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矩张量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泽华 唐磊 +1 位作者 赵树贤 郭燕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1-561,共11页
震源机制解,即对地震矩张量的推断,对于地震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变地震观测是张量观测,与摆式地震仪的位移矢量观测不同,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源.本文讨论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矩张量的基本原理.在距离震源足够远的地方,... 震源机制解,即对地震矩张量的推断,对于地震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变地震观测是张量观测,与摆式地震仪的位移矢量观测不同,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源.本文讨论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矩张量的基本原理.在距离震源足够远的地方,地震波可以看成平面波,其性质决定于震源矩张量.假设平面地震波的应变张量可以由震源矩张量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得到,就可以通过观测应变地震波求解震源机制.这个假设至少对于双力偶震源机制是成立的.由此可以证明,在理想的无限介质中,只要有两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应变地震波观测,就可以解出震源矩张量.这为解决震源机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的地震矩张量求解方法需要两方面的条件:或者需要很多观测点(例如体波反演),或者需要长周期地震波资料(例如面波反演).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分析比较大的地震.对于小震,因为通常其震中周围不会有足够多的摆式地震仪观测点观测到其地震波,而地震波周期又短,难以利用传统方法给出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所以只需少数观测点就能求解震源矩张量的新方法特别有意义.用应变地震观测求解震源机制,可以给出更为精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应变地震仪 地震矩张量 地震波应变张量 钻孔应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椭球面上的应变与转动张量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序俨 黄声明 梁全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0-249,共10页
以旋转椭球体面上某点为原点建立一个大地坐标单位活动坐标架.通过平移,使活动坐标架的原点与以椭球中心为原点的笛卡尔单位标架的原点相重合.然后再通过两次标架旋转,使活动坐标架与笛卡尔单位标架完全重合.本文给出了使两个单位标架... 以旋转椭球体面上某点为原点建立一个大地坐标单位活动坐标架.通过平移,使活动坐标架的原点与以椭球中心为原点的笛卡尔单位标架的原点相重合.然后再通过两次标架旋转,使活动坐标架与笛卡尔单位标架完全重合.本文给出了使两个单位标架相重合的转换关系式,以及该点位移在两个单位标架中的坐标转换式;在此基础上,考虑该点的位移及活动坐标架皆为该点大地坐标的函数,经复杂推导,分别给出了该点位移向量的微分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该点分别沿坐标曲线的弧微分表达式,继而导出了该点的位移梯度矩阵;最后推导出了椭球坐标系的应变张量与转动张量表达式,并对转动张量的几何含义进行了较详细的解释,且采用曲面理论对球面与椭球面的应变张量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坐标架 椭球大地坐标系 应变张量 转动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加载条件下二维土质边坡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纪生 陶夏新 +1 位作者 师黎静 欧进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63-1067,1071,共6页
借助 Hill 的材料应变局部化原理和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应用声学张量示踪边坡失稳滑移线发生和发展,提出了局部加载条件下的确定边坡失稳滑移线的方法。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应用边坡材料的塑性一致性条件或滑移线两侧的应力连续条... 借助 Hill 的材料应变局部化原理和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应用声学张量示踪边坡失稳滑移线发生和发展,提出了局部加载条件下的确定边坡失稳滑移线的方法。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应用边坡材料的塑性一致性条件或滑移线两侧的应力连续条件,即应变局部化条件,检测每一个高斯点的声学张量行列式的值,当其等于或接近 0 时,标出滑移萌生的位置、方向,模拟边坡滑移线萌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弹塑性本构模型 应变局部化 滑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转换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序俨 黄声明 梁全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6,共6页
论证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张量矩阵皆为对角矩阵,即在该坐标系中的该点的活动标架彼此正交,为直角坐标系;证明可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应变张量公式计算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并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应变张量转换的普适方... 论证任何一种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张量矩阵皆为对角矩阵,即在该坐标系中的该点的活动标架彼此正交,为直角坐标系;证明可采用直角坐标系的应变张量公式计算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应变张量矩阵;并给出了正交曲线坐标系应变张量转换的普适方法和ITRF与WGS84之间应变张量矩阵转换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曲线坐标系 应变张量矩阵 转换矩阵 应变张量转换 几何含义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矩张量与GPS资料推算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能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荆燕 李宏 +6 位作者 熊玉珍 范良龙 张世中 孙起伟 董建业 刘凤秋 王海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在一次地震轮回时间段内,对于某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基本等量。地震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是现今地壳应变能已得到释放后的一种表现,而GPS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中则既包含地壳应变能量的释放量,也包含积累量。结... 在一次地震轮回时间段内,对于某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基本等量。地震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是现今地壳应变能已得到释放后的一种表现,而GPS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中则既包含地壳应变能量的释放量,也包含积累量。结合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地质构造与活动地块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2个独立的分区。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地震和GPS资料分别计算得到了两组单位体积能量积累率,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本次地震轮回中大多数区域的地壳应变能量已基本释放完毕,我国境内只有青藏北部、川滇、昆仑、阿尔金等几个地区的地壳应变能量积累偏高,仍具有发生较强地震的可能性,是今后地震预测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能积累 地震矩张量 强震区预测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拓扑法建立的Riemannian空间弹性损伤连续性方程 被引量:2
6
作者 郝际平 李传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1-566,共6页
损伤力学发展至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损伤力学理论,但尚未出现比较公认的普遍的理论.并且在解决更复杂的损伤问题时碰到了更多的困难.用几何-拓扑的方法将弹性损伤缺陷与Riemannian空间建立了对应关系,把材料的这种物理缺陷转化为几何... 损伤力学发展至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损伤力学理论,但尚未出现比较公认的普遍的理论.并且在解决更复杂的损伤问题时碰到了更多的困难.用几何-拓扑的方法将弹性损伤缺陷与Riemannian空间建立了对应关系,把材料的这种物理缺陷转化为几何缺陷.由连续损伤变量定义了拟塑性损伤因子张量,再由拟塑性应变张量出发,推导出了Riemannian空间中的弹性损伤连续性方程.从而将一个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个线性问题和一个弯曲空间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损伤 Riemannian空间 拟塑性损伤因子张量 拟塑性应变张量 异物张量 Bianchi恒等式 连续性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应变能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讨论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建强 刘新荣 +2 位作者 黄武锋 罗旭 牛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8-1174,共7页
从弹性应变能释放是材料屈服的基本原理来看,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认为屈服时材料的泊松比恒为0.5,这可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研究了弹性应变能、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及泊松比之间的关系,提出广义应力偏量第二不... 从弹性应变能释放是材料屈服的基本原理来看,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认为屈服时材料的泊松比恒为0.5,这可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研究了弹性应变能、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及泊松比之间的关系,提出广义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概念;从弹性应变能角度对M-C强度准则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广义M-C强度准则;利用强度准则对岩石的破坏强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中间主应力与泊松比的影响,广义M-C强度准则的计算精度更高,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内在机理.广义M-C强度准则突破了材料破坏时的泊松比恒为0.5的假设,这对于定量描述材料的屈服与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弹性应变能 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两岸地壳相对运动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祖宁 刘序俨 +1 位作者 吴绍祖 陈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1995~2003年福建GPS测站与台北和桃园核心基准站资料,计算了福建GPS各测站与台北和桃园之间的边长及其相对变化,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台北和桃园测点的主应变和方向角。计算结果表明,在1995~1997年和2001~2003年间台海两岸的... 利用1995~2003年福建GPS测站与台北和桃园核心基准站资料,计算了福建GPS各测站与台北和桃园之间的边长及其相对变化,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台北和桃园测点的主应变和方向角。计算结果表明,在1995~1997年和2001~2003年间台海两岸的地壳相对运动都处于拉张状态,但两期拉张的主应变大小和方向有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前后应变积累与释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站 高斯投影 遗传算法 应变张量 地壳相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信息的硬岩新生破裂面方位特征矩张量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明华军 冯夏庭 +1 位作者 张传庆 肖亚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6-1722,共7页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来判断岩石...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来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确定方法。借助此方法,在实例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深埋隧洞矩张量分解判断破裂类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依托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这一典型工程,依据破裂面的方位角、倾角特征和岩爆宏观破坏情况,初步探究了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的孕育过程:在岩爆孕育初期,以张拉破裂为主,由于硬性结构面的存在,在开挖扰动应力调整初期,破裂面由岩体浅层往岩体较深层硬性结构面扩展,张拉破裂面尖端接近硬性结构面时,硬性结构面上发生剪切滑移,若较深层岩体内部还有其他硬性结构面存在,则在该硬性结构面尖端,除随着岩体浅层切向应力的持续增大,往开挖面扩展外,继续以张拉破裂面型式往深层扩展,至较深层硬性结构面上剪切破裂产生,最终以剪切滑移面为破坏面边界往开挖面发展,并最终将岩体抛掷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破裂面 运动夹角 矩张量 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 孕育过程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介质变形非协调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云 郝际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当介质受损即内部存在微观几何缺陷时,将不能满足变形协调条件.从连续介质损伤理论出发,建立受损介质的变形非协调模型.首先由四阶损伤影响张量定义拟塑性应变张量,并提出假定:总应变由弹性应变和拟塑性应变两部分组成,且总应变是协调的... 当介质受损即内部存在微观几何缺陷时,将不能满足变形协调条件.从连续介质损伤理论出发,建立受损介质的变形非协调模型.首先由四阶损伤影响张量定义拟塑性应变张量,并提出假定:总应变由弹性应变和拟塑性应变两部分组成,且总应变是协调的;拟塑性应变不产生应力,只描述受损介质内部结构变化.最后算例中分别从考虑和不考虑损伤主值之间耦合作用两种情况讨论了二维情况下各向同性材料受各向异性损伤的变形非协调模型.该模型显著拓展了弹塑性模型描述能力,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变形非协调模型 受损介质 拟塑性应变 损伤影响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平板轧制的新方法——无网格伽辽金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青玲 李长生 +1 位作者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无网格伽辽金法(EFGM)用于刚塑性可压缩材料稳态轧制过程的模拟,由于形函数不满足插值条件,采用罚函数法满足本质边界条件;为提高精度,选用矩形影响域的张量积核函数;利用有限元背景网格作为积分单元,对求解域内和边... 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无网格伽辽金法(EFGM)用于刚塑性可压缩材料稳态轧制过程的模拟,由于形函数不满足插值条件,采用罚函数法满足本质边界条件;为提高精度,选用矩形影响域的张量积核函数;利用有限元背景网格作为积分单元,对求解域内和边界上采用不同的高斯积分方案·数值计算结果与刚塑性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和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无网格伽辽金法用于刚塑性可压缩材料轧制过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GM 刚塑性可压缩材料 罚函数 张量积核函数 平面应变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单元畸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皓 韦翔华 唐国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应变能是弹性体变形程度的度量 ,而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应变能又是应变张量不变量的函数 .基于这一有限变形弹性理论 ,可以建立构造各种有限单元畸变度的统一方法 .对于常见的几种常用单元 ,如三角形、四边形、四面体和六面体 ,利用有限... 应变能是弹性体变形程度的度量 ,而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应变能又是应变张量不变量的函数 .基于这一有限变形弹性理论 ,可以建立构造各种有限单元畸变度的统一方法 .对于常见的几种常用单元 ,如三角形、四边形、四面体和六面体 ,利用有限元等参变换 ,导出了畸变度的计算公式 .由于这些畸变的度量与真实的物理现象联系在一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 畸变度 应变能 计算机图形学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锗的导带结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显英 李金龙 郝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4,171,共6页
应用胡克定律,建立了单、双轴张应力作用下应变锗在任意面内沿<001>、<110>和<111>方向的应变张量模型.根据线性形变势能理论,计算了单轴应力沿<001>、<110>和<111>方向作用下以及双轴应力在不同... 应用胡克定律,建立了单、双轴张应力作用下应变锗在任意面内沿<001>、<110>和<111>方向的应变张量模型.根据线性形变势能理论,计算了单轴应力沿<001>、<110>和<111>方向作用下以及双轴应力在不同晶面内的应变锗导带各个能谷的谷底能级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在<001>方向的单轴应力作用下,Δ能谷带边能级分裂,且在压应力为1.8GPa时,Δ能谷的谷底能级变为最低能级.在<110>方向的单轴应力作用下,Δ能谷和L能谷带边能级分裂.在<111>方向的单轴应力作用下,L能谷带边能级分裂.并且随着应力的增加,所有能谷最低能级下降.而在双轴张应力作用下,当面内应变张量达到1.8%时,(001)面应变锗的Γ能谷最低,能级比Δ能谷最低能级还要低.这表明,应变锗由间接带隙半导体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所得到的结果可为应变锗半导体器件和光电器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锗 导带能级结构 单轴与双轴 应变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能增量驻值原理与切线刚度矩阵的解构规则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常松 陈政清 颜东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2-898,共7页
基于有限位移理论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定义,利用Kirchhoff应力张量和Green应变张量,推出了非线性分析中增量形式的势能驻值公式,并证明了由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得到的增量平衡方程形式与由虚位移原理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然后,根据势能增量驻... 基于有限位移理论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定义,利用Kirchhoff应力张量和Green应变张量,推出了非线性分析中增量形式的势能驻值公式,并证明了由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得到的增量平衡方程形式与由虚位移原理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然后,根据势能增量驻值原理并利用泛函驻值条件,得到了有限位移分析中T.L格式和U.L格式的切线刚度矩阵的解构规则。利用该解构规则形成切线刚度矩阵的方法简单、直观,通过平面梁元例题验证了可利用该方法求得任何单元或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位移理论 势能增量驻值原理 Kirchhoff应力张量 Green应变张量 切线刚度矩阵 非线性分析 解构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和泰名 李世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27-4340,共14页
地震发生时的动态应变场,在研究地震触发、地震破裂、地面破坏、水文和岩浆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和现有的惯性地震仪观测的物理量不同.前者可以直接记录到地震发生时震源辐射的应变(应力)波,而后者记录到的... 地震发生时的动态应变场,在研究地震触发、地震破裂、地面破坏、水文和岩浆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和现有的惯性地震仪观测的物理量不同.前者可以直接记录到地震发生时震源辐射的应变(应力)波,而后者记录到的是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地震频率的应变测量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①测量震源机制解理论预言的辐射4象限分布;②测量库仑应力变化;③换算成动态应力以评估地震烈度;④测量地震波的能量密度;⑤测量地震断层形变加速和形变局部化过程.用惯性地震仪的记录虽然在理论上也可以解算出动态应变值,然而种种原因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很大,往往不可接受.应变张量地震仪若能与现有的惯性地震仪配套起来,形成大规模台阵,则有可能推动应变地震学的诞生,在地震观测和地震学科领域引起重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张量地震仪 惯性地震仪 地震观测 应力 应变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损伤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新平 夏元友 胡春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66,共6页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取确定... 本文将岩体中的宏观裂隙体视为岩体的一种初始损伤,给出了岩体的各向异性宏观损伤张量与裂隙间断位移引起的损伤应变张量,建立了以岩体体平均应力应变为基本变量的等效连续模型。同时,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获取确定岩体宏观损伤性质的工程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裂隙 工程地质 损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应变能D-P强度准则修正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建强 蒋建国 +3 位作者 刘新荣 陈建行 卢雪峰 杨前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16,共7页
针对D-P强度准则存在的拉剪区偏大及不具备应力角效应等不足之处,为使其更符合岩石的屈服(破坏)机制,从弹性应变能角度对D-P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开展如下工作:为便于研究将弹性应变能分为偏量弹性应变能与张量弹性应变能之和,并分析各能... 针对D-P强度准则存在的拉剪区偏大及不具备应力角效应等不足之处,为使其更符合岩石的屈服(破坏)机制,从弹性应变能角度对D-P强度准则进行修正,开展如下工作:为便于研究将弹性应变能分为偏量弹性应变能与张量弹性应变能之和,并分析各能量对材料破坏影响;研究D-P强度准则的物理意义及其不足之处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基于此建立广义D-P强度准则,总体上可较好地反映岩石的破坏特性,并能较好地解决拉剪区偏大及应力角效应等问题。对4种不同岩石的破坏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广义D-P强度准则计算结果较为精确,该准则突破材料破坏时泊松比恒为0.5传统假设,对于准确定量地描述岩石破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强度准则 弹性应变能 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erat连续介质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育超 凌道盛 陈云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8,共6页
Cosserat连续介质下的应力、应变张量具有不对称性,经典连续介质的屈服准则无法直接用于 Cosserat连续介质. 将应变、应力张量分解为对称和反对称两部分,修正了经典连续介质下三个应力不变量的表达式,建立适用于Cosserat连续介质弹塑性... Cosserat连续介质下的应力、应变张量具有不对称性,经典连续介质的屈服准则无法直接用于 Cosserat连续介质. 将应变、应力张量分解为对称和反对称两部分,修正了经典连续介质下三个应力不变量的表达式,建立适用于Cosserat连续介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Mohr Coulomb屈服准则,给出了 Cosserat连续介质下 von Mises、Tresca和Drucker Prager屈服准则的表达式. 自然边坡数值算例表明了修正 Mohr Coulomb屈服准则的有效性,验证了Cosserat连续介质理论通过引入材料特征长度可以解决经典连续介质理论分析应变局部化问题时遇到的网格敏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serat连续介质 有限单元法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应变的研究意义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江 杜为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近20多年来国内垂直应变领域一直无人涉及。垂直应变量的获取可将应变固体潮从平面应变观测提升到三维空间应变观测。本文说明了垂直应变观测的必要性,建立了垂直应变观测系统的原始模型,并提出了研制的难点和理论上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垂直应变 固体潮 空间应变观测 张量矩阵 垂直应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基底加载成骨类细胞内应变张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维中 吴文周 +2 位作者 张西正 安美文 曲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根据黏附在基底材料膜上成骨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从细胞固体模型和细胞液滴模型讨论了细胞应变张量的均匀性 ,导出了反映单、双轴拉伸加载下细胞的应变特征张量。引入标量场参数λ描述细胞应变的非均匀性 ,给出了非均匀范围与细胞黏附... 根据黏附在基底材料膜上成骨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从细胞固体模型和细胞液滴模型讨论了细胞应变张量的均匀性 ,导出了反映单、双轴拉伸加载下细胞的应变特征张量。引入标量场参数λ描述细胞应变的非均匀性 ,给出了非均匀范围与细胞黏附形态几何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轴拉伸加载 成骨类细胞 细胞应变张量 特征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