高温(TMax)、最低温(TMin)、年均温(TM-A)、年均降水量(PM)等,对乌冈栎在东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在中国地理分布在23°-34°N、100°-120°E,日本分布在26°-37°N、128°-140°E,均属于亚热带分布。气候环境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乌冈栎各项指数平均值均较低,与亚热带分布的青冈的指数接近,因此其性质为亚热带耐寒树种。通过热量曲线的比较,反映了中日两国乌冈栎分布范围的差异。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乌冈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并将其分布区划分为5类,包括:日本区(A)、中国华东区(B)中国西南部区(C)、中国西北部区(D)和中国南部区(E)。最后建立了乌冈栎生物地理模型,对预测该物种的分布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冈栎 气候因子 生态适应性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82,共9页
采用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区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福建省绍武市将石地区、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仁化县、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荔波县)的5个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乌冈栎群落植物... 采用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区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福建省绍武市将石地区、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仁化县、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荔波县)的5个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异同并存,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从科属分布类型来看,各地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性分布类型和温带性的比例相当,其中,热带性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温带性分布类型以北温带、东亚北美洲间断以及东亚分布占有较高的比例.采用温带属与热带属的比值(T/R值)衡量区系的过渡性,发现浙江省开化县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T/R值为1.033,处于区系平衡点;广东省仁化县、福建省将石地区、湖南省沅陵县和贵州省荔波县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T/R值分别为0.467、0.750、1.208和1.211,它们的区系均兼有热带和温带的性质.区系图谱的相似性系数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它们在亲缘关系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乌冈栎群落区系在地史年代上的起源与演化和西部高山硬叶栎类林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形成时间应该不会晚于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冈栎 群落区系 组成 分布类型 起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