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based on cyclic difference sets 被引量:6
1
作者 Chen Gang Zhao Zheng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55-159,共5页
The perfect sequences are so ideal that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zero, and if the sequences are used as the coding modulating signal for the phase-modulated radar, there will be no interferenc... The perfect sequences are so ideal that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zero, and if the sequences are used as the coding modulating signal for the phase-modulated radar, there will be no interference of side lobes theoretically. However,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re are no binary perfect sequences of period 4 〈 n ≤ 12100. Hence, the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all out-of-phas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s zero except one are of great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Currently, the cyclic difference set is one of most effective tools to analyze the binary sequences with perfect periodic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In this article, two characteristic formulas corresponding to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symmetric structure of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All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period n, which is a multiple of 4, can be figured out by the two formulas. Several almost perfect sequences with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hunted by the program based on the two formulas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program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ionospheric sou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ect sequence Almost perfect sequence Cyclic difference sets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ide lobes Ionospheric sou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of the jth agent in rough communic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Hongkai Guan Yanyong Xue Peij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507-512,共6页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le...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less or rougher concept. With different translation sequences,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loss is varied. To get the translation sequence, in which the jth agent taking part in rough communication gets maximum information, a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us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is algorithm demonstrate its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 sets rough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sequence OPTIMAL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s for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with even length 被引量:2
3
作者 PENG Xiuping LIN Hongbin +1 位作者 REN Jiadong1 CHEN Xiao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56-261,共6页
The concept of the binary sequence pair is generalized from a single binary sequence.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radar, sonar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hich signals with optimal periodic c... The concept of the binary sequence pair is generalized from a single binary sequence.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radar, sonar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hich signals with optimal periodic correlation are required. Several types of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of length T = 2q are constructed, where q is an odd number. These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based on binary ideal sequence or binary ideal two-level correlation sequence pairs by using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For these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with good balanced property, their corresponding divisible difference set pairs(DDSPs) are also deri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design divisible difference set pair(DDSP) binary sequence pair almost per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 for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of rough communication
4
作者 Hongkai Wang Yanyong Guan Chunhua Yu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609-614,共6页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 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 In rough communication, because each agent has a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an not provide precise communication to each other, the concept translated among multi-agents will loss some information, and this results in a less or rougher concept. With different translation sequences the amount of the missed knowledge is varied. The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of rough communication, which concerns both every agent and the last agent taking part in rough communication to get information as much as he (or she) can, is given. In order to get the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a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algorithm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 sets rough communication λ-optimal trans-lation sequenc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背景下混积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结构及其控沉控储作用——以塔中东部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为例
5
作者 崔仕提 张少伟 +4 位作者 程钊 朱茂 郑剑锋 段军茂 邵冠铭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5,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东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层序架构不明确、沉积演化规律不清晰的核心问题,基于丰富的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了生屑灰岩段的岩石学特征,构建了生屑灰岩段的层序地层结构,并探讨了其控沉控储作用...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东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层序架构不明确、沉积演化规律不清晰的核心问题,基于丰富的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数据资料,深入分析了生屑灰岩段的岩石学特征,构建了生屑灰岩段的层序地层结构,并探讨了其控沉控储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塔中东部生屑灰岩段为海陆过渡背景下的混积碳酸盐岩,主要由泥晶—粉晶灰(白云)岩、砂屑—砾屑灰(白云)岩、混积岩及过渡岩性组成,陆源碎屑含量相对较高。岩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分段和平面分带特征。②生屑灰岩段与下伏东河砂岩段、下泥岩段及上覆中泥岩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生屑灰岩段本身为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序列,中亚段沉积时期水体相对最深。③海平面升降旋回对沉积微相的演化和成岩作用类型具有决定性影响。下亚段和上亚段沉积水体较浅,以蒸发潮坪相潮上带的云坪、灰云坪等沉积微相为主;中亚段随着相对海平面升高,发育潮间带高能碳酸盐岩颗粒滩微相,叠加高频旋回暴露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可形成优质的储集体。这种白云石化的颗粒滩与发育针孔状结构的云坪构成了塔中东部生屑灰岩段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背景 混积碳酸盐岩 生屑灰岩段 层序 巴楚组 塔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6
作者 陈欢庆 龚亮 +1 位作者 孙磊 韩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 针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区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厚度空间变化快,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大等问题,首先明确了传统地层学、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之间对应关系体系。在沉积成因模式基础上,充分综合利用地震同相轴强反射、取心井岩性变化、沉积旋回、电导率、电阻率等曲线取值变化和测井精细二次解释成果等信息,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级别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并利用不同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顶面构造图,验证地层细分成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于楼油层可以细分为29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单层),对应地质年代0.01 Ma;地层厚度大体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局部高值部位呈坨状,主要受沉积作用和后期差异压实等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单砂体 单层 短期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对多原发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刘博 孙超 +1 位作者 王旭 马克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6,共10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多原发肺癌(MPLCs)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0097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后,采用Seurat R...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多原发肺癌(MPLCs)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GSE200972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后,采用Seurat R包进行数据处理与细胞聚类及注释并得到DEGs。采用clusterProfiler R包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Hub基因),采用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GEPIA)检测基因在肺腺癌数据库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基因在A549细胞原位移植瘤小鼠肿瘤与正常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 Meier-Plotter软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细胞聚类分析共识别出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B细胞、髓系细胞和肥大细胞共7种细胞类型,以及肿瘤上皮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14 605个DEGs。GSEA分析,得到4个在肿瘤样本中发生激活的通路[原癌基因蛋白(MYC)通路、P53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和糖酵解通路]以及1个抑制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 (TNF-α/NF-κB)通路]。筛选PPI网络中的CXC趋化因子8 (CXCL8)、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CXC趋化因子1 (CXCL1)、趋化因子配体2 (CCL2)、黏蛋白1 (MUC1)和分泌型磷蛋白1 (SPP1)为Hub基因。GEPIA数据库分析与动物实验,与肺正常组织比较,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P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PP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MPLCs中不仅有原癌基因相关通路的激活,也有抑癌通路起拮抗肿瘤进展作用,同时非小细胞肺癌中SPP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有相对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肺癌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 基因集富集分析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nach空间上拟幂零算子的幂集
8
作者 胡朝龙 梁定浩 纪友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令T是无穷维复Banach空间X上的拟幂零算子,且x∈X\{0}.定义k_(x)=lim sup_(λ→0)ln‖(λ-T)^(-1)x‖/ln‖(λ-T)^(-1)‖.令Λ(T)={k_(x):x≠0},称为T的幂集.证明Λ(T)是右闭的,即对Λ(T)的每个非空有界子集σ有supσ∈Λ(T).特别地,证... 令T是无穷维复Banach空间X上的拟幂零算子,且x∈X\{0}.定义k_(x)=lim sup_(λ→0)ln‖(λ-T)^(-1)x‖/ln‖(λ-T)^(-1)‖.令Λ(T)={k_(x):x≠0},称为T的幂集.证明Λ(T)是右闭的,即对Λ(T)的每个非空有界子集σ有supσ∈Λ(T).特别地,证明对任意无穷维复Banach空间X,存在X上的拟幂零算子T,使得Λ(T)=[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幂零算子 幂集 右闭性 Schauder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rray sets with zero-correlation zone 被引量:1
9
作者 Xiaoyu Chen Chengqian X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6期925-930,共6页
A new method to construct shift sequence sets is presented. Different shift sequence sets are obtained by changing parameters of the shift sequence. Based on these shift sequence sets, multiple shift distinct array se... A new method to construct shift sequence sets is presented. Different shift sequence sets are obtained by changing parameters of the shift sequence. Based on these shift sequence sets, multiple shift distinct array sets with zero-correlation zone (ZCZ) can be obtained by utiliz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ant ZCZ array sets are optimal or almost optimal with respect to the Tang, Fan, and Matsufuji bou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extends the number of shift distinct ZCZ array 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ay set interleaving technique shift sequence zerocorrelation zone (Z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繁序列挖掘的出租车轨迹特性分析
10
作者 龙雪琴 王晗 王瑞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为进一步厘清不同出租车路径选择行为的差异性,采用频繁序列挖掘方法提取了同一个OD对间的频繁路径,构建路径选择集,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路径集的相似特性。以西安市出租车的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栅格划分与路网匹配,获得... 为进一步厘清不同出租车路径选择行为的差异性,采用频繁序列挖掘方法提取了同一个OD对间的频繁路径,构建路径选择集,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路径集的相似特性。以西安市出租车的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栅格划分与路网匹配,获得了不同OD对之间的路径集合。重新定义了频繁路径,采用PrefixSpan演变算法,在得到频繁子序列的基础上引入动态阈值和频繁度指标挖掘频繁路径,提取了最短路径和其他路径,完成了3类有效路径集的构建,并分析了路径集的一般属性。其后,将路径上二维时间序列(轨迹)间的相似度表示为动态相似度,将一维有向序列(路段)间的相似度表示为静态相似度,基于改进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3类路径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频繁路径与最短路径的相似度较高,意味着大多数出租车仍然选择具有最低出行时间的路段,但不一定会选择最短路径;时间和距离仍是出行者选择路径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但出行者并不完全追求时间最短或距离最短;试验得到的动态相似度计算结果显著高于静态相似度计算结果,说明路径上的二维时序相似度高于一维形状相似度;两种方法下频繁路径和最短路径的相似度均最高,最短路径和其他路径的相似度均最低,比较结果的一致性说明可以用动态轨迹的相似度来大致度量静态路径的相似度。文中的频繁路径挖掘算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城市交通管理者进行路径推荐、道路规划等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轨迹数据 频繁序列挖掘 路径选择集 相似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
11
作者 崔莉 许成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77-3585,共9页
在多小区环境下的准同步码分多址(quasi-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QS-CDMA)系统中,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ZCZ)序列集不仅可以消除一定时延内来自相同小区的信号干扰,而且可以完全消除来自相邻... 在多小区环境下的准同步码分多址(quasi-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QS-CDMA)系统中,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ZCZ)序列集不仅可以消除一定时延内来自相同小区的信号干扰,而且可以完全消除来自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针对如何基于仿酉矩阵构造多子集ZCZ序列集的问题,设计了两种构造方法。具体地,通过构造具有一定特性的多个初始矩阵,再结合仿酉矩阵,进而利用不同的初始矩阵产生不同的ZCZ序列集,且序列集间互不相关。所提方法的核心是多个初始矩阵的设计,方法1通过对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进行分块与叠加实现,方法2利用已有的不相关多子集ZCZ序列集实现。由两种方法得到的构造结果,其参数趋近于最优,为解决多小区环境下的干扰抑制问题提供了新的序列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 零相关区 多子集零相关区序列集 仿酉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互正交互补序列集构造
12
作者 刘凯 孟凡飞 彭佩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2,共9页
针对互正交互补序列集(MOCSS)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构造参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仿酉矩阵的MOCSS构造方法。该方法引入系数仿酉矩阵的新概念,并通过结合矩阵乘积、克罗内克积和矩阵迭代技术,构造了3类不同阶数的仿酉矩阵。利用仿酉矩阵... 针对互正交互补序列集(MOCSS)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构造参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仿酉矩阵的MOCSS构造方法。该方法引入系数仿酉矩阵的新概念,并通过结合矩阵乘积、克罗内克积和矩阵迭代技术,构造了3类不同阶数的仿酉矩阵。利用仿酉矩阵与MOCSS之间的等价性,开发了一系列参数选择灵活的多相MOCSS,补充了现有文献设计结果。考虑到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峰均功率比(PAPR)抑制问题,进一步利用布尔函数设计了一种具有低列向量PAPR特性的系数仿酉矩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类系数仿酉矩阵构造的MOCSS,其列序列PAPR有效控制在2以内的范围,同时保持了码容量和长度的灵活性,为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号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正交互补序列集 系数仿酉矩阵 仿酉矩阵 峰均功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毅 黄超 李银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针对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中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效率较低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首先,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及矩阵元素的修改公式,推导了正序助增系数表达式,整理得到13... 针对相间距离保护整定计算中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效率较低及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适用于严苛正序助增系数计算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首先,基于节点阻抗矩阵及矩阵元素的修改公式,推导了正序助增系数表达式,整理得到13类正序助增系数随故障位置移动的可能变化趋势。然后,通过研究正序助增系数随故障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得到5条严苛正序助增系数对应故障位置的选取判据,提出一种适用于各类复杂网络结构的故障位置快速选取方法。最后,通过IEEE多节点标准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故障位置选取精度高于规程选取方法,选取效率高于多点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整定计算 相间距离保护 正序助增系数 故障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接地故障距离保护整定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美娟 陈阳 +2 位作者 梁振锋 王晓卫 宋国兵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3,共7页
针对架空线与电缆的线路参数不均一,提出了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的整定优化方法。分析了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对测量阻抗的影响,两侧保护分别采用从母线起混合线路全长70%的正序阻抗和零序阻抗来计算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分析了故障... 针对架空线与电缆的线路参数不均一,提出了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接地距离保护的整定优化方法。分析了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对测量阻抗的影响,两侧保护分别采用从母线起混合线路全长70%的正序阻抗和零序阻抗来计算零序电流补偿系数;分析了故障处于不同位置时,架空线侧和电缆侧的保护所采集的故障相电压波形特征,发现电缆侧保护所采集的故障相电压含有较大幅值的非整次谐波,故架空线侧保护采用从母线起线路全长70%的正序阻抗作为整定阻抗,而电缆侧保护采用整条线路正序阻抗的70%作为整定阻抗。利用PSCAD建立了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模型并进行故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接地距离保护Ⅰ段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电缆混合线路 距离保护 零序电流补偿系数 整定阻抗 灵敏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交流线路反时限零序过流后备保护的整定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阳 陈祥文 +3 位作者 王玉龙 李会新 李勇 王英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4,共8页
针对国家电网“六统一”线路保护装置,提出了超、特高压交流线路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的整定原则。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在保证灵敏性方面并无困难,整定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选择性和速动性的矛盾。根据该保护的原理和逻辑提出了转折电流的... 针对国家电网“六统一”线路保护装置,提出了超、特高压交流线路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的整定原则。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在保证灵敏性方面并无困难,整定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解决选择性和速动性的矛盾。根据该保护的原理和逻辑提出了转折电流的概念以及接地距离保护与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的配合原则;充分考虑配合时间定值和最小时间定值对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综合超、特高压电网实际短路电流水平和接地距离保护的过渡电阻耐受能力,将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低电流区的选择性与接地距离保护高电流区的选择性进行结合,提升了对接地故障全域电流范围的选择性切除能力;提出了方向元件投退原则。通过对某省级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整定原则的有效性,该整定原则已经在实际电网中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 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 继电保护 高阻接地故障 超、特高压交流线路 选择性 速动性 整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序列构造二元互补序列集
16
作者 沈炳声 周正春 +1 位作者 杨洋 范平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57-3762,共6页
互补序列集凭借其理想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特性,在通信与感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互补序列集长度受限的问题,该文以基序列为初始序列,利用级联算子和交织算子提出两类二元互补序列集的新构造方法。所提构造填补了二元互补序列集在特... 互补序列集凭借其理想的非周期自相关函数特性,在通信与感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互补序列集长度受限的问题,该文以基序列为初始序列,利用级联算子和交织算子提出两类二元互补序列集的新构造方法。所提构造填补了二元互补序列集在特定长度上的空白,并解决了由Adhikary和Majhi提出的公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序列集 基序列 交织算子 级联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犹豫模糊集的实验设计与分阶段PSO-Kriging建模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培根 锁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4-2150,共7页
过高的实验成本导致输出为非线性多极值的复杂系统获得的实验样本点少,建立的代理模型精度较低。针对此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实验设计与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先验信息划分实验设计域,并根据波动性指标构建各区域的加权犹豫模糊集... 过高的实验成本导致输出为非线性多极值的复杂系统获得的实验样本点少,建立的代理模型精度较低。针对此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实验设计与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先验信息划分实验设计域,并根据波动性指标构建各区域的加权犹豫模糊集,增加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合各区域的波动性与范围大小决定实验样本点个数,由汉默斯里序列采样获取样本点;再将分阶段搜索粒子群算法与Kriging方法结合,提高代理模型的计算精度。以模拟平面桁架结构的损伤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汉默斯里序列采样、拉丁超立方设计建立的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建立的模型拟合优度平均提升0.84%和4.94%,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31.02%和5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信息 加权犹豫模糊集 汉默斯里序列 粒子群优化算法 克里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结构特征零件车铣复合加工工步排序优化
18
作者 王旭 翁直威 张松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针对零件在车铣复合加工过程中不同工步间多次B轴转位、工作台转位、换刀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混合遗传算法(HGA)进行工步排序优化。首先,以多结构特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加工工艺和工步排序原则的基础上... 针对零件在车铣复合加工过程中不同工步间多次B轴转位、工作台转位、换刀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混合遗传算法(HGA)进行工步排序优化。首先,以多结构特征零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加工工艺和工步排序原则的基础上,借助多色集合理论建立了工步排序问题的约束模型;其次,以最短辅助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工步排序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鲁棒性分析;然后,设计了遗传算法合理的编码、交叉和变异的方法,并在算法中引入了模拟退火机制;最后,将HGA应用于实例中,并与其他两种遗传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HGA在解决工步排序问题方面具有优越性,经过优化有效地降低了零件的辅助加工时间,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铣复合加工 多色集合理论 混合遗传算法 工步排序 辅助加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和牙周韧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差异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欢 苗博 +1 位作者 韩智慧 张保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2-1107,1115,共7页
目的探究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和牙周韧带间充质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成骨能力上的差异机制。方法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和牙周干细胞(分为DPSCs组和PDLSCs组),比较两种干细胞诱导成... 目的探究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和牙周韧带间充质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成骨能力上的差异机制。方法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和牙周干细胞(分为DPSCs组和PDLSCs组),比较两种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转录表达差异。同时,从GEO官网下载牙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61267_RAW),通过比较干细胞亚群占比差异、调控成骨分化基因表达差异及生物学功能富集等揭示两种组织干细胞成骨分化功能差异的原因。结果成骨诱导分化结果显示,DPSCs组茜素红着色较PDLSCs组更深,运用RT-PCR检测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骨钙素(osteocalcin,OC)、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结果显示,与PDLSCs组相比,DPSCs组Osteocalin、ALP、RunX2、OPG和BMP-2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牙周和牙髓组织中干细胞构成比例不同,其中牙周组织中MSC2和MSC3亚群占比多,牙髓组织中MSC1亚群占比多;MSC1中调控成骨分化基因表达显著高于MSC2和MSC3。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富集结果显示,MSC1亚群主要表现为成骨分化及参与成骨分化的信号通路。结论DPSCs较PDLSCs有更高的成骨分化功能,是由于DPSCs中成骨分化功能强大的细胞亚群含量高于PDL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分化 碱性磷酸酶 单细胞测序 基因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
20
作者 杨金东 刘红文 +1 位作者 杨泽宇 荣飞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逆变器并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分配不均、控制参数失配等因素导致两逆变器开关状态不同步,使得环路中产生零序环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通过将零序环流加入综合目标函数,选取最优开... 逆变器并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功率分配不均、控制参数失配等因素导致两逆变器开关状态不同步,使得环路中产生零序环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层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通过将零序环流加入综合目标函数,选取最优开关状态组合实现零序环流的抑制。同时,通过改变目标函数结构、利用双层级联的方式进行开关状态组合选取,在消除权重系数对控制系统影响的同时减轻计算负担。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并联逆变器 零序环流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